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包被脂肪酶(CT-LIP)的体外稳定性。以CT-LIP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pH和干热、湿热处理以及在模拟的人工胃液、肠液环境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且以非包被脂肪酶(UC-LIP)为对照组。结果表明:CT-LIP较UC-LIP具有更强的耐高温作用;在pH为3~7的酸性环境中,CT-LIP较UC-LIP具有更强的耐酸性;在pH为8~12的碱性环境中,CT-LIP较UC-LIP具有更强的耐碱性;CT-LIP还具有更强的耐干性和耐湿性,经干热处理后,与UC-LIP相比,CT-LIP的残存酶活性提高了5.67%;经过湿热处理后,与UC-LIP相比,CT-LIP的残存酶活性提高了35.60%。同时,CT-LIP还具有更强的耐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作用。结果表明,CT-LIP较UC-LIP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具备作为饲料添加剂运用于畜牧生产的潜能。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有益微生物微胶囊的肠溶性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将有益微生物包被成微胶囊后分别置于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进行肠溶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胶囊在人工胃液中1h基本不崩解,在人工肠液中15min能释放活菌数超过90%。将该微胶囊、未包被的微生物和土霉素分别添加于饲料中,进行108头35日龄断奶仔猪4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包被的微生物组和土霉素组相比,微胶囊组日增质量显著提高,料肉比显著降低,且添加微胶囊组仔猪腹泻率为0。结论为该微胶囊可耐受胃液破坏,肠溶性好并可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减少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6):16-19
本试验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100、200、300、500和800 mg/kg包膜丁酸钠颗粒的5种不同添加组合的饲料饲喂肉仔鸡,以研究包膜丁酸钠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中500 mg/kg包膜丁酸钠添加组的料重比最低,从低到高依次是500 mg/kg组>800 mg/kg组>300 mg/kg组>200 mg/kg组>100 mg/kg组。从本试验来看,包膜丁酸钠具有提高肉仔鸡生产性能的效果,肉仔鸡配合日粮中添加500mg/kg包膜丁酸钠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抗胃酸的包膜氧化锌为原料,研究其在体外模拟胃液和肠液中的稳定性和释放度;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研究包膜氧化锌对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试验分5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l、2、3、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3 000 mg/kg Zn(氧化锌)、150、300、450 mg/kg Zn(包膜氧化锌)。正试期21 d。结果表明:普通氧化锌在200、300、400、500、600 mL模拟胃液中作用3 h后,溶解度分别达到38.9%、56.1%、74.4%、84.0%和91.6%;包膜氧化锌在模拟胃酸环境下溶出度只有1%;包膜氧化锌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度达到90%。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00、450 mg/kg包膜氧化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P<0.01)和采食量(P<0.05);提高饲料转化率(P<0.05);显著降低腹泻率(P<0.01);与3 000 mg/kg氧化锌组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设计添加50%吉他霉素组、5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50%吉他霉素组和对照组5种不同添加组合的饲料饲喂肉仔鸡,以研究腐植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其中对照组的料肉比最高,从高到低依次是对照组抗生素组5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抗生素组。从本试验来看,包膜丁酸钠具有促进肉仔鸡生产性能提高的效果,肉仔鸡配合日粮中添加300 mg/kg包膜丁酸钠组钠的效果最佳,同时与50%吉他霉素具有配伍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以海藻酸钠和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对植物乳杆菌A409微囊化后在动物消化道中的稳定性,试验选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胆盐、人工胃液及人工肠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测定不同处理时间内菌体的存活率。结果表明:研究所用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具有良好的耐酸性能,用p H 2.5和3.5的人工胃液处理2 h,其存活率均超过80.00%;处理3 h,p H 3.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仍超过80.00%,但p H2.5的人工胃液菌株存活率仅剩64.70%,对强酸环境的耐受性略有不足;用0.10%~0.50%质量分数的胆盐溶液处理微囊化植物乳杆菌样品2 h后仍有较高存活率(超过80.00%),3 h后存活率降至65.60%~82.80%;微囊化植物乳杆菌经人工肠液处理,在0~8 h内有较好的耐受性(超过85.00%),8 h后存活率下降速度较快。以海藻酸钠与脱脂乳作为混合壁材的微囊化植物乳杆菌对酸性条件、胆盐质量分数、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均有较高的耐受性,在动物胃肠道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ELISA法,测定了6种硅酸盐矿物材料在人工胃液中对不同极性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及吸附后形成的复合体在人工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蒙脱石、沸石和凹凸棒吸附毒素效果和形成复合物的稳定性较好;6种吸附剂对高极性毒素吸附能力好于低极性毒素。  相似文献   

8.
丁酸钠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可促进动物生长肠道发育,改善小肠形态,提高动物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从而提供动物的生长性能。但由于未经包被处理的丁酸钠具有奇臭味,极大的影响了饲料加工和养殖户的满意度。本研究采用不同包被方式包膜处理的丁酸钠,对保育仔猪的生产性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分为保育前期和保育后期两个阶段进行。选择6—9周龄保育仔猪18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不添加包膜丁酸钠)、试验Ⅰ组(添加制粒包膜丁酸钠1000g/t)和试验Ⅱ组(添加微囊包被丁酸钠500g/t),分别研究其对保育仔猪生产性能及增重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包被处理的丁酸钠均可提高保育仔猪的生产性能,并且微囊包被丁酸钠对保育仔猪生产性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同时可有效降低增重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杆菌七肽抗菌谱和体外对人工肠液和胃液的稳定性、溶血性,为其在饲料中替代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管碟法测定抑菌圈来研究杆菌七肽对18株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并研究高温水浴、人工肠液、人工胃液处理后的抑菌活性以及不同浓度杆菌七肽对红细胞的溶血率。结果表明:杆菌七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嗜水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ydrophila)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没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活性不受热处理、人工胃液和肠液的影响;不同浓度的(12.5~100μg/mL)杆菌七肽处理红细胞的溶血率都低于5%。结果显示,杆菌七肽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杆菌七肽对热处理、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而且对受试红细胞溶血性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饲料添加剂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试验采取体外法进行了不同温度、不同pH值条件下不同浓度GO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鸭沙门氏菌以及不同来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研究,同时评估了GOD的产酸性能及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猪胆盐中的耐受性。结果表明:GOD对不同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浓度GOD的抑菌效果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GOD的产酸效果明显,pH值逐渐降低,且在试验开始的前4个小时中差异显著(P0.05);人工胃液对GOD的活性影响较大,人工肠液和猪胆盐对GOD活性影响较小。说明GOD有较明显的产酸效果,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并且在消化道内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过瘤胃包被亮氨酸的稳定性检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法和半体内法检验过瘤胃保护亮氨酸在绒山羊消化道中的稳定性以及可消化性.将包被亮氨酸(RPLeu)在人工唾液、瘤胃液及十二指肠液中分别培养2,4,8,12,16和24h后测定其释放率.试验结果表明,包被亮氨酸的释放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趋势;经过8 h培养后,在人工唾液、瘤胃液和十二指肠液中RPku的释放率分别为10.63%、25.82%和85.27%.由此表明,RPLeu在人工唾液和瘤胃液中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十二指肠液中具有较好的可消化性.  相似文献   

12.
以50ppm的添加量,将颗粒包膜状和粉状两种不同类型的杆菌肽锌分别添加到肉鸭饲料中,进行加工稳定性和肉鸭生产性能的比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状杆菌肽锌的加工稳定性较高,其损失率最高仅为14%,而粉状杆菌肽锌的损失率最高达34%。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定水分和温度对蜜蜂3种常规饲料电导率的影响,试验以3种蜜蜂常规饲料(杂花粉、糖水、油菜蜂蜜)为试验对象,分别向杂花粉、糖水、油菜蜂蜜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水分,在不同温度下用电导仪测定其电导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杂花粉、糖水、油菜蜂蜜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其变化趋势符合线性回归曲线;向杂花粉、糖水、油菜蜂蜜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水分后,其电导率均随着温度升高和添加量增大而升高,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也符合线性回归关系,即y=ax+b(a,b为常数)。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新型肠杆菌肽对不同来源的10株大肠杆菌和10株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宏量肉汤法测定肠杆菌肽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从而确定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对肠杆菌肽的敏感性,并分析肠杆菌肽在人工胃液和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菌株对肠杆菌肽的敏感性不同,其MIC均为64μg/mL;肠杆菌肽的抑菌效果不受人工胃液和肠液影响,其MIC为128μg/mL,效果优于土霉素钙;且肠杆菌肽对益生菌无抑制作用。综上可知,抗菌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市售8种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分别将不同来源木聚糖酶产品在模拟胃、肠液中培养0、1、2和3h后测定其酶活存留率,用以评估不同来源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8种木聚糖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在模拟胃液中,耐受性最好的是酶Ⅳ、酶Ⅶ和酶Ⅷ,3 h后存留率分别为:105%、98%和106%;耐受性最差的为酶Ⅰ,3 h后存留率仅为4%;在模拟肠液中,耐受性最好的是酶Ⅰ,3 h后存留率为99%;耐受性最差的为酶Ⅳ,3 h后存留率为44%。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不同粒径颗粒饲料真空喷涂油脂后的储存特性,试验选择三种不同粒径(Φ2.5 mm、Φ3.5 mm、Φ4.5 mm)的生长猪硬颗粒饲料为研究对象,经真空喷涂油脂后用聚乙烯自封袋包装,并分别置于自然条件(北京,4月至7月)和高温高湿条件(恒温恒湿培养箱,温度30℃、相对湿度80%)下储存,在储存期90 d内每隔15 d取样测定一次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显示:粒径越大饲料开始霉变的时间越早;饲料水分含量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粒径越大水分含量开始升高的时间越早,升高的幅度也越大,同一采样时间水分含量除初始值外均随粒径的增大而显著升高(P0.05);饲料水分活度的变化规律与水分含量基本相同;脂肪酸值在自然条件下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且粒径越大脂肪酸值开始降低的时间越早,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也越大;过氧化值在自然条件下随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随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升高最后又降低,粒径越大过氧化值变化的速度和幅度越大;丙二醛含量与过氧化值有关,而粒径对其的影响没有呈现规律性。结果表明:不同粒径饲料在储存期间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粒径会影响各指标变化的速度和幅度。粒径越大,饲料水解酸败和氧化酸败的速度越快,饲料开始霉变的时间也越早。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不同质量分数包膜丁酸钠对匙吻鲟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225尾初始体质量(48.87±3.13)g匙吻鲟为研究对象,在匙吻鲟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5%、0.50%和0.75%包膜丁酸钠,配制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在水库网箱中进行,每网箱饲喂15尾,每处理组3个重复,以鱼体质量3.00%~5.00%的投喂量日投喂3次,试验期70 d。试验结果表明:在饲粮中添加包膜丁酸钠可显著提高匙吻鲟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苏氨酸(Thr)、丙氨酸(Ala)、蛋氨酸(Met)和异亮氨酸(Ile)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丁酸钠添加量为0.10%时,匙吻鲟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苏氨酸、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显著升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69%、2.69%、70.56%、39.41%和47.35%(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包膜丁酸钠可显著提高匙吻鲟蛋白代谢相关血清生化指标及游离必需氨基酸含量,适宜添加量为0.10%。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分、pH值及微量元素对预混料中维生素A和烟酰胺稳定性的影响,试验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在近似于生产的高温贮藏条件(37℃)下,在第0,15,30,45,60天取样测定4%仔猪预混料中的维生素A和烟酰胺损失率及水分、pH值、过氧化值、总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表明:预混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导致了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额外损失,随微量元素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A和烟酰胺的损失率也显著增加(P<0.05);硫酸根和水分显著或极显著影响维生素A损失量和过氧化值(P<0.05或P<0.01);在贮藏阶段非微量元素因素(甲酸根、碱式碳酸根、硫酸根、水分、pH值)与维生素稳定性在前15 d呈显著相关(P<0.05),15 d后呈极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初始体质量(48.87±3.13)g的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为研究对象,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5、5.0、7.5 g/kg的包膜丁酸钠,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研究不同浓度包膜丁酸钠对匙吻鲟生长和肠道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在水库网箱中进行,每网箱饲喂15尾,每处理组3个重复,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5%,日投喂3次,试验持续10周。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丁酸钠对匙吻鲟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显著提高了匙吻鲟肠道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的比值。当丁酸钠添加量为1.0 g/kg时,匙吻鲟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6.87%和9.3%(P0.05);丁酸钠添加量为1.0 g/kg时,匙吻鲟肠道绒毛高度显著升高,比对照组提高153.4%(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适量的丁酸钠可通过显著提高匙吻鲟肠绒毛高度,从而促进其生长,并且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20.
罗艺  罗恩全  宋代军 《中国家禽》2006,28(24):116-118
为了探索魔芋粉含量对肉中鸭饲料颗粒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计肉中鸭配合料中4种魔芋粉用量,对4组肉中鸭饲料进行含粉率及颗粒稳定性指数(PDI)的测定。试验采用单因子4水平6重复设计,饲料中魔芋粉含量分别为:0、2%、3%、4%。结果表明,不同的魔芋粉含量对肉中鸭的颗粒稳定性有影响。随着魔芋粉含量的提高,饲料的颗粒稳定性指数逐渐提高,而含粉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