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30篇
  免费   892篇
  国内免费   1860篇
林业   462篇
农学   1492篇
基础科学   557篇
  4150篇
综合类   8654篇
农作物   1319篇
水产渔业   533篇
畜牧兽医   1838篇
园艺   658篇
植物保护   419篇
  2024年   211篇
  2023年   715篇
  2022年   870篇
  2021年   835篇
  2020年   813篇
  2019年   818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792篇
  2016年   909篇
  2015年   801篇
  2014年   925篇
  2013年   956篇
  2012年   1153篇
  2011年   1128篇
  2010年   1090篇
  2009年   992篇
  2008年   930篇
  2007年   823篇
  2006年   674篇
  2005年   577篇
  2004年   406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67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20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39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27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7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3年   2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旨在探讨全混合日粮中发酵棕榈叶的水平对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指标及代谢的影响。试验将平均体重为(35.67±1.23)kg的168头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4头。T1组山羊饲喂20%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T2和T3组山羊饲喂10%和20%发酵棕榈叶的全混合日粮(分别用50%和100%发酵棕榈叶替代棕榈叶),试验为期6周。结果:1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摄入量均显著高于0%和20%发酵棕榈叶组(P<0.05),同时干物质摄入量显著高于0%发酵棕榈叶组(P<0.05)。10%和20%发酵棕榈叶组山羊粗蛋白质、有机物、干物质及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1组山羊瘤胃乙酸、丁酸、甲烷浓度及乙酸与丙酸比值均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T3组瘤胃氨浓度显著高于T1组(P<0.05),同时T2和T3组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浓度均显著高于T1组(P<0.05)。各组山羊摄入量和尿排泄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T1组粪排泄量显著高于T2和T3组(P<0.05),而T2组沉积量显著高于T1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山羊采食量、养分消化、沉积及瘤胃发酵性能,发酵棕榈叶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0%。 [关键词]棕榈叶|山羊|养分摄入量|瘤胃发酵|代谢  相似文献   
2.
滴灌下生物质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氮运移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改良材料对滴灌盐渍土水、盐、肥运移过程的调控效应,采用土箱模拟试验,研究了水肥一体化滴灌条件下,生物炭和腐殖酸两种改良材料对盐渍土水、盐、运移和再分布过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盐渍土壤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水分入渗驱动的盐分运移过程和蒸发扩散驱动的水盐再分布过程;铵态含量在时间上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空间上的运移再分布特征较弱;硝态含量初始时空分布表现出与水盐相似的运移特征,受铵态硝化作用的多重影响,后期空间分布与铵态空间分布相似;生物炭通过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增大了入渗阶段土壤水、盐、的运移速率和分布范围;腐殖酸通过提高土壤田间持水率增大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盐、的分布范围和强度,同时其对尿素的水解和硝化过程表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应用生物质改良材料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进而调控滴灌土壤水盐运移的同时,还影响土壤素转化运移过程及其分布,这为水肥一体化滴灌盐渍农田的节水、控盐、减肥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测土施奠定科学基础,本研究采用“零散实验数据整合法”和“养分平衡-地力差减法”新应用公式,开展了该自然区域紫花苜蓿土壤素丰缺指标和推荐施量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高原生长第1年紫花苜蓿土壤碱解第1~6级丰缺指标为≥48,20~48,8~20,4~8,2~4和<2 mg·kg-1,土壤全第1~5级丰缺指标为≥1.4,0.8~1.4,0.4~0.8,0.2~0.4和<0.2 g·kg-1,土壤有机质第1~6级丰缺指标为≥17,10~17,6~10,3~6,2~3和<2 g·kg-1。当紫花苜蓿目标产量9~18 t·hm-2肥利用率40%时,内蒙古高原紫花苜蓿第1~6级土壤推荐施量分别为0,68~135,135~270,203~405,270~540和338~675 kg·hm-2。  相似文献   
4.
探究钾浓度对烟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烟叶苗期钾营养平衡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培法,利用基础Hoagland营养液,设置5个不同钾浓度处理,分析处理间烟苗的生理生化指标差异.结果表明,浓度对烟苗干物质、叶绿素的积累有显著影响,在相同钾浓度下,随着浓度的增加,烟苗干物质、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显著增加.不同水平下,低钾处理间的根系MDA含量、叶片GS活性差异显著.K+对烟苗叶绿素的合成、根系活力、GS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水平下,高浓度K+会使根系活力、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季大棚番茄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荣威"番茄为试材,采用田间随机区组排列的方法,设置4个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依据目标产量计算全处理,T1;减30%处理,T2;増施20%有机肥处理,T3),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株高茎粗、土壤酶活性、肥料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番茄株高和茎粗与T1处理差异均不明显,显著高于CK和T3处理;采收盛期T2处理4种土壤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活性及肥料利用率均最高,春季、磷、钾肥利用效率分别为36.66%、60.51%、26.19%,肥料偏生产力为237.17kg·kg~(-1);每667m2产量为9 952kg,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较T1处理显著提高79%。因此,T2处理(每667m~2施入N:21.01kg;P_2O_5:2.71kg;K:18.24kg)产量最高,施肥效果最佳,推荐为杨凌区春季番茄施肥标准。  相似文献   
6.
7.
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植物氮同化及再利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主干形核桃高产优质栽培的理论基础,选择8年生主干形新温185核桃为试材,设置不同梯度肥与甲哌■耦合模式,研究其对核桃品质和土壤素利用的影响。整个生育期内核桃结果枝节间增长长度在同等肥条件下呈"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成熟期A2B3处理下核桃节间增长长度出现最低,为0.43 cm。在核桃的4个生育期内均出现随土层的深度增加而土壤含量降低的变化趋势,在油脂转化期20~40 cm土层土壤含量均低于同期对照,在16.31~34.03 mg/kg范围内变化。A2B3耦合处理下核桃果实三径、单果质量、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总酚含量均高于对照,而单宁含量却最低,为1.19%。甲哌■的喷施浓度为800 mg/L、肥施入水平为3 271.73 kg/hm~2时,可显著提高核桃对土壤素的吸收和利用以及核桃产量。  相似文献   
9.
10.
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有效评价土壤素含量可以促进配方施肥的发展。提出主成分分析、注意力机制和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型(PCA-Attention-LSTM)来监测土壤的素含量。采用PCA(主成分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影响土壤含量的关键影响因子,降低模型向量输入的维数,利用注意机制突出预测中的关键输入特征。在Keras深度学习框架的基础上搭建PCA-Attention-LSTM的网络模型,实现对未来2 h土壤含量的精监测。最后,以黑龙江省依安甜菜养植基地的数据对土壤含量进行训练和验证。结果表明,与RNN等其它网络模型相比,该模型的效果更好,基于PCA-Attenlion-LSTM网络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分别为0.119、0.020、0.156。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以应用于土壤含量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