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城市小型斑块环境下喜鹊育雏前期巢内行为,2010年4月份,试验以南京城市小型斑块绿地为观察样地对喜鹊育雏前期巢内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喜鹊的育雏前期行为包括暖雏、喂食、理巢、理羽、警戒等5类行为。喜鹊全天的育雏行为频次依次为理羽(75次)、理巢(69次)、喂食(46次)、警戒(38次),8:00—10:00与17:00—18:00二个时间段各类行为频次较高;就各类育雏行为持续时间而言,成鸟大多数行为时间用于暖雏,占观察时长的79.31%,而其他行为所占比重分别为理巢7.04%、理羽5.73%、警戒4.99%、喂食2.93%;亲鸟暖雏时头朝南、北和东三个方向最多,分别为26%、27%、23%。在与相关研究结果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城市绿地规划的鸟类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乐  丁伟  李斯 《野生动物》2012,33(4):180-183
为了分析各种行为的时间预算分配以及小(辟鸟)(?)的亲代育雏行为,2010年10月11日~2011年1月11日共93 d,以曲靖师范学院南湖的所有小(辟鸟)(?)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冬季日各种行为的活动时间分配分为觅食行为、游动行为、休息行为、理羽行为、争斗行为、振羽行为、飞行行为和起舞行为,所占比例依次为36.9%、30.2%、17.7%、9.7%、2.9%、1.3%、1.0%、0.4%,都呈明显的节律性变化,其中觅食行为与游动行为、休息行为与理羽行为的发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起舞行为与游动行为的发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在不同育雏期的亲鸟喂雏次数是不同的,一天中12:30~13:30时段喂食活动的频次达到最高值,各个年龄组之间的喂食频次除了第1期和第3期(每1期为10 d)相比为显著差异(P<0.05),其他各种行为都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雏鸟的成长发育,亲鸟与雏鸟的距离变化都呈现抛物线的变化,雌性亲鸟对雏鸟的保护及警戒投入多于雄性亲鸟。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白腹蓝姬鹟的繁殖行为特点,于2004—2012年5—6月份试验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焦点动物观察法、全事件记录法,在黑龙江省海林市威虎山影视基地对白腹蓝姬鹟(Cyanoptila cyanomelana)的繁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白腹蓝姬鹟5月末6月初开始营巢,巢为开放式碗状,巢材主要为苔藓。窝卵数为5~6枚,与巢高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8,P0.01)。孵卵任务主要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12~13 d,平均孵化率为(88.89±11.11)%,卵未孵化的主要原因是未受精。育雏前期,日坐巢时间累计达到256~305 min,平均巢内温度为(33.79±1.06)℃,双亲共同育雏,以雌性为主,喂食模式有三种,即雌鸟喂食、雄鸟喂食、雄鸟将食物交给雌鸟再由雌鸟喂食。食物大多为鳞翅目幼虫,雏鸟喂食次数与日龄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P0.01)。亲鸟每日喂食总次数为96.67±10.32,雌、雄亲鸟日喂食次数差异显著(t=3.245,P0.05)。喂食频次大多呈双峰型,喂食高峰主要在07:00—09:00、15:00—17:00,喂食次数受外界干扰影响。雏鸟为晚成鸟,平均成活率为(66.67±21.08)%,主要损失原因来自天敌(占71.43%)。警戒行为以雄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朱鹮引种繁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建立不同地区朱种群和加快繁殖 ,2 0 0 2年从洋县引种朱 6 0只到秦岭北麓 ,用人工孵化育雏和亲鸟自然孵化育雏相结合的方法 ,并加强幼鸟管理 ,对其中 14对繁殖朱进行了 2年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当年产卵 45枚 ,受精卵 35枚 ,受精率 77.78%,出雏 32只 ,成活2 6只 ,成活率 81.2 5%(2 6 / 32 )。 2 0 0 3年产卵 46枚 ,受精卵 40枚 ,受精率 86 .95%,出雏 35只 ,成活 34只 ,成活率 97.1%(34 / 35)。其中 ,2 0 0 2 ,2 0 0 3年亲鸟自然孵化 ,受精率分别为88.89%和 10 0 %,成活率均为 10 0 %,亲鸟自然孵化育雏优于人工孵化育雏  相似文献   

5.
采用瞬时取样法对圈养的2对蓝鹇和2组白鹇繁殖期行为的时间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别选择蓝鹇和白鹇繁殖行为较为明显的时期,各记录15 d,即蓝鹇为2008年3月30日~4月15日(12、13日因故未观察),白鹇为2008年4月16~30日;每天观察12 h,即从7:00~19:00。结果表明第一组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都明显少于第二组蓝鹇和白鹇,蓝鹇和白鹇的繁殖行为的发生次数随日期出现波动,两物种繁殖行为的高峰多在早晚时段。蓝鹇和白鹇的产蛋周期分别为3~4 d和1~3 d;两物种雌性个体在产蛋前均有较多繁殖行为发生;两物种的繁殖对配对个体日间发情的同时性要求均不高,白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的绝对频次多少也无关,蓝鹇的繁殖与配对个体繁殖行为发生绝对频次多少的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6.
通过Media record软件对三穗鸭雏鸭进行跟踪记录,并用Observer XT(11.5)行为学软件对三穗鸭雏鸭的行为进行编码分析,对行为时间分配和持续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穗鸭雏鸭白天时间主要以卧立(64.48%)为主,其次是站立行为(14.80%)和饮水行为(6.27%),其他行为所占比例较少。三穗鸭雏鸭休息时间所占比例最大,全天活动最高峰出现在9:00—10:00和15:00—16:00;理羽行为高峰期出现在12:00—13:00和16:00—17:00;饮水行为和采食行为的高峰期基本一致都出现在9:00—10:00和11:00—12:00以及15:00—16:00;行走行为的高峰期出现在15:00—16:00。各种行为高峰走向说明理羽行为和采食饮水行为存在关联性,行走行为和采食饮水行为存在关联性。在观察分析过程中发现三穗鸭雏鸭一种很特别的行为,将其定义为仰头张嘴行为,表现是雏鸭持续仰着头张嘴。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自然》杂志近期发表的一项动物行为研究发现,在分摊育雏责任时,鸟类会调整其行为以轮流照看鸟巢,但不同的物种间差异巨大。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行为会绕过以24小时明暗周期为主导的自然昼夜节律,而由反捕猎策略推动。幼鸟其实分为两类:早成雏和晚成雏。前者孵出来时就长有密绒羽,在绒羽干后就随母鸟找食;但晚成雏出壳时眼不能张开,需要由母鸟衔虫喂养,这种晚成雏完全靠母鸟衔食饲养的现象就叫育雏。鸟类分摊育雏责任的机制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8.
2002年天津动物园东方白鹳自然孵化与育雏首次获得成功。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1对笼养条件下东方白鹳繁殖期筑巢、交配、产卵、孵化和育雏等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白鹳的交配行为多发生在环境安静的早晨和傍晚;亲鸟自然孵化时,每天凉卵次数、时间并不固定,根据外界气温而随时改变;雌雄亲鸟共同承担哺育、护理幼雏的责任,但2个亲鸟不同时喂食,以雌鸟为主;整个孵化期和育雏期亲鸟都有护巢、恋巢和补巢的行为,但补巢以雄鸟为主。  相似文献   

9.
新华 《中国家禽》2008,30(9):65
2008年4月24日,记者从黔东南州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获悉,经贵州省科学院野生动物鸟类学专家李筑眉教授鉴定,该保护区最近发现的一只“神秘鸟”为我国特有鸟种——海南虎斑鳽(jiān)。李教授称,发现这种鸟,不仅是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新记录,也是贵州鸟类的新记录。这一发现对当地气候环境和物种考察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0.
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疾病诊治,是提高雏鸵鸟成活率,关系鸵鸟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除正常饲养管理外,现将鸵鸟育雏期间的常见疾病与防治介绍如下: 1.感冒:雏鸵鸟由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差,气候突然变化等易引起雏鸵鸟感冒。病鸟精神沉郁,喜独处,食欲减退或不食,鼻腔内流出水样鼻涕,眼结膜潮红,有时带咳嗽声。防治:加强饲养管理,防止温度突然变化;用羟氨苄  相似文献   

11.
四、放牧放水鹅的管理1.各种鹅的放牧特点(1)雏鹅:前已述及,雏鹅娇嫩怕冷,故应在吃饱后温暖的时候放出。时间安排可为:早上7:00吃料;休息半小时,近8:00放出;中间再休息一至几次,11:00收回;休息,吃料,休息;下午14:30—17:00之间边放牧边休息,然后赶回鹅舍。天龄较小的雏鹅,放出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60分钟即可,勤放勤收,并应视天气而异。  相似文献   

12.
(一)雏鹅的饲养管理 进雏前,用百毒杀或消毒威对育雏室进行彻底消毒.从进雏到育雏结束4周时间,雏鹅生活的环境温度分别为:第1周28~30℃,第2周26~28℃,第3周22~26℃,第4周20~22℃.  相似文献   

13.
<正>雏鸭一般指从孵化出壳到30日龄内的小鸭,在这一时期,雏鸭身体弱小,消化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周围环境变化较敏感。因此,养好雏鸭是养鸭生产的关键。1选择最佳的育雏时间育雏时间的选择,因鸭的品种和当地气候条件不同而不同。最佳育雏时间一年有3个,即3月初到5月初、5月初到7月初和立秋前15~30d,此3个时间所养雏鸭通常被称为春鸭、夏鸭和秋鸭。2选择健康的幼雏  相似文献   

14.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台湾杉等珍稀生物为主的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区内生物资源丰富,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多样,为各种鸟类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生境。从1982年成立以来,先后在1985年、2004年开展了2次综合科学考察,对保护区内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有效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在上述科学考察基础上,通过2007~2014年7 a多的野外持续调查、观察、监测、记录,并查阅汇集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对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记录种进行整理分析,记述了雷公山保护区鸟类新分布记录26种,隶属9目17科。新增1目3科,即戴胜目,戴胜科、八色鸫科、鸦鹃科。在发现的鸟类中,海南虎斑鳽、小天鹅、黄嘴白鹭、紫背苇鳽还是贵州省鸟类的新分布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2014年11月11—15日(第1期),2015年5月18—24日(第2期),2015年5月25—31日(第3期)9:30—17:00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2头成年棕熊昼间行为进行了观察和记录。其中第1期为丰容前的行为观察期,第2和第3观察期为丰容期,即改变食物的投喂方式,并在其环境中放入玩具。结果表明:棕熊的采食、休息和乞食、玩耍行为在3个观察期间差异极显著(P0.01)。比较3个观察期间棕熊的行为,棕熊丰容前(第1期)的采食、休息、玩耍行为极显著低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乞食行为极显著高于丰容期(第2和3期)(P0.01)。棕熊昼间运动行为高峰为11:00—12:00,次高峰为16:00—17:00;休息行为的高峰期9:30—11:00;乞食行为的高峰期为13:00—16:00。  相似文献   

16.
雄蚕小蚕“一日二回育”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生产中,雏鸵鸟(尤其是45日龄内的雏鸵鸟)的饲养管理是鸵鸟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技术性最强的一个环节。雏鸵鸟生长发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备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种鸟的生产性能。另外育雏率低将难于保证后备鸟的数量。我国鸵鸟饲养时间较短,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三、野鸭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一) 雏野鸭的饲养管理 1.保温:雏鸭对温度变化很敏感,保温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冬春育雏,可用煤球炉将室温保持在15~20℃。育雏开始时为30℃,以后每隔2天降1℃。20日龄后逐步过渡到常温。 2.密度:10日龄内的适宜密度(只/m~2)为40只,11~20日龄为30只,21~30日龄为25只。20日龄后,天气晴暖时可作适度户外活动,以促进生长发育。雏鸭  相似文献   

18.
一、青年鸟 饲养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及科学管理的方法来饲养青年鸟。 (一)饲喂 1.精饲料,每日喂二次,第一次天一亮就喂(3~5月份6:00,6~8月份5:30,9~11月份6:00,12~2月份7:30)。第二次在下午2:00,喂量每次按全日喂量的一半投喂(注意:精料盆每天要清洗一次,一般在天黑前清洗,对剩余料一定要收回,每周清毒一次。中午投料前也应清洗)。2.青饲料,每日喂五次,每次投入分二次,以防浪费,投喂时间(第一次与精料同一时间,第二次10:00,第三次14:00,第四次16:00,最后一次在天黑前半  相似文献   

19.
野鸡育雏期的综合饲养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野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野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野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野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雏野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野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对育雏前的准备工作和雏野鸡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提高雏野鸡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八哥繁殖期各阶段(筑巢期、产卵期、孵卵期和育雏期)的行为节律,试验采取定点全天瞬时扫描法,于2010年繁殖季节首次对南京城区八哥繁殖期行为节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繁殖期行为包括静卧、站立、离巢、理巢、挪动、理羽、进食、鸣叫、清巢、拽羽、翻卵、换孵、喂雏、理雏等。离巢、静卧与站立三种行为在各繁殖阶段占时居多,其中静卧时长比递增;离巢与站立行为在繁殖期各阶段时长比依次减少,并分别在育雏期和孵卵期出现骤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