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中平  朱敏  彭尧 《中国猪业》2021,16(4):69-72
让非洲猪瘟病毒不接触到猪是一个理想的防控非洲猪瘟的策略,但在万一非洲猪瘟病毒突破围墙、“铁桶”屏障进入猪场的情况下,决不可“坐以待毙”,必须预先“以猪为本”筑起一道物理性、生物性防控屏障,使得“非洲猪瘟病毒+猪≠非洲猪瘟”的这个“不等式”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2.
在目前非洲猪瘟疫苗毒株、变异毒株、野毒株并存背景下,只做好外部生物安全已不足以达到防控非洲猪瘟的目的。因疫苗毒株隐蔽性强、检测难度大,不知道通过引种是否会将疫苗毒株带到猪场。因此,未来猪场生物安全不能只关注场外生物安全,更重要的是要运用"以猪为本"的"1237" P氏生物安全立体非洲猪瘟防控体系,即在做好"控五流"等外部生物安全的同时,更要关注饮水安全、注重猪的自身健康度、提高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才能实现"与非共存,与蓝共舞"。所谓"立体防控"是指全方位的防控,而不是仅仅针对猪场大门的传统生物安全防控。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指导乌兰察布市优质育肥羔羊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了解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与当地蒙古羊羔羊在养殖效益方面的对比情况,进行了“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产肉性能试验。试验分为试验组(“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组)和对照组(蒙古羊羔羊组)2个组,每组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选择试验用羊。经过体重测定与屠宰试验测定,统计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进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对生长及产肉性能测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杜蒙萨”三元杂交组羔羊平均初生重、断乳重、5月龄出栏活重、5月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蒙古羊羔羊。试验充分证明了在牧区推广“杜蒙萨”三元杂交羊生产体系建设,是实现牧区草原生态高效养殖和促进农牧民养殖户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 在“大北农模式”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加强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将人才培养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能力”3个层次。通过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校企共建考核评价机制、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 创建了具有特色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校企一体、产学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点, 实现了“能养会繁、会繁能防、会防能治、会治能销、会销能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5.
马属动物生产学是传统主要养马区农业科学类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基于该课程的开设现状,分析其在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题,阐释了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教学的必要性。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针对马产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结合学院其他相关课程实践经验,通过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搭建实践平台,构建了适宜于马属动物生产学课程的“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马产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饲草的种植,饲草料的加工调制与利用,全舍饲肉羊的养殖及杂交繁育,以及羊粪尿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介绍了豫北山区“粮—草—羊”高效平衡养羊模式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豫北山区资源可持续利用、山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路鹏云  关翔  李结 《中国猪业》2021,16(4):87-88
自2018年我国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策略的探索,总结出了适合中国国情、适合本地区本场实际情况的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当前非洲猪瘟疫情愈加严峻复杂,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呈现出基因缺失株、自然变异株、自然弱毒株和强毒株并存的局面,且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延长、临床症状不明显、检出率降低,为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带来巨大困难和挑战。人员和物资进出猪场、人与猪群直接接触是将非洲猪瘟病毒带入生产区,并将其传播给猪的“最后一公里”。严格控制人员和物资入场是守好猪场生物安全的关键防线。建立科学、可操作性强、便于执行的生物安全流程依然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唯一途径。针对目前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形势,建议根据各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人员和物资入场流程,以达到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做好生猪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探索生猪便捷有效的强制免疫方式,有效降低生猪强制免疫劳动强度,提高生猪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研究验证生猪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强制免疫“三针同免”的可行性、实用性、有效性,并在泰州地区进行推广应用,旨在为国内猪场疫苗的联合免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动物医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及专业认证标准建议稿的出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已成为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动物医学专业“3+1”培养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其中的“1”即生产实习则成为重中之重。因此,为保障相应的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必须确立“3+1”培养模式下动物医学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培养体系和生产实习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同时,建立适应“3+1”培养模式下的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及管理模式。通过加强生产实习教学环节的建设和管理,既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又顺应了社会变革需要和教育部相关要求,极大地增强了毕业生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日新月异, 互联网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互联网+”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发展, 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方略, 针对当今宠物诊疗行业发展和学生特点的变化, 对小动物疾病防治课程的资源建设、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改革, 探索互联网技术如何融入课程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In Uganda, a low-income country in east Africa,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is endemic with yearly outbreaks. In the prevailing smallholder subsistence farming systems, farm biosecurity is largely non-existent. Outbreaks of ASF, particularly in smallholder farms, often go unreported, creating significant epidemiological knowledge gaps. The continuous circulation of ASF in smallholder settings also creates biosecurity challenges for larger farms. In this study, an on-going outbreak of ASF in an endemic area was investigated on farm level, including analyses of on-farm environmental virus contamination.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a medium-sized pig farm with 35 adult pigs and 103 piglets or growers at the onset of the outbreak. Within 3 months, all pigs had died or were slaughtered. The study included interviews with farm representatives as well as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ing. ASF was confirmed by the presence of ASF virus (ASFV) genomic material in biological (blood, serum) and environmental (soil, water, feed, manure) samples by real-time PCR. The ASFV-positive biological samples confirmed the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were consistent with known virus characteristics. Most environmental samples were found to be positive. Assessment of farm biosecurity, interviews, and the results from the bi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amples revealed that breaches and non-compliance with biosecurity protocols most likely led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within-farm spread of the virus. The information derived from 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 regar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biosecurity measures, particularly in endemic areas.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其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由于目前并没有安全有效的疫苗,防控ASF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行早期诊断、扑杀和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针对养猪场则需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根据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简要综述了养猪场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屏障、切断可能传播途径、有效消毒降低潜在病原等重要措施来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ASF)目前是生猪产业最重要的猪病。因为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和宿主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导致ASF已经被报道一百年了,还没有商业化疫苗。理想的ASF疫苗不仅要有好的免疫保护性,更重要的是其安全性,同时如果能区分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能在适合的高质量GMP车间进行稳定低价的生产,能用于不同物种就更好了。ASF灭活疫苗研制这条道路似乎不通;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免疫保护能力不足;主要包含自然缺失、传代致弱、基因工程缺失的减毒活疫苗在免疫保护方面体现了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其潜在的持续感染风险,会造成猪只的副作用,包括皮肤溃烂、关节炎,导致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损伤等问题非常值得警惕。复制缺陷单周期病毒能有效地解决减毒活疫苗的安全性问题,似乎是一个值得尝试的ASF疫苗研制方向,尽管存在难以确定缺失复制相关的基因,以及难以构建能高效表达缺失基因编码蛋白,且能让单周期病毒稳定大量生产的辅助细胞系。我国针对ASFV强毒的精准剔除策略,未注册非法弱毒苗造成临床严重损失,以及一些不使用疫苗但成功从国家层面净化ASF的案例,让我们认识到针对ASF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同时至少目前阶段,ASF的防控不一定要借助疫苗,更多的要做好生物安全管控和区域ASF净化。尽管ASF疫苗研制困难重重,但针对ASF理想型疫苗的研制也应该持续进行下去,未来可能作为ASF防控的一个突破点。  相似文献   

14.
2018年8月开始,非洲猪瘟在我国快速多点发生,该病是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控制,各大公司和养殖户开始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升级改造。两年后我国大部分猪场的成功复产,全国生猪出栏量的大幅提升,证明了生物安全措施巨大效力;同时在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下创新了精准剔除、快速复产等操作,进一步证明了生物安全措施的有效作用。文章主要介绍猪场生物安全体系中入口(大门)和出口(后门)最为关键防线处的通道设计,方便所有的生物安全操作能够高效落实,切断病原轻易进出猪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防控疾病的前提,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深刻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都将是我国猪场的常态化疾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了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威胁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两年多来的防控实践证明了这些生物安全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2018年8月以来蔓延的非洲猪瘟疫情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生猪供应缺口凸显,猪价整体高位运行。安全顺利复产是规模猪场的优先选择,但由于准备不足、匆忙复产而导致失败的案例甚多;在目前没有相关疫苗的情况下,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彻底清除猪场内外残余病毒是规模猪场非洲猪瘟背景下复产的先决条件。笔者团队通过制订复养程序,指导某猪场进行非洲猪瘟复养消毒,各区域检测、复检为阴性后引入180头保育猪作为哨兵猪饲养2个多月,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复养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7.
非洲猪瘟疫情的暴发对我国养猪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尽管农业部门、科研专家和养猪工作者通过提高生物安全手段防控非洲猪瘟,对恢复我国生猪养殖数量和猪肉自给能力取得了相应效果,但随之而来的是猪群应激增加、饲料营养的有效性降低和猪群抗病力降低等问题。文章结合非洲猪瘟病毒特点和防控现状等,从饲料营养免疫的视角,分析如何减少猪群应激和提升猪群免疫力,以期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家猪和野猪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强毒株感染猪的致死率接近100%,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ASFV在猪群中可以快速有效传播,在环境中可稳定存在,为ASF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ASF疫苗的研究,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疫苗投入市场。综述了ASF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情况,以期为ASF疫苗的有效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某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株感染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免疫防控方案。方法对某发病猪群(采用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进行了猪伪狂犬病免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ELISA方法检测其猪伪狂犬病gB抗体和gE抗体水平。结果根据调查、解剖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初步确诊该发病猪群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通过采取紧急免疫伪狂犬病HB2000毒株疫苗、调整免疫程序和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育肥猪死亡率从2.56%降低至0.60%;除了4周龄及12周龄猪群外,其余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水平全部下降;种公猪、8周龄、10周龄、14周龄猪群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结论Bartha-K61经典毒株疫苗并不能提供完全的保护力,通过紧急免疫与流行毒株同源性较高的HB2000毒株疫苗,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周梅  徐成良  郭奎  王重龙 《猪业科学》2020,37(2):120-121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家猪或野猪后引发的一种恶性传染病,该疫病在中国的暴发给整个养猪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目前虽有报道称已经有科研单位研制出非洲猪瘟疫苗,但距离其实际应用于生产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的快速传播使我国生猪产能遭受重创,直接导致猪肉供求失衡、猪肉价格翻番、猪肉市场异动。因此,文章从非洲猪瘟的传播方式、对非洲猪瘟相对有效的防控措施等方面探讨在非洲猪瘟形势下我国养猪业该如何维持产能、如何走好养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