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采用国标法测定了新疆两家驼乳加工企业生产的酸驼乳粉理化指标、乳酸菌数、大肠菌群,通过产品的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含量,确定其产品类型,分析产品存在的质量缺陷和安全隐患,提出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制定地方标准、加强质量监管、确保酸驼乳粉质量安全的意见,并对酸驼乳粉地方标准中项目设置和指标要求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双峰驼乳营养物质浓度显著高于牛羊乳,并含有多种活性功能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制定生驼乳和驼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对规范驼乳和驼乳制品市场、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协调牧企关系、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驼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新疆驼乳资源和企业分布、生驼乳的理化指标、驼乳/驼乳粉和牛羊乳/牛羊乳粉的主要区别;分析了骆驼的繁殖特性和季节因素对驼乳质量的影响;对生驼乳和驼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的理化指标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疆阿勒泰地区某驼乳加工企业2014~2015年收购生驼乳的质量检验记录,对26 582批次驼乳脂肪质量分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年里,准噶尔双峰驼驼乳脂肪的平均质量分数为5.93%,范围为3.02%~12.90%;每一年的脂肪质量分数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态势。两年的加权平均数显示,驼乳脂肪质量分数最高月份为1月或12月,最低月份为6月,最高值是最低值的1.49倍(7.79%/5.22%);驼乳的脂肪质量分数主要分布在4.01%~8.00%,其所占比例达92.37%,但不同月份和季节差异显著,冷季(1~4月、11~12月)平均7.18%,主要在6.01%~9.00%,暖季(5~10月)平均5.42%,主要在4.01%~7.00%。根据驼乳脂肪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对生驼乳和驼乳制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脂肪指标要求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系统地分析不同的季节、泌乳阶段、产地和奶站驼乳理化指标的差异。收集了某公司2015年收购生驼乳质量检测数据18 372条,通过四分位数检验法确定了各指标的变化范围,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最小二乘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产地、奶站、泌乳阶段和季节驼乳的相对密度、脂肪、非脂乳固体、乳蛋白、乳糖、冰点、灰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双峰驼繁殖和分娩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导致在一年内的不同季节和月份驼乳的产量和理化指标有较大的区别,同时驼乳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此类分析获知不同的产地、奶站、泌乳阶段和季节的驼乳质量情况,驼乳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生驼乳的理化指标和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跟踪采集了2015年长江下游地区12家小规模奶牛场的原料乳混合样,研究了不同牧场、不同月份原料乳中乳脂率及冰点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牧场原料乳中乳脂率、冰点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月份的乳脂率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冰点之间差异不显著(P=0.844)。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乳脂率的变化规律,调整不同月份以及不同牧场的日粮结构,将原料乳中脂肪的含量调定在一个适合的范围。同时,也应该根据冰点的变化规律,加强牧场的管理,防止无意掺水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双峰驼的繁殖、泌乳特性,分析了驼乳营养性指标的季节变化和月变化规律及其对巴氏杀菌驼乳和灭菌驼乳的影响;根据不同季节和月份驼乳的干物质(全乳固体)含量和出粉率,分析比较了驼乳粉营养性指标的变化;参照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生驼乳、巴氏杀菌驼乳、灭菌驼乳和全脂驼乳粉地方标准中营养性指标要求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牛、马、驴、双峰驼乳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指标,并对国标和地标中4种生乳和乳粉的理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地标马、驴、驼乳生乳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基本上反映了各种乳的特征,根据综合指标可和牛乳相区分,但生马乳和生驴乳之间差别较小,需要研究制定特征性指标;牛乳粉、驼乳粉的指标和马乳粉、驴乳粉区别显著,但驼乳粉和牛乳粉之间、马乳粉和驴乳粉之间差别较小,不易区分,需要研究制定特征性指标。为了防止在特种乳和乳制品中掺假牛乳,应该加速特种乳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尽快制定不同乳种检验鉴别标准。  相似文献   

8.
对采用喷雾干燥法生产的马乳粉、驴乳粉和驼乳粉化学成分、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的蛋白质含量依次为20.8%、18.4%和26.4%,脂肪依次为13.6%、10.2%和34.9%,乳糖依次为58.2%、63.6%和31.2%;三种特色乳粉化学成分的实际测定值和按乳粉/生乳干物质比值计算出的理论值基本相符。三种特色乳粉中驼乳粉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为马乳粉和驴乳粉;三种乳粉中8种人体EAA占TAA的比率驼乳粉为44.4%,马乳粉和驴乳粉分别为42.5%和42.3%。  相似文献   

9.
检测新疆不同地区3家驼乳加工企业生产的全脂驼乳粉样品。结果表明,驼乳粉平均总蛋白质氨基酸(TAA)含量为24.25 g/100 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占44.58%,非必需氨基酸(NEAA)占55.42%。驼乳粉的TAA、EAA含量均高于牛乳粉,EAA/TAA和EAA/NEAA百分比分别达40.00%以上和60.00%以上,符合FAO/WHO/UNU联合专家委员会理想蛋白质的标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对青海高原型牦牛不同月份的牦牛乳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份的牦牛乳成分指标均有所不同,尤其是主要营养成分脂肪、蛋白质、非脂乳固体和乳糖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进入冷季后,除脂肪含量外牦牛乳各营养成分均有明显的下降,尤其9月下旬营养指标下降最为明显,10月下旬各营养成分指标又有所回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河北坝上地区奶牛乳产品质量的变化规律,对某规模化牛场2015—2016年的乳成分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以得出该地区生鲜乳的主要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乳脂率8月份最低(3.14%),1月份最高(4.20%);乳蛋白率6月份最低(3.06%),8月份最高(3.9%);乳糖含量10月份最低(4.85%),8月份最高(5.43%);全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12.27%),9—10月份最高(12.97%);非脂乳固体含量6月份最低(8.44%),11月份最高(8.81%);酸度含量3月份最低(13.79°T),9月份最高(14.37°T)。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乳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全脂乳固体、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乳糖与全脂乳固体和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全脂乳固体与非脂乳固体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准噶尔双峰驼与单峰驼(哈萨克斯坦)的产奶性能,采集准噶尔双峰驼和单峰驼不同月份的日均产奶量和基本体尺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准噶尔双峰驼在4—12月份泌乳期日均产量2.042 kg±0.188 kg,4—7月份产奶量上升,10月份之后开始下降;单峰驼在4—12月份泌乳期日均产奶量7.060 kg±0.258 kg,4—6月份上升,之后开始缓慢下降,且均极显著高于准噶尔双峰驼(P0.01);准噶尔双峰驼的体高、体长、胸围和管围均大于单峰驼,其中体长和胸围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试验设计为单因子3个水平,采用经产泌乳盛期娟姗奶牛24头,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3个水平的过瘤胃脂肪粉日粮:A(基础日粮)、B(日粮添加150克过瘤胃脂肪)、C(日粮添加200克过瘤胃脂肪),观测奶牛体重、日均乳量、乳脂率。结果:A组试验前后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B组、C组试验前后差异极显著(P0.01),试后A组与C组差异极显著(P0.01)、B组与A组差异显著(P0.05),C组和B组差异不显著(P0.05));A、B、C 3组的日泌乳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组乳量有上升的趋势;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乳脂率均有所提高,C组与A组乳脂差异显著(P0.05),C组与B组、A组与B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保存条件下生鲜乳体细胞数(SCC)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SCC-100型体细胞计数仪,探讨防腐剂、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生鲜乳中体细胞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防腐剂并在4℃保存的生鲜乳,6 d内体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防腐剂乳样只能保存3 d。30℃高温条件对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影响较大,即使添加防腐剂,从保存第3天开始体细胞数仍极显著降低(P0.01);而无防腐剂只能保存不到1 d。生鲜乳体细胞数与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4℃添加防腐剂的乳样最适合使用SCC-100型体细胞计数仪进行体细胞测定,在该条件下可最大限度地保证乳样体细胞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奶牛乳房炎的发生规律,通过对河南省中牟县某奶牛场随机抽样500头奶牛的乳房炎检测,获得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一系列相关数据,并对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胎次、月份、泌乳时期、分娩头数、乳区、日产奶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胎次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胎次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 8(P0.01)、0.928 8(P0.01)、0.663 8(P0.05);各月份之间奶牛乳房炎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而临床型与隐性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92 6(P0.01);随着泌乳时期延长奶牛乳房炎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且二者间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各月份的分娩头数与临床型、隐性型乳房炎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8 6(P0.01)、0.862 6(P0.01);4个乳区乳房炎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前后乳区间、左右乳区间也差异不显著(P0.05);日产奶量4个水平之间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产奶量与总阳性率、临床阳性率、隐性阳性率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1 9、-0.910 4、-0.946 5,三者均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治奶牛乳房炎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双峰驼泌乳期产奶性状、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高、低产双峰驼差异性生长性状及血液和驼乳生理生化指标,为高产驼选育提供基础研究资料。【方法】以准噶尔泌乳双峰驼为研究对象,对产奶量进行监测,绘制哺乳期泌乳曲线,并分析不同胎次的产奶量。测定高、低产双峰驼体尺、体重、血液及驼乳理化指标并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双峰驼挤奶期约10个泌乳月,前3个泌乳月产奶量高,第4~7个泌乳月产奶量呈持续下降,第7~9个泌乳月产奶量略有回升,第10个泌乳月产奶量达到最低,可归纳为4种类型的泌乳曲线。产奶量的高峰期一般在2~6胎,最佳年龄为6~15岁。高产驼组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低产驼组(P<0.01);高产驼组的体重、血尿素氮及血尿素均显著高于低产驼组(P<0.05),而高产驼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钙含量显著低于低产驼组(P<0.05);高产驼组驼乳的乳脂、乳蛋白显著低于低产驼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液理化指标与产奶性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双峰驼产奶性能受到机体、泌乳阶段、营养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体重、血液及乳成分与产奶量具有一定相关性。结果为进一步提高双...  相似文献   

19.
探讨地域、乳种、发酵因素对西部小品种鲜乳(马乳、驼乳、牦牛乳)及其传统发酵酸乳中钙(Ca)、铁(Fe)、锌(Zn)矿物元素和VA、VE含量的影响。在新疆、内蒙古、青海及甘肃主要牧区采集鲜马乳、鲜驼乳、鲜牦牛乳及其传统发酵酸乳共86份,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乳中矿物元素及VA、VE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1)地域因素影响:新疆、内蒙古牧区鲜马乳中Ca、Fe、Zn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新疆、内蒙古牧区鲜驼乳Ca、Fe含量有显著差异,甘肃、青海牧区鲜牦牛乳中Fe、Zn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新疆牧区鲜驼乳中VA、VE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内蒙古牧区(P0.05),青海牧区鲜牦牛乳中VA、VE的含量均高于甘肃牧区。2)乳种因素影响:不同乳种间Ca、Fe、Zn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牦牛乳中Ca、Fe、Zn含量均显著高于驼乳和马乳(P0.05);不同品种乳中VA、VE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内蒙古牧区马乳中VA、VE的含量均略高于新疆牧区(P0.05)。3)发酵因素影响:发酵对乳中矿物元素含量影响不显著,酸马乳中VE的含量显著高于鲜马乳(P0.05),其余乳种发酵后VA、VE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以2012年和2013年上海市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变化和特征为研究对象,对2年的菌落总数的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并考察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平均温度对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鲜乳菌落总数呈季节性差异,但不同年份的菌落总数质量性状差异也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平均温度对生鲜乳中菌落总数都有影响,温度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