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合微生物发酵棉粕的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乳酸链球菌等4种菌混合固态发酵棉粕,提高棉粕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平衡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菌的最佳接种量依次为枯草芽孢杆菌100万、地衣芽孢杆菌1 000万、酿酒酵母10万和乳酸链球菌100万CFU/g,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48 h。在此基础上,粗蛋白从38.70%上升到44.80%,可溶性蛋白从发酵前的25.40 mg/g上升到发酵后的145.70 mg/g,必需氨基酸增加,发酵效果明显,棉粕的营养价值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产朊假丝酵母改善麻疯树提油饼粕营养效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产朊假丝酵母作为发酵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方式改善麻疯树提油饼粕的营养效价。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培养基湿度为100%(w/w)条件下恒温发酵4d,麻疯树提油饼粕中的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向培养基中添加碳源后,发酵饼粕的粗蛋白增长率、粗蛋白体外消化率、氨基氮含量和蛋白酶活力都比未添加碳源组有显著提高(P<0.05)。与未发酵麻疯树提油饼粕相比,添加10%(w/w)葡萄糖的发酵饼粕中粗蛋白含量、粗蛋白体外消化率和氨基氮含量分别提高了0.48、15.6和37倍,蛋白酶活力达到2100U/g,其营养效价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三菌株协同固态发酵对棉粕脱毒效果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现代固态发酵原理,研究3菌株协同固态发酵对棉粕脱毒效果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菌株混合培养可显著降低棉粕底物中游离棉酚含量,其最佳工艺条件为:热带假丝酵母:拟内孢霉:植物乳杆菌配比为3:2:1;pH值为5.0;培养温度为25℃;棉粕:玉米粉:麸皮比为6:2:2时,棉粕的脱毒率最高,去除率为85.30%。利用3菌株协同固态发酵棉粕后,外观蓬松变软,气味芳香,同时酶活力增加,可提高其消化吸收率,培养后的活菌数可达59.7×108个/g,是非常优良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本研究为棉粕在生物饲料中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不同菌株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固态生料发酵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利用12株菌固态生料发酵棉籽粕筛选出高效脱除棉酚菌株和产蛋白酶能力最佳的菌株;在此基础上进行菌种复配发酵棉籽粕。结果表明:单一菌株棉籽粕固态发酵试验中,地衣芽孢杆菌B12脱毒效果最佳,脱毒率为42.7%,水溶性蛋白含量8.2%,小肽含量4.19%;产蛋白酶能力较强菌株为Bsl和Bs3,蛋白酶酶活力分别为43.8U/mL和43.6U/mL;混菌组合发酵中B12+Cul组合脱毒率50.03%,水溶性蛋白含量9.11%,小肽含量6.98%,为最佳菌种组合。结论:混菌发酵效果优于单菌发酵。  相似文献   

5.
在前期试验结果基础上,通过应用响应面法(RSM)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ANNGA)对优化绿色木霉固态发酵油茶饼粕的发酵条件进行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SM优化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28.43℃,初始p H 7.19,接种量1.00%,预测得出最大中性蛋白酶活力4 524 U/g,实际结果4 584 U/g。采用ANN-GA得出最佳发酵条件为26.4℃,初始p H 7.12,接种量1.10%,预测得出最大中性蛋白酶活力为5 072 U/g,实际结果为5 025 U/g。由此可见,ANN-GA在固态发酵的条件优化上,能够比RSM更好的拟合模型和推导最优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6.
棉籽粕中因含有棉酚等有毒物质,制约了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普遍认为的成本低、效果好、较安全的脱毒方法。本实验利用实验室常用菌株芽孢菌、酵母菌和乳酸菌发酵棉籽粕,研究其对棉籽粕中游离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并对发酵前后棉籽粕的营养指标如活菌数、酸溶蛋白、中性蛋白酶活性、pH和游离棉酚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降解棉籽粕中游离棉酚效果的菌株排序为芽孢杆菌优于酵母菌优于乳酸菌,其中芽孢杆菌BLCC1-0039组发酵棉籽粕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93.89%(P0.05),酵母菌BLCC4-0327组发酵棉籽粕发酵24 h时,游离棉酚降解率达到72.72%(P0.05),本研究的5株乳酸菌几乎都没有降解游离棉酚的能力。芽孢杆菌各菌株发酵棉籽粕均可以提高酸溶蛋白含量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发酵24 h时,芽孢杆菌BLCC1-0039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54.80%(P0.05),中性蛋白酶活性达到4111.40U/g(P0.05);发酵24 h时,酵母菌BLCC4-0327组的酸溶蛋白含量较空白对照组高出23.20%(P0.05);乳酸菌发酵可有效改善发酵风味,发酵24 h时,乳酸菌BLCC2-0092组发酵料的p H降至5.47(P0.05)。这说明,优良的微生物菌种是影响棉籽粕脱毒效果和饲料营养品质的首要条件,这为下一步棉籽粕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饲料工业》2017,(21):57-61
利用棉粕固态发酵的方法,对棉粕发酵菌种进行了筛选,随后对已筛菌种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配比,最后按最优配比复配菌种进行棉粕发酵试验,检测样品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单菌种筛选出芽孢杆菌KC-1、乳酸菌SS-2、酵母菌JS-1作为复配菌种。(2)复配菌种最佳配比为:KC-1:SS-2:JS-1=2:1:2。(3)按最优配比复配菌种发酵棉粕后的主要指标分别为:游离棉酚含量213.36 mg/kg、粗蛋白含量48.21%、酸溶蛋白含量13.40%、小肽含量5.60%、有机酸含量1.68%、pH值4.84、活菌数8.20×10~8cfu/g、发酵风味适宜令人愉悦。本试验为棉粕混合菌种发酵剂相关产品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不同比例益生菌发酵棉粕对黄羽肉鸡小肠黏膜形态、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肠道菌群的影响。选用14日龄健康黄羽肉鸡32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Ⅲ、Ⅳ组分别添加3%、6%和9%发酵棉粕,研究不同添加量对肉鸡生长前期(14~28日龄)、中期(29~45日龄)、后期(46~65日龄)各阶段小肠黏膜形态,中、后期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及后期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①与Ⅰ组相比,Ⅲ组黄羽肉鸡前、中、后期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31.90%、25.17%、49.41%(P<0.01),隐窝深度极显著降低9.42%、11.31%、10.83%(P<0.01),V/C极显著提高45.65%、41.19%、67.84%(P<0.01);空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28.72%、28.38%、27.61%(P<0.01),隐窝深度显著或极显著下降6.65%(P<0.05)、6.18%(P<0.01)、7.37%(P<0.01),V/C极显著提高37.84%、36.69%、37.82%(P<0.01);回肠绒毛高度极显著提高76.64%、40.36%、67.20%(P<0.01) ,隐窝深度显著降低4.09%、6.07%、6.02%(P<0.05),V/C极显著提高83.79%、49.27%、78.26% (P<0.01)。②中、后期Ⅳ组黄羽肉鸡CD4+/CD8+显著提高42.86%、34.95%(P<0.05)。③随着发酵棉粕添加量的增多,黄羽肉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乳酸菌的数量逐渐增多,且差异越来越明显,除Ⅱ组十二指肠和空肠段外,其余各组的各肠段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逐渐减少,且差异越来越明显,除Ⅱ组十二指肠段外,其余各组各肠段差异均显著或极显著(P<0.05;P<0.01)。综上所述,6%发酵棉粕组在提高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V/C,降低其隐窝深度方面都优于3%、9%发酵棉粕组,而9%发酵棉粕组在提高CD4+/CD8+、肠道乳酸菌数量和降低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方面优于3%、6%发酵棉粕组。  相似文献   

9.
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枯草芽孢杆菌属、酵母菌属和乳酸菌属的6株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6株菌复合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糖蜜40 g/l、蛋白胨10 g/l、葡萄糖1 g/l、磷酸氢二钾0.5 g/l;并对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复合菌固态发酵棉籽粕的最适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0.8,接种量为3%,发酵温度为30℃p,H值自然,发酵时间为48 h。在以上条件下,棉籽粕经过复合菌固态发酵后,物料的pH值降低到4.5以下,有益菌总数达到6.2×108 cfu/g,粗蛋白含量提高了1.76%,游离棉酚含量从618.52 mg/kg降低到274.16 mg/kg,降低了55.7%。  相似文献   

10.
采用黑曲霉ASP-1,以麸皮和豆粕为辅助发酵料,料水比1:1.2,温度30℃,121℃灭菌30min,接种量按孢子量106个/g添加孢子悬浮液,对棕榈粕进行发酵。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发酵配方为:棕榈粕90%、麸皮8%、豆粕2%,;最佳发酵时间48h;发酵后能量值为18413J/g;还原糖含量为5.1%,水解完全;β-甘露聚糖酶可达205.7U/g。  相似文献   

11.
研究旨在提高菌株产中性蛋白酶的能力,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一株高产中性蛋白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进行了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的优化,确定其最适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棉粕3%、麸皮3%、KH_2PO_4 0.4%、Na_2HPO_4 0.05%、MgSO_4 0.1%、MnCl_2 0.01%,最适摇瓶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7.0、种龄8 h、接种量5%、装液量100 ml/500 ml、30℃、240 r/min培养48 h,中性蛋白酶的摇瓶发酵酶活力最高可达16 826 U/ml,是初始发酵酶活力的3.98倍。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棉粕(FCM)替代豆粕(SBM)对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并确定发酵棉粕在AA肉鸡日粮中的最适添加量。试验选择480羽1日龄AA肉鸡(44.40±1.11)g,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以玉米豆粕基础日粮为对照组,分别用5%、10%和15%的发酵棉粕替代豆粕。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发酵棉粕对肉鸡平均日增重(ADG)、采食量(ADFI)和饲料增重比(F/G)无显著影响;21日龄时,添加5%FCM显著提高了肉鸡的血液IgG和IgM含量及法氏囊指数(P<0.05),添加15%FCM显著降低了血清中尿素氮(UN)含量(P<0.05),此外,3个FCM处理均能提高胸腺指数(P<0.05),但对脾脏指数无影响;42日龄时,5%和10%FCM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的UN含量(P<0.05),15%FCM还提高了胸腺和法氏囊指数(P<0.05)。试验通过主成分分析,在试验范围内建立了评价FCM综合效果的参数Z,并得到1~21日龄和22~42日龄阶段,FCM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5%和15%。  相似文献   

13.
邓永平  肖凯  车鑫  刘晓兰 《中国饲料》2023,1(3):149-154
本试验以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玉米蛋白粉、米糠和豆粕为原料,通过多菌株固态发酵生产蛋白质饲料。以可溶性蛋白含量为指标,经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玉米蛋白粉、米糠和豆粕的质量比例为5:2:3,含水量为53%(V/m),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种子液按体积比3:2:1组成复合种子液,接种量为6%,在32℃发酵72 h。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发酵后玉米蛋白粉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为19.37%、粗蛋白质约40.22%、干物质约54.17%、蛋白酶活力2926.52 U/g、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1092.07 U/g。因此表明,通过多菌株发酵显著提高了饲料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发酵棉粕替代豆粕对科宝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40只1日龄科宝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发酵棉粕;试验组分别添加3%、6%、9%发酵棉粕代替豆粕。试验共分生长前期(1~21 d)和生长后期(21~42 d)2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开始和结束时对肉鸡称重,采集血液样品,测定各阶段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肉鸡1~21 d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9%发酵棉粕组肉鸡21~42 d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各阶段试验组肉鸡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均升高,皮下脂肪厚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6%组42 d的胸肌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9%发酵棉粕组(P0.05);试验组42日龄肉鸡屠体率升高,其中3%和6%发酵棉粕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21 d时,试验组肉鸡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含量均较对照组降低,而血清总蛋白(TP)含量升高,其中6%发酵棉粕组效果最好;且42 d试验组血清钙(Ca)含量增加。综上所述,日粮中添加适量发酵棉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科宝肉鸡生长性能,提高屠宰性能,降低血清中的TG和GLU含量,增加血清TP及Ca含量。  相似文献   

15.
棉酚是存在于棉籽粕中对动物有害的一种物质,因此若将棉籽粕作为动物饲料蛋白源,其利用率会大幅降低(不足30%)。通过生物降解的方法去除有害物质,成为提高棉籽粕利用率的有效手段。首先研究以醋酸棉酚为唯一碳源,分别从河南省新乡市周边不同的棉田和棉花榨油厂等土壤地取样,初筛48株对棉酚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通过复筛得到6株降解棉酚能力较强的菌株,然后对其进行菌株形态学观察及18S r DNA分子鉴定,结果发现:6株菌分别是黑曲霉、黄曲霉、产紫青霉、土曲霉、青霉及酿酒酵母;利用间苯三酚法对6株菌的棉酚降解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土曲霉的降解能力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其纯棉酚降解率达33.6%。最终以土曲霉为发酵菌株,棉粕为发酵底物,进行固态发酵;结果在料水比1.0∶0.6(g/m L),接种量6%,蛋白胨3%,麦芽糖10%,30℃恒温培养72 h的条件下,土曲霉菌株脱毒效率最好可达88.3%。该菌株的获得和鉴定,能为其在饲料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棉粕因含有较高蛋白质而在家禽饲粮中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含游离棉酚(Free gossypol,FG)及其他抗营养因子和氨基酸组成不平衡导致其在饲料中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FG对棉粕的使用影响最大,既会造成家禽肝脏和肾脏的损伤,又会在鸡蛋中残留,导致家禽死淘率增加和食品安全问题。发酵棉粕是棉粕经微生物发酵而成,FG含量显著降低,营养价值得到改善。根据棉粕和发酵棉粕在家禽饲粮的适宜添加量研究报道,文章建议棉粕在蛋鸡日粮中的添加量应小于10%,发酵棉粕在蛋鸡饲粮中的的添加量可以达到15%,且饲粮FG含量应小于20 mg/kg;棉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量不宜超过15%,发酵棉粕在肉鸡饲粮中的添加量可以达到20%,同时饲粮FG含量均应低于100 mg/kg。  相似文献   

17.
试验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对高压灭菌后的棉粕底物进行发酵,以未高压和高压的未发酵棉粕底物作为对照,从发酵棉粕的棉酚含量、常规营养物质变化、小肽及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对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棉粕进行营养特性评定。结果表明:发酵后棉酚含量与未高压和高压处理的未发酵棉粕相比显著降低88.84%和74.77%(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14.37%和13.79%(P0.05),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0、600~1 000和1 000~1 800 u小肽分别由发酵前的4.00%、0.42%和0.058%提高到发酵后的12.40%、1.45%和1.74%,15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必需氨基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赖氨酸分别提高8.45%、6.25%、24.13%、3.52%、12.31%和9.52%,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棉粕能显著提高棉粕的营养价值(P0.05)。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证明菜粕与棉粕净能(NE)预测值及生长猪NE需要量的准确性。在实测菜粕与棉粕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的基础上,选用32头(20.36±0.39)kg的去势DLY猪,随机分为4组进行生长试验,分别为豆粕组及3%、5%和7%菜粕棉粕组,当试猪平均体重30kg时,每组选取4头,进行6d氮平衡试验。结果表明:菜粕和棉粕的NE预测值分别为6.55MJ/kgDM和5.99MJ/kgDM;菜粕棉粕组与豆粕组之间,除7%菜粕棉粕组的日增重及5%菜粕棉粕组的饲料增重比与豆粕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菜粕棉粕组N的沉积率和表观生物学价值均与豆粕组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选用的Noblet净能预测模型预测NE值是可行的;DLY生长猪NE需要量为9.84MJ/kg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发酵豆粕和发酵花生粕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4个处理,其中处理1组为花生粕组,处理2组为添加去皮豆粕7%,处理3组为添加发酵豆粕3%,处理4组为添加发酵花生粕3%,调整花生粕和米糠粕添加比例配制4组试验饲料。挑选初始体质量为(2.2±0.1) g的凡纳滨对虾800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000尾,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67 d的养殖试验,养殖池面积17 m2/个。然后对生长、存活率、消化及免疫相关酶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发酵花生粕组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花生粕组162.26、0.43个百分点(P 0.05);发酵花生粕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花生粕组20.59个百分点(P 0.05),发酵豆粕组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花生粕组7.73个百分点(P 0.05),而与去皮豆粕组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发酵花生粕组成活率与去皮豆粕组和发酵豆粕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花生粕组19.92个百分点(P 0.05);发酵花生粕组胰蛋白酶活性与发酵豆粕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花生粕组2047.21 U/mg prot(P 0.05);发酵花生粕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抗氧化能力及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其他各试验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发酵花生粕组和发酵豆粕组溶菌酶活性高于其他两组,但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发酵花生粕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花生粕组157.88 U/g prot(P 0.05),但与其他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发酵花生粕组酸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低于花生粕组54.81、0.17U/g prot(P 0.05)。综上所述,本次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发酵原料能改善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及免疫力,且发酵花生粕效果优于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28~70日龄马冈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肠道形态结构及回肠黏膜免疫屏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择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马冈鹅公鹅432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各组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10%、15%、20%和25%(游离棉酚含量分别为0、22、44、66、88和110 mg/kg)。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28~70日龄马冈鹅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20%和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70日龄马冈鹅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腿肌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70日龄肉鹅十二指肠、回肠、盲肠和总肠道相对长度以及空肠、回肠、盲肠、直肠和总肠道相对重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空肠、直肠相对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P0.05),十二指肠相对重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15%和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回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对回肠黏膜闭锁蛋白(Cla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影响(P 0.05)。25%发酵棉籽粕水平组的回肠黏膜闭锁小环蛋白-1(ZO-1)、咬合蛋白(Occludin)、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回肠黏膜白细胞介素-10(IL-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过高可引起肠道形态结构和免疫屏障功能受损,导致饲料转化率降低,推荐28~70日龄马冈鹅饲粮发酵棉籽粕水平不高于20%(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88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