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动物源大肠杆菌采用二倍稀释法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其他药物进行了MIC的测定,结果显示对十种西药全部耐药。应用1/2MIC的中药提取物对耐药菌株进行了耐药性消除的初步探索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多重耐药大肠杆菌用中药提取物作用24代以后,地锦草提取物耐药消除最强,三黄汤提取物次之,对某些氨基糖苷类药物的MIC明显下降。另外,对消除前后的细菌提取质粒,扩增氨基糖苷类的耐药基因,发现随着MIC的降低,耐药基因的数量也不同程度地减少和消失。由此可见地锦草等中药提取物对可移动的耐药基因元件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对耐药基因的扩散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闽西地区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对临床常见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及rmt B耐药基因流行情况,试验对从11个规模化猪场采集的237份猪肛门拭子进行菌株分离与鉴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分离得到的菌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通过PCR方法检测rmt B耐药基因流行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分离培养得到230株大肠杆菌,经生化鉴定和16S rRNA分析符合大肠杆菌特征;分离菌株对链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61.3%(141/230),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为22.2%(51/230),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6.1%(129/230)和42.6%(98/230);PCR检测显示,有36株大肠杆菌携带rmt B耐药基因,检出率为15.7%(36/230)。说明闽西地区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rmt B基因在菌群中流行较广。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艾叶对3株禽源大肠杆菌(编号为DRE1、DRE2、DRE3)的耐药消除作用及抑菌效果,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亚抑菌浓度的艾叶提取物进行耐药消除试验,用平板影印法筛选耐药性消除的菌株,比较耐药消除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艾叶作用后消除子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艾叶水提物对3株耐药株的MIC值为62.50、31. 25、62.50 mg/mL,艾叶醇提物对3株耐药株的MIC值均为12.50 mg/mL;艾叶醇提物和水提物对菌株的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随着培养时间增长,消除率增高,醇提物消除率最高可达28.50%,水提物最高可达24.34%;艾叶提取物作用后的消除子抑菌圈有不同程度的增大,DRE2恢复了对庆大霉素(GEN)、氨曲南(AZN)、头孢他啶(CAZ)、头孢噻肟(CTX)、头孢吡肟(FEP) 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DRE3恢复了对美罗培南(MEM)、阿莫西林/克拉维酸(AMC)的敏感性。提示:艾叶提取物一定程度上能够消除禽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其醇提物组分作用效果更佳,可用于防控耐药大肠杆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研究鸡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及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消除作用。选择22种抗生素采用Kirby-Bauer法对山西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致病性鸡源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对分离菌株进行质粒分析和耐药质粒转化试验,并分析多种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消除作用。结果显示,20株试验菌对测试抗生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5耐及5耐以上的菌株占分离菌株的90%,试验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90%),其次为恩诺沙星(85%),而对黏杆菌素和呋喃妥因的耐药性最低;分离出12种质粒谱型,同一地区、同一鸡场菌株的质粒图谱相同或相似,不同地区菌株的质粒图谱不同,仅有部分相同或相近的流行质粒共存;对其中5株菌株进行耐药质粒的转化试验,发现同一质粒可编码1个至数个耐药性基因,不同质粒可以携带相同的耐药性基因;中药单剂或合剂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有一定的消除作用,其中黄芩的消除效果最好,中药处理后部分菌株质粒图谱无变化,只有黄连和双黄连造成2条质粒带丢失;对中药提取物作用后的消除子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发现大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研究结果提示联合使用中药治疗鸡源大肠杆菌病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连、黄芩、五倍子、黄柏和鱼腥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采用超声波处理,乙醇回流,水浴加热的方法提取5种中药的有效成分,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抑菌效果。结果显示,鱼腥草和五倍子单独抑菌时的MIC值较其他中药的MIC值低,且鱼腥草与黄芩和五倍子联合用药时MIC值由15.63 mg/m L降到3.91 mg/m L,同时五倍子与黄芩和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也由15.63 mg/m L降到3.91 mg/m L。黄芩与黄连、黄柏、五倍子、鱼腥草联合用药时MIC值均降低。结果表明:鱼腥草、黄芩、五倍子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鱼腥草、黄芩、五倍子联用时,抑菌效果为协同或相加作用;黄连与其他4种中药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黄柏与黄芩、五倍子及鱼腥草联用时抑菌效果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定位及耐药质粒消除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对采集的9株野生型大肠杆菌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耐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4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基因位于质粒上,不同畜群来源菌株之间耐氨苄青霉素质粒存在差异。用中草药艾叶的乙醇提取物和蒸馏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庆大霉素耐药性及耐药质粒进行了消除试验,结果艾叶乙醇提取物的消除率最高可达69.4%。  相似文献   

7.
8.
为了筛选出对貉源耐药性大肠杆菌菌株具有明显抑制和消除耐药性作用的单味中药,本研究采用平板琼脂打孔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5味中药水煎剂对3株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观察比较5味中药的抗菌活性;将各分离株在5味中药水煎剂中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采用PCR法检测五味子、黄连和诃子分别作用大肠杆菌后耐药基因的变化;并采用琼脂平板培养计数法筛选中药作用后耐药性被消除的菌落。结果显示:苏木、诃子、秦皮、五味子和黄连对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抑菌圈的直径≥14 mm,其中抑菌效果较强的是五味子、诃子和秦皮,其MIC为31.25 mg/mL~62.50 mg/mL;5味中药对貉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均有一定的消除作用,消除率为2.8%~11.6%,其中秦皮的平均消除率最高为8.8%;五味子、黄连和诃子作用后大肠杆菌丢失2~3个耐药基因,并且在中药作用后大肠杆菌恢复了对头孢拉定等抗菌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5味中药对貉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并且具有消除耐药基因和逆转耐药性的作用,其中效果较强的是五味子、诃子和秦皮,可作为抗菌药的替代品应用于貉养殖业,不仅对防治貉大肠杆菌病起到一定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貉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对解决貉养殖业的貉大肠杆菌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药对河南省规模化养猪场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耐药质粒消除的效果,本研究在对87个猪致病性E.coli分离株进行耐药质粒检测的基础上,将各分离株分别于含有不同浓度的石榴皮、黄芩、黄连等中药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培养,进行耐药质粒消除试验;并采用影印培养法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耐药性消除菌落筛选及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恢复的检测.结果表明:各分离株均含有2个~8个质粒,大小约为1.0 kb~87.0 kb;经石榴皮、黄芩、黄连作用后,各分离株均可以获得数量不等的耐药性消除菌落,消除率为0.34%~16.2%,以黄连的平均消除率最高,为9.33%;在耐药性消除的各分离株中,有25个分离株未发生质粒消除,其余均消除了1条~3条质粒,并且对7种抗菌药物的平均敏感率由消除前的5.39%分别提高至60.4%、75.2%和76.5%.表明石榴皮、黄芩、黄连对猪致病性E.coli具有质粒消除和耐药性逆转作用,其中黄连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用煎煮法制备了黄芩、黄连、鱼腥草中药原液,并测定了3种药液对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耐药质粒(R质粒)消除试验,并用美国国立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标准进行消除效果判定。结果表明:黄芩、黄连、鱼腥草3种中草药原液对2株产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质粒具有不同程度的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达到15.27%,14.58%,6.25%及5.56%,0.00%,3.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