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7,(5):83-88
为了研究法氏囊多肽的免疫调节作用,本试验用BSP-Ⅰ和BPP-Ⅰ分别与禽流感灭活疫苗或抗原混匀后免疫鸡。结果显示,BSP-Ⅰ和BPP-Ⅰ均明显提高免疫鸡体内禽流感抗体水平,且两者均促进Th1和Th2型细胞因子产生。采用鸡B淋巴细胞cDNA T7噬菌体文库筛选法氏囊活性肽相互作用的受体蛋白,PCR扩增富集噬菌体克隆的插入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BSP-Ⅰ相互作用的蛋白受体有3种,分别为VSTM2、N-钙黏蛋白和v-myc。BPP-Ⅰ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主要是Ryanodine受体、MGC83917蛋白和BTB/POZ1。这些结果表明,法氏囊活性肽参与机体中多种生物学过程,为深入研究法氏囊活性肽的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索法氏囊活性肽BP7调节鸡未成熟B细胞的分子基础。利用BP7刺激禽前B淋巴细胞DT40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IgM的mRNA水平,并采用基因芯片分析基因表达谱及其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BP7刺激的DT40细胞产生IgM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基因芯片分析发现,BP7处理的DT40细胞中共有1345个差异表达基因。通路分析发现,BP7诱导DT40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涉及17条通路,包括受体互作、信号通路、代谢和蛋白质分解相关通路等。通路网络分析发现,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互作是BP7刺激后DT40细胞相关途径中的关键通路。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发现,BP7刺激DT40细胞中涉及的免疫相关功能主要包括免疫应答、免疫应答信号、Th1型免疫应答、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调节及其受体活性等方面。该研究阐述了法氏囊活性肽BP7调节禽未成熟B细胞的分子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法氏囊活性肽调控B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数据。  相似文献   

3.
法氏囊活性肽对兔瘟灭活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超滤浓缩技术制备纯化的鸡法氏囊活性肽(分子量1kDa以下,主要成分为法氏囊活性肽),以不同的剂量肌肉注射45日龄母兔,同时颈部皮下接种兔瘟灭活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兔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加快兔瘟抗体产生的速度,缩短诱生抗体时间,提高抗体水平,延长抗体维持时间。实验期间,4mL法氏囊活性肽组的兔瘟HI抗体水平比对照组平均高2-3个滴度。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表明:禽法氏囊活性肽可以短暂地促进T-淋巴细胞的活化。因此,法氏囊活性肽主要对体液免疫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与宿主B淋巴细胞作用机制,构建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酵母表达文库,试验从3周龄SPF鸡中摘取法氏囊,分离制备B淋巴细胞,从中提取细胞总RNA,使用SMART和LD-PCR技术合成双链cDNA,并进一步与线性化载体pGADT7-Rec共同转化Y187酵母感受态细胞,通过同源重组构建酵母表达文库。结果表明:所构建cDNA文库的效价为9.5×107cfu/mL,重组率为100%,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给鸡两次注射法氏囊活性肽后,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提高新城疫弱毒疫苗所诱导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高1~2个滴度;使血清母源新城疫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对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疫苗(IBD)对法氏囊的损伤,和(或)促进损伤后的法氏囊的修复,对脾脏的生长发育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苗免疫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通过鸡两次注射法氏囊活性肽后,接种新城疫弱毒疫苗,观察法氏囊活性肽对新城疫弱毒疫功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纯化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提高新城疫弱毒疫苗所诱导产生的血清抗体水平,试验组比对照线平均高1~2个滴度,使血清母源新城疫抗体水平维持较高水平,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对抗传染性法氏囊弱疫苗(IBD)对法氏囊的损伤,和(或)促进损伤后的法氏囊的修复,对脾脏的生长发育同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离纯化3周龄SPF鸡法氏囊B淋巴细胞的mRNA,以5'端生物素标记的Oligo(dT)primer为引物反转录后连接3种读码框的Adapter,层析柱分级纯化,通过BP重组反应分别构建3种读码框的cDNA入门文库,平均滴度分别为1×105 CFU/mL、1×105CFU/mL、1.2×105CFU/mL,文库总容量分别为1.2×106CFU、1.2×106CFU、1.5×106CFU,平均插入片段分别为1 270 bp、1 190 bp和1 120 bp,阳性重组率均为100%.将3种读码框的cDNA入门文库扩增后提取质粒,取等量的质粒通过LR重组反应将入门文库转换为三框表达文库,经测定平均滴度为1×105CFU/mL,文库总容量为1.2×106CFU,平均插入片段为1 017 bp,阳性重组率为100%.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三框cDNA表达文库具有较高的重组率和较大的库容量,为进一步筛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在法氏囊B淋巴细胞中的受体及研究细胞嗜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鸡胸腺、脾脏、哈德氏腺、外周血液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中分离淋巴细胞,应用RT-PCR对这些免疫器官中鸡CD4分子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用RT-PCR对鸡脾淋巴细胞CD4分子cDNA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上述器官中,法氏囊淋巴细胞不表达鸡CD4分子mRNA,其他器官中均有表达。通过序列分析表明,本试验扩增得到的基因为编码鸡CD4分子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应用人工合成的法氏囊活性肽给鸡两次注射,再应用新城疫弱毒活疫苗,结果表明:应用人工合成的法氏囊活性肽后短期内能够促进法氏囊的生长发育,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与应用剂量呈正相关,对脾脏生长发育没有影响。人工合成的法氏囊活性肽能够使血清中新城疫母源抗体保持较高水平和较长时间,对弱毒疫苗诱导产生抗体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发炎肿胀、充血、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的发生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  相似文献   

11.
将180只1日龄SPF雏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攻毒组),各90只,对试验组鸡进行口服接种鸡腺病毒Ⅷ型毒株(1∶50倍)0.3 mL/只。两组鸡分别在攻毒后第1,3,5,7,9,12,15,20天和25天,心脏采血致死,取其法氏囊,分离其淋巴细胞并制成悬浮液,在流式细胞仪上用双染色法检测法氏囊中Bu-1 B淋巴细胞,探讨鸡包涵体肝炎的发病过程中,机体受病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在法氏囊中的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在整个病程中法氏囊一直为脾脏供给大量的成熟B淋巴细胞,且B淋巴细胞活性显著增强,在7 d时Pi(post infection)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鸡传染性氏囊吉九地方株的分离与鉴定,该病毒株与英国JAN-78号IBD血清做琼脂扩散沉淀试验,在判定时间内呈现沉淀线,该病毒株使传氏鸡法氏囊萎缩,粘膜出血,滤泡间结缔组织疏松水肿,异染性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内的淋巴细胞坏死,用荧光抗体染色,接种鸡的法氏囊淋巴滤泡内呈现荧光细胞。该病毒株接种敏感鸡,首次在接种鸡胸腺中的淋巴细胞的胞浆内观察到病毒包涵体和病毒颗粒,病毒颗粒为六角形,无囊膜,以结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海兰褐鸡法氏囊中Cu/Zn-SOD、Mn-SOD及iNOS 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了解海兰褐鸡法氏囊中主要氧化-抗氧化酶的分布及其基因组成,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及与法氏囊相关禽病的氧化-抗氧化发病机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Cu/Zn-SOD、Mn-SODcDNA序列分别出现2个碱基的突变,iNOS cDNA序列与原始序列同源性为100%.海兰褐鸡法氏囊中存在Cu/Zn-SOD、Mn-SOD及iNOS 3种与氧化-抗氧化相关酶,并且Cu/Zn-SOD、Mn-SOD cDNA序列具有新特征,iNOS在海兰褐鸡体内是稳定存在的;海兰褐鸡可能与康奈尔K系鸡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4.
阻断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证明糖皮质激素受体(GR)在介导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中的作用,观察GR阻断鸡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感受性,用RU486阻断鸡淋巴细胞GR,当GR被阻断60%以上时(RU486剂量为50mg/kg),鸡脾细胞诱生IL-2和IFN活性及T、B细胞丝裂原刺激增殖活性均明显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ANAE+细胞减少;脾脏、法氏囊、胸腺重量与体重之比的相对重量减轻,淋巴细胞系统免疫功能呈低下状态。此时雏鸡对MDV的易感性增高。当GR被阻断不足35%时(RU486剂量为25mg/kg),对淋巴细胞系统免疫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6.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7.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下面就当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治相关情况作如下报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36日龄的鸡,这些鸡在胚胎期分为消除法氏囊和未消除法氏囊二组,在感染无法氏囊的鸡,既没有临床症状也没有可见肉眼病变。同未感染消除法氏囊对照鸡相比;鸡体、胸腺、法氏囊(原文为碑脏,恐有误)重量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感染消除法氏囊鸡的脾脏、胸腺和盲肠扁桃体中,只观察到轻微的淋巴细胞坏死和退行性变化.血清中也没检出沉淀和血清中和抗体,但是可以从脾脏和胸腺中重新分离到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相似文献   

20.
囊素(bursin)是禽类法氏囊组织产生的一种三肽物质,主要存在于法氏囊组织提取液中[1~2].它在体外能够促进禽类和哺乳动物前体B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1~3],在体内能使胚胎期切除法氏囊的小鸡出现法氏囊复生[4],还可显著提高新城疫和法氏囊病疫苗接种鸡的抗体水平[5~6],延长抗体持续时间.这说明囊素对提高鸡的免疫力和疫苗免疫效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它对哺乳动物是否也具有类似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作者进行了本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