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7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病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寄主(家蚕品种)和环境条件(温湿度)的相关性并掌握BmNPV的感染力差异及传播规律,为蚕业生产上有效防控家蚕血液型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测定从广西不同蚕区和不同季节收集的BmNPV毒株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对不同家蚕品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调查病原、寄主和环境条件三者对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影响;并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不同来源BmNPV毒株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及进行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15株不同来源BmNPV毒株对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LC50为2.1×106~4.2×106多角体/mL,毒株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BmNPV毒株在不同环境条件[春季(温度25℃和湿度90%)、夏季(温度35℃和湿度95%)、秋季(温度30℃和湿度85%)]下对家蚕的LC50排序均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在夏季和秋季条件下,不同蚕品种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排序为桂蚕N2>两广二号>桂蚕2号,桂蚕N2对BmNPV的感染抵抗力显著高于两广二号和桂蚕2号(P<0.05).不同BmNPV毒株在基于bro-a和bro-c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上均聚在同一分支上,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a基因序列相似性很高、遗传距离较小,但不同BmNPV毒株间的bro-c基因序列相似度相对低、遗传距离相对较大.[结论]温湿度条件是广西蚕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重要因子,且血液型脓病的发生流行与家蚕品种抗性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蒋满贵 《广西蚕业》1999,36(2):26-27
所谓产卵初期,即指蚕卵从产下到完全进入滞育的时期,约经时间一周左右,也称前滞育期。这一时期蚕卵发育迅速,呼吸旺盛,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差,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对于此时期蚕卵的保护和冷藏抑制技术应特别重视,不能放松。近年来,我区蚕种场所制蚕种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2007年1月16~17日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蚕种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共14名组成了蚕种质量评比专家组分赴全区三个蚕种冷库,对全区23家蚕种场生产的2006年秋制2007年春用冷藏一代杂交种进行了质量评比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丁目前我区生产用种“两广二号”品种即浸前的冷藏时期及冷藏期限,结果得出:此种蚕卵的耐冷藏能力与蚕卵的品系及冷藏的卵龄有程大关系。产卵后20小时为最适进库冷藏抑制时期,冷藏期限1~5日为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阿苯达唑对患微粒子病家蚕血淋巴代谢物的影响,从代谢组学角度阐明阿苯达唑的作用机制,为以阿苯达唑为主剂研发新的家蚕微粒子病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五龄起蚕接种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建立家蚕微粒子病模型,分别于攻毒后12、24、48、72和96 h开始饲喂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直至上蔟结茧,以未攻毒未给药的家蚕为对照,待化蛹后逐头镜检调查家蚕感染率,以评价阿苯达唑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筛选患微粒子病蚕体血淋巴中的差异代谢物,并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是攻毒后24~48 h。与对照组家蚕血淋巴相比,从模型组家蚕血淋巴中共筛选并定性获得4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27种代谢物呈下降趋势、20种代谢物呈上升趋势。对模型组与阿苯达唑给药组的家蚕血淋巴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除木酮糖、D-葡萄糖-6-磷酸、肌醇、泛酸、甲基丁二酸和油酸外,阿苯达唑对多数与家蚕微粒子病相关的代谢物具有干预调节作用。通过MetaboAnalyst 4.0进行通路分析,发现家蚕感染N.b后有6条主要的代谢通路发生明显变化,分别为:①淀粉和蔗糖代谢;②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③苯丙氨酸代谢;④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⑤谷胱甘肽代谢;⑥磷酸肌醇代谢。家蚕添食阿苯达唑混悬液处理桑叶后能有效减轻上述代谢通路的改变,从而促使患微粒子病家蚕处于较正常的生理状态。【结论】阿苯达唑对家蚕微粒子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药物作用的关键时间在N.b感染后24~48 h,结合N.b的生活史,可全面揭示阿苯达唑治疗家蚕微粒子病的作用机制,即阿苯达唑通过抑制N.b在蚕体内的裂殖体增殖,有效降低N.b感染对家蚕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破坏作用,维持家蚕的正常生理状态,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蒋满贵 《广西蚕业》2005,42(3):23-23
广西蚕种业协会于2005年7月29日在南宁市召开了成立大会,全区32个会员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协会理事潘志新主持。自治区民政厅梁丽玲副处长出席会议并宣读协会成立批;自治区农业厅经作处梁永良调研员和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协会理事长胡乐山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相似文献   
7.
广西现行的桑蚕一代杂交种母蛾微粒了病检疫方法执行的是农业部行业标准《散卵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标准与实施方法》,笔者认为,此标准是针对江浙地区品种(高丝量)和散卯种的情况而制定的,而广西品种特点及制种方式(平附种)与江浙不同,目前仍套用这一标准,不太合适,有待今后改革。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8.
桑蚕卵产下后,卵内一切生理过程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做好蚕种进库前和出库后的保护工作,是确保蚕种质量,提高孵化率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蚕种孵化率的优劣,不仅与养蚕、制种、冷藏、浸酸的技术处理有密切关系外,蚕种在进库前和出库后的保护、催青、运输、甚至装箱的密度都有密切关系,如果这些工作处理不当,都会导致种质下降,孵化不良,或即使孵化,但不齐一,蚁蚕体质虚弱,生命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蒋满贵 《广西蚕业》1997,34(2):58-59
家蚕微粒子病曾因给法国和意大利的蚕丝业以致命性的打击而出名。此病在今天也还是养蚕中危害严重的蚕病。其感染途径有患病雌蛾产下带毒卵,通过母蛾传染给蚕卵的胚种传染;以及病蚕排出带微粒子孢子的粪便,与蚕座内的桑叶一起被健康蚕食下,从而传播给健康蚕的食下传染两大种类。由于微粒子病毒可通过胚种传染,因而要进行母蛾检查,因此对含病毒的母蛾产下的蚕卵.按规定要进行淘汰。昭和43年以后,为了省力化.改一蛾区检查为14~30蛾一批的检查,即转变为集团母蛾检查。  相似文献   
10.
针对桂桑优12品种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本文主要分析得到的基因P450 94A1的cDNA序列。通过对桂桑优12与川桑、桃树、梅树、樱桃、毛果杨、橡胶树、甜橙、葡萄、核桃等9种物种的同源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测序DNA序列中存在目前P450基因家族公认的同源性保守序列,即功能域——包括P450蛋白的ExxR结构域、FxxGxRxCxG结构及DT组成的疏水区功能,并对其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图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