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恩诺沙星注射液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恩诺沙星在猪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验证休药期,以2.5 mg/kg体重肌内注射10%恩诺沙星注射液,每日2次,连续3 d。在最后一次给药后0、3、5、7、10 d时间点,采集肌肉、肝脏、肾脏、脂肪和注射部位肌肉,HPLC法测定组织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残留量,并用WT1.4软件计算休药期。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在猪肌肉、肝脏、肾脏、脂肪和注射部位肌肉的休药期分别是5.6、13.4、8.2、3.0、5.5 d。为保证兽药使用安全、消费者健康和食品安全,推荐恩诺沙星注射液在猪的休药期为14 d。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在北京油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以确定休药期,试验采用推荐剂量(75 mg/L)和2倍推荐剂量(150 mg/L)恩诺沙星自由饮水方式连续对北京油鸡给药5 d,在最后一次给药后0(停药后4 h)、1、3、5、7、9、12和15 d,采集北京油鸡肝脏、肾脏、肌肉和脂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组织中的恩诺沙星及其代谢物环丙沙星的残留量,并用WT1.4软件计算休药期。结果显示,推荐剂量5%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在北京油鸡各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肝脏7.1 d、肌肉3.8 d、肾脏5.2 d、脂肪4.4 d,2倍推荐剂量的休药期分别为肝脏9.6 d、肌肉4.2 d、肾脏6.4 d和脂肪8.4 d。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北京油鸡的休药期可设置为8 d。  相似文献   

3.
恩诺沙星混悬液的研制及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恩诺沙星为主药,采用正交试验筛选配方,研制恩诺沙星混悬液,并对该制剂的药剂学特征及其在鸡组织中的残留进行研究。药剂学研究表明,混悬液的性状、pH及药物含量均符合混悬剂质量要求,且稳定性良好、易于再分散。健康鸡在饮水中添加75 mg/L(以恩诺沙星计)混悬液,自由饮水,连续用药5 d后休药;休药第5天,肌肉、肝脏及"皮肤+脂肪"组织中药物总残留量(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分别为11.12±10.53、79.29±28.86、50.08μg/kg±22.09μg/kg,而肾脏组织未检出;休药第8天,肌肉、肾脏、肝脏组织中均未检出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皮肤+脂肪"的总残留量为13.84μg/kg±10.82μg/kg。采用WT1.4软件处理数据,计算出该混悬液在鸡体内的休药期为6 d。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在乌骨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50只11日龄健康白羽乌骨鸡,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40只,对照组10只,给药组混饮恩诺沙星水溶液,浓度为75 mg/L,2次/d,连续用药5 d,对照组不给任何抗菌药物,与给药组同环境饲养。在最后一次给药后9、20、40、70、106 d采集肌肉、肝脏、肾脏、皮脂等样本,经LC-MS/MS法测定组织中的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残留量,并利用WT1.4软件计算休药期。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在乌骨鸡肌肉、肝脏、肾脏及皮脂中的休药期分别是102.48、0、41.93、116.38 d。为保证消费者健康和食品安全,推荐恩诺沙星可溶性粉在乌骨鸡体内的休药期应大于117 d。  相似文献   

5.
研究诺氟沙星盐酸小檗碱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将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H)预混剂按450 mg/kg的剂量口灌眼斑拟石首鱼后,其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采用HPLC-MS/MS测定,药时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NFLX和BBH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为1.20、1.79 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358.40、144.89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8252.80、6454.52μg/(L·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3.26、27.30 h;NFLX和BBH在鱼体各组织中的分布较广,灌服给药后,肌肉、肝脏和肾脏中NFLX和BBH的Cmax分别为418.05、230.76μg/kg;1745.94、901.09μg/kg;1143.45、997.09μg/kg,tp分别为1.5和1.5 h、1.5和2.0 h、1.5和2.0 h,AUC0-∞分别为7682.00、5596.30μg/(kg·h);31236.90、19096.85μg/(kg·h);22593.93、37509.17μg/(kg·h);NFLX和BBH在眼斑拟石首鱼体内消除速度较慢,灌服给药后肌肉、肝脏和肾脏的t1/2β分别为33.41、61.81 h;20.44、15.04 h;30.28、23.43 h。按450 mg/kg剂量连续5 d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NFLX和BBH残留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30.24、33.33 h;40.76、61.60 h;38.68、36.96 h;43.77、59.40 h。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得少于12 d。  相似文献   

6.
《畜牧与兽医》2016,(3):84-88
本文对鲫以15 mg/kg·bw的剂量单次口灌甲砜霉素进行药物动力学参数模拟研究,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3 d进行药物残留研究。结果表明甲砜霉素的药—时曲线均较符合有吸收一室开放模型,10℃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4.63 h;峰浓度(Cmax)5.71μg/m L;达峰时间(Tmax)10.94 h;消除半衰期(t1/2β)13.68 h;表观分布容积(Vd/F)1.53 L/kg;清除率(CLb)0.08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95.99μg·h/m L。25℃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ka)2.72 h;峰浓度(Cmax)5.60μg/m L;达峰时间(Tmax)6.98 h;消除半衰期(t1/2β)9.87 h;表观分布容积(Vd/F)1.6 4L/kg;清除率(CLb)0.12 L/(h·kg);药时曲线下面积(AUC)130.16μg·h/m L。不同水温条件下甲砜霉素在鲫鱼各组织中的代谢明显不同,表现为水温升高甲砜霉素消除则加快,水温降低甲砜霉素消除则变慢。结果还显示在两个温度下,甲砜霉素在鲫鱼主要组织中消除均较慢,在给药72h后,仍可在在皮肤、肌肉、肾脏组织中检测到甲砜霉素。同时,皮肤中的药物代谢速率相对于其他组织较慢,因此,建议把皮肤作为甲砜霉素药物残留的靶组织。若以15 mg/kg·bw的剂量连续口灌给药甲砜霉素后,建议甲砜霉素在鲫鱼体内的休药期定为:在10℃至少为10d,在25℃至少为6 d。  相似文献   

7.
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腹腔注射和口灌给药方式下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的组织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甲砜霉素单剂量10 mg/(kg· bw)分别腹注和口灌红笛鲷,给药后取血浆、肌肉、肝脏和肾脏,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用HPLC-MS/MS测定,所得药时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红笛鲷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分别为2.39和4.51 h,血药浓度峰值(Cmax)分别为5.80和5.06 μ.g/mL,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7.25和50.09 h.腹注和口灌给药肌肉、肝脏和肾脏的Cmax分别为2.504和2.678 μ g/g、4.612和4.393 μg/g、12.464和7.509 μg/g,tp分别为6.0和4.0h、2.0和4.0h、1.5和4.0h;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消除速度较慢,肌肉、肝脏和肾脏的t1/2β分别为37.168和33.519 h、22.499和33.649 h、19.672和8.673 h.结果表明:腹注给药方式下甲砜霉素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肌肉和肾脏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  相似文献   

8.
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在水温(20±2)℃条件下,氟苯尼考以10 mg/kg单剂量腹注和口灌健康红笛鲷(Lutjanus sanguineus),采用HPLC-MS/MS测定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数据用DAS3.0软件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给药方式下红笛鲷血浆药时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腹注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峰浓度(C_(max))分别为10.62μg/m L、8.36、22.57和4.76μg/g,达峰时间(T_(max))分别为1.2、1.0、1.0和6.0 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29.76、17.84、17.23和19.48 h;口灌给药后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的C_(max)分别为2.35μg/m L、1.45μg/g、4.06μg/g和1.73μg/g,T_(max)分别为2.69、1.5、1.5和4.0 h,t_(1/2β)分别为40.59、12.29、37.78和47.34 h。结果表明,腹注给药方式下氟苯尼考在红笛鲷体内的吸收快于口灌给药,在血浆和肝脏中的消除快于口灌给药,在肌肉和肾脏中的消除则慢于口灌给药。研究结果为氟苯尼考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鸡蛋和鸡组织(肝脏、肾脏、肌肉、脂肪)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残留,鸡蛋和鸡组织(肝脏、肾脏、肌肉、脂肪)经酸化乙腈提取,正己烷除脂净化,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均在线性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在组织中的检测限为1μg/kg,定量限为5μg/kg;两种药物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5.5%~106%,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1.2%。研究表明,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适用同时检测鸡组织(肝脏、肾脏、肌肉、脂肪)和鸡蛋中恩诺沙星、环丙沙星残留。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恩诺沙星固体分散剂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情况,试验选择150只1日龄AA肉鸡,试验组喂养至35日龄在饮水中添加75 mg/L恩诺沙星固体分散剂,自由饮水,连续用5 d后休药,采集不同时间的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休药第5天,肝脏、胸肌及脂肪组织中药物总残留量(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分别为(77.07±15.21),(12.56±9.65),(26.36±11.72)μg/kg,而肾脏组织中未检出;休药第7天,肝脏、肾脏、胸肌及脂肪组织中均未检出恩诺沙星及环丙沙星。采用WT 1.4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肝脏、肾脏、胸肌和脂肪的休药期(WDT)分别为5.92,4.36,5.21,5.63 d。说明肉鸡按照推荐剂量饮水给药,建议休药期至少为6 d。  相似文献   

11.
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植物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绿肥资源,为探明其培肥效果,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12份野生山蚂蝗属绿肥后,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山蚂蝗属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在施用1年内均能显著(p<0.05)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且施用1个月后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不断变差。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日粮粗饲料来源对育肥湖羊生产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择60日龄健康湖羊公羔(22.9±1.2) kg 120只,根据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羊,分别以玉米秸秆(CS)、玉米芯(CC)、葵花籽壳(SH)和油菜秸秆(RS)作为粗饲料来源,添加比例均为20%,4组精料配比一致,预试期7 d,正试期70 d。在饲喂的49~55 d,每组选择5只羊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干物质(DM)、有机物质(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氮(N)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每组选择15只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提取瘤胃微生物DNA,对瘤胃细菌进行绝对定量。结果显示:1)CS组湖羊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且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RS组(P<0.05),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CS和CC组湖羊DM和ADF消化率显著高于RS组(P<0.05),且其OM和NDF消化率显著高于SH组和RS组(P<0.05);SH组湖羊N消化率显著高于RS组,其ADF消化率与其他3组湖羊差异均不显著(P>0.05)。3)CS组和CC组湖羊瘤胃中白色瘤胃球菌和普雷沃氏菌数量均显著高于RS组(P<0.05),而SH组湖羊瘤胃中两种细菌的数量与其他3组湖羊均无显著差异(P>0.05),CS组和CC组湖羊瘤胃中黄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SH组和RS组(P<0.05),4组湖羊瘤胃中反刍兽新月单胞菌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相较于葵花籽壳组日粮和油菜秸秆组日粮,玉米秸秆组和玉米芯组日粮不仅可以确保育肥湖羊的生产性能,并且有利于纤维分解菌的生存,可促进纤维素在瘤胃中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MYB家族转录因子在植物抵抗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前期研究发现强旱生植物霸王转录因子ZxMYB315参与到植物抗逆过程中,其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MYB40的两种不同可变剪接体MYB40.1和MYB40.2对盐胁迫均有明显响应,但其在植物抗逆过程中的功能还未见报道。分析了在盐处理条件下MYB40.1及MYB40.2的表达模式,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2个MYB40.1被编辑株系,及3个MYB40.1和MYB40.2被同时编辑株系,为揭示MYB40这两种可变剪接体在拟南芥响应逆境胁迫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苜蓿籽蜂是沙打旺上重要的害虫之一,其蛀食种子,严重影响沙打旺的种子生产。为了确定籽蜂在田间寄生于种子内的时间,以便适时防治,减少危害,本研究于11月初沙打旺成熟期采集了8个品种沙打旺的早花穗(已成熟果穗)和晚花穗(未完全成熟果穗),将每个品种早花穗和晚花穗的单穗脱粒后分别放置于室内用自封袋封闭的玻璃培养皿中,同时将每个品种的3个果穗放置于室外有细小网孔可防止成虫逃逸的尼伦纱网中,每周统计1次羽化成虫数直至羽化结束。室内、外试验均测定籽蜂的整体羽化进度以及在不同品种、不同花穗上的寄生水平等。结果显示,籽蜂对沙打旺种子的寄生率为0(辽宁阜新晚花穗)~20.71%(固原早花穗),随着花穗早晚和品种不同而不同,其中内蒙早熟、宁夏彭阳、固原、辽宁阜新、河南沙打旺的早花穗种子中籽蜂的寄生率显著高于晚花穗(P<0.05)。籽蜂在室内与室外羽化的进度不同,在室内羽化历时167 d,而在室外羽化历时仅77 d;在室内与室外最早羽化时间分别为2月3日和5月5日左右,在室内比在室外提前91 d;羽化高峰期分别为3月31日和5月26日左右,在室内比在室外提前56 d,但羽化末期相同,均为7月21日。早花穗和晚花穗均有2个羽化高峰期,说明收集的果穗中的籽蜂有2个寄生高峰期。籽蜂在不同品种上的羽化进度也不同,意味着籽蜂寄生种子的时期与品种有关。由此可知,籽蜂的幼虫无冬季休眠习性,只要温度适宜就可继续生长取食、发育并完成羽化。室外放置的沙打旺果穗和室内存放的种子中的籽蜂均可成为田间沙打旺的虫源,由本研究得出田间防治籽蜂应在沙打旺始花期至7月下旬左右进行。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引起的家蚕微粒子病是对蚕种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的家蚕病害,蚕种浸酸处理是蚕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防病处理手段。为探明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效果,将家蚕二化性四元杂交组合两广二号的带毒蚕卵分别进行常规即时浸酸处理和高温即时浸酸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卵龄24~240 h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发现,常规和高温浸酸处理后每日取样蚕卵中家蚕微孢子虫的检测值较阳性对照组均显著降低,高温浸酸组又明显低于常规浸酸组,表明2种浸酸处理对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均有灭活作用,且高温处理的灭活效果更为显著。对蚕卵孵化后饲养至3龄眠和5龄起的幼虫逐条进行显微镜镜检,结果显示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92.30%±2.95%和81.80%±0.06%。综上表明,高温即时浸酸处理带毒蚕卵对家蚕微粒子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利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与聚类分析技术对油菜秸秆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与分类,并探究各类油菜秸秆在瘤胃中的降解规律。试验于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3省18县(区)采集油菜秸秆样品125份,对其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用CNCPS 6.5计算样品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以中性洗涤纤维(NDF)、粗蛋白质(CP)含量为分类指标对油菜秸秆进行聚类分析,将125份油菜秸秆分为3类(第1类:NDF含量平均值为55.75%、CP含量平均值为12.33%;第2类:NDF含量平均值为62.06%、CP含量平均值为5.60%;第3类:NDF含量平均值为72.72%、CP含量平均值为4.59%),并将这3类油菜秸秆进行原位降解试验。结果显示:1)油菜秸秆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变化范围为干物质(DM)91.20%~96. 39%、CP 2. 06%~15. 92%、粗灰分(Ash) 4. 12%~12. 46%、粗脂肪(EE) 0. 27%~9.84%、NDF 50. 51%~82. 12%、酸性洗涤纤维(ADF) 39. 76%~65. 38%、碳水化合物(CHO)69.16%~92.07%、中性洗涤不溶性蛋白质(NDIP) 0. 50%~2. 10%、酸性洗涤不溶性蛋白质(ADIP) 0.19%~1.70%。2) CNCPS中油菜秸秆碳水化合物各组分含量变化范围为不可利用纤维(CC) 16.16%~63.66%、可利用纤维(CB2) 11.23%~58.62%、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CNSC) 12.03%~43.00%、糖类(CA) 12.03%~43.00%。3) CNCPS中油菜秸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变化范围为非蛋白氮(PA) 0.01%~6.04%、溶于缓冲液中的真蛋白质(PB1) 0.01%~4.31%、中性洗涤可溶性蛋白质(PB2) 0.07%~5.18%、酸性洗涤可溶性蛋白质(PB3) 0.01%~1.26%、不可利用氮(PC) 0.19%~1.70%。4)原位降解试验结果显示,3类油菜秸秆DM 24 h降解率和有效降解率分别为36.8%和31.8%、24.5%和21.9%、19.1%和20.6%。由上可知,油菜秸秆中含有较多的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需进一步通过饲料添加剂来提高反刍动物的消化利用。  相似文献   

17.
自然杀伤(NK)细胞是肠黏膜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本文从NK细胞的发育学特征、分子表型切入,分析了其在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中发挥的功能,以及肠道微生物对其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旨在为疾病预防和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谢  唐甜  张建华 《蚕业科学》2019,45(1):140-143
为探明新生桑枝叶片中微量元素的分布格局,以雾化栽培的桑树实生苗为材料,研究叶片中铁、锰、铜、锌、硫、硼、钼和氯等8种微量元素分布对枝条粗细和空间位置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叶片中的铜、锌、锰和钼含量与空间位置无显著的相关性,而铁、硼和氯元素含量表现为下部叶大于上部叶,硫含量则表现为上部叶大于下部叶;桑枝的粗细不会对叶片中的铜、锌和铁含量造成显著的影响,但可以改变锰、硫、硼、钼和氯元素的含量,即粗枝上的叶片中的硫和钼含量较高,中等粗细枝条上叶片中的锰、硼和氯元素含量最高。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桑叶多元化开发利用的品质基础,应进一步关注影响桑叶微量元素含量的内外驱动因子,如养分供应、生长阶段和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腐殖酸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60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抗生素对照组(T1)、无抗对照组(T2)和0.1%(T3)、0.3%(T4)、0.5%腐殖酸钠添加组(T5),每组12个重复(公母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1~21日龄为试验前期,22~42日龄为试验后期。结果表明:1) 1~21日龄时,抗生素对照组和0.3%腐殖酸钠添加组公鸡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1%和0.5%腐殖酸钠添加组(P<0.05)。2)饲粮添加腐殖酸钠对42日龄肉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 42日龄时,抗生素对照组公鸡的脾脏指数和母鸡的胸腺指数显著高于无抗对照组和0.1%腐殖酸钠添加组(P<0.05)。4) 21日龄时,0.3%和0.5%腐殖酸钠添加组肉仔鸡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抗生素对照组和无抗对照组(P<0.05); 0.5%腐殖酸钠添加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2日龄时,0.5%腐殖酸钠添加组肉仔鸡的血清IgA和IgM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5) 21日龄时,0.3%和0.5%腐殖酸钠添加组肉仔鸡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抗生素对照组、无抗对照组和0.1%腐殖酸钠添加组(P<0.05);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抗生素对照组、无抗对照组和0.1%腐殖酸钠添加组(P<0.05)。42日龄时,抗生素对照组肉仔鸡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 0.3%和0.5%腐殖酸钠添加组的血清T-AOC显著高于抗生素对照组(P <0.05)。综合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建议肉仔鸡饲粮中腐殖酸钠的适宜添加剂量为0.3%~0.5%。  相似文献   

20.
入眠是昆虫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生理现象,其入眠蜕皮过程主要包括促前胸腺激素(PTTH)介导的蜕皮激素合成、蜕皮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和最终皮层溶离及色素沉积3个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基于此,本文论述了蜕皮激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保幼激素合成与代谢相关基因、相关神经肽基因及其他相关基因对昆虫眠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基因进行综述,可以为系统研究家蚕等昆虫入眠蜕皮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研究以及农林害虫防控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