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monodon-typebaculovirus,MBV)能危害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万氏对虾(P.vannamei)、长毛对虾(P.penicilatus)、短沟对虾(P.semisulcatus)...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某虾场养殖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出现异常死亡,经组织病理学剖检和电镜观察,证实了引起对虾死亡的原因为肝胰腺细小病毒(Hepatopancreatic Parvovirus,HPV)感染。  相似文献   

3.
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的纯化和随机文库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超薄切片和负染电镜观察,从患暴发性传染病死亡的中国对虾体组织中,发现一种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或称中国对虾类杆状病毒(PcBLV)。对其用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纯化,观察了其核衣壳的负染结构:核衣壳平均大小为62nm×314nm,由蛋白壳粒环堆砌而成,每3层环形成1个重复单位,重复单位之间有较大空隙;核衣壳一端较平,另一端近于帽状。提取纯化病毒的核酸,电泳后用低熔点琼脂糖回收,用EcoRI酶切,克隆于pUC18质粒中,共获得16个阳性克隆质粒,克隆片段总长度约53.45kb。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心脏组织细胞的杆状病毒感染(初报)杨宝华郑坚川卢俭何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动植物检疫局,广东518010)笔者在深圳地区发病虾场进行病毒性疾病研究过程中,遇某虾场放养60多天的虾(平均体长12cm)出现大批死亡现象,随即采病料进行病理组织学...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亚单位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virus,WSSV)是一种可以引起养殖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传染性病原,由于其强烈的传染性和极高的致死率,使得人们在应对它时,必须侧重于早期的防控。近年的研究表明,对虾存在类免疫(quasi—immune)机制.而WSSV的重组蛋白可以诱导对虾产生抗病保护效应。目前有关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大多围绕诱导产生高效免疫应答能力的囊膜蛋白进行免疫接种方式来展开。文章对该领域研究成果做一综述,旨在为今后WSSV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虾副粘病毒样病毒的细胞分离培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选用鲤鱼上皮乳状瘤细胞(EPC)和虹鳟肝细胞(R1),对新发现的对虾暴发流行病病原副粘病毒样病毒进行了细胞分离与培养。结果证实对虾副粘病毒样病毒可在这2种鱼类传代细胞中复制,其中EPC培养的病毒粒子的滴度在108/mL以上。  相似文献   

7.
对虾病毒性疫病检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到目前为止,已报道过的对虾病毒病有15种之多[1] ,其中对虾杆状病毒病(Baculovirus penaeid dis-ease,BP)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Penaeus monodon-type baculovirusdisease,MBV)被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水生动物疫病[2];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Infctious hypo-derlmalandhaematopoieticnecrosis,IHHN)、 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sydrome,WSS)、BP、MBV、中肠腺坏死…  相似文献   

8.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受病菌、病毒、寄生虫和环境、营养的应激等各种因素的侵扰,严重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为确保对虾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减轻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努力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并从虾苗培育、饵料营养、养殖模式和应激因素等方面探索各种应对措施,结合药物治疗.尽量克服病害的威胁,保证对虾养殖的顺利进行。1虾苗培育虾苗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养殖过程中对虾的生活能力。而且虾苗本身若携带病菌或病毒,则很容易导致对虾暴发流行性疾病。选择健康亲虾,优化饲育环境,隔绝或控制病菌、病毒的感染,是…  相似文献   

9.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将纯化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得到了2株(2G9,3E5)可以稳定分泌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纯化的VP28蛋白免疫家兔,按常规方法制备多抗。选用单抗(3E5)包被ELISA板,用兔多抗作为捕获抗体,建立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引起对虾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病原。该病一旦流行,对虾在2~7天内的死亡率可达100%,国际兽疫局(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以及亚太地区水产养殖发展网络中心(NACA)早在1995年就将其列为需要报告的重要的水生动物病毒性疫病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该病首先在台湾地区发生,到1994年已扩展到全亚洲的对虾养殖地区。1995年11月该病毒在西半球被发现,1999年到达美国中部和南部,2001年出现在欧洲和澳洲。短短10年间,对虾白斑综合征席卷全球,给世界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养殖对虾白斑病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PCR检测方法,通过特异性试验和敏感性试验,并经测序,其PCR产物与目的基因符合率为99%,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本项目还将该方法应用于对虾育苗过程的各个环节,并对珠海地区养殖场养殖对虾、市场销售的对虾和进出口对虾等进行了对虾白斑病毒和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调查中首次发现虾蛄对虾白斑病毒呈阳性反应,说明该病毒可以感染除对虾外的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12.
美国水产科研人员为对付对虾白点综合病毒进行了多种试验。测出提高海水温度对感染白点综合病毒的太平洋白对虾有显著效果。将病虾放养在水温(32.3±0.8)℃和(25.8±0.7)℃的水槽中进行试验,发现放养在(25.8±0.7)℃水槽中的对虾全部死亡,而放养在(32.3±0.8)℃水槽中的太平洋对雨成活率高达81%以上。试验结果表明:高水温可抑制白点综合病毒的生殖,而不是病毒处于非活动期,因病虾的淋巴器官检测均发现白点综合病毒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以自行设计的H7和Н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特异的两对引物,分别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AfricanStarling/983/79(H7N1)株和G株(广东鹅体分离株,H5N1)约1.7kb的HA全基因cDNA。将所扩增的两个基因cDNA未端经T4DNA聚合酶修饰后分别插入pUC18和pBluescript质粒中,得到了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本研究为国内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沿海各国的对虾养殖业蓬勃发展,随着对虾养殖业的企业化发展,其病害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对虾病毒性的疫病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症病毒(YHV)、桃拉综合症病毒(TSV)和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HNV)等病毒性传染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除给对虾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之外,还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虾病毒病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世界虾病研究领域的焦点之一.本文就近年对虾病毒病的研究与动态进行概述,并对虾病毒病原体、传播途径、诊断技术和防治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5.
对虾病毒病的防治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关于对虾病毒的致病因素,大多认为:直接因素是病毒感染,导致对虾肝胰脏坏死和对虾迅速死亡;间接因素是环境污染,水质恶化,池底老化,超负荷养殖,生态平衡失调,孤菌增生等刺激条件,激发对虾病毒病爆发,并发症引起对虾病毒病流行。病毒与其它微生物不同,它是一类在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对虾病毒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才能生长,繁殖与复制。原因是病毒本身没有合成病毒蛋白质的核糖体,它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来合成病毒蛋白质;又因为病毒缺乏完备的生产酶系也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  相似文献   

16.
乙脑病毒PrME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将乙型脑炎病毒(JEV)的PrM/E基因的HindⅢ-BglⅡ片段(2.1kb)插入到杆状病毒载体pAcUW31的BamHI位点,使外源基因置于多角体蛋白启动予下游,构建成转移载体pAcUW31JE,以Lipofectin作为共转染试剂,将纯化的pAcUW31JE与Bsu36I线性化的杆状病毒AcMNPV.LacZDNA共转染昆虫sf9经病毒蚀斑纯化技术和X-gal与中性红双重染色技术,随机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对虾养殖业达到鼎盛时期,但也开始大规模暴发流行性虾病.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引起对虾发病的有四种:即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感染病,而病毒感染的种类有:桃粒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病毒(YHV)、对虾杆状病毒(BP)、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HHNBV)等.……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湛江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征是由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virus,TSV)引起的,与白斑综合征病毒、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黄头病毒一起被列为对虾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四大病毒。本文对2005年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的发病南美白对虾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桃拉病毒的显微结构图片,证实了本次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南美白对虾急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桃拉病毒,说明桃拉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对虾养殖场仍存在着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9.
血淋巴细胞是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靶细胞之一,WSSV结构蛋白与血淋巴细胞的作用在病毒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对虾血淋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在原代细胞培养条件下观察重组表达的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VP37片段(VP37p)与对虾血淋巴细胞的作用。试验表明,中国对虾血淋巴细胞体外培养可存活12d,体外培养的对虾血淋巴细胞与量子点标记的VP37p具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U.ConnS1133株,建立了检测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用该法检测三组接毒鸡的关节液,接毒后3天即可检出阳性,阳性率为58.3%;发病严重的4~11天阳性检出率达957%,14天阳性率为50%;17天阳性率为31.3%;20天以后则全部为阴性。用该法对大肠杆菌(E.CoLi)、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败血支原体(MG)、滑膜支原体(MS)、新城疫病毒(NDV)、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AEV)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试验表明,我们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能早期、特异、敏感地检出鸡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抗原,从而解决了对该病早期诊断及类症鉴别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