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溶血素基因检测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溶血素基因(sly)设计和合成了一对可扩增其完整阅读框的引物,对HA9801等6株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1株德国分离株SS2-D及猪链球菌C群参考株ATCC35246的核酸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HA9801等6株江苏分离株及德国株SS2呈阳性.ATCC35246呈阴性。HA9801株PCR产物纯化后测序.序列分析表明该DNA片段与猪链球菌2型1933株的sly基因同源性为99%。  相似文献   

2.
1997年以来上海地区猪链球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群为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2型,通过动物试验,从l0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2型分离株中筛选出毒力强、免疫原性好的ATCC35246和HA9801株,作为制备疫苗用的生产菌株。对3种不同培养基、血清浓度、葡萄糖浓度、静置和振荡培养、培养基预热等对细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含有2%犊牛血清、0.2%葡萄糖的改良马丁肉汤培养基较为合适;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很大,培养基接种前预热可以提高细菌产量;振荡培养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猪链球菌耐药性产生对其毒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猪链球菌2型菌株耐药性产生对其毒力的影响,作者采用次抑菌浓度的青霉素和红霉素诱导猪链球菌2型临床分离敏感株HA9801成为青霉素、红霉素耐药株,并对亲本株与诱导耐药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溶血环、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MRP)、胞外蛋白因子(EF)和荚膜多糖(CPS)及对小鼠的组织损伤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次抑菌浓度的红霉素和青霉素可以诱导耐药性的产生,但耐药株与亲本株比较,溶血性、LD50、MRP、CPS、EF及对组织的损伤程度均与亲本株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HA9801株在获得耐药性的同时,仍能保持与亲本株相似的毒力,其毒力不会因耐药性的获得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土耳其伊兹密尔技术学院的科学家们研究了采用乳过氧化物酶(LPS)结合海藻酸钠的涂膜的抗菌效果。他们采用大肠杆菌、无毒李斯特菌和荧光假单胞菌作为目的细菌,处理溶液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分别为0.2、0.4、0.8mmol/L,硫氰化钾(KSCN)浓度为1、2、4mmol/L。海藻酸钠膜上结合的氧化还原色原底物杂环吖嗪(ABTS)的浓度为70nmol/min.cm^2。结果显示,LPS系统针对目的细菌的抵抗活性随着过氧化氢和KSCN的浓度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铜对体外仔猪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I、IGFBP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体外分离、培养仔猪关节软骨细胞,然后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0、7.8、15.6、31.2、62.5μmol/L铜。结果表明,软骨细胞在4种浓度的铜中可存活并增殖,而且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3)的分泌量。但随铜浓度的增加,其存活率、增殖率、^3H-TdR掺入率及IGF-I、IGFBP3的分泌量有明显的差异。且以培养液中添加31.2μmol/L铜对软骨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强,增殖率、^3H-TdR掺入数、IGF-I、IGFBP3的分泌量显著高于对照组9P<0.01)。表明31.2μmol/L铜浓度是促进体外软骨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GF-I、IGFBP3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6.
12株中国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体外培养生长抑制试验检测了中国伊氏锥虫安徽水牛株(AHB)、广东阳江水牛株(GDB1)、广东水牛株(GDB2)、广东马株(GDH)、广西骡株(GXM)、湖北骡株(HBM)、湖南水牛株(HNB)、江苏高邮水牛株(JSB1)、江苏盱眙水牛株(JSB2)、新疆骆驼株(XJCA)、云南水牛株(YNB)、浙江水牛株(ZJB)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它们的50%生长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114、0.041、0.120、0.1490.752、0.252、0.171、0.127、0.339、0.094、0.106、0.118ng/L。结果显示,不同虫株的伊氏锥虫对苏拉明的敏感性明显不同,提示中国伊氏锥虫不同虫株存在抗药性差异。在12株伊氏锥虫中,GXM株对苏拉明的抗药性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株。小鼠体内治疗试验显示,GXM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无效,在临床上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而GDB1株以10mg/kg剂量苏拉明治疗则全部治愈。由此可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体内治疗结果一致。这一结果提示,多数中国伊氏锥虫株对苏拉明的敏感性偏低,少数虫株已表现出一定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7.
恩诺沙星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活酯法合成酶标记半抗原(ENR-HRP),紫外扫描分析和ELISA方法鉴定,结合比为1.6:1。选择ENR-HRP与游离ENR相竞争的模式建立检测ENR残留的ELISA检测方法,其最佳工作条件为:二抗的包被浓度为2μg/mL,抗体工作浓度1:1000,酶标半抗原工作浓度1:500。标准曲线在0.423~1000ng/m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其IC50为33.76ng/mL,回归方程为Y=-0.07769lnx+0.770801,相关系数r=0.99153,最低检测限0.423ng/mL。单抗对达氟沙星、培氟沙星、麻保沙星有少许交叉,特异性较好。ELISA检测方法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5.75%,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0.69%,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1α,25-(OH)2D3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增殖分化是否存在L-型钙离子通道机制。在体外培养SD大鼠0B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1α,,25-(OH)2D。(0、10^-9、10、10^-7mol/I。)或和10mol/OB硝苯地平(NIF)作用24、48、72h。采用MTT法测定0B增殖率,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I。P)活性。结果显示,1α,25-(OH)2D。卉13量依赖性地抑制oB增殖、促进ALP活性;10^-8mol/LNIF单独作用亦能抑制OB增殖、促进ALP活性;并且在培养早期(24、48h)能消除10mol/L 1α,25-(OH)2D3对OB增殖的抑制效应及对ALP活性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1α,,25-(0H)2D3能够抑制0B增殖、促进其分化;并且此过程涉及L-型钙离子通道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临床确诊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75头荷斯坦奶牛进行子宫炎性分泌物采样,用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对19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和8头健康奶牛进行血细胞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鉴定出细菌18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29.62%),大肠埃希氏菌52株(27.51%),铜绿假单胞菌25株(13.23%),蜡样芽孢杆菌22株(11.64%),无乳链球菌17株(8.99%),停乳链球菌10株(5.30%),沙门氏菌3株(1.59%),中间葡萄球菌2株(1.06%),表皮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各1株(0.53%)。血细胞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炎奶牛组与健康奶牛组相比,淋巴细胞(LYM)、粒细胞(GRAN)、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等差异极显著(P〈0.01),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1α,25-(OH)2D3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增殖分化是否存在L-型钙离子通道机制。在体外培养SD大鼠0B基础上,添加不同浓度的1α,,25-(OH)2D。(0、10^-9、10、10^-7mol/I。)或和10mol/OB硝苯地平(NIF)作用24、48、72h。采用MTT法测定0B增殖率,PNPP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I。P)活性。结果显示,1α,25-(OH)2D。卉13量依赖性地抑制oB增殖、促进ALP活性;10^-8mol/LNIF单独作用亦能抑制OB增殖、促进ALP活性;并且在培养早期(24、48h)能消除10mol/L 1α,25-(OH)2D3对OB增殖的抑制效应及对ALP活性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1α,,25-(0H)2D3能够抑制0B增殖、促进其分化;并且此过程涉及L-型钙离子通道机制。  相似文献   

11.
快速鉴定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双重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快速、特异、敏感的双重PCR鉴定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病原检测方法。根据猪链球菌GDH蛋白和马链球菌类 M 蛋白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引物,优化了该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引物浓度及比例,并筛选了其最佳退火温度;用该双重PCR反应体系以其他几株阴性菌株为对照,检测了该反应体系的特异性。以新鲜培养的猪链球菌倍比稀释后进行菌落计数,对该检测方法的敏感性进行了鉴定。M-like和GDH引物的加入量均为1 μL(20 pmol/L),最佳退火温度为52.3℃;该双重PCR反应体系有较高敏感性,检测马链球菌兽疫亚种和猪链球菌的敏感度分别达100和10 CFU;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常见的5种病原菌在该双重PCR体系中无特异性条带出现;临床应用该方法分离鉴定了1株猪链球菌和2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本试验建立了一种能同时检测猪链球菌和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的双重PCR方法,且该方法应用快速、特异且敏感。  相似文献   

12.
猪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文章对分离的4株猪源链球菌进行了鉴定,其形态,染色、培养及生化特性均符合链球菌的特点。用链球菌乳胶分型诊断液检潮上述分离株,均不在其检测范围,即不属于链球菌兰氏分群的A-G群,但它们凝集猪链球菌2型抗血清。分离株对小鼠不致病,而对家兔则可致病。  相似文献   

13.
罗非鱼链球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从济南、泰安、枣庄、德州等地的几个罗非鱼养殖场发病的罗非鱼中,分离到一株G^ 链球菌。将该菌人工感染罗非鱼,证实为致病菌。对该菌的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特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进行了试验,证明核菌为S.iniae。  相似文献   

14.
15.
猪链球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能够引起猪的疫病,人类感染该菌可导致脑膜炎、败血症,甚至死亡.该菌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影响,对公共卫生事业构成巨大威胁.由于猪链球菌血清型较多,抗原结构复杂,在临床上又可呈现不同的症状,如败血症、脑膜脑炎、心内膜炎、肺炎、化脓性淋巴结炎、关节炎等,还常常与其他疾病发生合并感染.近几年来,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链球菌的致病性已引起临床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猪链球菌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发现的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因子包括荚膜多糖、溶菌酶释放蛋白、细胞外因子、蛋白质片段和IgG结合蛋白、溶血素等.  相似文献   

16.
从疑似发生猪链球菌病患猪的肺脏和淋巴结中分离到1株细菌。该细菌经形态学观察、培养特性、溶血试验、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偏向厌氧型链球菌。该菌株对小白鼠存在致病性。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株对阿莫西林和先锋V高度敏感,对菌必治、呋喃妥因、磺胺类药中敏,对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等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采集33例临床症状疑似猪链球菌感染猪的全血及内脏器官进行涂(触)片染色镜检,取有球菌感染的样品16份进行血琼脂平板分离纯化试验;根据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形态、溶血情况及对单个菌落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筛选出12份可疑样品,进一步采用液体培养基对12份样品进行增菌及纯化培养;选取纯化培养菌进行链球菌生化试验,结果共鉴定出11株纯化的猪链球菌;11株猪链球菌均对小鼠表现出高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对9株猪链球菌2型重庆分离株的精氨酸脱亚氨酸酶基因进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1231bp,与Genbank发表的该基因序列相比,核苷酸同源性高于99%,推导的氨基酸同源性高于96%。根据精氨酸脱亚氨酸酶基因的测序结果建立扩增片段长度为237bp的PCR检测方法,35株猪链球菌致病株中,30株精氨酸脱亚氨酸酶基因的PCR检测阳性,有5株精氨酸脱亚氨酸酶基因的PCR检测阴性;14株正常猪扁桃体分离株中,11株为精氨酸脱亚氨酸酶基因的PCR检测阳性,3株为精氨酸脱亚氨酸酶基因的PCR检测阴性;猪链球菌1型、7型、9型、13型、1/2型各一株,均能扩增出精氨酸脱亚氨酸酶基因的片段。  相似文献   

19.
参照GenBank发表的序列,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16SrRNA与23SrRNA之间的区域设计了3对引物,参照念珠菌和隐球菌的18SrRNA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建立了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酵母真菌4种乳腺炎主要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参照Skladny的方法制备模拟了细菌感染l临床标本。结果表明:本试验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多重PCR方法检测乳样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最小浓度为10^4CFU/mL,检测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酵母真菌的细菌最小浓度分别为10^4CFU/mL、10^3CFU/mL和10^3CFU/mL。通过对采自临床型乳腺炎(46个)和隐性乳腺炎(167个)动物共计213个乳样分别用传统细菌学培养法和多重PCR方法进行检测,多重PCR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真菌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率(P〈0.01),但该方法对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检出率与培养法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A 3-y-old, female Quarter Horse with a history of acute neurologic signs was found dead and was submitted for postmortem examination. Areas of petechial and ecchymotic hemorrhage were present on cross-sections of the cerebrum, cerebellum, and brainstem. Histologic examination of the brain revealed severe, purulent meningoencephalitis and vasculitis with a myriad of intralesional gram-positive cocci. Streptococcus pluranimalium was identified from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obtained from sites with active lesions by PCR and nucleotide sequencing of bacterial 16S ribosomal RNA. S. pluranimalium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ause of meningoencephalitis in a hor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