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LPS诱导的鸡巨噬细胞(HD11)炎症模型的抗炎效果和作用机制。用不同浓度的LPS刺激鸡巨噬细胞(HD11),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的变化,以确定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将HD11分为对照组(C)、脂多糖(LPS)组(L)、黄芪多糖(APS)组(A)和黄芪多糖抑制脂多糖组(A+L),在LPS刺激后的2、6、12、24、48 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p65、p38MAPK和SOCS3蛋白含量变化,ELISA检测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变化。细胞活力和IL-1β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细胞炎症模型的LPS最适添加浓度为0.5 μg/mL。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和A组IL-1β、TNF-α、NF-κBp65、p38MAPK和SOCS3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L组相比,A+L组在LPS刺激后的IL-1β、TNF-α、NF-κBp65和p38MAPK mRNA表达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SOCS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A组P-NF-κBp65/NF-κBp65、P-p38MAPK/p38MAPK和SOCS3/α-tubulin比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P-NF-κBp65/NF-κBp65和P-p38MAPK/p38MAPK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A+L组SOCS3/α-tubulin比值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组IL-1β和TNF-α蛋白含量在2~48 h均显著增加(P<0.05);与L组相比,A+L组IL-1β和TNF-α的蛋白含量在LPS刺激后12~48 h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LPS诱导的HD11细胞炎症模型中,APS通过促进SOCS3的表达抑制NF-κBp65和p38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肾复康颗粒对鸡肾肿的抗炎机制。将90只健康雏鸡分为空白组(15只)和试验组(75只),试验组通过饲喂自制高钙高蛋白饲料人工复制鸡肾肿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肾复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肾复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饮水给药肾复康颗粒2.0、1.0、0.5 g·L-1,阳性药物组饮水给药苍蓝口服液1.0 mL·L-1,模型组饮水给予生理盐水1.0 mL·L-1,2次·d-1,连用5 d。分别于造模前、后以及末次给药后2 d进行翅下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TNF-α、MCP-1、TGF-β1的含量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肾IL-1R、IκBαNF-κBp65 mRNA的转录。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雏鸡血清IL-1、TNF-α、MCP-1、TGF-β1含量显著升高(P<0.05),肾中IL-1R、NF-κBp65 mRNA转录量极显著升高(P<0.01),肾中IκBα mRNA转录量极显著降低(P<0.01)。饮水给药治疗后,肾复康颗粒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雏鸡血清IL-1、TNF-α、MCP-1、TGF-β1含量显著降低(P<0.05);肾复康颗粒中剂量组肾中IL-1R、NF-κBp65 mRNA转录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中IκBα mRNA转录量极显著增加(P<0.01)。肾复康颗粒通过降低肾肿鸡血清中IL-1、TNF-α、MCP-1、TGF-β1中含量,抑制IL-1R/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牛肺泡巨噬细胞(BAMs)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释放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RAGE-TLR4相关信号通路串扰有关。将BAMs随机分为正常糖组(NG)、高糖组(HG)、高糖+RAGE抑制剂组(H+F)、高糖+TLR4抑制剂组(H+T)及DMSO组,处理12 h后收集上清及下层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RAGE、TLR4、MyD88、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上清TNF-α、IL-1β、IL-6浓度。结果表明,高糖极显著上调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浓度(P<0.01);RAGE抑制剂与TLR4抑制剂均极显著抑制高糖引起的RAGE、TLR4、MyD88和NF-κB p65基因、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以及IL-1β、IL-6、TNF-α释放(P<0.01),即RAGE与TLR4均在激活RAGE/TLR4/MyD88/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中发挥调控作用。综上所述,高糖能够通过RAGE-TLR4串扰引起牛肺泡巨噬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及TNF-α,进一步阐明了高糖促进牛肺泡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绿原酸对禽腺病毒4型(FAdV-4)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鸡胚肝脏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将9日龄SPF鸡胚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5个不同浓度的绿原酸组和FAdV-4感染组。绿原酸组经尿囊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绿原酸,48 h后与FAdV-4感染组均经尿囊腔接种0.2 mL ELD50为1.36×107拷贝的FAdV-4病毒,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用MTT法检测绿原酸的安全浓度(IC50),计算每枚鸡胚接种绿原酸的含量;接种病毒后72 h后,剖检并无菌收集鸡胚肝脏进行病理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载量,ELISA法测定肝脏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信号分子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F-κBp65含量。MTT法测定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IC50为28.6 μg/mL,每枚鸡胚接种0.2 mL的绿原酸含量分别为858、429、214.5(≈215)、107.25(≈107)和53.125(≈53) μg。FAdV-4病毒接种72 h后,FAdV-4感染组鸡胚肝脏边缘钝圆、肿大,变脆,呈土黄色或黄色,甚至出现坏死;随着绿原酸浓度增加,绿原酸组鸡胚肝脏肿胀渐不明显,坏死灶和出血瘀点减少;肝脏内病毒明显增殖,载量为7.8 log2拷贝/mg,107 μg绿原酸即可显著抑制FAdV-4在鸡胚肝脏中的增殖(P<0.05)。炎性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AdV-4可极显著增加鸡胚肝脏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1);53 μg绿原酸组IL-1β和TNF-α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107 μg绿原酸组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FAdV-4感染组相比,107 μg绿原酸组IL-1β和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215和429 μg绿原酸组IL-6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858 μg绿原酸组IL-6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细胞信号分子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FAdV-4可极显著增加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P<0.01);53 μg绿原酸组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FAdV-4感染组相比,53 μg绿原酸PI3K和NF-κBp65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215 μg绿原酸组NF-κB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NF-κBp65的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当绿原酸达429 μg时,PI3K、NF-κB和NF-κBp65的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本试验结果表明,绿原酸能够抑制FAdV-4的增殖,且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炎性因子和信号分子的表达,说明绿原酸可用于鸡抗病毒和炎性相关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沙门菌引致IPEC-J2损伤的分子机制,试验用沙门菌刺激IPEC-J2,在特定时间收集细胞及其培养上清液,采用荧光定量PCR或ELISA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炎症反应相关蛋白和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确定该沙门菌能够引起IPEC-J2损伤,并进一步采用NF-κB抑制剂和小干扰RNA预处理IPEC-J2,分析了NF-κB/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沙门菌引起IPEC-J2损伤中的调控作用。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沙门菌感染组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 mRNA表达量在感染后6和24 h呈极显著下降(P<0.01);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8的生成量以及LDH释放量在感染后6、12和24 h呈极显著上升(P<0.01),NF-κB p65的mRNA表达在感染后1、3和6 h也呈极显著上升(P<0.01);细胞增殖蛋白cyclin D1和c-Myc的mRNA表达在感染后6、12和24 h呈显著下降(P<0.05),其转录调控因子β-catenin的mRNA表达在感染后24 h呈极显著下降(P<0.01)。与沙门菌感染组相比,抑制剂+沙门菌感染组ZO-1Occludin的mRNA表达量在12和18 h呈极显著增高(P<0.01),而NF-κB p65、TNF-α和IL-8的表达以及LDH释放量在各时间点均呈极显著降低(P<0.01);siRNA-β-catenin+沙门菌处理组的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呈极显著降低(P<0.01),LDH释放量在6和12 h均呈极显著增加(P<0.01),但在18 h增加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沙门菌激活了NF-κB信号通路,促进了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加重了细胞损伤;同时,沙门菌抑制了β-catenin信号通路,降低了细胞增殖蛋白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影响了细胞修复,从而出现细胞损伤与细胞修复之间的失调,最终呈现出细胞损伤。本试验从NF-κB/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角度揭示了沙门菌引致IPEC-J2损伤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白藜芦醇(RSV)对玉米赤霉烯酮(ZEA)中毒小鼠肝脏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试验将40只清洁级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ZEA组(40 mg/kg)、不同浓度的RSV (50、100或200 mg/kg)与ZEA (40 mg/kg)共处理组,每组8只,各组均灌胃给药,试验期12 d。试验结束后采集小鼠肝脏样品,计算肝脏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检测肝脏NF-κB蛋白表达;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含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小鼠肝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与ZEA组相比,不同浓度RSV与ZEA共处理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都有所减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肝脏NF-κB蛋白表达增多;与ZEA组相比,不同浓度的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NF-κB蛋白表达均有下降。与对照组相比,ZEA组肝脏系数和肝脏组织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肝脏组织SOD和CA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中AST、ALT和LDH活性,IL-6、TNF-α和IL-1β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ZEA组相比,不同浓度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组织CAT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中AST、ALT和LDH活性及IL-6和IL-1β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50 mg/kg 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组织SOD活性和血清中TNF-α含量分别显著升高(P<0.05)和极显著降低(P<0.01);100和200 mg/kg RSV与ZEA共处理组肝脏系数和肝脏组织MDA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结果表明,ZEA对小鼠肝脏有严重的氧化及炎症损伤作用,RSV对ZEA中毒的肝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尤其以100 mg/kg RSV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高铜对大鼠肾细胞炎性因子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铜中毒对大鼠肾组织炎性因子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用32只20日龄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其中,对照组日粮的铜(Cu)浓度为15 mg·kg-1;高铜Ⅰ组日粮Cu浓度为30 mg·kg-1;高铜Ⅱ组日粮Cu浓度为60 mg·kg-1;高铜Ⅲ组日粮Cu浓度为120 mg· kg-1。连续饲喂6个月,检测肾组织Ki-67、PCNA、IL-1β、IL-2、IL-6、IL-18、NF-κB、TNF-α的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随着日粮中铜含量增高,肾组织中Ki-67、PCNA 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炎性因子IL-1β、IL-2、IL-6、IL-18、NF-κB、TNF-α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L-1β蛋白的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上升,IL-6和IL-18蛋白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结果表明,日粮铜含量高于30 mg·kg-1时,将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肾组织的细胞增殖,促进炎性因子的表达,造成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丹皮酚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小鼠氧化损伤的影响,本试验选取50只SPF级雄性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P模型组和丹皮酚高、中、低剂量组。丹皮酚组小鼠分别灌胃100、50和25 mg·kg-1丹皮酚,同时空白对照组和AP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5 d后,采用20% L-精氨酸腹腔注射AP模型组和不同剂量丹皮酚组小鼠,6 h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清测定氧化指标(MDA、SOD),取小鼠胰腺组织肉眼观察病理学变化,并制作胰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免疫组化切片,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变化和MPO的分布及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HO-1、Keap1以及Nrf2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O-1、Keap1以及Nrf2蛋白表达量。结果发现,不同剂量的丹皮酚极显著降低急性胰腺炎氧化损伤下小鼠机体的MDA含量,并极显著提高抗氧化酶SOD活力(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高、中剂量丹皮酚有效减少MPO表达;与AP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升高HO-1和Nrf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低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提高Nrf2 mRNA及蛋白表达(P<0.01),不同剂量组丹皮酚极显著降低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P<0.01)。综上,丹皮酚可能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L-精氨酸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氧化损伤,研究结果为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0, IL-10)对牛瘤胃上皮细胞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相关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瘤胃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研究50 ng·mL-1浓度的IL-10对牛瘤胃上皮细胞中核因子(NF-κB)、假定阴离子转运蛋白1(PAT1)、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钠氢离子交换蛋白1(NHE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条件下,IL-10添加显著下调了NF-κBPAT1、MCT1、NHE1基因的表达(P<0.05),AE2基因的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而对MCT4基因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在酸性条件下,IL-10添加组的NF-κB基因表达被显著性抑制(P<0.05),而PAT1、MCT1、MCT4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pH5.5组与pH7.2组比较,pH5.5组NF-κB基因表达显著性上调(P<0.05)。结果提示,在炎症条件下,白细胞介素10作为一种抗炎因子,可以缓解瘤胃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从而促进VFA吸收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大黄牡丹汤干预大鼠急性胰腺炎,观察大鼠胰腺病理学变化。方法:将21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通过肠壁穿刺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黄胆酸钠制作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使用大黄牡丹汤按0.23 ml/100 g的剂量灌胃干预,术后12 h后处死动物取胰腺组织,甲醛固定后切片,HE染色,显微镜(200X)下观察病理组织切片。结果:解剖后肉眼观察,治疗组腹腔内腹水及胰腺组织水肿、坏死情况优于模型组;镜下观察胰腺切片,治疗组腺泡细胞水肿、炎细胞浸润、出血等情况优于模型组。结论:使用大黄牡丹汤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原儿茶酸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LPS+不同浓度原儿茶酸(20、40、80 mg/kg)组共5组,每组各12只。对照组小鼠用微量注射器经阴道灌注50 mL生理盐水,LPS组灌注50 mL LPS(1 mg/kg),原儿茶酸治疗组灌注50 mL LPS前1 h分别腹腔注射20、40、80 mg/kg原儿茶酸,注射24 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所有小鼠。收集子宫组织,通过HE染色检测子宫组织病理变化,用试剂盒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65、核因子-κB(NF-κB)的抑制蛋白(IκB)以及磷酸化p65、IκB(p-p65、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子宫组织形态正常,子宫内膜上皮结构正常;LPS组小鼠子宫组织出现严重的炎性细胞浸润和子宫内膜上皮充血及水肿。与LPS组相比,随着原儿茶酸浓度的增加,小鼠子宫组织中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子宫内膜上皮充血水肿情况也明显得到改善。MPO活性检测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MPO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MPO活性均极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LPS组p-p65和p-IκB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组相比,原儿茶酸治疗组p-p65和p-IκB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原儿茶酸通过减轻子宫组织的病理变化,降低子宫组织MPO活性,抑制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对LPS诱导的小鼠子宫内膜炎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炎症和纤维化的相关性,本研究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感染后4周组、6周组和HMGB1抑制剂组(n=5),进行血常规及生化检测,观察肝病理学及Masson染色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HMGB1、IL-1β、TNF-α、IL-6、IFN-γ、α-SMACol1α1、TGF-β1、Smad2和Smad3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感染后4周,小鼠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肝组织HMGB1、α-SMATGF-β1、IL-6和 TNF-α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 < 0.01);感染后6周,小鼠WBC、Neu、Mon、Eos、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ALT极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HMGB1、IL-1β、TNF-α、IL-6、IFN-γ、α-SMACol1α1、TGF-β1、Smad2和Smad3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感染后6周小鼠肝虫卵聚积处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纤维增生;HMGB1抑制剂可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LT值和肝组织HMGB1、α-SMATGF-β1、IL-6和TNF-α的转录水平(P<0.05)。综上表明,HMGB1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炎症和纤维化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究褪黑素(MT)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海马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40只4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CON组)、模型组(LPS组)、褪黑素干预组(LPS+MT组)及褪黑素组(MT组)。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大鼠10 mg·kg-1MT和/或10 mg·kg-1LPS,4 h后,采用旷场试验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测试;试验结束称大鼠体重,解剖取海马称重并计算海马体系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脑切片中海马区域病理变化;RT-PCR技术检测海马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IL-10及TGF-β蛋白表达。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LPS组大鼠自主探索行为减少、运动能力下降,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排列松散、细胞间隙增大、胞质固缩深染、胶质细胞浸润,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IL-6蛋白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抗炎因子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而与LPS组相比,LPS+MT组大鼠自主探索行为增加、运动能力增强,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排列紧密,未见明显病变,小胶质细胞激活标记物Iba-1和CD11b mRNA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促炎因子IL-1β、TNF-α及IL-6蛋白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抗炎因子IL-10和TGF-β蛋白表达极显著增加(P<0.01)。此外,MT组与CON组相比,所有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MT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轻海马炎症反应,从而改善LPS造成的大鼠海马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旨在通过研究NF-κB、Nrf2/HO-1通路来揭示艾纳香油(Blumea balsamifera(L.)DC Oil,BBO)发挥抗炎效果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试验分为空白组、LPS模型组、BBO组(低、中、高剂量)、BBO阴性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采用Hoechst 33342和PI双染检测BBO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和分光光度法检测BBO对LPS诱导巨噬细胞后分泌IL-1β、TNF-α、PGE2、LTB4、NO含量及iNOS活力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BBO对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BBO对NF-κB及Nrf2/HO-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BBO在80 μg·mL-1剂量范围内可以扭转LPS导致的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发生;与LPS模型组相比,BBO 60~80 μg·mL-1剂量下可以极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细胞炎性因子和炎症介质IL-1β、TNF-α、PGE2、LTB4、NO的分泌及iNOS活力(P<0.01),并极显著抑制LPS导致的细胞IL-1β、TNF-α mRNA表达(P<0.01);同时,BBO 60~80 μg·mL-1剂量下极显著下调LPS导致的COX-2、5-LOX、p-IKKα、p-P65、p-IκB-α、胞质Nrf2蛋白表达(P<0.01),极显著促进HO-1、核Nrf2蛋白表达(P<0.0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结果提示,艾纳香油有良好的抑制细胞炎性和抗凋亡效果,其可能通过抑制NF-p-IκBB通路中关键蛋白磷酸化和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Nrf2/HO-1通路中主要抗炎基因表达最终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山羊β防御素124(goat beta-defensin 124,gBD124)沉默对p38MAPK/AP1通路及下游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设计的3条gBD124-shRNAs载入LV10-U6/RFP&Puro质粒载体,与包装质粒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用梯度稀释法测定病毒原液的滴度;将构建的3个LV10-gBD124和LV10-gBD124-NC载体转染到山羊附睾头细胞中,筛选有效沉默载体;然后用有效沉默载体联合转染附睾头细胞,设置了空白细胞对照组、LV10-NC组、有效沉默载体组,用2 μg·mL-1嘌呤霉素筛选后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液,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gBD124、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本研究构建了gBD124沉默慢病毒载体,筛选出LV10-gBD124-51和LV10-gBD124-161两个有效载体,并成功构建了gBD124沉默稳定转染的附睾头细胞株。与NC对照组相比,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山羊附睾头细胞MAPK通路中MAPK1以及AP1的两个亚型c-JUNc-FOS基因表达(P<0.05),显著增加了RASA1基因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总p38MAPK、总c-JUN和总c-FOS蛋白表达,以及磷酸化p38MAPK和c-JUN蛋白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上调了MAPK通路下游IL-1β及其受体IL-1R2、IL-8和趋化因子CCL6和CCL21基因表达(P<0.05),下调了CCL5和IL-1α基因表达(P<0.05);gBD124沉默显著降低了细胞培养液中CCL5浓度(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BD124沉默显著增加了培养液中IL-1β和IL-8浓度,降低了IL-1α浓度(P<0.05)。gBD124基因沉默通过抑制p38MAPK/AP1信号通路调控附睾头细胞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探究猴头菇多糖(HEP)预处理RAW264.7细胞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复制的影响及其机制,从Toll样受体3/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LR3/TRIF)信号通路解析HEP在调节MDRV所致的雏番鸭机体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机制并提供体外试验参考。试验设空白对照组(BCG)、病毒感染对照组(VCG)、HEP对照组(HCG)和HEP预防病毒感染组(HPG),RAW264.7细胞在MDRV感染12和24 h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中TLR3、TRIF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蛋白表达量;病毒感染24 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IL-6、IL-1β、干扰素-β(IFN-β)的含量。TCID50检测结果表明,MDRV病毒的TCID50为103.46。病毒感染后12 h,细胞未出现明显变化;病毒感染后24 h,细胞变圆;病毒感染后36 h,细胞大量死亡。MDRV在RAW264.7细胞中的复制结果显示,在感染病毒12~24 h内,σNS的表达量呈现上升趋势;在24~36 h,σNS的表达量维持在较高水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CG组细胞TLR3、TRIF和TRAF6蛋白的表达量在感染后12和24 h均显著升高(P<0.05),HCG组TRIF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HPG组的σNS、TLR3、TRIF和TRAF6蛋白表达量在病毒感染12和24 h均显著降低(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VCG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β和IFN-β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感染组相比,HPG组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IFN-β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表明,HEP可调节MDRV感染诱导RAW264.7细胞TLR3信号转导通路活化,抑制TLR3信号转导通路下游产物TNF-α、IL-10、IL-6和IL-1β的过度表达,同时上调IFN-β的表达,从而抑制MDRV在RAW264.7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前期研究表明中药联合益生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所致小鼠腹泻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中药联合益生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致小鼠腹泻的保护机制。【方法】选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益生菌组及中药联合益生菌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腹腔注射1×107CFU/kg大肠杆菌分离株菌悬液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中药组灌胃给予中药液(2.5 g/kg蒲公英提取物、0.5 g/kg黄芪总黄酮及0.5 g/kg黄芪多糖),益生菌组灌胃给予枯草芽孢杆菌悬液(2×108CFU/kg),中药联合益生菌组灌胃给予中药液(2.5 g/kg蒲公英提取物、0.5 g/kg黄芪总黄酮及0.5 g/kg黄芪多糖)与枯草芽孢杆菌悬液(5×107CFU/kg)的混合液,1 次/d,连续给药7 d。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小肠组织超微结构变化,ELISA法检测小鼠小肠匀浆和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RT-PCR法检测小肠组织及血液中TNF-α和IL-6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中药联合益生菌能改善小肠病理组织学病变、修复小肠绒毛高度脱水萎缩和微绒毛脱落明显的损伤。同时,中药联合益生菌可明显降低小肠组织及血清中TNF-α和IL-6的含量(P<0.05;P<0.01),显著抑制小肠组织及血液中TNF-α和IL-6 mRNA的表达(P<0.05;P<0.01)。中药联合益生菌可明显降低小肠组织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论】中药联合益生菌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小肠组织及血液TNF-α和IL-6 mRNA的过度表达,降低小肠组织及血清TNF-α和IL-6含量,改善肠腺变性和黏膜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小肠绒毛和微绒毛损伤,从而对大肠杆菌所致小鼠腹泻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为模型,探究辣木叶总黄酮(MOLF)对UC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DSS组(模型组)和MOLF-L(25 mg/kg)、MOLF-M(50 mg/kg)、MOLF-H(100 mg/kg)处理组,每组10只。小鼠通过饮用4% DSS诱导UC模型,各MOLF处理组灌胃相应剂量药物0.2 mL,对照组和DSS组灌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7 d。每天记录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在末次给药的次日经眼眶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测定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内毒素(LPS)含量;小鼠脱颈处死后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PAS染色观察组织杯状细胞数量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1β、TNF-α、IL-10、HMGB1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肠黏膜闭锁连接蛋白-1(ZO-1)和闭合蛋白(Occludin)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分析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 3、Bcl-2、Bax的表达水平。【结果】UC小鼠造模成功,DSS组小鼠体内LPS、炎性因子含量、cleaved-caspase 3和Bax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剂量MOLF均可以改善UC小鼠体内炎症状况,尤以MOLF-H组效果最佳:与DSS组相比,DAI评分以及血清中LPS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小鼠血清和结肠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HMGB1含量和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且cleaved-caspase 3和Bax的表达量极显著上调,Bcl-2的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此外,MOLF可以改善结肠黏膜水肿、炎性细胞浸润情况,维持杯状细胞数量及其形态,增加ZO-1和Occludin蛋白表达量,且这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MOLF对DSS诱导的UC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并维护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促性腺激素抑制激素(GnIH)对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的影响,以及SD大鼠性腺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0.9%生理盐水)、1 μg/100 μL GnIH组(Ⅰ组)、10 μg/100 μL GnIH (Ⅱ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每天07:00和19:00注射生理盐水或GnIH (200 μL/次),连续注射14 d后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肥胖程度,麻醉处死后采集卵巢和睾丸,称重并计算卵体比和睾体比;运用阴道涂片法观察雌性大鼠发情周期的变化;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雄性大鼠精子活力;HE染色观察卵巢和睾丸组织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和睾丸中糖代谢基因胰岛素受体(IR)、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和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并用SPSS 22.0软件分析生殖功能和糖代谢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Ⅰ组雌性SD大鼠和Ⅱ组雄性SD大鼠肥胖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卵巢大小/重量、卵体比显著升高,睾丸重量、睾体比显著下降(P<0.05)。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Ⅱ组雌性大鼠卵泡呈囊性扩张,颗粒细胞层减少,卵泡腔变大;Ⅰ、Ⅱ组雄性大鼠的生精小管均出现空泡样改变,生精细胞排列紊乱、层次减少。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大鼠发情前期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精子活力显著下降(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Ⅱ组雌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Ⅱ组中I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Ⅰ、Ⅱ组雄性大鼠GLUT4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Ⅰ组雌性大鼠TNF-α、IL-1β基因和雄性大鼠IL-1β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Ⅱ组雌、雄大鼠TNF-α基因的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腹腔注射GnIH后,雌性大鼠的卵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IR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雌性大鼠的发情周期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雄性大鼠睾体比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精子活力与GLUT4基因表达水平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腹腔注射GnIH能够抑制大鼠的生殖功能和导致糖代谢功能紊乱,而且GnIH可能参与性腺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交叉对话,是能量代谢与生殖功能的新型联络因子。  相似文献   

20.
高酮血症造成奶牛中性粒细胞先天免疫机能受到抑制,本研究探讨β-羟丁酸(BHBA)是否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分离健康奶牛中性粒细胞,采用LPS(100 ng/mL)和不同浓度(0.5、1.0、2.0和4.0 mmol/L)BHBA作用于中性粒细胞,收集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核因子-κB抑制物激酶β(IKKβ)激酶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不进行BHBA和LPS处理)相比较,LPS组(单独LPS处理)中IL-1β、IL-6、TNF-α和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增加(P <0.01),IKKβ激酶活性极显著增强(P<0.01),IL-1β和TNF-α的分泌量极显著增加(P<0.01),IL-6的分泌量显著增加(P <0.05)。与LPS组相比,0.5、1.0、2.0和4.0 mmol/L BHBA均使IL-1β、IL-6、TNF-α和NF-κBp65 mRNA表达水平和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IKKβ激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增强(P<0.05或P<0.01),IL-1β、IL-6和TNF-α的分泌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以上结果表明,高浓度BHBA可以抑制LPS诱导的奶牛中性粒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一定的抗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