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一种HPLC测定光皮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采用Kromasil 100-5-C18(4.6 mm×250.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85.00∶15.00∶0.10∶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16℃~18℃。结果显示,齐墩果酸进样量在0.217 2~5.430 0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熊果酸进样量在0.211 4~5.285 0μg之间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重复性试验齐墩果酸和熊果酸RSD分别为2.48%、0.96%(n=6);稳定性试验齐墩果酸和熊果酸RSD分别为3.73%、1.76%(n=6);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10%、97.81%,RSD分别为0.19%、0.36%。该方法可用于光皮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对成骨细胞作用机制,试验以MC3T3-E1细胞为模型,采用一定浓度的齐墩果酸(或熊果酸)、雌激素受体(ER)、蛋白激酶C(PKC)和核因子κB(NF-κB)通路抑制剂(ICI 182780、RO 318220和PDTC)及齐墩果酸(或熊果酸)加抑制剂的混合药液作用细胞72 h后,用CCK-8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活性及细胞上清液中骨保护素(OPG)蛋白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齐墩果酸(或熊果酸)组和齐墩果酸(或熊果酸)+PDTC混合组细胞活性显著上升,齐墩果酸(或熊果酸)+ICI 182780混合组、齐墩果酸(或熊果酸)+RO 318220混合组和三种抑制剂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PDTC组细胞活性无显著变化。齐墩果酸(或熊果酸)组的OPG蛋白水平显著上升,三种抑制剂组的OPG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齐墩果酸(或熊果酸)+三种抑制剂混合组的OPG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而且ICI 182780与熊果酸联合使用会显著下调OPG蛋白分泌水平。说明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可通过ER和PKC通路发挥促MC3T3-E1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ER、PKC和NF-κB通路发挥细胞OPG蛋白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溪黄草药材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CAPCELL PAK C_(18)MGⅡ(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和硅胶为填充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6%乙酸铵(67∶12∶21),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5.066~50.664μg/mL,9.735~97.352μ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RSD=0.56%)和100.68%(RSD=0.6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用于溪黄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莓叶中齐墩果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山莓叶中齐墩果酸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4.6mm),流动相为乙腈-水(95-5),检测波长为210nm,灵敏度为1.000AUFS,柱温为35℃,流速为0.5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齐墩果酸对照品进样量在0~2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52%,RSD=2.64%(n=6)。【结论】HPLC法可用于山莓叶中齐墩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准确、灵敏、可靠。  相似文献   

5.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甘草浸膏中主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 T 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为分离柱,柱温:35℃;以乙腈-水(0.1%冰乙酸+5 mmol/L醋酸铵)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L/min;进样量:1μL;检测波长为232 nm。通过光谱图、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参数对甘草苷和甘草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甘草苷在1~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0.5μg/mL,定量限为1μg/mL;甘草酸在10~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方法检出限为5μg/mL,定量限为10μg/mL,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分析速度较快,前处理简单,适用于甘草浸膏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肾复康合剂中主成分落新妇苷和芦丁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落新妇苷和芦丁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定量测定。以ACQUITY UPLCTM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为分离柱,柱温35℃;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 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为204 nm。通过光谱图、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参数对落新妇苷和芦丁进行定性定量检测。落新妇苷在2~75μg/m 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方法检出限为1μg/m L,方法定量限为2μg/m L;芦丁在4~150μg/m 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6);方法检出限为2μg/m L,方法定量限为4μg/m L,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分析速度较快,前处理简单,适用于肾复康合剂中落新妇苷和芦丁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在植物中分布广泛,是许多中药材的活性成分。药材中两种物质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浸渍提取、索氏提取和回流提取以及新型的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生物酶解提取等。制剂则多采用超声和萃取法提取,常用的提取溶剂为乙醇或甲醇。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液-质联用法、薄层色谱法等。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UPLC-PDA法)测定蒲公英提取物中咖啡酸的含量。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带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PAD)对咖啡酸进行色谱分离和快速筛查。以ACQUITY UPLCTMHSS T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为分离柱,柱温:35℃;流动相体系:A项为乙腈,B项为0.4%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35 m L/min;进样量:5μL;检测波长为323 nm。通过光谱图、保留时间及峰面积参数对咖啡酸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咖啡酸在1~100μg/m 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0.25μg/m L咖啡酸对照品溶液与空白溶液的信噪比3,为检出限,1μg/m L咖啡酸对照品溶液与空白溶液的信噪比10,为定量限,完全满足检测需求。该方法色谱分离较好,分析速度较快,前处理简单,适用于蒲公英提取物中咖啡酸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9.
MABA法与二倍稀释法测定齐墩果酸体外抗结核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有开发价值的抗结核中草药,通过儿拉姆兰微板分析法(MABA)与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齐墩果酸对结核分支杆菌H37Rv(ATCC 27294)和H37Ra(ATCC 25177)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噻唑蓝(MTT)法进行了齐墩果酸对Balb/c小鼠的脾细胞和肝细胞的细胞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齐墩果酸对这两种结核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6μg/mL,对Balb/c小鼠的脾细胞和肝细胞均无毒性。MABA法与试管法相比较,完全符合率为90%(9/10),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研究结果为齐墩果酸作为抗结核菌药物的开发及其抗菌机制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芩黄清肺散的质量标准,采用显微鉴定和薄层色谱法(TLC)对方剂中黄芩、大黄、枇杷叶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40℃;进样量20μL。显微鉴定结果表明,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梭形,长60μm~250μm,壁厚,孔沟细(黄芩);草酸钙族晶,直径60μm~140μm(大黄);非腺毛为单细胞,常弯曲(枇杷叶);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甘草)。TLC结果表明,供试品中,在与对照品或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HPLC结果显示,黄芩苷在0.241μg~1.208μg(r=0.999 9)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的RSD3.0%,加样回收率为100.49%(RSD=1.71%,n=9)。该研究所建立标准可用于芩黄清肺散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金叶清瘟散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4%磷酸溶液(12∶88)等度洗脱,进样量10μL,流速1 mL/min,波长为328 nm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被测物质能与样品中杂质有效分离,绿原酸和咖啡酸分别在5.0~500μg/mL和2.5~250μ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两种药物的添加回收率均高于95%,RSD小于2%。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金叶清瘟散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同时检测。  相似文献   

12.
将20头安装瘤胃瘘管的荷斯坦产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Ⅲ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TMR,试验Ⅰ~Ⅲ组饲喂TMR分别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乳酸和复合脂肪酸+乳酸(1:1),探讨复合脂肪酸和乳酸对奶牛瘤胃CH4释放量、VFA和NH3-N浓度及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TMR加150.0g/(头·d)复合脂肪酸+2L酸(1:1),使奶牛瘤胃NH3-N和CH4释放量分别减少11.92%(P〈0.05)和21.35%(P〈0.01),FCM、乳脂率和乳糖含量分别提高3.28%、5.12%和3.62%,瘤胃VFA明显增加,能够有效抑制奶牛对空气的CH4污染.显著提高奶牛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肉仔鸡氨基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维持氨基酸需要量和氨基酸适宜比例模型化研究3个方面对近年来肉仔鸡氨基酸营养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一些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酸化处理防止玉米青贮饲料二次发酵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不同玉米青贮饲料(扶风、岐山、五泉、夹道)样进行酸化处理,研究了酸化处理在防止青贮饲料二次发酵过程中的效果.结果表明,青贮后的玉米pH值与营养成分呈负相关,而酸香味、绿色程度与营养成分呈正相关.二次发酵后,各青贮饲料pH值升高,营养成分(CP、CF、NFE)下降.酸化处理可以显著延长青贮饲料二次发酵所需时间,差异显著(P<0.05),酸化剂最佳添加量为每250 g青贮饲料中3 mL.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制备酸性红73新型人工抗原,试验采用N,N-羰基二咪唑(CDI)法合成酸性红73的免疫原和包被原,经紫外扫描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鉴定偶联成功,酸性红7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蛋白(OA)的偶联比分别为9∶1和5∶1。免疫后所得兔源多克隆抗体,采取双向琼脂扩散实验和方阵滴定法确定包被抗原和抗体的最适工作浓度分别为1∶4000、1∶8000。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大豆和新鲜牛乳为原料,以青海老酸奶作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生产酸乳,研究TSL酸菌发酵大豆酸乳的优化工艺条件和优化配方。通过两次L9(3^4)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与配方优化,得出大豆酸乳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7.5℃,打浆时豆与水的比例1:5,后酸化时间24h;优化工艺配方为:接种量2%,蔗糖量8%,豆乳比1:2。在以上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豆汁酸凝乳工艺品质较好,为实际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蜂王浆中天然苯甲酸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现场采自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吉林等省的9个蜂场、不同花期的43份新鲜蜂王浆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苯甲酸含量,结果表明,蜂王浆中存在天然苯甲酸,含量7~24ppm。  相似文献   

18.
猪细小病毒分子生物学与核酸探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细小病毒( Porci ne parvovi rus,PPV) 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PPV感染呈扩大上升趋势,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各国的研究者加强了PPV基因组结构和蛋白质的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核酸探针以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成为快速诊断PPV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酸奶的防霉效果,本研究采用抑真菌的乳酸菌进行酸奶发酵生产。通过对比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的单菌发酵及添加抑真菌乳酸菌的混菌发酵发现,添加抑真菌乳酸菌的发酵酸奶,在凝乳时间、pH值、色泽、滋味和气味、组织状态等方面变化不显著(P>0.05);而在坚实度、稠度、黏度和黏性指数方面因菌株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向发酵后的酸奶中添加霉菌孢子悬液,结果发现添加抑真菌乳酸菌组的霉菌长出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所以,将抑真菌乳酸菌应用于酸奶发酵,在不改变(或优化)原有酸奶特性的前提下可延长酸奶的保质期,但安全性方面还有待评估。  相似文献   

20.
猪微卫星座位杂合度与肌肉肌苷酸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英系大白猪和梅山猪产生的139头F2代个体用作试验猪。分析猪1、2和6号染色体的24个微卫星座位与肌肉肌苷酸的关系,发现5个座位与肌苷酸含量显著关联(P<0 05)。它们分别是1号染色体的Sw2185、2号染色体的Sw2516、S0170、Sw1883和Sw2192。6号染色体9个微卫星座位均没有显著的相关(P>0 05)。这提示2号染色体的一些基因或QTL对肌苷酸含量有较大的遗传作用。分别以24个座位分类、以5个显著关联座位分类和以19个中性座位分类来研究基因杂合度与肌苷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均表明随着基因杂合度增加,肌苷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前两者分析结果大体一致。基因杂合度在0 5~0 8范围内,每增加0 05则肌苷酸含量下降幅度大约是群体肌苷酸均值的1 2%~7 5%。提示显著关联座位在肌苷酸的杂种优势中可能具有重要的遗传效应。同时,在应用微卫星标记估计基因杂合度与肌苷酸含量的关系时,尽可能选用显著关联座位,可以作到多快好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