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福州、长乐和浙江金华、广东佛山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于番鸭、鹅和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及预防作用,致使疫病迅速蔓延至全国番鸭饲养区,给番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三周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Mscovy Duck Parvovirus,MPV)引起的以腹泻、喘气和软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新的疫病。特征病变是胰腺炎、肠炎和肝炎。多发生于1~3周龄雏番鸭。该病由我国林世棠等(1980)首次报道,当时主要发生于福建省莆田县的一些禽场和专业户饲养的雏番鸭群。1985年以后,福建省的仙游、安溪、福州和闽候等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疾病。程由铨等分别从福州和莆田病死鸭的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两株病毒,根据病毒的形态结构、理化特性、血清学鉴定和动物回归等试验确定本病的病原是细小病毒科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3.
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生物技术对番鸭细小病毒莆田株(muscovyducklingparvovirus,MPV-P)进行诱变,选育出符合制苗用的弱毒疫苗株(MPV-P1)。该弱毒株失去了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力,对番鸭胚的ELD50为lg4.5~lg5.0;对MDEF细胞TCID5。为lg5.0~lg6.0;在雏番鸭体内连续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番鸭免疫接种MPV-P1后,第3天部分鸭血清中出现抗体,第7天全部出现抗体,第21~30天抗体效价值达高峰。肌肉注射比滴鼻免疫接种方法效果好。该弱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从福建省番鸭主要饲养区共收集临床疑似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 parvovirus,MDPV)病病料65份,进行病原学检测、病原分离、动物回归试验、免疫攻毒试验、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旨在研究福建省番鸭细小病毒病流行情况及病毒遗传变异状况。结果显示:仅有10份为MDPV感染,占比为15.2%;其余均为其他病原或两种病原混合感染。MDPV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主要以冬春季节多发(占80%)。从分离的10株MDPV来看,分离株均能致死番鸭胚,番鸭感染MDPV分离株后发病率为80%~100%,死亡率为40%~60%,与1985年分离的MDPV-P株特性相似。1日龄番鸭免疫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后,7日龄进行分离株的攻毒,未见发病和死亡现象。基因进化树显示10株分离株与MDPV-P株属于同一分支。基于2018年流行的MDPV毒株与1985年MDPV-P株致病性、抗原性和基因序列特性相似,无明显变化,可使用番鸭细小病毒病活疫苗进行免疫可有效防控该病。  相似文献   

5.
鸭疱疹病毒Ⅱ型(暂定名)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自1990年以来,在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省发生一种以双翅羽毛管淤血呈紫黑色、断裂和脱落以及皮下、脏器(肝脏、胰脏)和肠道(十二指肠、直肠和盲肠)出血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鸭传染病,暂定名为鸭出血症。我们对从自然感染该病典型病死番鸭脏器中获得的1株含2种病毒粒子(直径大小分别为30-40mm和80-120mm)的分离物,以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标准阳性血清进行连续4代中和后接种番鸭胚,收集死亡番鸭胚胚液进行病毒纯化、负染、电镜观察和SPF鸡胚接种试验证明获得单一病毒分离株(定名为鸭出血症病毒)。该病毒为不耐酸、不耐碱、不耐热、对氯仿处理敏感、核酸类型为双股DNA的有囊膜病毒,直径为80-150nm;对番鸭胚、鹅胚、麻鸭胚、半番鸭胚、北京鸭胚和SPF鸡胚的致 死率分别为100%、100%、78.3%、60%、82.1%和0%;对10-11日龄番鸭胚的ELD50为10^-7.78/0.2ml;无血凝活性,不凝集“O”型人、鸭、鸡、鹅、家兔、小鼠,豚鼠、猪和绵羊红细胞;经血清中和试验证明该病毒与Ⅰ型雏鸭肝炎病毒、雏番鸭细小病毒、雏鹅细小病毒、鸭瘟病毒无血清学相关性。据以上结果可将该病毒确定为疱疹病毒科成员,但鉴于其与鸭瘟病毒(鸭疱疹病毒Ⅰ型)无血清学相关性,则暂定名为鸭疱疹病毒Ⅱ型,此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市番鸭养殖从原先一家一户少量饲养到目前专业户饲养和大规模饲养,在近二三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我市种番鸭年存栏2.5万余羽,年产雏番鸭在230万羽左右。但自1997年8月以来,我省各地及福建等地普遍严重发生一种3周龄左右雏番鸭以腹泻、喘气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初步诊断为番鸭细小病毒(MPV)或鹅细小病毒(GPV)感染,但在临床上难以明确区分,因而用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预防、番鸭细小病毒卵黄抗体或小鹅瘟卵黄抗体进行预防或治疗,有时有一定效果,有时无效,死亡率高的达40%~70%,给…  相似文献   

7.
2005年福建莆田地区多个番鸭饲养场雏番鸭大批死亡,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病原分离鉴定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为番鸭呼肠病毒病.利用番鸭呼肠病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攻毒保护率为90%,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1988年前后,广东省佛山及其邻近地区.中山、东莞、肇庆、广州等地雏番鸭陆续爆发一种以喘气、下痢、迅速消瘦、死亡及胰腺炎、纤维素性浮膜性肠炎为特征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俗称番鸭三周病),患病雏鸭死亡率达到35%-50%。1989年起,佛山科技学院(原佛山农牧专)禽病学教研室对本病进入研究,先后完成该病病原(雏番鸭细小病毒,MPV)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学机理的研究、临诊免疫研究,并于1995年起.以所分离鉴定的MPV免疫制备成MP高免蛋黄抗体、MP高免血清及一定量的MP弱毒活疫苗,陆续应用于有关地区的相应疾病防制,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番鸭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MPV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和胶乳凝聚试验(LPA)、免疫荧光抗体试验(FA)的检测结果相比较:1材料方法1.1病毒和单克隆抗体雏番鸭细小病毒强毒株(MPV-F),雏番鸭细小病毒单克隆抗体(MPV-McAb15),由本所单克隆研究室制备提供犤1、2犦。1.2样品处理2日龄雏番鸭20羽,每羽腿部肌肉注射0.2mlMPV-F番鸭胚悬液。待雏番鸭发病后扑杀,取肝脏和脾脏组织。一部分组织用蒸馏水制成1∶1匀浆液后,加等体积氯仿振荡3min,5000rpm/min离心5min,…  相似文献   

10.
2016年10月,广东揭阳地区等地饲养的半番鸭群发生一种以软脚、脱毛、生长发育障碍为临床特征的新疫病,经PCR鉴定,该病病原为新型小鹅瘟病毒。鉴于目前还没有针对小鹅瘟病毒变异株的疫苗,在生产实际中可以选择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预防,经临床实践取得了不错的防控效果,值得在粤东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1.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番鸭细小病毒引起的雏番鸭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数日龄至三周龄雏番鸭,具有传播快和死亡率高的特点。随着雏番鸭日龄增长而发病率和致死率下降。患病雏番鸭以腹泻、喘气和肠炎为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在自然条件下青年番鸭和成年番鸭的感染常不呈明显临床症状,但病毒经排泄物传播疾病。盛佩良(1990),林世棠(1991),王永坤、孟松树(1991),程由铨(1992),王永坤、张建珍(1996)等分别报道1985年以来在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福州、闽候、安溪等市县…  相似文献   

12.
番鸭细小病毒病主要侵害5~20日龄的雏鸭,发病时间集中在2~4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40%~50%,严重危害雏鸭饲养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番鸭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消灭传染源,严禁到疫区引进番鸭苗、种鸭和种蛋,做好种鸭免疫接种,为易感雏番鸭提供母源抗体保护.对孵化场、孵化箱、孵化室和孵化用具进行严格消毒.在雏鸭出壳后48 h内皮下接种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加强育雏期的饲养管理与清洁消毒,以防止该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该病,对发病番鸭可立即注射雏番鸭细小病毒活疫苗、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紧急防控,同时,可适当使用一些抗生素控制某些细菌的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肝白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0 d内番鸭,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表面坏死、纤维素性心包炎为主要病变.Kaschula等(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法国学者Gaudry等(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从患上述症状和病变的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目前该病已广泛流行于法国、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在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番鸭传染病,最早在福建莆田、福清等地发生,以后相继在广东佛山、浙江金华和我国各番鸭饲养区发生,以肝、脾出现灰白色小点为主要病变,俗称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发病日龄以10~30 d居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病鸭耐过后成为僵鸭,当时临床上无法防治,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诊断、防制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番鸭呼肠病毒病是发生于雏番鸭(半番鸭)的一种新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病原为番鸭正呼肠病毒,与禽呼肠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病毒对番鸭胚和鸡胚及其成纤维细胞有致病性,对番鸭和半番鸭有强的致病性,主要感染7日龄~45日龄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10%~95%以上。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病变特征为肝、脾等内脏器官形成大量的灰白色坏死灶。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胸腺、脾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单核细胞浸润;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和吞噬细胞聚集。该病原的致弱活疫苗和灭活苗、以及高免血清可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番鸭细小病毒病,俗称番鸭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雏番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喘气、腹泻、胰腺坏死和出血为主要特征。该病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法国西部和中国福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研究雏番鸭细小病毒病的国家之一。1985年起福建省莆田县的禽场和专业户饲养的雏番鸭开始发病,程由铨等1988年从病鸭肝、脾中分离到2株番鸭细小病毒(MPV)。该病发病可高达40%~50%。  相似文献   

16.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在各种禽类中普遍存在,主要感染鸡,造成鸡的病毒性关节炎。番鸭的呼肠孤病毒感染,早在1950年南非就有记载,1972年法国首次从番鸭中分离到病毒。近几年来,我国闽、浙等番鸭饲养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肝、脾、胰腺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1年,吴宝成等经病原分离鉴定,确定该病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其后,多位研究者分别从临床感染发病的半番鸭、鹅中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7.
1998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和广东等番鸭养殖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软脚,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斑点,肾脏肿大、出血、花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俗称番鸭“白点病”、“花肝病”。该病发生于番鸭、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以7—20日龄的雏番鸭最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可达100%。有人已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病理变化及病原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吴宝成等证实该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且该病毒可以使机体的淋巴细胞增殖减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目前,对该病的病原、致病性及病变组织的显微和超显微结构有较多研究,而对免疫器官组织的免疫学变化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广东省某发病番鸭场分离得到的呼肠孤病毒(DRV)混合有番鸭细小病毒(MDPV)疫苗株.采用MDPV阳性血清中和后,经2轮番鸭胚有限稀释克隆获得纯化的DRV.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呈球形、无囊膜、双层衣壳、直径约70 nm.F6代病毒滴度为log107.5 TCID50/0.1 mL,病毒能够致番鸭胚成纤维细胞产生细胞病变,并能够致死番鸭胚和SPF鸡胚,回归1日龄雏番鸭出现典型的肝脏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等特征性病变,与临床发病鸭相同.分离株S3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与太湖流域2011年分离株DRV-TH 11最高,为99.9%,与福建番鸭源分离株MDRV-J 18为98%;与早期MDRV在66.8 %~67.2%之间,处于不同进化分支上.本研究分离株对番鸭胚、SPF鸡胚及雏番鸭致病力强,而且其基因序列比早期分离株变异较大,应加强监测并及时筛选新疫苗株以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19.
莆田黑猪生产现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莆田黑猪主要分布于莆田地区,具有早熟、耐粗饲、适应性广、性情温顺、繁殖性能好、肉质细嫩等特点。1生产现状1.1饲养概况莆田黑猪饲养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在莆田县的常太、白河、庄边、黄石等乡镇,现全县可繁母猪存栏3000多头,生产的种猪苗,除满足莆田本市外,剩余供给临近的县(区)作种用。1.2杂交利用状况以莆田黑猪为母本,与外地引进的长白、杜洛克等良种公猪进行杂交生产的长莆、杜莆母猪及其杂交商品猪,表现出适应性强,生产性能好。二元杂种母猪约占全县能繁母猪45%;杂交商品猪出栏数约占全县肉猪年出栏的50…  相似文献   

20.
粟硕  张桂红 《广东饲料》2013,(12):38-39
番鸭细小病毒病,又称番鸭“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科依赖病毒属的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Parvovirus,MDPV)引起的以腹泻、喘气、脚软和胰脏坏死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1-3周龄的雏番鸭最为易感,该病传染性强,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