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研究猪细小病毒分离株感染初孕母猪后母猪和胎猪的病毒组织分布和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试验选用妊娠35d的初孕母猪接种PPV—BQ株第15代细胞毒,以接种RPMI1640的母猪作为对照。攻毒40d后剖杀,采集母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扁桃体、子宫内膜和腹部淋巴结,胎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和小肠,进行组织病毒载量测定和组织病理学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攻毒组母猪的心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子宫内膜存在病毒复制,子宫内病毒含量最高;胎猪的心脏、脾脏、肺脏中存在病毒复制。对照组脏器中无病毒复制。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攻毒组母猪肺脏出现细支气管性肺炎,脾脏出现淋巴细胞减少,心脏、肝脏、肾脏、扁桃体、子宫内膜和腹部淋巴结未见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胎猪的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对照组未发现组织病理学变化。  相似文献   

2.
猪萨佩罗病毒(PSV)是我国近年来新报道的仔猪腹泻病原,为深入了解PSV对仔猪腹泻的致病作用,本研究建立了PSV感染仔猪模型,通过对感染仔猪临床症状、剖检及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发现PSV能感染仔猪并导致发病,临床仔猪表现体温下降、出现腹泻症状,腹泻率可达80%,病死率20%。组织病理学观察肠道、肺脏及淋巴结病变明显,肠道绒毛受损,肺脏和淋巴结炎性细胞浸润。感染仔猪组织脏器病毒载量检测显示,病毒主要定植在肠道、肺脏和淋巴组织。荧光定量PCR对外周血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攻毒初期IL-1α、IL-6细胞因子上升明显,后期IL-2水平升高较快;抗病毒因子MX1水平持续上高,在14 d左右达到高峰。结果表明,PSV感染低日龄仔猪可引起腹泻,甚至死亡;病毒定植部位以肠道、肺脏及淋巴组织为主;感染后能诱导仔猪机体产生高水平细胞因子及抗病毒因子,攻毒仔猪体内先诱导产生TH2型体液免疫反应为主的抗炎性反应为主,后期以诱导TH1型促炎症反应的免疫应答为主。  相似文献   

3.
猪细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猪细小病毒 (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PPV最早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小 DNA病毒。PPV按照其致病性与组织嗜性大致可以分为 4个类型。研究表明 ,PPV不仅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PPV基因组为单股负链 DNA,大小约为 50 0 0 bp,基因组有两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架 ,基因组共编码 3种结构蛋白和两种非结构蛋白 ,即 VP1、VP2、VP3和 NS1、NS2。VP2蛋白是主要的免疫原性蛋白 ,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 ,NS1蛋白是 PPV基因组本身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 ,对PPV早期和晚期的转录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有研究表明 ,NS1蛋白是具有多种功能的锚定蛋白 ,在 PPV体外感染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 ,目前已经在猪细小病毒病原学、诊断与防制以及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3型(PCV3)在猪体中的组织分布情况,针对PCV3 Cap蛋白基因设计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荧光PCR引物、探针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PCV3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人工感染PCV3猪的多种组织器官进行病毒含量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PCV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好且灵敏度高,可检测低至1 copy/μL的PCV3病毒核酸量,而对其他几种常见猪病毒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V3主要存在于肺脏、淋巴结,在扁桃体和脾脏中有少量存在。试验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PCV3的快速定量检测,对PCV3在猪体中的组织分布情况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PCV3的组织嗜性和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250-1255
为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3型(PCV3)在感染猪体内的分布情况和病毒含量,本研究根据PCV3的cap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反应条件、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PCV3 cap基因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方法,并对动物回归试验后剖检的病料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该方法比传统PCR方法灵敏度高100倍,可达3.04×10~2拷贝/μL,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在不同病料组织中均可检测到PCV3,但不同感染猪、不同组织病毒检出及含量有差异,其中肝脏、肺脏、颌下淋巴结中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心脏、心包肌、肾脏等;肝中病毒拷贝数最高,达1.16×10~6拷贝/μL,表明PCV3具有一定的组织嗜性。该方法可用于PCV3的病原学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RRSV)JXA1分离株感染藏猪、藏梅猪和大约克夏猪后,病毒在猪体内的分布规律,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3个品种猪感染4×105TCID50/m L的JXA1分离株后0、4、7和14 d体内的15个器官(心、肝、脾、肺、肾、大脑、小肠、颌下腺、颌下淋巴结、甲状腺、胸腺、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和扁桃体)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在整个感染期间,藏梅猪和大约克夏猪的15个器官中均检测到JXA1分离株,而藏猪的心、肝、脾、肾、小肠、颌下腺和甲状腺以及感染后14 d的脑中未检测到JXA1分离株;在JXA1分离株感染3个品种猪4、7和14 d,藏猪病毒载量最多的器官分别是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藏梅猪分别是脾、脾和肺,大约克夏猪分别为胸腺、肺和颌下淋巴结。本研究证实了JXA1分离株在3个品种猪体内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嗜性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猪圆环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圆环病毒病(PCVD)是指一种由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猪圆环病毒(Porcinecircovirus,PCV)所引起的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的临床或亚临床型传染病。猪圆环病毒是一种高度异质的单股环状DNA病毒,具有严格的种属和组织特异性,主要感染猪的皮肤和粘膜组织,引起相应部位上皮组织的增生性病变,猪圆环病毒还能加重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猪细小病毒(PPV)等感染。现已确认猪圆环病毒病(PCVD)发生于全世界,对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本文对猪圆环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防制措施等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8.
猪气喘病(或猪喘气病),又称猪肺炎支原体性,是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肺脏是病变的主要器官,  相似文献   

9.
采用体内外试验研究纳米蜂胶黄酮抗猪细小病毒(PPV)作用。体外试验是以普通蜂胶黄酮为对照,分3种加药方式(先加蜂胶、后加蜂胶、蜂胶和病毒同时加入)加至PK-15细胞中,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实时荧光PCR检测PK-15中PPV含量,观察蜂胶黄酮对PK-15抗PPV及清除PPV能力的影响。体内试验是给豚鼠注射PPV后灌胃纳米蜂胶黄酮和普通蜂胶黄酮,检测肺脏、肾脏、肝脏、性腺及血液中PPV含量、血清中HI含量。结果显示:(1)与普通蜂胶黄酮相比,纳米蜂胶黄酮可显著抑制PPV在PK-15上生长,高浓度效果优于低浓度,3种加药方式中先加药物的效果最好;(2)高中剂量的纳米蜂胶黄酮可以显著抑制PPV在血液中复制、减轻PPV对豚鼠体重的影响、提高血清HI效价。结果表明:蜂胶黄酮经纳米化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其抗PPV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细小病毒(PPV)细胞培养的滴度,本试验通过对猪细小病毒(PPV)感染ST细胞接毒工艺各步骤的比较研究.从不同接毒方式、细胞接种量、病毒感作时间以及接种浓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利用猪细小病毒SYBRGreenI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病毒滴度进行检测。结果表明:ST细胞覆盖率接近单层时接毒,采用分步法接毒,以10^3倍稀释病毒接种,接种病毒后感作2h,将接毒后细胞维持液中血清浓度设为2%这5个方面的接毒工艺可提高PPV细胞培养的病毒滴度。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猪圆环病毒2型(PCV2)与猪细小病毒(PPV)体外共感染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凋亡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探讨PCV2和PPV共感染机制及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病毒滴度和相对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PCV2和PPV感染PBMC后PCV2、PPV的病毒滴度含量及Bcl-2、FasL、p53、Caspase-8、PBR、TNF-α等的转录时相变化。结果表明:PCV2、PPV能够感染PBMC细胞,PCV2/PPV共感染中PCV2、PPV的含量分别在24h显著最高(P<0.001);PCV2、PPV单独感染和PCV2与PPV共感染PBMC后引起Bcl-2、FasL、p53、Caspase-8、PBR、TNF-αmRNA转录水平上升;在3h时PCV2/PPV共感染组PBR、P53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12h时PCV2/PPV共感染组FasL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24h时Bcl-2、Caspase-8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CV2、PPV单感染组(P<0.05),PCV2/PPV共感染组TNF-αmRNA转录水平显著高于PPV组(P<0.05),与PCV2组差异不显著。结论:PCV2与PPV共感染引起细胞凋亡相关因子mRNA转录水平上调,加速淋巴细胞凋亡,本试验为PCV2和PPV共感染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22-1428
为了获得表达猪细小病毒(PPV)VP2蛋白和细胞因子猪白细胞介素-18(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PRV)。将PPV VP2基因和猪IL-18基因分别插入到PRV转移质粒PG中,得到重组质粒PG18-VP2。利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转移质粒PG18-VP2与猪PRV弱毒株DNA共转染猪睾丸(ST)细胞,以EGFP荧光标记,通过5轮蚀斑筛选纯化,成功获得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且带EGFP标记的重组伪狂犬病毒IL18-VP2-rPRV。用重组病毒感染ST细胞,12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明亮的绿色荧光;通过RT-PCR证实感染细胞中含有PPV VP2和猪IL-18mRNA;Western-blot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病毒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PPV VP2蛋白和猪IL-18。重组病毒经连续20次传代后感染细胞仍能发出绿色荧光,PCR检测表明VP2及IL-18基因在重组病毒中能稳定遗传。为进一步研究表达PPV VP2蛋白和猪IL-18的重组猪伪狂犬病毒的免疫效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强毒株在感染鸭体内的动态分布规律,根据DEV的gD基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RT-gDF和RT-gDR,建立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检测DEV的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应用已建立的方法,对DEV强毒参考株感染鸭的组织脏器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接种后6 h即可在所有受检组织中检测到DEV DNA,随着病程发展,DNA拷贝数持续升高,直至接种5 d后感染鸭全部死亡。其中结肠病毒DNA拷贝数为最高,达到1013.26 copies,法氏囊、肝脏和盲肠次之,约1012 copies。本研究证实了DEV强毒对感染鸭的免疫器官、神经组织和消化系统均具有广泛的嗜性。  相似文献   

14.
取疑似猪细小病毒(PPV)流产胎儿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PK-15传代细胞,2~4 d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荧光抗体试验结果显示,PPV呈现阳性;以猪细小病毒VP2基因的1对特异性引物,从PPV疫苗、流产胎儿病料及感染细胞培养物中PCR扩增出158 bp的DNA条带;扩增产物经EcoRⅠ酶切分析,得到了预期的条带(123 bp和35 bp),从而证实PCR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PCR的最小检出量为300 pg。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9月发生在贵州省某种猪场的疫情确由猪细小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5.
猪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种自主型细小病毒,是引起母猪产畸形胎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头胎怀孕母猪感染PPV之后可引起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不孕、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给养猪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PPV、猪圆环病毒(PC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一直是猪病研究的热点,最近研究发现PPV在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猪感染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发生,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猪感染BVDV的传染来源以及猪感染BVDV和猪瘟病毒的鉴别诊断等方法作了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17.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PHE)是由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感染引起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周龄~3周龄的哺乳仔猪。感染仔猪以呕吐、衰竭和神经症状为特征,病死率很高。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具有嗜神经性,主要从感染部位经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传播,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从而造成非化脓性脑炎的病变。论文主要对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的病原、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致病机制、潜在危害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在IBRS-2细胞中的增殖规律,建立了基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PPV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研究PPV在IBRS-2细胞中的增殖动态。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较好且灵敏度高,可检测低至1.4?100拷贝/μL的病毒量。检测显示PPV接种IBRS-2细胞后12h开始大量增殖,60~72h增殖最为迅速,到72h病毒含量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PPV的快速定量检测,对病毒增殖规律的研究为该病毒疫苗的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猪细小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Porcina Parvovirus,PPV)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病原之一。该病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地的猪群中,以流产、木乃伊和死胎为特征。而后备及空怀母猪财缺乏可见的外部症状。病原猪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Cartwright和Huck(1967)首先从猪流产的死胎脏器中分离到该病毒。我国学者侯世宽等(1983)、潘雪珠等(1983)、邬捷等(1987)已分离出PPV。病原学研究表明,已鉴定的PPV都属于同一血清型。成熟的病毒粒子外观呈六角形或圆形,无囊膜,直径22±1μm,二十面体等轴对称,有2或3种衣壳蛋白,分子量为5.3×10~(?)道尔顿,G+C含量为48%。病毒的基因组为单股线状DNA,分子量1.4×10~6道尔顿。该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7~  相似文献   

20.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从培养细胞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DNA病毒。随着对猪细小病毒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已经基本阐明了PPV的抗原性、组织嗜性、基因组、转录图谱和翻译图谱等,在病毒诊断技术、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文综述了猪细小病毒的最新分子诊断技术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