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特征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最重要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2.
赵红梅 《饲料广角》2014,(23):45-47
<正>抗生素的发现曾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和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得病原菌的抗药性大大提高,抗感染治疗已经陷入耐药危机之中,传统抗生素的使用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研究和应用无毒、无公害、无耐药的新型抗菌制剂替代抗生素已成发展趋势。抗菌肽以其独特的抗菌方式和广谱抗性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临床治疗、食品防腐、药物饲料添加剂或兽药、化妆品等领域,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鸭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鸭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关系,为临床相关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采用CLSI推荐的初步筛选试验和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环丙沙星等9种抗菌药对其的抗菌活性。临床分离的12株鸭大肠杆菌中,有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3%。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之间产生交叉耐药,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产生多重耐药性,产酶菌的耐药性明显大于非产酶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鸭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_(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分析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采用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株藏鸡大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情况,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8种抗菌药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临床分离的4株鸡大肠杆菌中,有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2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对多种药物耐药,4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耐药率均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鸡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对指导西藏地区鸡大肠杆菌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对目前细菌耐药状况,新型抗耐药性细菌药物3,5-二甲氧基-2'-磺酸钠-1,2-二苯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性状、部分体外抗耐药细菌试验结果,及其在兽医上开发应用的前景和对其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近20年来,由于各类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在人医、兽医临床上的大量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明显增强,使得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治疗更加困难,特别是近些年,国外报道了人医上不能被现有  相似文献   

7.
<正>长期以来,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和其他一些化学药物。但抗菌药物长期而广泛地使用,尤其是不合理滥用,致使病原菌出现了严重的耐药问题,许多抗菌药物的疗效也在不断地降低[1]。人们对药物残留的关注及呼声也越来越高,因此对仔猪黄白痢的中药治疗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马齿苋具有广谱抗菌的作用,对志贺、宋内、斯氏、费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李进杰[2]利用马齿苋对仔猪腹泻进行治疗取得了有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鸡蛋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是指抗生素类药物、合成抗菌药物、抗球虫药物以及农药等,以上药物都是蛋鸡饲养过程中的常用药,因其价格低廉、广谱抗菌、抗菌效果良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容易造成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危害。加之细菌容易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可经由食物链导致人类感染耐药菌株,尤其是鸡蛋中兽药残留会造成人体内敏感细菌形成耐药性,这已经被全世界关注。现概述鸡蛋中兽药残留的危害、检测方法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 ,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感染症的常用药物。近年来 ,开发出了抗菌更谱广、药代学性能更优越的新品种。盐酸二氟沙星就是其中之一 ,是动物专用的高效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及作用机理盐酸二氟沙星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 ,作用迅速 ,而且与其他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现象。它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菌、霉形体及某些耐药菌株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弯曲杆菌、嗜血杆菌、李氏杆菌、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支原体、耐青霉素的葡萄球菌等均…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饲养环境下沙门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采用琼脂稀释法对健康与患病、家养与流浪宠物粪样中分离出的99株沙门菌进行临床常用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用PCR方法对获得的耐药菌株进行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结果:分离出的宠物源沙门菌对所有被检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未超过10.0%,对头孢噻呋、安普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和硫酸庆大霉素100%敏感;患病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健康动物源沙门菌,家养动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流浪动物源沙门菌(P<0.05)。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floR的检出率为3.0%;ant(3″)-Ia、tetA、tetB检出率均为2.0%;blaTEM、oqxA、aac(6′)-Ib-cr基因检出率均为1.0%,未检出其他被检基因。结果表明,新疆乌鲁木齐市不同健康状态和不同饲养环境下宠物源沙门菌对被检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耐药基因携带率低,仅有2株沙门菌存在ant(3″)-Ia+tetA+tetB 3种耐药基因共存情况。根据试验结果发现检出的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临床细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初步了解重庆市羊源沙门氏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流行情况。在5个山羊养殖场采集185份山羊粪便样品,经选择性增菌和PCR鉴定分离沙门氏菌,确定了其血清型,测定了分离菌对2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了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耐药突变位点和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MQR)、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分离到羊源沙门氏菌11株,其中10株为德尔卑沙门氏菌。分离的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噻肟、四环素和培氟沙星耐药严重;9株菌表现为多重耐药,对3~7类药物耐药。所有菌株均存在QRDR耐药突变且携带blaTEM基因;7株菌携带1~5种PMQR基因。本研究分离的羊源沙门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整体耐药较为严重,且广泛存在耐药突变和携带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广西地区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检出情况,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对实验室分离鉴定后甘油保藏的113株大肠杆菌进行头孢曲松钠、氟苯尼考等1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筛选出42株对3种或3种以上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C)≥3 200μg/mL的大肠杆菌,扩增bla_(TEM)基因、bla_(CTX-M-9)基因、sul 2基因。结果显示,细菌对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嘧啶、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9.1%、99.1%、93.5%、92.9%、91.1%、89.9%、73.4%、72.5%、69.4%;对头孢他啶、磷霉素、阿米卡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56.6%、50.5%、32.7%、3.5%。在42株菌中,bla_(TEM)基因、bla_(CTX-M-9)基因、sul 2基因阳性率为19.0%、38.1%、45.2%。表明广西地区大肠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趋于严重,耐药率呈升高趋势,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及磺胺类sul 2耐药基因检出率偏高,为临床合理用药及兽医临床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氟苯尼考是一种动物专用的新型酰胺醇类广谱抗菌药物,因其良好的药效学特征,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性感染。伴随着养殖业的大量使用,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部分细菌对酰胺醇类和人医临床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us,VRE)等多重耐药病原菌的特效抗菌药物恶唑烷酮类存在交叉耐药现象,对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因此,本文对目前已报道的氟苯尼考耐药机制做一综述,为有效控制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发生与流行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及氟苯尼考耐药菌对人与动物健康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4.
1磺胺类药物该类药物广谱、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体内分布广,与抗菌增效剂合用后效果大大增强,但易耐药,并有交叉耐药现象,并损害肾脏。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衣原体、立克次体、原虫等。磺胺类药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共同竞争细菌合成叶酸进一步合成核酸所需的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抑  相似文献   

15.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注射用混悬剂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莫西林(Amoxycillin,AMO)为兽医临床上普遍应用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为具有高效、广谱、低毒的特点,是当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菌药物之一。但AMO不耐酶,细菌对其易产生耐药性,细菌对AMO的耐药机理最主要的是产生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16.
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类8种抗菌药单用和与小肽1号联用对12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MIC值。结果表明,12株鸡大肠杆菌中有9株为产超广谱酶的多重耐药菌株,小肽1号(1∶2)使恩诺沙星等8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多数增强2倍,使氟苯尼考对A8、A15的抗菌活性增强了4倍,小肽1号(1∶2或1∶4)使恩诺沙星、甲替沙星、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强2倍,使左旋氧氟沙星对A13的抗菌活性增强4倍。以上结果表明,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大多数药物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产酶多重耐药的鸡大肠杆菌至少同时存在产ESBLs、外排泵两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7.
<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由于其优秀而广谱的抗菌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并且至今新品种不断涌现。新喹诺酮类药物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增强抗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药阳性菌的作用[1]。目前,已在临床上应用的品种有莫西沙星等。西他沙星虽为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在20世纪90年代初研发的第4代口服喹诺酮类药物,但对我国近年临床分离的致病菌仍保持较好的抗菌作用,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对某地养殖场2018年分离的大肠杆菌耐药情况及养殖场500份动物粪便的抗菌药物残留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初步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动物粪便中残留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磺胺类、酰胺醇类等八大类16种抗菌药物。大肠杆菌耐药率比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四环素类(耐药率86.98%)、磺胺类(耐药率79.07%)以及酰胺醇类(耐药率67.14%)等。从抗菌药物类别角度分析,粪便中抗菌药物的残留可能与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临床上应科学地分批、分期替换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耐药菌株的过快产生~([1])。  相似文献   

19.
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及其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抗生素在畜禽生产中的大量使用,药物在畜禽体内严重残留及其耐药微生物的产生使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这严重威胁着人民身体健康和整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也给我国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抗菌肽又称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或肽抗生素(peptide antibiotics),在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是天然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抗菌肽不仅有广谱抗细菌能力,而且对真菌、病毒及癌细胞也有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且快速杀菌,不受传统抗生素耐药突变株影响,不易产生耐药菌株,与传统抗生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1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选择有效抗菌药物是确保疗效的前提。选用药物的原则是:首先能用窄谱不用广谱,能用一种不用两种,以保证高抗菌活性。例如能用大观霉素则不用氟苯尼考,能用大观霉素则不用大观霉素加氟苯尼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