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淀粉多糖(NSP)是一种抗营养因子,在小麦、大麦、葵花籽粉、菜籽粕等谷物饲料原料中大量存在,由于家禽缺乏消化这些原料所必需的内源性酶,因此对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也限制了粗纤维含量高的饲料原料在家禽中的应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添加非淀粉多糖酶,使其能够水解非淀粉多糖,进而使家禽能够利用这些非淀粉多糖,并提高营养价值和利用率.文章从肉鸡肠道,营养物质消化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综述了非淀粉多糖酶的作用,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全球范围来看,谷物副产品在猪日粮中的使用量预计将日益增加,这将导致饲喂的日粮较传统的谷物型日粮含有更高水平的非淀粉多糖.这类日粮为可提高养分消化率及自由采食量的非淀粉多糖降解酶提供了机会,从而可大大降低饲喂含高水平谷物副产品的日粮所带来的风险.日粮中添加的酶制剂与养分消化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明了,然而与消化生理学(如能够有益于肠道健康和自由采食采食量的肠道菌群和食糜的物理特性)的其它潜在机制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七名学者强调了这些非淀粉多糖、酶和消化生理学之间的特殊关系.提出的关键性的盲点如下:更好地认识酶的作用底物在饲料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除养分和非淀粉多糖(抗菌素残留物和霉菌毒素)外的其它饲料成分对酶制剂的影响,谷物副产品在影响猪肠道健康和采食量上可能发挥的作用.总之,以正确的组合和比例添加酶,对在猪日粮中充分利用谷物副产品所含的养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对肠道健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长性能角度研究了非淀粉多糖酶对奥尼罗非鱼肝胰脏、肠道(前、中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约60 g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56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了不同水平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0、0.01%、0.02%、0.04%)的基础日粮,喂料后0,1、3、5 h对各组进行组织采样,研究非淀粉多精酶对罗非鱼肝胰脏、肠道(前、中后肠)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0.02%和0.04%非淀粉多糖酶显著提高了奥尼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了饵料系数(P<0.05);(2)蛋白酶活性分别按肝胰脏、胃、肠道依次升高;(3)添加0.04%非淀粉多糖酶组罗非鱼肝胰脏、胃蛋白酶活性最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除喂后5 h采样结果外,其它时间采样检测结果均以添加0.01%非淀粉多糖酶组中后肠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适量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影响不大,高量添加非淀粉多糖酶(0.04%)对肝胰脏淀粉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前、中后肠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正确理解及酶在猪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非淀粉多糖对动物的抗营养作用机理和消化生理的分析,阐述了影响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几个特点,即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作用与动物肠道食糜的含水量、动物的消化道结构、动物的年龄和水溶性非淀粉多糖及甘露聚糖的特殊抗营养作用有关。对比分析了家禽和猪对非淀粉多糖的耐受性,成年猪对非淀粉多糖有...  相似文献   

5.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消除非淀粉多糖的抗营养性方面作用效果明显,在幼禽饲料中应用广泛,同时在仔猪饲料中也有一定应用。本文从降低食糜黏度、破碎细胞壁和减少后肠道有害微生物数量等方面,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水溶性苜蓿多糖对肉仔鸡营养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振莹  玉兰 《饲料工业》2005,26(21):15-16
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如非淀粉多糖,能提高肉仔鸡肠道微生物活性,而且一些具有前生素作用的非淀粉多糖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道内双歧杆菌及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增殖。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肠道中的乳酸杆菌可以通过促进粘膜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增强肠道粘膜免疫防御能力而影响动物的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范围来看,谷物副产品在猪日粮中的使用量预计将日益增加,这将导致饲喂的日粮较传统的谷物型日粮含有更高水平的非淀粉多糖。这类日粮为可提高养分消化率及自由采食量的非淀粉多糖降解酶提供了机会,从而可大大降低饲喂含高水平谷物副产品的日粮所带来的风险。日粮中添加的酶制剂与养分消化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明了,然而与消化生理学(如能够有益于肠道健康和自由采食采食量的肠道菌群和食糜的物理特性)的其它潜在机制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七名学者强调了这些非淀粉多糖、酶和消化生理学之间的特殊关系。提出的关键性的盲点如下:更好地认识酶的作用底物在饲料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除养分和非淀粉多糖(抗菌素残留物和霉菌毒素)外的其它饲料成分对酶制剂的影响,谷物副产品在影响猪肠道健康和采食量上可能发挥的作用。总之,以正确的组合和比例添加酶,对在猪日粮中充分利用谷物副产品所含的养分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对肠道健康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谷物中非淀粉多糖导致日粮养分消化率和饲养效果降低,限制了谷物在饲料中的应用.本文详细论述了非淀粉多糖酶制剂消除非淀粉多糖抗营养作用的机理,对养分消化率和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对作用底物定量关系的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在提高谷类籽实饲料的利用效率,开发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1应用复合酶制剂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众所周知,非淀粉多糖(NSP)能对动物生产性能产生抗营养作用,这一作用的学说有两种:黏性理论和包被理论。黏性理论与非淀粉多糖的粘性和凝胶性有关,它们会影响肠道蠕动,从而影响饲料的整体消  相似文献   

10.
淀粉消化主要是消化酶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并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而参与体内代谢的过程。淀粉消化在家禽生长中有着关键作用,不仅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同时对家禽的糖类和脂类代谢、肠道微生物菌群和肠道形态等都有显著影响。家禽对淀粉的消化与家禽日龄、饲粮淀粉类型、淀粉颗粒大小、支链/直链淀粉比例及非淀粉多糖含量等有关。本文主要综述家禽对淀粉消化特点及淀粉消化对家禽生理代谢的影响,并阐述影响淀粉消化的因素,为改善家禽对淀粉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来源的非淀粉多糖(来源于麦麸的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来源于甜菜汁的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对早期断奶仔猪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肠道后端食糜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发酵产物量的影响。试验将32头体重相近(7.4±0.76kg)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CT),饲喂8%麦麸组(WB),饲喂6%甜菜汁组(SBP),饲喂4%麦麸+3%甜菜汁组(WB+SBP)。试验分为断奶后0~10d、10~15d两个阶段。每组分别在断奶后的第10d和第15d以"安乐死"方式屠宰4头猪,采集结肠食糜,测定有机物的消化率(OMD)、淀粉的消化率、游离水的含量、结合水的含量(WRC)、短链脂肪酸浓度(SCFA)。同时,测定盲肠食糜中肠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含有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日粮(WB组和WB+SBP组)能够显著地降低两个试验阶段结肠食糜中游离水的含量(第10d时差异极显著P=0.01,第15d时差异显著P0.05),显著提高第二阶段丁酸的浓度(第15d时差异显著P0.05)。饲喂含有不可溶性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混合物的日粮组(WB+SBP)显著降低盲肠食糜中肠杆菌的数量,提示两种不同来源的非淀粉多糖对改善肠道中微生物数量具有协同效应。日粮中含有较高水平的不可溶性非淀粉多糖或不可溶性与可溶性非淀粉多糖的混合物能够改变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后端食糜的理化性质,影响微生物数量及发酵产物量。  相似文献   

12.
欧盟饲用抗生素的禁用激发了人们对断奶仔猪日粮方面的研究,旨在减少仔猪断奶后肠道功能紊乱和生长受阻。目前,已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用于研究,但只有几种显示有效。有机酸(OA)通过非离解酸和降低胃pH产生的杀菌作用,促进肠道和胰腺酶的分泌,并改善肠道的形态学结构。丁酸盐及丁酸前体物已引起人们特别的重视,但其效果受剂量、处理时间、仔猪日龄、胃肠道位置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像谷氨酰胺、色氨酸和精氨酸等氨基酸通过影响组织代谢、应激和免疫,有助于改善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沉积。血浆蛋白粉(SDP)通过免疫球蛋白和其它生物活性成分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作用,对肠道的形态结构和炎症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减少获得性特异免疫反应。牛初乳与血浆蛋白粉作用可能多少相似。植物精油对青年猪的应用效果依据产品和使用剂量的变化差异很大。本文对有机酸和氨基酸、蛋白源(特别是血浆蛋白粉、牛初乳)以及植物提取物对肠道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选用24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仔鸡(AA)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每重复2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为42d,研究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盲肠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0~3周龄时,非淀粉多糖酶使肉鸡的日增重提高了8.7%(P<0.05),使肉鸡的料肉比降低了6.37%(P<0.05)。在4~6周龄和全期时,非淀粉多糖酶和抗生素有提高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肉比的趋势,但是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使粗蛋白、粗纤维、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4.99%、10.55%、4.56%、和6.79%,差异显著(P<0.05)。③在3周龄时,非淀粉多糖酶使盲肠中乳酸杆菌的数量提高了12.16%(P>0.05),在6周龄时,非淀粉多糖酶使盲肠中大肠杆菌降低了8.84%(P>0.05),乳酸杆菌数量增加了13.49%(P>0.05),此时,抗生素在降低大肠杆菌数量和增加乳酸菌数量的作用效果上要优于非淀粉多糖酶(P<0.05)。以上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能提高日粮养分消化率(粗蛋白、粗纤维、钙和磷),降低肉鸡盲肠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使盲肠乳酸杆菌增殖,改善了肠道的微生物菌群。非淀粉多糖酶在肉仔鸡0~3周龄的使用效果优于4~6周龄。  相似文献   

14.
加酶日粮有效营养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淀粉多糖酶可通过水解谷物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NSP),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提高蛋白质、脂肪及淀粉等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同时伴随代谢能的提高.由于谷物中非淀粉多糖种类和含量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影响了非淀粉多糖酶与相应饲料有效营养值之间定量关系的确定.本文对酶制剂的添加量与饲料有效营养值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明确酶与营养改进值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汪勇 《饲料工业》2007,28(8):13-16
非淀粉多糖是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不能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内源酶降解,同时增加肠道内食糜的黏度,降低饲料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非淀粉多糖酶对于改善饲料品质、消除抗营养因子的影响及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都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非淀粉多糖的多样性,非淀粉多糖酶的种类、来源及酶活测定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影响非淀粉多糖酶应用的因素及其在畜禽业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非淀粉多糖(NSP)是谷物饲料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抗性淀粉等.非淀粉多糖分为不溶性非淀粉多糖(如纤维素)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如β-葡聚糖),可溶性非淀粉多糖可直接与水分子作用增加食糜黏性,具有明显的抗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淡水鱼类对植物性饲料中的植酸磷、非淀粉多糖等营养成分消化率低,影响了植物性饲料的饲喂价值,限制其应用.饲用酶制剂可以不同程度上提高植酸磷、非淀粉多糖、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率,提高饲料利用率,并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一定程度的推广.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添加工艺限制,酶制剂在鱼类消化道中的活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影响其作用效果.本文将综述近年来淡水鱼饲料中添加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效果及饲用酶制剂添加工艺的发展思路及展望.  相似文献   

18.
外源酶的添加对富含非淀粉多糖的日粮是有利的已经得到证明.这些酶能部分水解非淀粉多糖,减少肠道内容物黏度,最终提高养分吸收.目前国内对小麦的研究相对较少,水溶性淀粉多糖(NSP)酶制剂在肉鸡小麦日粮中的使用尚处在试用推广阶段.因此,研究探讨了肉鸡小麦日粮添加外源酶对其生产性能和一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仔猪的消化生理功能发育不完善,对养分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弱;且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等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养分消化和肠道健康。第一代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可以补充内源消化酶的不足,直接提高日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第二代酶(非淀粉多糖酶等)可以降解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改善日粮营养的消化利用;而以葡萄糖氧化酶为代表的"第三代酶",则通过非药物性机制和途径杀菌抑菌,改善肠道结构和功能,调节肠道的微生态菌群结构与平衡,从而促进仔猪的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综述了采用典型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感染试验模型,研究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菌群、肠道形态及炎症因子的作用。鉴于当前我国及全球实际养猪生产卫生条件的差异,ETEC感染仔猪试验模型更能反映禁抗后益生菌等功能性添加剂在养殖卫生较差情况下的使用效果。因此,文章收集了益生菌在ETEC感染仔猪试验模型下的部分研究成果,重点总结5方面的内容,包括:(1) ETEC感染断奶仔猪试验模型的建立;(2) 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3) 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肠道菌群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4) 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肠道形态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5) ETEC感染对断奶仔猪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及益生菌的作用效果。分析显示:ETEC感染处理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损伤肠道组织形态、引发炎症反应;益生菌处理通过平衡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形态、缓解炎症反应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ETEC感染仔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