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近 4 0年来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规律性及广东省近1 0多年来杂交种微粒子病的流行情况。研究发现广东家蚕微粒子病在 80年代后的 1 0多年间 ,微粒子病发生出现较大的反复 ,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 80年代以前的水平。 80年代后的微粒子病发生流行有一定的季节周期性。广东省杂交种微粒子病发生、流行的频率与原种基本接近 ,但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和杂交种微粒子病流行趋势正好相反。影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因素有气候、地理方面的 ,也有经济和人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业生产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广西的原种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调查不同年份不同时间段家蚕原种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的因素及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调查结果表明杂交原种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有季节规律性,每年初春的首批次和秋季末尾批次原种微粒子病蛾率较其它批次都高;由于一年内多批次养蚕,杂交原种微粒子病蛾率都有上升的趋势,需结合气候特点,在不同时期有重点地做好微粒子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现行蚕品种(原种)微粒子病流行的现状是品种间差异显著;日系品种比中系品种发病率高;春用品种比秋用品种发病率高;不同生产地点和不同生产年份发病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的存在是造成蚕种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为了解饲养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我们于2016、2017年进行了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情况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普通蚕饲养区微粒子检出率明显高于原蚕饲养区,而且秋期检出率为最高;普通蚕饲养区的桑树害虫和迟眠蚕、病死蚕中微粒子检出率显著偏高;原蚕区的桑树害虫检出率也明显偏高;个别蚕区养蚕环境微粒子虫孢子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5.
我所接受国家“八五”攻关项目(85—606—05—03—03),自1992年起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研究,目标在1994年前将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控制在0.2%以下。通过研究总结适用于原种生产的防微综合措施。几年来我们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彻底清洁消毒、加强预知检查、严格母蛾镜检,使原种微粒子病逐年下降。1993年、1994年和1995年春繁三年,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均在0.2%以下,达到了“八五”攻关要求的指标。同时围绕攻关内容,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收集桑园野外昆虫检查微孢子虫的研究和进行新蚕药的应用试验,也取得很好成绩。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论述了桑蚕原种繁育中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规律,提出了一些防控家蚕原种微粒子病的意见,以期在生产上对微粒子病防控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围绕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保障体系、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系统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对比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6—2015年场内、原蚕区、桑园的环境抽样、预知检查及母蛾检验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实施运行,原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0.26%,下降到2011年的0.01%,2013—2015年不合格率均控制在0.01%以下;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10年历史最高点的39.30%,下降到2011年的2.76%,2012—2015年的不合格率稳定在0.05%~0.08%水平;一代杂交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54.01%,下降到2013年的2.79%,2014—2015年不合格率均为0,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8.
一、微粒子病昆虫微粒子病种类不少,近年来研究颇为活跃。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微粒子病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手段,如加拿大等国,试验应用微粒子病来防除粮食仓库的害虫,另一类是研究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现将后一部分分述如下:据日本1978年〈蚕丝年鉴〉报导,桑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结果说明,原原种和原种  相似文献   

9.
家蚕微粒子病是影响蚕种生产产量质量的主要因素,蚕业界因微粒子病造成经济损失惨重,所以对微粒子病的研究一直是热门课题.鲁兴萌等通过对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认为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等客观因素是家蚕微粒子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刘吉平通过对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近40年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规律及广东省近10年杂交种微粒子病流行情况分析,认为气候、地理是影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因素.但对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程度预测尚未见报道,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程度的预测,对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至关重要.作者根据湖州市某原蚕区种场19年毒率检测统计资料,应用"马尔柯夫链"对微粒子病发生程度作长期预测探讨,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桑叶全程消毒是蚕种繁育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在原种繁育中比较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与桑叶不消毒的微粒子病"毒率"发生情况,调查桑叶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桑蚕原种繁育生产中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能很好的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毒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利于蚕业生产上及时、有序地供应无毒蚕种,探究了春制越年一代杂交种在冬季浴消之前将滞育卵进行冷藏浸酸处理,对孵化蚁蚕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从抽样107个批次越年蚕种样本(7 g/批)冷藏浸酸孵化的蚁蚕中检出7个带毒批次,并且与同批次的母蛾及常规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结果一致。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用此方法可以提前数月开展春制越年蚕种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12.
柞蚕微孢子虫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啸尘  宁波 《蚕业科学》1999,25(4):221-224
研究报告了柞蚕微孢子虫Nosemaantheraeae(简称N .a)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法 (IGSS)诊断的结果。用抗N .a的单抗结合间接免疫胶体金银染色法 (IGSS)对 6种微孢子虫进行检测 ,在光学显微镜下柞蚕微孢子呈现特异的褐色 ,能与包括家蚕微孢子虫在内的其它 5种微孢子虫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3.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检测技术是该病防治中的一项关键性技术,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使该项技术在家蚕微粒子病的检测中应用成为可能。综述了有关应用PCR技术检测家蚕微粒子病的研究,从模板核酸制备和引物设计等方面分析提高灵敏度和解决特异性问题的途径。提出蚕种生产单位承担母蛾的微粒子病检验,省级检验检疫机构承担蚕种(成品卵)的家蚕微粒子病的监督检验检疫,是PCR技术在蚕种生产质量检验中实用化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农村原蚕饲养微粒子病检查批内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祁力言  潘沈元  楼霞 《蚕业科学》2003,29(1):99-101
对 4 78个农村原蚕批的 4 92 7个农户母蛾微孢子带毒状况做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各原蚕批内的不同饲养户带毒情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不完全相关 ,其分布既不同于蚕种统批制种的批内呈随机分布 ,也不同于各批间呈独立分布。因而指出有必要制定农村原蚕批分户制种的微毒检验标准和抽样方案。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年来广西蚕种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影响蚕种产销平衡的几个关键因素,同时就如何有效应对广西蚕种产销不平衡提出几点建议:充分发挥蚕种业协会职能,维护蚕种生产单位、经营者和蚕农合法利益;加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农业执法大队等部门的合作,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强市场的管理与监督;加强家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控;以销定产,控制生产总量等。  相似文献   

17.
野外昆虫与蚕种生产中的微粒子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体内分离发现的 5种微粒子虫中 ,除家蚕微粒子虫 ( N osema bombycis)外未发现对家蚕具有较强致病性和胚传性的微粒子虫。野外昆虫中已有大量微粒子虫被发现 ,其中有些对家蚕也有很强的致病性和胚传性 ,但其原始寄主尚有诸多不明之处。所以 ,蚕种生产中防止野外昆虫微粒子虫对生产影响的根本途径在于控制家蚕微粒子虫污染的扩散和桑园治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省微粒子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控一严”的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