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的5’UTR、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所扩增的IGF-Ⅰ基因的5’UTR中的2个目的片段均未发现PCR-SSCP遗传多态;在第4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在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中存在有1碱基A→G突变。适合性卡方检验表明,该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频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用最小二乘法分析IGF-Ⅰ基因第4外显子不同基因型与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相关性,发现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他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应是影响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这些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2.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 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以IGF-Ⅰ基因作为松辽黑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30头松辽黑猪IGF-Ⅰ基因外显子4(179 bp)的多态性,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的2个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在松辽黑猪中均有不同频率的分布,遗传多态性较高;IGF-Ⅰ不同基因型对断奶后日增重有显著影响,AA型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AA型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AB型和BB型(P<0.01),而AA型猪的平均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和BB型(P<0.01),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IGF-Ⅰ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说明该基因对松辽黑猪的平均日增重、瘦肉率和平均背膘厚等3个性状有显著的遗传影响,可以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和胴体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基因外显子3和外显子4在松辽黑猪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研究该基因对松辽黑猪部分重要生长、胴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对引物中,只有p3的扩增片段存在多态性。p3的扩增片段在松辽黑猪中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分析发现BB型与AA型相比在IGF-Ⅱ基因(AY044828)第21585 bp处有G→C突变,松辽黑猪AA、AB和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956、0.2609和0.0435。AA基因型对瘦肉率(P<0.05)、日增重(P<0.05),BB基因型对平均背膘厚(P<0.01)有正遗传效应,对其他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谷朝勇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0):144-147
本研究检测了鲁西黄牛GH基因3′末端序列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其与生产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由于2639 bp处碱基C→G的突变造成HaeⅢ内切酶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该位点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利用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对GH基因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生产性状指标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GH位点上AB基因型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显著高于AA、BB基因型(P0.05);BB基因型的个体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略高于AA基因型,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等位基因B可初步确定为影响牛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和肉用指数的优势基因。  相似文献   

6.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第7外显子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能以及肉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肝质量、屠宰率,BB基因型显著高于AA型(P<0.05);腹脂质量、胸肌率、腿肌率,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母鸡群体中,只有爪质量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3种基因型对内品质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外显子9的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胸肌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活体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母鸡的活体重、头重、爪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全净膛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PCR-RFLP和DNA测序等技术检测牛生长激素基因P3位点(growth hormone,GH-P3)在中国西门塔尔牛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对该位点与牛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BB基因型个体胴体重和净肉重极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1),屠宰率和净肉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AA基因型背膘厚极显著低于AB、BB基因型(P<0.01)。本研究结果显示,GH-P3位点对中国西门塔尔牛个体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及背膘厚等经济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为中国西门塔尔牛重要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及品系培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苏太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89、0.570、0.341;其中在初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和初生窝重(BLW)显著高于AB、BB 基因型的个体(P<0.05);在经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及断奶成活数(NW)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个体(P<0.05),AA和AB 基因型与BB 基因型之间的断奶窝重(WWL)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苏太猪ESR基因PvuⅡ 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存在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SSCP技术对石歧杂鸡的催乳素(prolactin,PRL)基因外显子2进行SNP检测和测序分析,并对该基因与石歧杂鸡产蛋、就巢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RL基因外显子2存在多态性位点,该位点由于在3838位点发生C→T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B和BB3种基因型,并导致氨基酸的改变,由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基因型AA和等位基因A的频率最高;BB基因型个体首次就巢时间显著晚于AA和AB基因型(P0.01);BB基因型的就巢次数显著多于AA和AB基因型(P0.05);3种基因型与产蛋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基因作为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来检测EPOR基因第4内含子C\T突变多态性,研究此位点多态性与猪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存在AA、AB和BB共3种基因型,在2个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利用SAS 8.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初生重(WB)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B、AA基因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均表现为正效应。大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NBA和WB都高于AA型和AB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A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都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262头周岁陕北白绒山羊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和胴体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座位存在1个突变位点(G→C),且该群体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H-FABP基因的AB与AA和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差异显著,AA和BB型个体间的差异极显著;AB和BB型个体的胸围和管围差异显著(P<0.05),AA和BB型个体的眼肌面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均无显著差异;此外,在初生重、眼肌面积、背膘厚等6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A>AB>BB,而在体高、胸围、管围3项指标上,均表现为AB>AA>BB.可以推断H-FABP基因可作为陕北白绒山羊生长及胴体性状的候选基因和绒山羊肉用性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牛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基因5′侧翼区的1441bp序列进行SNPs检测,结果在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89bp处发现T→C突变,进而利用PCR-SSCP的方法在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夏南牛和郏县红牛共5个牛群体中进行个体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3种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AB和BB。χ2检验表明,除秦川牛外其它各品种在该基因座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分析发现,AB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含水率均显著低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BB基因型个体之间差异不显著;BB基因型个体大理石花纹等级极显著优于AB基因型个体(P0.01),显著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这一位点可能是影响牛肉大理石花纹及含水率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尝试做为肉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5.
家兔HSL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产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PCR-SSCP方法对齐卡巨型白兔和齐兴肉兔HSL基因外显子1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HSL基因对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HSL基因外显子1第784位处发生了碱基突变(A→C),共出现AA、AB和BB 3种基因型,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AA型均为优势基因型,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2个品种兔群体均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在齐卡巨型白兔中,HSL基因AA型和AB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均显著高于BB型个体(P0.05),AA、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B型个体(P0.05);在齐兴肉兔中,HSL基因AA型个体的宰前活体重显著高于AB、BB型个体(P0.05),BB型个体的全净膛屠宰率和半净膛屠宰率均显著低于AA、AB型个体(P0.05);在2个品种兔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分析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Ⅰ)基因5′侧翼区、第5外显子、第2外显子在南阳牛、鲁西牛、中国西门塔尔牛3个牛品种中的遗传多态.结果表明在IGF-Ⅰ基因的5′侧翼区、第5外显子上未发现PCR-SSCP或PCR-RFLP遗传多态;在第2外显子中发现PCR-SSCP多态,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对第2外显子的多态片段测序分析表明在35 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248 bp处有碱基C→T的突变,256 bp处有碱基A→G的突变;35 bp、248 bp的碱基突变都是无义突变,而256 bp处碱基A→G的突变为有义突变,使谷氨酸变为甘氨酸.  相似文献   

17.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INHA基因的启动子区2个基因座位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P1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发现遗传多态,有2种等位基因A和B,有3种基因型AA型、AB型、BB型;在P2引物所扩增的目的片段未发现遗传多态.对多态片段的测序分析表明:AA型与BB型相比在DNA序列的第506 bp处插入了一个碱基G,在第446 bp处碱基C→T.AB、BB基因型个体的平均产羔数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BB基因型的个体各胎次产奶量均比AA型高,其中在第2、3胎产奶量和前4胎平均产奶量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AB基因型的前4胎平均产奶量和AA型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INHA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和产奶量都有显著影响,因此认为INHA基因的P1位点可作为奶山羊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苏太猪ES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的ES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ESR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B、BB在苏太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89、0.570、0.341;其中在初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产活仔数(NBA)和初生窝重(BLW)显著高于AB、BB基因型的个体(P0.05);在经产母猪中,AA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TNB)及断奶成活数(NW)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与BB基因型之间的断奶窝重(WWL)差异显著(P0.05);总体上苏太猪ESR基因PvuⅡ3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性状存在AAABBB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延边黄牛群体104个个体的谷氨酰—脯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个体背最长肌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延边黄牛群体中,共检测到3种谷氨酰—脯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型,分别命名为AA型、BB型、AB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8%、25%、47%;在谷氨酰—脯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4746 bp处发现C→T突变;AB型个体背最长肌的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个体(P0.05),组氨酸含量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AB型个体背最长肌的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个体(P0.05)。研究结果为牛肉品质性状的遗传标记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199头中国荷斯坦奶牛STAT1基因内含子11、19、25及3-′UTR 4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3个胎次的产奶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内含子11和3-′UTR 2个位点发现多态性,在内含子11中发现2个单核苷酸连锁突变,分别为28739碱基处发生的G→A转换,28873碱基处发生的G→C颠换;在3-′UTR 141930碱基处发现C→T突变。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3个位点不同基因型对中国荷斯坦奶牛3个胎次305天产奶量,乳脂率及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含子11中,BB基因型个体第一、二胎次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各胎次产奶量及乳脂率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但呈现出BB〉AB〉AA的趋势。在3-′UTR中,CC、CT基因型个体的第一、二胎次产奶量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CC基因型个体的第一、三胎次乳蛋白率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3种基因型对3个胎次乳脂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呈现出CC〉CT〉TT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