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肠杆菌肽体外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基础上,探讨无抗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对哺乳和保育仔猪生长性能和粪便微生物的影响。体外试验利用牛津杯法测定肠杆菌肽对4株大肠杆菌和2株沙门氏菌的MIC;体内试验选择4窝体重相近的哺乳仔猪,每组2窝,每窝10只仔猪,利用猪生长性能自动测定系统分别在哺乳以及保育阶段对每只仔猪的生长性能进行测定。对照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无抗基础日粮+肠杆菌肽(300 mg/kg)。结果表明:肠杆菌肽对大肠杆菌ATCC25922、AZ1、W1、W2及沙门氏菌sk226、1791的MIC在100~300μg/mL;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可以显著提高哺乳和保育阶段仔猪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哺乳和保育阶段仔猪的腹泻率(P<0.05),显著降低保育仔猪的耗料增重比(P<0.05);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显著降低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粪便的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P<0.05)。无抗日粮中添加肠杆菌肽可以提高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降低粪便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杆菌七肽抗菌谱和体外对人工肠液和胃液的稳定性、溶血性,为其在饲料中替代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管碟法测定抑菌圈来研究杆菌七肽对18株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并研究高温水浴、人工肠液、人工胃液处理后的抑菌活性以及不同浓度杆菌七肽对红细胞的溶血率。结果表明:杆菌七肽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鸡白痢沙门氏菌(Salmonella pullorum)、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布氏杆菌(Brucella melitensis)、嗜水气假单胞菌(Pseudomonas hydrophila)等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没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活性不受热处理、人工胃液和肠液的影响;不同浓度的(12.5~100μg/mL)杆菌七肽处理红细胞的溶血率都低于5%。结果显示,杆菌七肽抗菌谱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杆菌七肽对热处理、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具有很好的耐受性,而且对受试红细胞溶血性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目前市售抗菌药对畜牧生产中常见病原菌的抑菌作用,选用13种常见抗菌药,对参考菌株大肠杆菌(ATCC25922)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并挑选其中抑菌效果相对较好的药物对来自河南省和江苏省各集约化禽类养殖场分离鉴定所得的39株大肠杆菌和沙门菌进行了MIC测定。结果显示:药物D(10%阿莫西林)、药物G(100 g∶10 g硫酸黏菌素)、药物I(100 mL∶25 g磺胺嘧啶、5 g甲氧苄啶)、药物J(100 mL∶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 g、甲氧苄啶2 g)、药物L(100 mL∶10 g氟苯尼考)抑菌效果较好(MIC78.12μg/mL),药物E(5%盐酸多西环素)、药物F(10%盐酸多西环素)的抑菌效果次之(MIC为156.25μg/mL),药物B(100 g∶3.25 g硫酸新霉素)和K(5 g戊二醛、5 g葵甲溴铵)的抑菌效果较差(MIC625μg/mL),药物A(10%盐酸林可霉素)、药物C(100 g∶10 g A型酒石酸泰乐菌素)、药物H(100 g∶5 g硫氰酸红霉素)、药物M(聚维酮碘)抑菌效果最差,所有稀释倍数均长菌;挑选的抑菌效果较好的药物MIC结果显示,药物I对39个临床菌株均无效,药物L对5株临床菌株有效,药物E对23株临床菌株有效。结果表明:药物E可用于大肠杆菌、沙门菌感染的抗菌治疗。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肠杆菌肽与喹乙醇体外抑菌效果以及替代喹乙醇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体外试验选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测定抗菌肽与喹乙醇的抑菌效果。体内试验挑选28日龄左右,144头健康断奶仔猪,分为2个处理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研究两组之间生产性能和腹泻率的差异。体外试验结果显示,以大肠杆菌ATCC25922为指示菌株,0.5%肠杆菌肽与50%喹乙醇最低抑菌浓度均为400μg/mL,而相对于沙门氏菌CVCC50094,0.5%肠杆菌肽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50%喹乙醇最低抑菌浓度。体内试验结果表明,300g/t抗菌肽替代喹乙醇后,日采食、日增重有所增加,腹泻率明显降低,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徐州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采用传统微生物法对徐州周边地区52株猪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耐药菌质粒DNA,PCR扩增耐药基因目的片段。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对徐州周边临床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与标准菌株相比较,分别提高20~512倍、10~800倍,个别临床分离株对恩诺沙星的MIC值高达80μg/mL,对头孢曲松的MIC值高达80μg/mL,对安普霉素的MIC值高达320μg/mL;经PCR检测临床分离株均扩增出氟苯尼考Flor耐药基因,Tem型ESBLs耐药基因目的片段。说明徐州周边临床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已产生严重耐药性,对恩诺沙星和安普霉素已经耐药,但大部分菌株对头孢曲松敏感。提示徐州周边地区猪场应科学合理、有计划地轮换使用不同药物。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恢复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方法,文章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营养条件、传代次数与耐药菌敏感性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MIC(最小抑菌浓度)=128μg/mL]在稀释8、16和32倍的培养基中传代培养210代后,恢复为敏感菌株(MIC=0.25μg/mL);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的大肠杆菌在正常培养基中传代培养210代后,其MIC值为16μg/mL。表明对环丙沙星高度耐药的大肠杆菌在较低的营养条件下可以恢复为敏感菌株,较低的营养条件有利于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研究刺槐素对鸡源性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和耐药性消除效果。采用药敏纸片判断刺槐素的抑菌效果,对比前后2次MIC的浓度大小判断刺槐素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消除效果。结果:刺槐素抑菌效果:大肠杆菌①的MIC为32μg/mL,大肠杆菌②的MIC为128μg/mL,大肠杆菌③的MIC为64μg/mL,大肠杆菌④的MIC为16μg/mL,大肠杆菌⑤的MIC为32μg/mL。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大肠杆菌①的MIC由1024μg/mL下降为128μg/mL,大肠杆菌②的MIC由512μg/mL下降为64μg/mL,大肠杆菌③的MIC由2048μg/mL下降为128μg/mL,大肠杆菌④的MIC由256μg/mL下降为32μg/mL,大肠杆菌⑤的MIC由512μg/mL下降为64μg/mL。结论:刺槐素对鸡源性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头孢耐药性有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8.
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若干株大肠杆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百病消、普杀平、恩诺沙星对大肠杆菌O2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 μg/mL、2μg/mL、2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μg/mL、4μg/mL、4μg/mL;新配恩诺沙星溶液和室温放置1月后的恩诺沙星溶液对大肠杆菌O2的MIC分别为2μg/mL、4μg/mL、4μg/mL;MBC为4μg/mL、8μg/mL。同时进行的纸片法测定结果表明:O1株、O2株,敏感性感高。而O78株和乌苏分离株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产气荚膜梭菌抑菌敏感性强的药物,帮助饲料、养殖企业选择抗生素控制产气荚膜梭菌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恩拉霉素、维吉尼亚霉素、杆菌肽锌、金霉素、阿维拉霉素、那西肽、林可霉素等7种生产中较常用的抗生素,采用试管稀释法对鸡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52标准株和猪源产气荚膜梭菌CVCC2038标准株进行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除金霉素外,其他药物对鸡源和猪源产气荚膜梭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恩拉霉素的抑制作用最强,对CVCC52的MIC为0.6μg/mL,对CVCC2038的MIC为0.2μg/mL;(3)其次为阿维拉霉素,对CVCC2038的MIC为0.25μg/mL;(4)维吉尼亚霉素次之,对CVCC52的MIC为0.8μg/mL,对CVCC2038的MIC为0.8μg/mL。通过对以上7中抗生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恩拉霉素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敌素、氟奇霉素、喹乙醇对大肠杆菌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能力,比较了其防耐药突变能力。方法:MH-肉汤富集3×1010CPU/mL大肠杆菌,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抗敌素、氟奇霉素、喹乙醇对大肠杆菌的MIC、MPC和MSW值。结果:抗敌素的MIC、MPC为25μg/mL、100μg/mL;氟奇霉素的MIC、MPC为6.25μg/mL、25μg/mL;喹乙醇的MIC、MPC为62.5μg/mL、500μg/mL;结论:氟奇霉素的防突变能力强于抗敌素和喹乙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及复方组合对引起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用2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单味中草药及两种中草药复方组合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测定其敏感性。结果表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25,20,25 mg/mL,对阴沟肠杆菌的MIC分别为50,40,50 mg/mL。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金银花石榴皮白头翁;三种单味中草药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白头翁石榴皮金银花。石榴皮和金银花的中草药组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74 mm,敏感;石榴皮和白头翁的中草药组合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84 mm,不敏感,但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白头翁和金银花的中草药复方组合对两种致病菌均不敏感。说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抑菌效果不明显,中草药复方组合的抑菌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头孢喹诺对临床分离菌株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评价头孢喹诺对上海市养殖场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为头孢喹诺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从上海市养殖场分离并鉴定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各若干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喹诺对各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推算MIC50和MIC90,并绘制头孢喹诺对这4种细菌的杀菌动力学曲线。头孢喹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63、0.063、0.032、0.125 μg/mL,MIC90分别为0.125、0.125、0.125、0.25 μg/mL;在很小的浓度变化范围内头孢喹诺能够快速抑菌,在抑菌浓度为1倍或2倍MIC时,24 h内能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链球菌、沙门氏菌。头孢喹诺对上述几种临床分离细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和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抗菌肽MagaininⅡ是来源于非洲爪蟾体内的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小肽类物质。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蛙源抗菌肽MagaininⅡ对几种常见畜禽致病菌的抑菌活性;在此基础上将抗菌肽MagaininⅡ在不同温度、pH值及人工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进行处理,进而评价其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抗菌肽MagaininⅡ对革兰氏阳性菌不具有抑菌作用,但对几种革兰氏阴性菌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MIC值处于64~256μg/ml;由时间杀菌曲线可知,MagaininⅡ不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菌落的形成,但能够在90 min内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发挥抑制作用;MagaininⅡ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分别经不同温度、pH值以及人工胃蛋白酶与胰蛋白酶处理后的Magainin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9523和表皮葡萄球菌ATCC 12228始终没有发挥抑菌活性,在经50~70℃处理后能够对大肠杆菌K12和肠炎沙门氏菌CMCC 50041稳定发挥抗菌效果,MIC值始终为64μg/ml;经两种人工酶处理后的MagaininⅡ对两种试验革兰氏阴性菌不再具有抑菌作用;经pH值为2处理后,MagaininⅡ对大肠杆菌K12和肠炎沙门氏菌CMCC 50041的MIC均为256μg/ml,比未处理时明显增大,经pH值为8处理后,MagaininⅡ不能抑制大肠杆菌K12,对肠炎沙门氏菌CMCC50041的MIC为128μg/ml。基于试验结果可推断:MagaininⅡ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不明显,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一定的抗菌效果,经人工酶处理后性质不稳定,该研究为MagaininⅡ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药经方白头翁汤和黄连解毒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作用。采用体外抗菌和人工感染防治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2个经方对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这2个经方体外对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黄连解毒汤对试验菌株的MIC平均值为0.250 g/mL,而白头翁汤对试验菌株的MIC平均值为0.187 g/mL,效果较优;人工感染防治试验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对鸡大肠杆菌病的保护率、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白头翁汤,尤其是高剂量组防治效果最好,保护率和有效率均达90%,治愈率达85%。说明2个经方在体内外抗菌试验中均有效果,但是体内、外抗菌效果不一致。  相似文献   

15.
杨静 《养猪》2015,(3):17-18
采用微量稀释法分别测定黄芩苷对链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结果显示,黄芩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6μg/m L,对链球菌的MIC为64μg/m L,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说明黄芩苷对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抗菌活性,对链球菌的抑菌性较差,对沙门氏菌和巴氏杆菌无明显抑菌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2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及TMP等3种抗菌药物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用棋盘法测定3种抗菌药物的两两联合对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显示:氟苯尼考、氧氟沙星、TMP对沙门氏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μg/mL、1μg/mL、256μg/mL;氟苯尼考与TMP联合表现为协同作用,氟苯尼考与氧氟沙星为无关作用,氧氟沙星与TMP为拮抗作用,表明氟苯尼考和TMP可联合应用于治疗畜禽的沙门氏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皿稀释法研究三种中草药复方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方Ⅰ、方Ⅱ、方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2、0.02和0.01 g/mL,说明方Ⅲ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优于方Ⅰ、方Ⅱ;三种中草药方对沙门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都为0.01 g/mL,说明三种方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相近;方Ⅰ、方Ⅱ对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大肠杆菌,方Ⅲ对这两种菌抑菌效果相近;对大肠杆菌来说,中草药单方有效成分经定向提取后组方其抑菌效果比复方总提物好.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肉鸡日粮中添加抗菌肽替代抗生素的饲用效果,本试验先对1种天蚕素抗菌肽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然后进行了肉鸡饲喂试验。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天蚕素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表明,天蚕素抗菌肽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是20μg/mL、20μg/mL和40μg/mL。在肉鸡饲喂试验中,饲料中添加150mg/kg的天蚕素抗菌肽可以促进肉鸡生长,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临床分离的52株猪源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在纸片扩散法(K-B)药敏试验中出现的庆大霉素(GEN)异质性耐药(HR)情况,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52株Bb分离株对GEN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K-B法检测分离株对GEN的敏感性;通过观察抑菌环内是否有菌落初步筛选疑似GEN HR菌株;采用菌落谱性分析法(PAP)测定初筛菌株的MIC与最大不抑菌浓度(MNIC)的比值,以及耐药亚群菌株的发生频率,验证初筛的HR菌株。结果显示:52株猪源Bb对GEN耐药的菌株占13.46%(7/52),多数分离株的MIC值为2μg/mL~8μg/m L,对GEN表现为敏感或中介,占全部菌株的86.54%(45/52),其中Bb48株的MIC为2μg/mL,抑菌环直径为16 mm属于GEN敏感菌株。通过观察纸片法药敏试验中的抑菌环内是否存在菌落,初步筛选对GEN HR的菌株。结果显示,有7株疑似HR菌株;PAP试验结果显示,6株疑似HR菌株的MIC/MNIC比值均小于8,为假阳性HR菌株,只有Bb48株的MIC/MNIC值为16且耐药亚群发生频率为1.3×10-6,...  相似文献   

20.
氟苯尼考与盐酸土霉素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氟苯尼考和盐酸土霉素的临床配伍应用效果,本试验采用肉汤稀释棋盘法,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6株细菌进行了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单药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标准株的MIC为1~8 μg/mL,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临床株的MIC为64~128 μg/mL;联合用药的FIC指数分别为0.5、0.75、1.5、0.5、0.75、1.0,4株菌表现为相加作用,其余2株菌为协调作用和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