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广西水牛乳脂肪酸四季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季节对水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春、夏、秋、冬4个季节广西地区生鲜水牛原乳720份,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以分析水牛乳脂肪酸四季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牛原乳共检出38种脂肪酸,除C13:0、C15:0、C16:0和C20:4n6外,季节对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总含量在四季差异不显著(P>0.05),冬季短链脂肪酸(SCFA)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长链脂肪酸(LCFA)总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SUFA)总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而夏季中链脂肪酸(MCFA)总含量和饱和脂肪酸(SFA)总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夏季ω6系列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冬季(P<0.05),春、秋两季ω3系列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夏、冬季节(P<0.05);ω6与ω3系列脂肪酸比值在春季最低(4.43),其次是秋季和冬季,夏季ω6/ω3值最高(6.32)。由此可见,不同季节对水牛原乳脂肪酸组成有显著影响,欲优化脂肪酸组成应合理改善日粮结构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生鲜乳中脂肪酸的组成与比例,提高牛奶品质,试验采用气相色谱技术,测定了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完整泌乳期原料乳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检出C4~C24共计34种脂肪酸,按饱和度和碳链长度划分,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约为68∶27∶5,短链脂肪酸(sc-FA)、中链脂肪酸(mc-FA)、长链脂肪酸(lc-FA)的比值约为3∶21∶76。除C15∶0、C18∶2t、C20∶0和PUFA外,测定月份对样品乳中其他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月对总SFA含量及总MUFA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总PUF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泌乳月对mc-FA和lc-FA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sc-FA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组成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采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荷斯坦牛(29头)与娟姗牛(23头)乳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同时收集其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与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姗牛乳中的月桂酸(C12:0)、中链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而荷斯坦牛乳中油酸(C18:1,cis-9)、长链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荷斯坦牛产奶量显著高于娟姗牛(P0.05),娟姗牛乳蛋白率则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泌乳中期乳中油酸(C18: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期及泌乳后期(P0.05),泌乳后期乳中肉豆蔻油酸(C14:1,cis-9)含量均显著高于泌乳前中期(P0.05)。荷斯坦牛与娟姗牛乳中脂肪酸及测定日泌乳性能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是在通辽地区饲养的荷斯坦奶牛中分别选取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各10头,并分4次采集乳样,即枯草期、返青期、盛草期和枯草前期,每个季节的重复数为40份。探讨日粮与乳脂肪酸组成的内在关系,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通辽地区荷斯坦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①乳中SFA含量显示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其中,枯草期和返青期乳中C12:0和C14:0含量显著高于盛草期和枯草前期(P0.05),但枯草期与返青期、盛草期与枯草前期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乳中C15:0、C16:0、C18:0及C20:0等饱和脂肪酸含量虽然没有显示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但都显示出枯草期和返青期高于枯草前期和盛草期的变化趋势;②乳中C14:1、C16:1、C18:1、C18:2、γ-C18:3及α-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出现了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其中盛草期和枯草前期均高于枯草期和返青期(P0.05),而盛草期与枯草前期、枯草期与返青期之间没有显著变化(P0.05);③乳中顺9,反11—C18:2即CLA含量的季节变化也和USFA含量的季节变化一致(P0.05);④乳中ω-6PUFA/ω-3PUFA比值由低到高分别为盛草期(9.07∶1)枯草前期(10.60∶1)返青期(10.91∶1)枯草期(11.33∶1),差异显著(P0.05);⑤由C18:1和C18:3脂肪酸而产生的乳风味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盛草期和枯草前期乳明显优于返青期和枯草期乳(P0.05);⑥季节对奶牛瘤胃微生物氢化率也有明显影响,其中高温环境的影响力要比低温环境强。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是在呼和浩特地区饲养的荷斯坦奶牛中分别选取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各10头,并分4次采集乳样,即1月份、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每个季节的重复数为40;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呼和浩特地区荷斯坦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①对于乳中SFA来说,除了C12:0含量(P0.05)外,其余SFA含量均未表显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但乳中总SFA含量却显示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②对于乳中USFA来说,乳中C14:1、C16:1和α-C18:3含量表现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而其余的USFA含量则未表现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③乳中顺9,反11-C18:2含量在固定舍饲情况下未显示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④7月份乳汁具有丰富的USFA营养特性,其SFA/USFA比值和ω-6 PUFA/ω-3 PUFA比值均低于其他各月份;⑤7月份和10月份生产的牛奶由脂肪酸而引起的乳风味优于1月份和4月份生产的牛奶(P0.0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对泌乳奶牛的生产性能及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8头体重、胎次和泌乳阶段相近的健康中国荷斯坦奶牛,在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的TMR日粮基础上,通过阴外动脉进行氨基酸灌注。试验期为27d,其中预饲期为21d,载体灌注期为3d(CSc),氨基酸灌注期为3d(CSa)。分别在两期灌注的后2d连续4次采集乳样,混合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CSa组的乳脂率较CSc组提高了5.92%,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间的乳产量及其他常规乳成分差异则不显著(P0.05);2)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后显著降低了乳脂中C4∶0、C6∶0、C8∶0、C10∶0、C12∶0、C14∶0和C16∶0的浓度(P0.05),并有降低乳中C18∶1cis-9含量的趋势(P0.10),但对乳中C18∶0、C18∶2n-6、C18∶3n-3的含量没有影响(P0.1);3)CSa组较CSc组总脂肪酸含量下降了27.24%,显著低于CSc(P0.0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泌乳奶牛阴外动脉灌注氨基酸能降低乳脂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但对长链脂肪酸的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是在巴彦淖尔地区饲养的荷斯坦牛中分别选取泌乳初期、泌乳盛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各10头,并分4次采集乳样,即1月份、4月份、7月份和10月份,每个季节的重复数为40;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巴彦淖尔地区荷斯坦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①对于乳中SFA来说,除了C8:0含量外其余SFA含量均未出现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②对于乳中USFA来说,C14:1、C16:1和α-C18:3含量表现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而其余的USFA含量未表现出显著季节变化(P0.05);③乳中CLA含量在固定舍饲条件下并没有显示显著的季节变化(P0.05);④相对而言,7月份生产的牛奶具有丰富的USFA营养特性,其SFA/USFA比值和ω-6 PUFA/ω-3 PUFA比值均低于其他各月份生产的牛奶;⑤7月份和10月份生产的牛奶由脂肪酸而引起的乳风味优于1月份和4月份生产的牛奶(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乳脂率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选取216头德宏奶水牛,采集乳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率,德宏奶水牛的乳脂率大部分为(7.5±0.5)%,将其确定为中乳脂率组(M组),而乳脂率8.0%的确定为高乳脂率组(H组),乳脂率7.0%的确定为低乳脂率组(L组)。根据乳脂率测定结果,选择同一养殖小区中饲养条件及胎次相同、年龄相近、处于泌乳盛期的不同乳脂率的健康德宏奶水牛各3头,采集乳样,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采集乳腺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PL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德宏奶水牛乳中的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组乳脂率、总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1),M组显著高于L组(P0.05);H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L组(P0.01),显著高于M组(P0.05),而M组与L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LPL基因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为H组极显著高于L组(P0.01),而H组与M组、M组与L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与乳中总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乳脂率、总脂肪酸含量、长链脂肪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LPL基因在乳脂合成过程中对脂肪酸的摄取和转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条件下泌乳奶牛对乳脂前体物的摄取和利用规律。选取体重为(617±21)kg、泌乳天数为(120±20)d的9头健康泌乳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重复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其中2组饲粮的精饲料配方不同,粗饲料相同均为秸秆,精粗比均为6∶4(分别称之为CSA和CSB组),余下1组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混合粗饲料,精粗比为4∶6(MF组),每组3头;试验期84 d,分为3期,每期28 d,包括21 d的预试期及7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各组产奶量及乳成分差异不显著(P0.05),但MF组的泌乳效率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2)各组饲粮C16∶0和C18∶0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MF组饲粮C18∶1 c9摄取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3)MF组动脉血浆中长链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均高于CSA和CSB组,特别是C18∶3 n3含量显著高于CSA和CSB组(P0.05)。4)MF和CSB组乳腺C18∶3 n3摄取量(日平均值)显著高于CSA组(P0.05);各组乳腺对其他长链脂肪酸的摄取量差异不显著(P0.05)。5)最终体现在乳中,表现为MF组的C18∶3 n3产量较CSA和CSB组有升高的趋势(0.05≤P0.10),而原本乳腺摄取量无显著差异的C18∶2 n6(P0.05),在乳中产量显著低于CSA和CSB组(P0.05)。由此可见,相同粗饲料、不同精饲料饲粮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而优质的粗饲料即使在精饲料比例降低的前提下,对乳中脂肪酸的组成及产量仍可以产生影响,使其更倾向于有利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北京油鸡腿肌中长链脂肪酸变化规律,试验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对150、300、450日龄北京油鸡腿肌的中长链脂肪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北京油鸡腿肌共鉴定出33种中长链脂肪酸,其组成不随日龄的变化而变化;油酸(C18∶1 n-9c)、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 n-6c)、硬脂酸(C18∶0)、花生四烯酸(C20∶4 n-6)和棕榈油酸(C16∶1)等脂肪酸为北京油鸡腿肌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5.52%;除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外,饱和脂肪酸(SFAs)、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不饱和脂肪酸(UFAs)、必需脂肪酸(EFAs)和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比例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450日龄绝对含量极显著地高于150和300日龄(P0.01);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 n-3,DHA)、α-亚麻酸(C18∶3 n-3,ALA)和花生四烯酸(C20∶4 n-6,ARA)、亚油酸(C18∶2 n-6c,LA)分别是北京油鸡腿肌中主要的n-3系列和n-6系列PUFAs,北京油鸡腿肌n-6/n-3 PUFAs比例在21.18~24.39∶1范围内,且450日龄显著高于150和300日龄。研究结果提示日龄对北京油鸡腿肌脂肪酸分类的绝对含量影响程度高于对相对比例的影响,且基于脂肪酸绝对含量,北京油鸡150和450日龄的腿肌在营养及风味上要优于300日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亚麻籽及亚麻籽油对母羊乳汁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妊娠120 d母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含有5.25%炒亚麻籽日粮(炒亚麻籽组)、5.25%生亚麻籽日粮(生亚麻籽组)和2.25%亚麻籽油日粮(亚麻油组),试验结束时采集每组乳样和日粮原料检测其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对照组日粮ω-6多聚不饱和脂肪酸/ω-3多聚不饱和脂肪酸(ω-6 PUFA/ω-3 PUFA)为11.10,而3个试验组分别为1.01,1.01,1.07,说明对照组日粮具有ω-6 PUFA营养特性,相反3个试验组日粮则均为ω-3 PUFA营养特性。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及亚麻籽油使母羊乳汁中不饱和脂肪酸(USFA)组成极显著上升(P0.01),其中亚麻籽油组极显著高于生亚麻籽组(P0.01),而与炒亚麻籽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使乳中ω-3 PUFA组成极显著上升(P0.01),相反ω-6 PUFA组成极显著下降(P0.01);使乳中ω-6 PUFA/ω-3 PUFA极显著下降(P0.01),但是3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使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组成和≤16C脂肪酸组成显著下降(P0.05),但是3个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亚麻籽及亚麻籽油可明显改善母羊乳汁中ω-3 PUFA营养特征,其中炒亚麻籽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达  双金  玉荣 《中国奶牛》2011,(4):19-23
本试验主要研究奶牛日粮中添加亚麻籽后对奶牛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亚麻籽可极显著提高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提高26.94%(P〈0.01);其中明显增加C18:2、C18:3、C20:4、C20:5和C22:6脂肪酸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在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中ω-3 PUFA(包括α-C18:3、EPA、DHA)脂肪酸含量和ω-6 PUFA脂肪酸(C18:2、γ-C18:3和C20:4)含量,两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分别提高78.47%和19.40%。添加亚麻籽可极显著(P〈0.01)降低牛乳中ω-6 PUFA/ω-3 PUFA比值,降低33.10%。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山茱萸果核对奶山羊泌乳性能、乳脂肪酸组成及乳腺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2胎次、泌乳天数[(20±7) d]相近、体重相近的奶山羊5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和基础饲粮+1%山茱萸果核(试验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羊。预试期10 d,正试期45 d。试验过程中记录奶山羊产奶量,试验结束时颈静脉采血进行血清生化指标分析,采集奶样测定乳成分,同时采集奶样和乳腺组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测定乳中脂肪酸组成及乳腺组织中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山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与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其余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2)试验组奶山羊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乳脂率和乳总固形物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无显著变化(P>0.05)。3)试验组奶山羊乳中短中链脂肪酸中C4∶0、C6∶0、C8∶0、C10∶0,饱和脂肪酸中C14∶0、C16∶0、C20∶0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3n6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5∶1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山茱萸果核显著上调了乳腺组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下调了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的相对表达量(P<0.05),对脂肪酸合酶(FASN)、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相对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饲粮中添加山茱萸果核可提高奶山羊的产奶量,对乳脂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山茱萸果核可通过促进乳中短中链脂肪酸的合成,调控乳腺中ACC、SCD1和ATG L基因的表达,改善奶山羊乳品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研究了日粮不同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比值(ω6/ω3)对6周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肉品质、血液脂质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采用重量替代法使各处理日粮ω6/ω3比例分别为∶30∶1、20∶1、10∶1、5∶1和2.5∶1.选用体重接近的1日龄AA鸡母雏18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试验期为6周,分1~4周和5~6周2个阶段.测定肉品质性状及腿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随着日粮ω6/ω3的降低:(1)肌肉滴水损失极显著下降(P<0.001);当ω6/ω3为5∶1时,pHt最低,日粮ω6/ω3对肌肉肌内脂肪含量、肌苷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血液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01);(2)腿肌,ω3 PUFA极显著增加(P<0.001),尤其是C18∶3、C20∶5和C22∶5,ω6 PUFA显著下降(P<0.05),ω6/ω3从3.50降至1.60,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在1.0左右(0.96~1.04);(3)极显著地增加了腿肌中C18∶3向C20∶5和C22∶5的转化效率(P<0.001),长链ω3 PUFA(除了C18∶3)在腿肌的含量高达7.24%.日粮ω6/ω3和腿肌中C20∶5和C22∶5的关系可分别用y=2.946 7 x-1.0413(R2=0.9901)及y=-0.642 3 Ln(x)+2.56(R2=0.993 6)表示.本试验证明降低日粮ω6/ω3,能在一定程度改善肉品质,并有效地增加腿肌中人体必需的ω3长链PUFA沉积,获得了营养丰富的鸡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物种乳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及变化规律,本试验分别从北京、陕西、云南和青海等地区采集奶牛(高蛋白奶牛和低蛋白奶牛)、山羊、水牛和牦牛的乳样(各20个样品),乳样品经7.8 mol/L盐酸水解24 h后,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中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SAS 9.0和The Unscrambler 9.8软件分别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牦牛乳中17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牛乳、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水牛乳中除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外,均显著高于山羊乳、高蛋白奶牛乳和低蛋白奶牛乳(P<0.05);山羊乳中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奶牛乳(P<0.05);除蛋氨酸外,高蛋白奶牛乳中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低蛋白奶牛乳(P<0.05),4物种乳中总氨基酸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PCA结果表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中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相似,而山羊乳中由于较高含量的丝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和酪氨酸使得其与水牛乳、牦牛乳、奶牛乳明显区分开。提示,不同物种乳中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且具有一定的种属特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鸡种和性别云南地方鸡胸肌中脂肪酸的差异,以黎明鸡(公28只、母30只)、尼西鸡(公22只、母26只)、青花鸡(公28只、母30只)、无量山乌骨鸡(公26只、母29只)的胸肌为研究对象,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胸肌粗脂肪、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胸肌中18种脂肪酸,比较同鸡种不同性别、同性别不同鸡种胸肌18种脂肪酸的差异。结果表明:四个品种鸡的母鸡粗脂肪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黎明鸡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P0.05)。四种鸡胸肌中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是C16∶0(棕榈酸)、C18∶0(硬脂酸)、C18∶1n-9c(油酸)、C18∶2n-6c(亚油酸)、C20∶4(花生四烯酸)。黎明鸡不同性别间SFA、UFA含量和18种脂肪酸总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性别对其他三种鸡饱和脂肪酸(SFA)、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和18种脂肪酸总含量均有影响。无量山乌骨鸡母鸡必需脂肪酸(EFA)含量极显著高于公鸡(P0.01),其他三种鸡EFA含量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P0.05)。黎明鸡18种脂肪酸总含量显著高于尼西鸡、青花鸡和无量山乌骨鸡(P0.05)。  相似文献   

17.
以3头年龄相同、平均体重650kg左右、泌乳期相同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3×3拉丁方设计,探讨日粮中添加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植物油(葵花油、胡麻油、菜籽油,日粮脂肪含量均为6.5%)对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对乳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试验组奶牛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反-C18:1含量和C18:2含量显著高于胡麻油组和菜籽油组(P0.05),后两组反-C18:1含量、C18:2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和胡麻油组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胡麻油组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其他两组S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葵花油组的CLA含量显著高于菜籽油组(P0.05),但与胡麻油组差异不显著(P0.05),菜籽油组和胡麻油组CLA含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设计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0∶60,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硝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2、3 mg/mL。分别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培养液24 h的总产气量、甲烷(CH_4)含量和甲烷/总产气量的比例(P0.05),添加1、2和3 mg/mL硝酸钠后瘤胃液甲烷含量分别降低了89.62%、91.20%、91.75%。②添加硝酸钠组瘤胃培养液的pH和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 cis-9,trans-11、C18∶2 trans-10,cis-12、C2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及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n6c、C18∶1n9t、C20∶5n3(EPA)和C22∶6n3(DH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 mg/mL硝酸钠组含量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3n3、C18∶2n6c和C18∶1n9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体外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pH和NH_3-N含量显著升高,TVFA含量降低,通过显著减少丙酸含量而升高乙酸/丙酸;添加1 mg/mL硝酸钠可显著提高瘤胃液共轭亚油酸(CLA)和UFA含量,且在抑制甲烷产生的同时能够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尽可能相同的生长状态下山羊和奶牛乳中乳蛋白、乳脂肪和乳中微量元素的种间差异。结果显示,山羊和奶牛乳中乳蛋白分数差异显著,山羊乳中αs1-酪蛋白含量(28.8%)显著低于奶牛乳中αs1-酪蛋白含量(P〈0.05)。虽然山羊乳和奶牛乳中总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氨基酸谱图存在一定的差异。两品种乳中乳脂组成显著不同,尤其是中、长链脂肪酸的含量(C4-C14),山羊乳中含量显著高于奶牛乳中含量(P〈0.05);山羊乳中n-6多不饱和脂肪酸(10.0%)、n-3多不饱和脂肪酸(51.0%)和共轭亚油酸含量(33.8%)也显著高于奶牛乳中相应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是在呼和浩特地区饲养的荷斯坦奶牛中分别选取1胎、3胎及5胎泌乳牛各10头,一年分4次采集乳样,每个胎次的重复数为40头。探讨日粮与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内在关系,并全面系统地研究荷斯坦牛乳中脂肪酸组成的胎次变化,结果显示:①乳中SFA组成没有出现显著的胎次变化(P〉0.05)。然而,各胎次乳中14C以下脂肪酸及一半16C酸的总和却出现了由高到低依次为1胎〉3胎〉5胎的变化:②乳中PUFA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3胎〉5胎〉1胎(P〈0.05)。3胎牛乳中ω-6PUFA/ω-3PUFA比值(11.53:1)显著低于5胎(14.03:1)(P〈0.05),5胎又明显低于1胎(17.07:1)(P〈0.05)。说明,乳中PUFA营养价值具有明显的胎次变化(P〈0.05);③乳中CLA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3胎〉5胎〉1胎(P〈0.05);④3胎牛乳中α-亚麻酸(α-C_(18:3))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1胎和5胎(P〈0.05),1胎和5胎没有显著差异(P〉0.05);⑤3胎牛乳中由脂肪酸而产生的乳风味优于其5胎牛乳,而5胎牛乳的又优于其1胎牛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