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以豆粕为主要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生产益生菌饲料。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对以豆粕为主要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筛选,再以接种量、瓶装量、发酵周期和发酵温度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来确定其最佳发酵条件。通过试验得出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为:45%豆粕,35%玉米粉,10%葡萄糖和10%麸皮;最佳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例1∶2,接种量13%,瓶装量75 g/250 mL,发酵周期48 h和发酵温度36℃。  相似文献   

2.
酵母菌发酵杂粕生产生物菌体蛋白饲料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酵母菌发酵由豆粕、玉米脐子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组成的杂粕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条件进行了研究。以发酵周期、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氮源添加量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接种量6%,料水比1:1.4,氮源添加量3.5%(1.5%尿素+2.0%硫酸铵),温度30℃,发酵周期24h,此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质含量57.76%,比发酵前提高了48.33%。  相似文献   

3.
以啤酒糟为主要原料,研究了黑曲霉A-1固态发酵生产富酶蛋白饲料的培养基及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发酵培养基为啤酒糟:棉粕比例为5:5,KH2PO40.2%,最适发酵条件为:料水比为1:1.0,接种量为含4.0×106个孢子的孢子悬液,发酵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54h~60h,纤维素酶达到1991u/g,木聚糖酶达到1998u/g,酸性蛋白酶达到4559u/g,粗蛋白为37.4%。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混合发酵去除生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生物发酵法,对筛选出的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有分解破坏作用的3种微生物菌种进行混合发酵,对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为:基质为豆粕,通气量为60g干料/500ml广口瓶,料水比为1:1,接种量为酵母菌y-0214%、y-0282%、乳酸菌Lc2%,起始pH值自然,起始温度为30℃,发酵72h后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被完全分解除去。  相似文献   

5.
外加酶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的工艺基础上添加外源蛋白酶进行优化,以蛋白质水解度为指标,试验得到酶添加量、接种量、料水比、温度、时间5个单因素的最佳条件为:加酶量120U/g,接种量1%、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对5个因素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优化发酵方案为:加酶量50U/g、接种量1.5%、料水比1:1.2、温度35℃、发酵时间48h,发酵豆粕水解度从对照的16.25%提高到37.29%,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混合发酵去除生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利用生物发酵法,筛选出3种对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有分解破坏作用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混合发酵,并对发酵条件进行研究,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为:基质为豆粕,通气量为60g干料/500mL广口瓶,料水比为1∶1.0,接种量为酵母菌y-0214%、y-0282%、乳酸菌Lc2%,起始pH自然,起始温度为30℃,发酵72h后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剂被完全分解除去。  相似文献   

7.
以好食脉孢霉为菌种,通过固态发酵麸皮生产类胡萝卜素,将类胡萝卜素产量作为发酵指标,通过对培养基含水量、无机盐种类及添加量、氮源种类及添加量、培养基装量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优培养基条件为:麸皮12.5 g、KH_2PO_4 0.25 g、豆渣(氮源)添加量2%(与麸皮量比w/w)、MgSO_4添加量0.3%(与麸皮量比w/w)、培养基含水量85%,pH值约为7.5。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与麸皮量比w/w),孢子浓度为1.05×10~7个/mL好食脉孢霉、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为96 h。通过优化后的类胡萝卜素产量为147.38μg/g。  相似文献   

8.
黑曲霉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发酵豆粕蛋白含量作为指标,从5株真菌中筛选出一株有较强分解能力,能显著提高发酵豆粕蛋白质含量的黑曲霉菌株。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其发酵豆粕的因素:发酵时间、接种量、料水比、起始温度和发酵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接种量0.5%、料水比1:1、发酵时间3d、温度35℃、发酵量20g(直径7cm×高8cm罐头瓶中)。发酵后豆粕中粗蛋白从发酵前43.5%提高到60.13%,增加了38.23%(P<0.01)。氨基酸含量比发酵前提高了35.76%。同时经黑曲霉发酵后豆粕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也得到很大程度的降解。发酵前后胰蛋白酶抑制剂含量从1720TIU/mg下降到480TIU/mg;植酸含量从9.513mg/g下降到0.535mg/g;脲酶活性由0.136到完全被分解;大豆凝血素(效价)由10240下降到80。  相似文献   

9.
菌酶协同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肽含量为指标研究了芽孢杆菌、酵母菌和中性蛋白酶协同发酵、酶解处理豆粕制备饲用小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菌酶协同处理豆粕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接种量1.5%、加酶量450 U/g、料水比1∶1.4、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豆粕经菌酶协同处理后,小肽含量从11.40 mg/g提高到199.65 mg/g,粗蛋白质含量从47.62%提高到56.72%。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3种发酵增效剂对发酵豆粕肽含量的影响。在复合菌剂接种量为0.5%,无氧发酵48 h后有氧发酵24 h条件下,以正交试验的方式对发酵增效剂在发酵豆粕基质中添加量、发酵温度、料水比进行优化。分别得到3种发酵增效剂最适宜的添加条件。发酵豆粕肽含量随3种发酵增效剂添加量增大而提高(P<0.01)。发酵增效剂Ⅰ组中,发酵温度为41℃时最佳,料水比4:6最适宜,最优条件组合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8.99%;发酵增效剂Ⅱ组中,发酵温度39℃或41℃时最佳,料水比3:7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产肽量观测值为17.57%;发酵增效剂Ⅲ组中,料水比3.5:6.5或3:7时最适宜,优化后发酵豆粕肽含量观测值为19.67%。通过抗原蛋白抽提及SDS-PAGE分析可知,在发酵基质中添加发酵增效剂可以改善豆粕中抗原蛋白降解程度。比较最适宜添加条件下3种发酵增效剂对肽含量的提高效果可知,发酵增效剂Ⅲ对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效果最佳,在39℃、3:7料水比、5kg/t添加量条件下可使发酵豆粕肽含量提高208.31%。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以豆粕为原料生产纳豆激酶的条件,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研究豆粕固体发酵生产纳豆激酶的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添加麸皮40%、葡萄糖1.8%、尿素1.2%;其他条件为添加硫酸镁0.1%,接种量为5%,裝料量为30%,发酵时间为48 h。在此条件下,纳豆激酶酶活可以达到4 811 IU/g湿豆粕,比优化前提高了1.6倍。  相似文献   

12.
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和乳酸菌属的6株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6株菌复合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糖蜜40 g/l、蛋白胨10 g/l、葡萄糖1 g/l、磷酸氢二钾0.5 g/l;并对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0℃p,H值自然,发酵时间为48 h。在以上条件下,棉籽粕经过复合菌固态发酵后,物料的pH值降低到4.5以下,有益菌总数达到6.2×108 cfu/g,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76%,游离棉酚含量从618.52 mg/kg降低到274.16 mg/kg,降低了55.7%。  相似文献   

13.
混合发酵去除豆粕中抗营养因子最佳发酵条件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种微生物混合发酵法分解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对发酵条件进行探究,得到最佳发酵条件为:基础发酵料为豆粕,料水比为1∶0.8~1.0,pH7.0±0.2,温度25℃±5℃接种量芽孢杆菌H-4262.5%,酵母菌HC22%、HC52.5%,乳酸菌HZ-132.0%发酵48h翻料1次,终止时间为72h,翻料料温60℃,在以上条件下发酵豆粕其抗营养因子被分解去除。  相似文献   

14.
饲用复合酶固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动物的消化特点和选择的饲料原料,利用黑曲霉菌种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饲用复合酶,试验研究了使发酵产生的各项酶活力达到最高时,固态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成及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固体发酵培养基:麸皮64g、豆粕粉5g、(NH4)2SO41g、稻壳20g、玉米芯粉10g、营养因子C0.4g;最佳发酵条件:接种量0.3%、发酵培养温度30℃、发酵培养时间48h。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复合芽孢杆菌为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研究棉粕发酵前后营养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酵最佳条件:棉粕:麦麸为90%:10%(、NH4)2SO4 1%、含水量50%、发酵初始pH值6.0、接种量6%(V/W)、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6 d、装量为70 g/250 ml三角瓶。棉粕发酵后CP提高6.99个百分点、淀粉酶活力提高766 U/g、脂肪酶活力提高299 U/g,均显著高于未发酵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6.
以香菇菌糟、豆粕、玉米渣、麸皮等为主要原料,将其充分混合后,采用里氏木霉RutC-30进行固态发酵生产饲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料水比(m/v)、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饲料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获得了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水比1:1.5,接种量7%,发酵温度31℃,发酵时间96 h。发酵后饲料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最初的16.61%增加至23.24%,粗纤维含量显著下降,由最初的7.13%降至6.41%。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对酵母菌发酵,以玉米粉和麸皮为主要培养基原料的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了筛选。以接种量、料水比例、发酵温度、发酵周期等因素作为研究对象,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75%,麸皮21%,NH4NO3 2%,KH2PO4 1%,MgSO4 1%。适宜的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2%,料水比例1∶1.5,发酵温度30 ℃,发酵周期66 h,该条件下发酵终产物粗蛋白含量最高,为20.56%。  相似文献   

18.
陈雄  王实玉  王金华 《饲料工业》2006,27(24):34-36
利用固体发酵对实验室筛选的芽孢杆菌021产木聚糖酶的培养基和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麸皮和黄豆饼粉(9:1)为主要基质,4%麦芽糖、4%硝酸铵有助于产酶。最佳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5%、起始pH值8.0、发酵温度为37℃、接种量8%、250ml三角瓶装料20g、培养36h。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木聚糖酶酶活可达3.25U/g。  相似文献   

19.
研究以2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供体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和小肠液冻干粉法测定了6种奶牛常用精饲料的过瘤胃淀粉量(BPST)及过瘤胃淀粉在小肠内的消化率,以计算其过瘤胃淀粉提供的可代谢葡萄糖量(BSEG)。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饲料的BPST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麸皮>酒糟>葵粕>豆粕>胡麻饼;其BPST数值分别为406.79、217.11、139.25、113.73、86.38和48.97g/kg;小肠消化率为玉米47.18%、豆粕37.29%、胡麻饼31.77%、麸皮15.81%、酒糟15.68%、葵粕14.13%。其BSEG由大到小为:玉米>麸皮>豆粕>酒糟>葵粕>胡麻饼;其数值分别为172.64、30.89、28.99、19.65、14.28和13.99g/kg。  相似文献   

20.
木聚糖酶固态发酵工艺及酶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出一株高产木聚糖酶的菌株U6-5,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研究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g、花生壳粉30g、玉米芯粉20g、NH4NO30.5g、水110ml,每克原料接种量为3.05×105个孢子,最适发酵温度28~30℃,在此培养条件下发酵26~28h,木聚糖酶酶活达到6105U/g。该木聚糖酶具有较高的耐热、耐储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