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国兽医学报》2016,(10):1676-1679
毒力不同的中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株感染宿主细胞后,会产生不同的临床免疫反应,目前关于强弱IBRV毒株感染宿主细胞后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尚未报道。本研究使用基于双向电泳与MALDI-TOF/MS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了MDBK细胞感染IBRV强毒株LN01/08与弱毒株LNM前后蛋白质组变化,共鉴定了8个差异蛋白。结果显示,丙酮酸激酶(PKM2)、肌切蛋白(SCIN)、转化生长因子(TGFBR1)及热应激蛋白90(Hsp90)在IBRV LN01/08株与IBRV LNM株感染组中表达量发生显著差异,其中PKM2和TGFBR1在IBRV LN01/08株组中高表达,Hsp90在IBRV LNM株感染组和MDBK细胞对照组中高表达,在IBRV LN01/08感染组中无表达。  相似文献   

2.
羊口疮(orf)是由羊口疮病毒(orf virus, OR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嗜上皮性人兽共患传染病,不但阻碍畜牧业发展,而且危害人类健康。ORFV感染诱导宿主强烈的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但宿主仍可被ORFV反复感染,主要是因为ORFV在与宿主的长期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和进化出多种免疫逃逸机制。ORFV主要通过抑制干扰素反应、抑制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自噬和血管增生等方式实现免疫逃逸。ORFV免疫逃逸主要是通过其编码的多个免疫调控蛋白来实现。本文主要对ORFV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ORFV免疫逃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orf疫苗研制及综合防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宿主细胞凋亡在病毒感染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MAPK激酶,尤其是应激活化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SAPK/JNK)和p38往往参与病毒介导的细胞凋亡。研究证实,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在体内和体外都会导致宿主细胞的凋亡。本研究旨在确定应激活化蛋白激酶JNK和p38在PRRSV感染诱导的细胞凋亡中是否发挥作用。对JNK和p38磷酸化的检测发现,在PRRSV感染应答中,JNK被激活,而p38没有被激活。应用特异性抑制剂研究这个激酶对细胞凋亡诱导和病毒复制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JNK抑制剂SP600125引起的JNK抑制能阻断PRRSV介导的细胞凋亡,但并不抑制病毒的复制。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ROS的产生参与了JNK的活化,Bcl-2家族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xl是JNK介导细胞凋亡的下游靶标。因此,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是PRRSV介导的细胞凋亡所必需的,但并非病毒复制所必需。  相似文献   

4.
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支原体是引起牛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给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论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其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牛支原体肺炎的防控提供参考。对牛支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可为研制有效的疫苗和新型绿色药物及其他防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进而在临床上有效控制牛支原体引发的疾病。论文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牛支原体黏附蛋白的黏附作用;二是牛支原体在黏附基础上其代谢产物对宿主细胞的损伤和相关蛋白介导的宿主细胞凋亡;三是免疫学致病机制,包括黏附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逃避机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及炎症损伤和宿主的抗炎反应及免疫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牛支原体可引起牛的肺炎、乳房炎和关节炎等一系列重要疾病,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黏附和侵入是牛支原体定殖和感染宿主的关键步骤,是毒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描述了牛支原体对不同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入方式,并简单介绍了牛支原体黏附相关蛋白及其作用,以期为今后牛支原体致病及免疫逃避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NS1蛋白(non-structural 1 protein)是目前发现的唯一的禽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它是一种多功能调节蛋白,对病毒的感染、复制和毒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蛋白主要通过颉颃宿主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宿主蛋白的合成及调控感染细胞的凋亡来实现其作用。作者综述了NS1蛋白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感染和免疫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NS1蛋白的特性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光生物素标记牛传染鼻气管炎病毒(IBRV)基因的9.6kb片段制成探针,能检出10pg的IBRV—DNA,1个TCID_(50)量的病毒和1个TCID_(50)掺毒量的精液,与其它病毒无交叉反应。检测人工感染牛的鼻、眼拭子和病毒分离符合率为84.4%,检测感染细胞与细胞病变符合率达81.7%,两项综合符合率为82.5%,以病毒分离为标准,核酸探针检测的鼻眼拭子特异性为90.9%,灵敏度为71.4%。鼻眼拭子经一代细胞培养增毒后再用核酸探针检测,与病毒分离的符合率达93.8%,特异性和灵敏度均达92.9%。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IBRV引起的牛呼吸道炎症、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脑炎等症状的疾病。此病的诊断通常采用中和试验、ELISA等方法检查感染动物的血清抗体以及病毒分离检测病原。只要病料新鲜,分离病毒并不困难,但从牛精液中分离IBRV,由于精液对细胞有毒性影响,有时不一定能成功。用核酸探针检测病毒基因是一种快速、灵敏、简便的方法,我们采用光生物素标记IBRV基因的9.6kb片段作探针,对IBRV掺毒精液及人工感染牛的鼻、眼拭子进行检测,并与病毒分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核酸探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病毒分离符合率在8(?)%以上,可与病毒分离互相补充作为病原检测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8.
炎症小体是宿主细胞应对外界刺激、特殊病原或细胞损伤相关分子产生的一类多聚蛋白复合物,可以直接导致宿主细胞发生炎性坏死,即细胞焦亡。炎症小体复合物主要由炎症信号识别受体、凋亡相关点样蛋白(AS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水解酶1(caspase-1)组成。炎症信号识别受体识别刺激信号后,自身发生寡聚化,并募集ASC和caspase-1,活化的caspase-1切割促炎症因子前体(pro-IL)-1β和IL-18,产生成熟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18。根据炎症信号识别受体的种类,炎症小体主要分为两类,即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NLR)炎症小体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LR)炎症小体。宿主细胞可以识别病毒的不同结构,如离子通道蛋白、非结构蛋白和病毒核酸等,并产生相应的炎症小体,进而激活后续炎症和免疫相关反应导致细胞焦亡。作者从病毒结构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宿主细胞是如何应对病毒不同结构的刺激并产生相应的炎症小体。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培养细胞致细胞病变的能力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2型毒株(BVDV-2)分为致细胞病变型和非致细胞病变型。BVDV-2的致细胞病变机制还不是很清楚。试验通过显微镜检查和微阵列分析检测由BVDV-2感染造成的牛肾细胞发病机理。结果发现,BVDV-2可激活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该通路对感染细胞的凋亡起作用。在感染BVDV-2期间用RT-PCR监测内质网应激标记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用BVDV-2致细胞病变毒株感染牛肾细胞可诱导葡萄糖调节蛋白78的表达。感染BVDV-2也可诱导DNA损伤诱导转录物3的表达并抑制外源凝集素半乳糖苷结合溶解物1的水平。结果表明,BVDV-2致细胞病变毒株可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正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感染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及世界畜牧业发展。为突破宿主免疫应答,FMDV通过自身编码的多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拮抗宿主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以达到免疫逃逸的目的。FMDV结构蛋白VP1是一种具有结合宿主细胞、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和引起细胞凋亡的多功能蛋白。宿主肿瘤进行性位点2(TPL2)是一种重要的宿主免疫调节蛋白,可以调控宿主干扰素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在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B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能引起牛多系统感染,是导致养牛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一种重要病原。该病毒是有囊膜的双股DNA病毒,病毒囊膜蛋白在病毒致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gB蛋白对病毒的吸附、侵入、复制和细胞间扩散是必需的,可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中和抗体。对gB蛋白的研究不仅是理解病毒分子生物学功能特征的需要,而且在临床诊断和疾病预防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gB蛋白的结构特征、生物学功能以及在免疫学和诊断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并对上述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即牛疱疹病毒1型(BoHV-1)感染所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给我国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措施。当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弱毒疫苗2种常规疫苗和亚单位疫苗、DNA疫苗、IBRV基因缺失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4种基因工程疫苗,各种疫苗各有优点。现对上述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V疫苗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对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获得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贴壁培养成为单核巨噬细胞。 IBRV 感染单核巨噬细胞24 h后加入鸡红细胞,测定被感染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结果显示,单核巨噬细胞被IBRV 感染后,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率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引起的一种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性药物,因此疫苗免疫仍然是防控该病的关键措施。针对该病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活疫苗,而基因缺失活疫苗由于具有免疫标识,已成为新型疫苗研发的主流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已利用基因缺失标记疫苗,如IBRV gE缺失疫苗,进行免疫根除计划并净化了该病。然而,由于现存的疫苗仍存在免疫抑制与潜伏感染等问题,亟需研制更有效的标记疫苗。论文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病原学特征、免疫抑制及疫苗研发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BR有效疫苗的研发及其在防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 established long-term persistent infection in intracerebrally inoculated athymic nude mice. After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into outbred mice, virus was isolated for only 3 days from spleens and livers. In vitro inoculation of outbred mouse spleen fragments with IBRV resulted in persistent infection and subsequent transformation of spleen macrophages. The IBRV-specific membrane and intracellular antigens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s in transformed cells in early in vitro passages. The presence of IBRV genetic formation was confirm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 The IBRV-transformed mouse macrophages induced fibrosarcomas and cystic tumors in athymic nude mice. Infective virus could not be rescued from transformed cells by cocultivation with rabbit kidney cells, treatment with iododeoxyuridine, or ultraviolet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紫玉米花色苷(purple corn anthocynins,PCA)的抗病毒效果,本试验先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测定了PCA对牛肾细胞传代系MDBK细胞的毒性作用,以此确定PCA的安全浓度范围;然后以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检测了安全浓度范围内的PCA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MDBK细胞中复制的影响。PCA毒性试验结果显示,PCA对MDBK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262.14 μg/mL;而最小浓度为7.8125 μg/mL的PCA就能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在MDBK细胞中的复制有明显抑制作用。MTT试验结果显示,PCA对MDBK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TC50)为262.14 μg/mL,对病毒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38 μg/mL,以此计算出治疗指数(TI)为23.04。由此证明PCA具有良好的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作用,提示紫玉米可作为防制奶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诱导MDBK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最适时间和浓度,本试验用0.5、1.0、1.5、2.0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IBRV感染MDBK细胞6、12、24、36、48 h,采用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MMP和MPTP异常开放情况。结果显示,用不同MOI IBRV感染MDBK细胞12 h,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MPTP均显著降低,且除2.0 MOI外均随接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MMP在1.5 MOI后开始极显著降低;用1.5 MOI IBRV分别感染MDBK细胞6、12、24、36 h,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MPTP及MMP从6 h起均显著降低,且随着病毒感染时间的不断延长而降低。透射电镜结果显示,IBRV感染MDBK细胞6 h就可引起细胞线粒体损伤,出现部分空泡化,24 h线粒体完全空泡化,并且在线粒体周围可以看见病毒粒子。结果表明,IBRV感染可以诱导MDBK细胞线粒体损伤,且用1.5 MOI感染MDBK细胞6~24 h是诱导细胞线粒体损伤的最佳时间和浓度。该时间和浓度可用于IBRV相关药物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线粒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 gD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试验采用PCR方法扩增杂交瘤细胞的cDNA单链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重叠延伸PCR及Linker序列获得完整的单链抗体基因,将单链抗体基因克隆至杆状病毒载体pFB-LIC-Bse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FB-VH-VL,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id-VH-VL,将重组杆粒rBacmid-VH-VL转染至Sf9细胞中获得携带单链抗体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该重组杆状病毒在Sf9细胞中表达了分子质量约为30 ku的单链抗体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重组单链抗体蛋白能被His标签抗体特异性结合,也能特异性结合gD蛋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该单链抗体蛋白能够识别感染牛肾细胞MDBK中的IBRV。本研究在昆虫细胞中成功表达了具有识别IBRV的gD蛋白特异性单链抗体,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For preparation of bioactive single chain fragment variable (ScFv) which was targeted against envelope glycoprotein D (gD) of 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 (IBRV),VH and VL genes were amplified from the cDNA of lymphocyte hybridoma, then VH and VL genes were integrated with a Linker by SOE-PCR,and the ScFv gene was cloned into the baculovirus vector pFB-LIC-Bse, which was transformed into Escherichia coli DH10Bac competent cells to construct a recombinant bacmid rBacmid-VH-VL. Finally,ScFv was expressed by transfected rBacmid-VH-VL into insect Sf9 cells, its molecular weight was about 30 ku. The result of Western blotting suggested that ScFv generated in Sf9 cells was specifically binds to His antibody,the protein also showed high affinity to gD of IBRV. The result of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 showed that ScFv could recognize IBRV which infected bovine kidney cells (MDBK).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recombinant ScFv was expressed in Sf9 cells, and could bind to gD of IBRV specifically. The result coul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n of IBRV.  相似文献   

20.
由2例疑似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病例的荷斯坦奶牛分离到一株病毒,命名为IBRV—C1株。该病毒可被IBR标准阳性血清完全中和;接种MDBK细胞可出现IBR病毒典型细胞病变效应;选取IBR病毒gB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检测和基因测序,结果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片段;动物回归试验显示,3头牛均可见体温升高、鼻流粘液、呼吸困难等典型的IBR临床症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三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灭活疫苗,并进行了疫苗安全性和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批疫苗对靶动物安全,免疫效果较好,免疫牛中和抗体效价几何平均值可达1:41以上,攻毒保护率达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