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青贮户玉米青贮的概念,是选择适合通辽地区种植的生物产量高,籽实产量在5千kg/hm^2以上的全株青贮玉米种子,科学的栽培管理,以获得高产,优质的青贮原料。利用科学合理的青贮技术提高全株青贮玉米的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番木瓜栽培容易 ,当年种当年可结果 ,每666 7m2 产量可达 2 0 0 0~ 30 0 0kg ,富含多种维生素 ,其中维生素A含量是菠萝的 2 0倍。番木瓜清心润肺 ,有助于消化 ,还能加工成果脯、果汁、果酒 ,制作罐头 ,提取木瓜蛋白酶等 ,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种植的果树。番木瓜雄株花型最小 ,一般仅有 10枚雄蕊 ,子房多退化形成针状 ,不能结果 ,个别长在花梗顶端的花也只能结少量的小果。而雌株开雌花 ,雄蕊退化 ,子房肥大 ,结果虽多 ,但果型较小 ,果腔大 ,中果皮薄 ,种子较多。而大于雄花小于雌花的两性花植株有发育完全的子房和 1~ 10枚雄蕊 ,所…  相似文献   

3.
<正>兔大肠杆菌病也称黏液性肠炎,是目前养兔场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肠道传染病。发病兔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腹部膨胀,排出细软无形粪便,部分兔粪便干燥呈球状,也有粪便表面包裹有胶冻样物质。随病情发展,病兔出现水样腹泻,有腥臭味,肛门周围、后肢、下腹等处被毛多被污染,病兔多于典型症状出现后1~2d死亡。剖检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胃膨大,充满液体  相似文献   

4.
王妍 《水禽世界》2013,(3):34-38
从本试验是对山东招远地区采集疑似鸭肝炎的发病濒死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通过鸡胚尿囊腔接种传代方法分离到一株病毒,对该病毒进行了特异性检验、PCR检测、理化特性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等,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是血清I型鸭肝炎病毒,我们将这株病毒命名为DHV—ZY株。  相似文献   

5.
猪可以同时感染不同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lrus type2,PCV2)株。PCV2株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 wasting syndrome,PMWS)的病原,本研究对其进行连续传代细胞培养,经有限稀释后纯化提取,获得3种不同的株型,其中一个是另外2个的完整嵌合体,含有ORF1、ORF2的重组断点,但系统树的构建与全基因组、ORF1和ORF2是不一致的。以最初原料为模板进行ORF1和ORF2的扩增、克隆及测序,所获序列与亲本的序列相一致,但与重组株的序列不一致。结果表明,PCV2可被重组。  相似文献   

6.
伪狂犬病毒SN株、SL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琼扩试验检测为伪狂犬病毒 (PRV )阳性的病料 ,采用MDB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 ,获得了两株PRV ,进而经家兔接种和核酸杂交鉴定为PRV阳性 ,将其分别命名为PRVSN株、SL株。  相似文献   

7.
将由于旱灾未能成熟的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铡细,按照1:1的比例混合青贮,并以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对照,待青贮原料封严后45d取样分析营养成分,并饲喂牛只研究其饲用价值。结果发现: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制成率为67.58%,制成可饲用率为99.69%,与全株玉米青贮相近;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的DM、CP、EE、Ash、CF、Ca、P、NDF和ADF分别为94.16%、9.37%、2.82%、6.98%、19.75%、0.29%、0.17%、34.62%和24.14%,全株玉米青贮则分别为95.27%、4.42%、1.74%、18.22%、4.37%、0.06%、0.05%、55.77%和32.96%;将不能作为榨糖原料的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实现甘蔗产值15000元/hm2。试验表明,全株甘蔗与全株大麦混合青贮技术研究获得成功,为今后甘蔗及其副产物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杀性巴氏杆菌X73株与P1059株原生质体融合株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多杀性巴氏杆菌X73株(PmR、TcS)与p1059株(TcR、PmS)作为亲本,在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存在的条件下,以PEG作为助融剂,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然后于高渗琼脂平板上再生细胞壁,再转种在含四环素(Tc)和多粘菌素B(Pm)的双抗培养基上检出融合株。获得的4个融合株,形态及染色特性、生化反应、毒力等均符合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特性;具有双抗药性和两亲本株的抗原组分,说明两种细菌细胞发生了融合和染色体重组。经多次传代证明融合株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中国鸭肝炎病毒(DHV)的遗传变异和进化关系,作者测定了中国不同地区分离的7株DHV及1株疫苗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与公布的40株DHV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VP1变异程度较大,高变区主要集中在180-194位和213-219位;不同毒株的潜在N-糖基化位点存在较大差异.多数基因的进化分析均表现出一致的结果,测序的8个毒株均分布在同一个遗传谱系,属基因A型,与基因B型和基因C型遗传距离较远,不在同一分支上.而JYZ02株与R85952株的遗传距离最近,属同一个亚支,提示JYZ02株可能由毒株R85952演化而来.结合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和代表毒株的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近年分离并测序的上述7个毒株未发生抗原变异.从多毒株进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血清1型DHV仍是我国流行的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科(coronavriridae)冠状病毒属(Coronavirus)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主要呈现呼吸道、生殖道和肾脏病变及腺胃肿大等.以往的研究发现,IBV的S基因容易发生变异,尤其是S1基因的变异导致了IBV出现了多种血清型.  相似文献   

11.
自2015年以来,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地区暴发并造成大量肉鸡死亡,从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7年从江苏省某发病鸡场的患鸡肝组织中分离获得了1株禽腺病毒4型(fowl adenovirus 4, FAdV-4),将其命名为JS株。Hexon基因同源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株为我国近期流行株。为了验证该病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将10~(6.0)TCID_(50)的病毒用肌肉注射或口服的方式感染3周龄SPF鸡,连续观察14 d。结果发现:肌注组鸡在攻毒后24 h有精神沉郁的症状,在攻毒后第2~3天大批量死亡,死亡率达90%;而口服组鸡一直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精神症状且死亡率为0。病死鸡剖检可见心包积液、肝脏肿大发黄、肾脏肿大出血、脾肿大等明显病变;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病毒在鸡体内多个组织器官均有分布。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获得了1株对鸡有较强致病性的FAdV-4毒株,为有效防控心包积液-肝炎综合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8株IBDV地方株VP2基因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分离于洛阳地区1991和2001年前后间隔达10年之久的两个时期的8株IBDV进行了VP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发现,8个地方株虽均属于IBDV超强毒株,但各个毒株间也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高低可明显分为3群,分别位于系统进化树上超强毒区的3个小分支上。第1群包括1991年分离的L912、L014和L916三株;第2群包括L913、L017和L018三株;第3群包括2001年分离的L015和L016二株。群内各毒株间同源性较高,在98.3%~100%之间;群间各毒株的同源性则相对较低,在95%~97.9%之间,其中最低的为L015和L017、L016和L018二对,同源性均只有95%。进一步的序列分析表明,8个地方分离株均具有vvIBDV所具有的特征。其中,1991年的4株在各亲水区和七肽区的氨基酸和经典株及传统的超强毒株相比均无明显的变化;而2001年的4个分离株虽仍符合超强毒株的特点,但在相应亲水区均有1~2个氨基酸发生替换,特别是L015和L016株还出现了4个其它各毒株均没有的氨基酸位点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一株猪肺炎支原体HN0613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集疑似猪支原体肺炎病理变化的肺脏,经Friis液体、固体培养基培养、纯化,PCR、测序分析、生化鉴定、生长抑制、代谢抑制和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获得一株猪肺炎支原体菌株,命名为HN0613.该菌株能适应人工培养基的培养,且传代生长良好,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达108 CCU/mL;菌株有较强的毒力,可作为疫苗候选株进一步研究.该菌株的分离鉴定为研制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疾病之一,在广东对本病的主要兽医防疫措施是接种H株或D株疫苗。本文对这两株疫苗及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1.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病毒(IBV)H120株(自中国兽药监察所)、D41株(自广东兽医研究所)和B1系新城疫毒(自南京药械厂),种毒原液均10倍稀释后经尿囊腔接种SPF鸡胚0.2ml/只,37℃培养36小时,收取尿囊液备用。1.2鸡胚蛋购自中国兽药监察所(SPF蛋)和仲凯农技学院(非免疫蛋)。1.3试验小鸡为非免疫1日龄石歧杂黄鸡,购自广州市郊。2方法和结果2.1…  相似文献   

15.
一株猪伪狂犬病病毒变异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株的基因变异及遗传演化的情况,本试验对广东佛山疑似暴发伪狂犬病的猪场采集的病料(脑、肺脏、扁桃体、肝脏、脾脏)进行了PCR鉴定,初步鉴定为PRV毒株后,将阳性病料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进行毒株传代培养,对分离毒株进行PCR检测及小鼠感染试验,证实该病毒为PRV,并命名为PRV FS-2015株;并对该毒株进行细胞病变观察、病毒TCID50测定、毒株gC和TK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RV FS-2015株TCID50为10-7.5/0.1mL。PRV FS-2015株的gC和TK基因序列与国内外PRV参考毒株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8%~100.0%和99.4%~100.0%,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3%~100.0%和98.7%~100.0%。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RV FS-2015株与国内近几年分离的PRV变异株GY、ZJ01、HB1201、HN1201、JS2012、BJ/YT和BP属于同一分支,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更近;但与PRV经典株Kaplan、Becker、NIA3、Kolchis、Bartha、Yangsan、Min-A、SS和SL株的同源性较低,基因变异较大,表明PRV FS-2015毒株属于近几年流行的变异株。本研究结果可为广东省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和疫苗株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青贮技术,将由于旱灾不能成熟作为榨糖原料的全株甘蔗和全株大麦铡细混合青贮后饲喂肉牛,青贮成熟45 d后取样分析养分。结果表明:①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铡细混合青贮制成率67.58%(393.3/582),制成可饲用率99.69%;②全株玉米青贮的DM 95.27%、CP 4.42%、EE 1.74%、Ash 4.73%、Ca 0.060%、P 0.050%、NDF 55.77%和ADF 32.96%,而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青贮后的各营养成分分别为94.16%、9.37%、2.82%、6.98%、0.289%、0.166%、34.62%和24.14%;③2012年榨季不能达标榨糖的全株甘蔗收购价250元/t,按照平均产量60 t/hm^2,产值达15 000元/hm^2。全株甘蔗+全株大麦青贮技术获得成功,为今后甘蔗及其副产物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Ken Takeshita 博士的报道,在已接种过禽痘疫苗的鸡群中暴发禽痘的原因在于禽痘病毒变异株的产生。已知的P2 禽痘病毒已经从感染的禽类中分离到。在一个实 验中P2 病毒在无疫病鸡群中被发现,此鸡群先前在29 日龄已接种过禽痘疫苗,鸽痘疫 苗或者禽痘和鸽痘疫苗。接种P2 10 天后,以鸡翅损伤或气管病变为指标,发现:接种过 任何一种疫苗的鸡群,翅保护率只有36 %~45%。仅用鸽疫苗免疫的鸡群支气管的保护 率达到92%。Takeshita 博士承认,用来预防禽痘的第一道防线是良好的免疫…  相似文献   

18.
从江苏不同地区患眼炎、鼻窦炎的发病鸡群中共分离到32株形态大小一致、革兰氏阴性小杆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等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细菌在麦康凯平皿上生长良好,形成光滑中央突起的珍珠状菌落,在鲜血平皿上产生β溶血,能凝集鸡红血球,尿素酶和硝酸盐还原试验均呈阳性,能运动。该菌不利用任何糖类,不能在6.5%NaCl培养基中生长,为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诊断为禽波氏杆菌。人工接种细菌均能使雏鸡发生相似于自然病例的临床症状和死亡,并且从病变部位回收到相同细菌。在常见的抗生素药敏试验中,对氟哌酸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对临床分离和实验室药物压力下筛选的鸡毒支原体耐药株与敏感株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鸡毒支原体敏感株呈多形性,柔软且有较大的变形性,可清晰观察到细胞膜分为外、中、内三层膜,并可观察到裂殖繁殖方式;有的支原体在繁殖时先在极端产生泡状突起,形成不均等分裂.在恩诺沙星药物压力下敏感株产生耐药性后其外膜显著增厚,导致支原体的多形性减弱或消失,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圆形;细胞膜内层周围存在排列整齐、结构紧密、类似微管样的结构,胞内电子密度明显升高.临床分离的耐药株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实验室条件下筛选的耐药株一致:凡是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的,均存在耐药表型,而且高水平耐药株的超微结构变化最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耐药性的产生可导致鸡毒支原体超微结构明显的改变,并可能引起抗原性变异.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肉鸡呼肠孤病毒分离株致病与基因组变异情况。2017年从山东潍坊地区跗关节肿胀、出血严重商品肉鸡中收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电镜观察对病毒进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商品肉鸡;设计18对引物对分离株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将分离毒株与经典毒株S1133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禽呼肠孤病毒(命名为WF17),回归商品肉鸡能完全复制出临床症状,并能从试验鸡中重新分离到该病毒。该分离株基因组完全符合禽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主要抗原σC蛋白基因与台湾918株最接近,相似性为92.7%,与S1133株的相似性只有55.9%。WF17株与S1133株的抗原相关指数(R值)只有0.19。目前以S1133株为主的商品化疫苗无法对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产生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