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健康养殖已成为家禽业关注的热点,维护家禽肠道健康对于进行健康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了维持家禽肠道健康的关键因素:肠道系统的早期发育,有益微生物在肠道的早期定植,肠道菌群平衡的调节,指出开发以小肽和源于家禽肠道有益菌为主的家禽肠道保护剂在维护家禽肠道健康、进行健康养殖方面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2.
家禽肠道生理功能与家禽机体健康状态关系密切,维护家禽肠道生理功能是实现家禽健康养殖的关键。小肽以其独特的营养特性和吸收机制能够促进家禽肠道系统发育、肠道消化酶的分泌、肠道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微量元素的吸收及肠道免疫力的提高,从而增强肠道的屏障作用和养分吸收能力,对肠道起到保护作用。开发以小肽为主的新型饲料添加剂在维护家禽肠道生理功能,实现健康养殖方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家禽肠道健康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道是家禽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机体防御的重要屏障。肠道多种屏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抵御致病菌等有害物质的侵袭,保护动物肠道及机体健康。禽舍内温度、氨气等环境因子以及营养水平和营养物质等都会影响肠道健康。因此,了解并保障家禽肠道健康状况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通过总结和分析了肠道健康的评价指标,为深入研究家禽肠道健康进而防治肠道疾病、促进家禽健康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肠道不仅是家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也是动物体内重要的免疫器官,是机体防御体系的第1道屏障,维护和检测家禽肠道健康对保障家禽生产至关重要。肠道健康与宿主的健康、营养水平、环境、饲养管理和肠道中菌群组成情况密切相关。目前,可通过检测一些与家禽肠道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来衡量肠道健康问题。本文归纳了近年来人类和动物肠道健康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从肠道健康生物标志物概述、损伤性取样、非损伤性取样的生物标志物以及其他一些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等方面进行了综述,试图确定目前和未来能用于评价家禽肠道健康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建立监测家禽肠道健康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家禽病情的复杂化日益明显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家禽肠道保健越来越受到养殖者的重视。以前,在禽群发生疾病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抗病毒、防大肠杆菌继发感染,很少考虑保护肠道健康。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诱发了肠道炎症,还造成了免疫抑制、营养失调,最终致使家禽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逐步下降。近两年,许多家禽养殖场已经开始学习肠道健康知识重视饲料营养、肠道黏膜、微生物菌群三者之间的平衡互作关系对家禽肠道健康的重  相似文献   

6.
热应激是影响家禽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不仅是家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位点,更是抵御外界病源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的结构,干扰肠道微生物平衡,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导致肠黏膜完整性受损,增加细菌移位的几率,最终影响家禽的生长和健康。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初步提出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结构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阐明热应激对家禽肠道健康的影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使得抗菌药物的抗菌效果大大降低,抗生素滥用还会导致有害菌定殖增加,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因此,很多国家开始禁止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且在饲料中添加低剂量的抗生素作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已不再受欢迎,而探寻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来调节畜禽肠道微生物区系和维持肠道健康显得非常重要。人们一直误认为饲粮纤维是一种抗营养因子,指出纤维能稀释饲粮能量水平,影响家禽的生产性能。但最新研究表明,在家禽饲粮中添加适量纤维是改善家禽肠道健康、减少家禽肠道紊乱的一种有效的营养调控措施。本文从家禽肠道发育、肠道黏膜形态及上皮组织健康、肠道消化生理、肠道微生物区系等方面综述饲粮纤维对家禽肠道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纤维对家禽肠道健康的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也为今后在家禽饲粮中添加纤维性物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热应激是影响家禽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不仅是家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位点,更是抵御外界病源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的结构,干扰肠道微生物平衡,影响肠道的免疫功能,导致肠黏膜完整性受损,增加细菌移位的几率,最终影响家禽的生长和健康。本文归纳总结了有关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初步提出热应激影响家禽肠道结构的可能原因,为进一步阐明热应激对家禽肠道健康的影响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6月22~25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家禽营养与肠道健康国际学术交流会在湖北宜昌召开。围绕家禽肠道健康主题,10位专家分别就肠道健康的重要性、生产实际中存在的家禽肠道健康问题及维护肠道健康的营养  相似文献   

10.
Peter Ferket 《中国家禽》2013,35(16):40-41
家禽日粮、肠道黏膜和微生物菌群的互作以维持其肠道健康。文章对家禽肠道的免疫细胞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对肠道健康的具体作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锰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蛋品质、血清生殖激素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4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1公4母)。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锰含量36.40mg/kg);试验组(Ⅱ~Ⅵ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40、60、80、100mg/kg锰的试验饲粮。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Ⅲ组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Ⅴ、Ⅵ组(P<0.05或P<0.01),Ⅱ、Ⅲ组种蛋合格率显著高于Ⅰ、Ⅴ、Ⅵ组(P<0.05),Ⅲ组种蛋受精率和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Ⅲ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Ⅴ、Ⅵ组(P<0.05或P<0.01)。2)Ⅲ组蛋壳强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Ⅲ组蛋壳厚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Ⅴ、Ⅵ组(P<0.05或P<0.01)。3)Ⅲ、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Ⅵ组(P<0.05),Ⅲ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Ⅱ、Ⅵ组(P<0.05或P<0.01)。4)Ⅱ、Ⅲ组血清促卵泡素含量显著高于Ⅵ组(P<0.05)。5)以种蛋合格率、种蛋受精率和健雏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的回归方程得出,饲粮锰添加水平为32.91 mg/kg时种蛋合格率最高,饲粮锰添加水平为38.28mg/kg时种蛋受精率最高,饲粮锰添加水平为24.27mg/kg时健雏率最高。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锰能提高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促卵泡素含量,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锰添加水平为24.27~32.91mg/kg(饲粮中锰含量为60.67~69.31 mg/kg)。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添加果寡糖对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营养素利用率、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选取384只65周龄、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2%、0.4%和0.6%的果寡糖。试验预试期1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果寡糖显著降低试验后期(第7~12周)蛋鸡料蛋比(P<0.05),且料蛋比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2)试验期末(第12周末),蛋黄颜色评分随饲粮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果寡糖显著提高了试验期末蛋鸡对饲粮的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利用率(P<0.05),且表观代谢能和粗蛋白质利用率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4)试验期末蛋鸡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增加(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随果寡糖添加量的增加呈线性降低(P<0.05),其中0.4%果寡糖添加组和0.6%果寡糖添加组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果寡糖显著降低了试验第12周末蛋鸡空肠隐窝深度(P <0.05),显著增加了蛋鸡回肠绒毛高度(P <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果寡糖可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肠道形态结构,提高营养素利用率,调节脂质代谢,从而提高生产性能和改善蛋品质,且在试验后期效果更加显著。以生产性能为判断依据,推荐产蛋后期蛋鸡基础饲粮中果寡糖的添加量为0.20%~0.25%。  相似文献   

13.
蛋壳品质是蛋鸡生产中重要的经济性状和外观性状指标。蛋壳品质降低导致的蛋壳破损问题会给家禽生产和蛋品加工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微量元素不仅是蛋壳的化学组成成分,也可参与调控蛋壳晶体结构的形成,进而影响蛋壳的力学特性。本文基于饲粮中微量元素的水平和来源的合理选用这一实际问题,对几种主要微量元素调控蛋壳品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锌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抗氧化、激素指标的影响。选择34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锌添加水平分别为0、25、50、75、100、125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Ⅲ、Ⅳ、Ⅴ组种蛋种合格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Ⅴ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或P<0.01),Ⅳ、Ⅴ组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Ⅲ、Ⅳ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1)。2)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蛋壳强度、蛋壳厚度、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影响不显著(P>0.05)。Ⅲ组蛋黄颜色最高,显著高于Ⅰ组(P<0.05);Ⅳ组哈氏单位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3)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血清白蛋白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Ⅰ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Ⅲ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4)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血清丙二醛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Ⅲ、Ⅳ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Ⅵ组(P<0.05)。5)饲粮锌添加水平对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雌二醇、睾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Ⅳ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最高,显著高于Ⅰ、Ⅱ、Ⅵ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适宜添加水平锌对产蛋期种鹅繁殖性能、血清指标、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有一定影响;建议种鹅产蛋期饲粮中锌添加水平为65~70 mg/kg。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3周龄体况相近的种鹅1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Ⅰ~Ⅵ组)饲粮铜添加水平分别为0、4、6、8、10、12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0周。结果表明:1)Ⅲ、Ⅳ和Ⅴ组的周产蛋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产蛋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Ⅳ、Ⅴ和Ⅵ组(P <0.05或P <0.01),Ⅴ和Ⅵ组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和Ⅵ组的料蛋比显著或极显著低于Ⅰ和Ⅳ组(P<0.05或P<0.01)。2)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合格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 <0.05或P <0.01),Ⅲ、Ⅳ、Ⅴ和Ⅵ组的种蛋受精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种蛋孵化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和Ⅱ组(P<0.05或P<0.01),Ⅲ、Ⅳ和Ⅴ组的健雏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和Ⅵ组(P<0.05或P<0.01)。3)饲粮铜添加水平对蛋重、蛋形指数、蛋比重、蛋壳厚度、蛋黄比率、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影响不显著(P>0.05)。Ⅱ、Ⅲ、Ⅳ、Ⅴ、Ⅵ组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4)Ⅲ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Ⅰ组(P<0.05),Ⅴ和Ⅵ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Ⅱ、Ⅲ和Ⅳ组(P<0.05或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铜对产蛋期种鹅生产性能、繁殖性能、蛋壳强度有显著影响,建议产蛋期种鹅饲粮铜添加水平5.75~7.17 mg/kg。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白酒糟酵母培养物(DGYC)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以确定肉仔鸡饲粮中DGYC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525只1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25%、0.50%、1.00%和2.00%的DGYC。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DGYC提高了肉仔鸡生长后期(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0.05≤P<0.10),显著降低了料重比(P<0.05),且均随DGYC添加水平提高呈二次曲线变化(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25%DGYC显著降低了肉仔鸡21日龄腹脂率(P<0.05),显著提高了42日龄腿肌率(P<0.05);饲粮添加0.50%和1.00%DGYC有降低肉仔鸡42日龄胸肌滴水损失的趋势(0.05≤P<0.10)。3)饲粮添加DGYC线性提高了肉仔鸡21和42日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饲粮添加DGYC二次性提高了肉仔鸡21日龄血清GSH-Px活性以及42日龄血清SOD活性和T-AOC (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1.00%DGYC显著提高了肉仔鸡21日龄血清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0.50%、1.00%和2.00%DGYC显著提高了肉仔鸡21日龄血清SOD活性(P<0.05),显著提高了肉仔鸡21和42日龄血清T-AOC(P<0.05);饲粮添加0.50%和1.00%DGYC显著提高了肉仔鸡42日龄血清SOD活性(P<0.05)。4) 1.00%DGYC添加组肉仔鸡21日龄空肠绒毛高度和42日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随DGYC添加水平提高呈二次性升高(P <0.05)。5)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空肠形态结构随DGYC添加水平升高存在二次曲线效应。二次曲线拟合结果表明,DGYC添加水平为0.9%~1.1%时,空肠形态结构最佳;添加水平为1.1%~1.2%时,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能力最佳。由此可见,饲粮添加DGYC能提高肉仔鸡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空肠黏膜形态结构,从而改善生长性能。以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黏膜形态结构为判断指标,推荐肉仔鸡基础饲粮中DGYC添加水平为0.9%~1.2%。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限制或过量添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育肥阶段杜寒杂交肉羊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旨在评估NRC (2007)提出的脂溶性维生素推荐量是否适用于我国肉羊养殖。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20只90日龄断奶后体重为(26.00±0.11) kg的杜寒杂交肉用绵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按需要量提供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复合制剂;试验组分别在PC组基础上扣除30%的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和维生素E(PC-VE组);另设过量添加组,其3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1) PV-7.5组的眼肌面积有高于PC组的趋势(P=0.06),各组肉羊的宰前活重(LWBS)、胴体重和屠宰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肉羊内脏器官重量及其占LWBS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肉羊各胃室重量及其占复胃总重的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 PC-7.5组的肉色亮度值显著低于除PC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 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10∶0含量有低于PC组的趋势(P=0.07),PC-VA组和PC-VE组的背最长肌C20∶0含量有低于PC-7.5组的趋势(P=0.09);PC组的背最长肌半胱氨酸(Cys)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PC组的背最长肌丝氨酸(Ser)含量显著低于PC-VA组和PC-7.5组(P<0.05)。结果提示,扣除30%或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对杜寒杂交肉羊的屠宰性能和肌肉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影响了肌肉氨基酸含量,从而对肉品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纳豆芽孢杆菌(BSN)对绵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体重相近的40只小尾寒羊分为4组,每组10只,每日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CK组)、2(A组)、6(B组)和10g/只(C组)BSN的饲粮。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A、B和C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分别提高33.43(P>0.05)、32.29(P<0.05)和57.15g/d(P<0.01)。2)各养分表观消化率随饲粮中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有所提高,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A、B和C组血清中尿素氮含量分别比CK组降低0.73%、23.44%和30.04%(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绵羊饲粮中添加BSN对提高饲粮蛋白质的沉积有积极影响,ADG随BSN添加水平的增加显著增加,每日在饲粮中添加10g/只BSN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斜率比法评定肉仔鸡对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仔鸡对不同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3×2完全随机设计,3种铜源分别为硫酸铜、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2个铜添加水平分别为10和20 mg/kg,另设1个不添加铜的对照组,共7组。选择1日龄健康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504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饲粮铜源和铜添加水平对1~21日龄肉仔鸡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P> 0. 05)。肝脏铜含量和血浆铜蓝蛋白活性均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极显著增加(P<0.01)。以血浆铜蓝蛋白活性为评价指标,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相对于硫酸铜(100%)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41.05%和142.07%;以肝脏铜含量为评价指标,碱式氯化铜和蛋氨酸铜相对于硫酸铜(100%)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27.61%和137.64%。由此可见,饲粮铜添加水平≤20 mg/kg(基础饲粮中铜含量为9.65 mg/kg)时对1~21日龄肉仔鸡无显著促生长作用; 21日龄肉仔鸡对低铜饲粮(铜添加水平≤20 mg/kg)中3种铜源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为:蛋氨酸铜>碱式氯化铜>硫酸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真菌防御素Plectasin衍生肽NZ2114和奶牛乳房炎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旨在阐明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机制及其阻遏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效果。通过16S rRNA基因鉴定对55份乳房炎奶样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耐药性,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借助流式细胞术和扫描电镜观察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完整性及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凝胶阻滞和圆二色谱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组DNA的影响,将抗菌肽NZ211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孵育以研究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通过PCR进一步分析抗菌肽NZ21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获得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菌对青霉素等9种抗菌药具有耐药性,且50%为多重耐药。抗菌肽NZ2114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强抑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1.0μg/mL。抗菌肽NZ2114可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S7细胞皱缩、细胞内容物泄漏,甚至细胞裂解,碘化丙啶(PI)细胞膜穿透率达5%,且抗菌肽NZ2114可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7基因组DNA结合并改变其DNA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1/4×MIC抗菌肽NZ2114孵育12 h后发现,除对阿莫西林和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没有降低外,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10%~40%),且抗菌肽NZ2114对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Z)及杆菌肽类耐药基因(braRS)的消除率分别达28.57%(2/7)和22.22%(2/9)。上述结果证明,抗菌肽NZ2114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体外强抑菌活性,其干扰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并结合胞内DNA的作用机制为其低耐药杀菌机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同时抗菌肽NZ2114对耐药菌株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均有一定消除作用。由此可见,抗菌肽NZ2114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的抗生素替代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