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制耗氧率测定装置,研究了不同溶解氧(DO)与体重(W)对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和圆背角无齿蚌(Anodanta woodiana pacifica)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Ro)的影响.结果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和圆背角无齿蚌耗氧率均随体重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相关关系,非线性拟合方程:Ro椭圆=0.58W-0.48(R2=0.963,P<0.05);Ro圆=26.65W-1.01(R2=0.916,P<0.05);2种蚌的耗氧率均随水中溶解氧降低而降低,用双曲线模型Ro=DO/(K1+K2×Ro)评估其在低溶氧条件的适应能力,结果显示2种蚌的耐低氧能力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强,且椭圆背角无齿蚌对低氧环境的调节能力比圆背角无齿蚌强.  相似文献   

2.
背角无齿蚌和三角帆蚌的rDNA基因ITS1及ITS2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woodiana)和三角帆蚌(Hyriposis cumingii)的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1(ITS1)和内转录间隔区2(ITS2)进行扩增测序。结果显示,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的ITS1长度为496bp(A:20.36%;T:25.40%;G:27.42%;C:26.82%);ITS2长度为466bp(A:24.89%;T:21.89%;G:26.39%;C:28.83%);三角帆蚌(H.cumingii)的ITS1为475bp(A:21.47%;T:23.79%;G:29.36%;C:25.48%);ITS2为519bp(A:25.82%;T:22.93%;G:25.24%;C:26.01%)。研究表明ITS在不同科的物种间差异较大,不适合用于高阶元的系统发育研究。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魁蚶、栉孔扇贝、大珠母贝5个物种的ITS2中有一段保守序列,推测可能与ITS的某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角无齿蚌人工繁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地食用蚌有背角无齿蚌与圆背角无齿蚌两种。两者相比背角无齿蚌内脏团肥大,可食部约占体重的25~33%,因而成为主要食用蚌。以其肉为原料加工而成的营养丰害、味美可口的菜肴在一些地方享有盛誉。但时至今日,人们食用的背角无齿蚌仍依赖于野生资源。随着河蚌食用价值的提高,捕捞强度日益加大,加之水环境恶化,资源再生力下降,长此以往,河蚌将会和其它名特水产品一样枯竭。为了保护食用蚌资源,打下增养殖的基础,我们开展了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殖技术探索。首批繁殖获得养成幼蚌40万只,有关介绍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4.
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为具有食用、育珠、净水及生物监测等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的淡水双壳贝类。为把握其早期生活史过程中形态变化、器官发育和生长速率的特征,本研究对从脱落后第1~30天稚蚌期的个体开展了连续性、系统性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稚蚌1~30 d的生长过程中,铰合部的前缘和后缘向上突起,壳顶相对向内收缩,前端生长迅速、向外侧扩展,后端向腹缘方向生长,而腹缘相对向后端生长。第1天,稚蚌出现了斧足;第4天,内脏团较为明显;第10天,鳃清晰可见,前、后闭壳肌已经形成;第15天,肠道和心脏清晰可见;第20天,进水管和出水管形成;第25天以后,稚蚌的器官已经全部发育完成。壳长、壳高和年龄之间呈指数型相关关系,壳长与壳高之间呈正异速生长关系。上述结果可为背角无齿蚌的人工繁育、种质资源保护和种群恢复以及有效开发、利用其为水污染监测专用指示生物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基于rDNA ITS序列研究蚌科6种类的系统发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1以及ITS2序列研究了江苏地区蚌科(Unionidae)6种常见贝类——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背角无齿蚌(Anodneta woodiana woodiana)、扭蚌(Arconaialanceolata)、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以及背瘤丽蚌(Lamprotula leai)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显示:6种蚌的ITS1序列长度介于354~439 bp之间,平均G+C百分含量为52.7%;ITS2序列长度介于287~354 bp之间,平均G+C百分含量为51.2%。对6种贝类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ITS1的比对长度包括501个位点,其中有364个变异位点和99个简约信息位点;ITS2的比对长度包括381个位点,其中有259个变异位点和66个简约信息位点。以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分析6种贝类的系统发生关系,贝类明显聚合为3个类群:类群Ⅰ包括三角帆蚌(H.culingii)和背瘤丽蚌(L.leai),类群Ⅱ包括扭蚌(A.lanceolata)和圆顶珠蚌(U.douglasiae),类群Ⅲ由背角无齿蚌(A.woodiana woodiana)和褶纹冠蚌(C.plicata)组成。  相似文献   

6.
饲养在滇池水中的椭圆背角无齿蚌氨基酸含量只有饲养在松华坝水库水中蚌的氨基酸含量一半,质量分数分别是680.57mg/hg和1477.14mg/hg。检测表明椭圆背角无齿蚌对砷、铅、锌、铜、铁元素有一定的富集能力,说明由于滇池污染,椭圆背角无齿蚌在滇池中虽然可以生存,但这一物种资源的利用价值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种蚌的形态变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30,自引:3,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开建 《水产学报》2003,27(1):13-18
运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采用6个形态性状对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圆背角无齿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5种蚌的种间以及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主成分分析构建了2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受4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54.17%;第二主成分受1个性状的影响,贡献率为34.08%。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褶纹冠蚌与三解帆蚌形态相近,随圆背角无齿蚌与球形无齿蚌外形相拟。方差分析和t检验表明,褶纹冠蚌和三解帆蚌的不同地理种群分别表现出形态上变异。建立了5种蚌的判别函数,三角帆蚌和圆背角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褶纹冠蚌、椭圆背角无齿蚌和球形无齿蚌的判别准确率依次为98.92%、86.36%和96.88%,总判别准确率为97.83%。  相似文献   

8.
3种淡水蚌消化酶活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的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显示,3种蚌的3种消化酶的比活力大小顺序均为: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三角帆蚌。3种消化酶比活力在3种蚌的胃、肠部大小顺序均为: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且胃部3种酶比活力都大于肠部。A/P值比较显示,背角无齿蚌适合投放到淀粉物质含量较高的藻类富集水域,褶纹冠蚌适合用来控制蛋白质含量丰富的藻类,三角帆蚌对淀粉类和蛋白类食物消化能力介于二者之间,对蓝绿藻食物源都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淡水育珠蚌有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Lea)。为进一步了解这三种蚌在组织蛋白成分上的差异,我们采用7.5%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三种蚌的闭壳肌、肝脏、晶杆体、边缘膜组织蛋白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颜色、不同性别的三角帆蚌肝脏组织的蛋白分子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0.
滇池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为云南滇池特有鱼类,选用滇池金线鲃作为椭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elliptica)的寄生鱼,并对第1次和第2次寄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钩介幼虫主要寄生在鳍条(背鳍、胸鳍、腹鳍和尾鳍)以及鳃丝上,也有少量个体寄生在颌须、鼻瓣膜、...  相似文献   

11.
钩介幼虫     
正病原或病因钩介幼虫是淡水双壳类的幼虫,较为常见的有背角无齿蚌(Anodona woodiana)、杜氏珠蚌(Unio douglasiae)的钩介幼虫。体背两片几丁质壳,闭壳肌中有一根细长的足丝。临床症状钩介幼虫可以寄生在鱼体的吻部、鳃丝、体表等处(见图1),造成寄生部位组织增生,微血管  相似文献   

12.
圆背角无齿蚌损伤后血细胞的吞噬活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静 《水产学报》2000,24(5):399-402
模拟人工育珠手术对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进行务后,研究了其血细胞在0~25d对荧光极毛杆菌的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圆背角无齿蚌4种血细胞中有吞噬能力的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手术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从手术后10天起有了显著升高,在第20天时达到最大,而后开始下降;血清对手术蚌和对照蚌血细胞的吞噬都具有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总磷(TP)、总氮(TN)、叶绿素a(Chl a)分别为0.91、3.80、0.10 mg/L的水体中分别培养2.73 g/L美人蕉浮岛(A组)、8.77 g/L背角无齿蚌(B组)及2.66 g/L美人蕉浮岛+8.89 g/L背角无齿蚌(A+B组),并设置空白对照,以TP、TN、Chl a为监测指标,研究各实验组对水体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对TP的去除率依次为:A+B(83.27%)A(82.53%)B(71.51%)空白组(59.45%);对TN的去除率依次为:A+B(77.82%)A(72.77%)B(57.58%)空白组(31.68%);对Chl a的去除率依次为:A+B(99.53%)B(98.49%)A(96.16%)空白组(93.38%)。实验组对TP、TN、Chl a的去除率均显著(P0.05)高于空白组,美人蕉浮岛和背角无齿蚌搭配组对TP、TN、Chl a的去除效果最好,但对TP、TN的去除率均与单一移栽美人蕉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对Chl a的去除率与单一投加背角无齿蚌的实验组间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美人蕉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背角无齿蚌对水体中藻类的去除具有显著作用,在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中美人蕉和背角无齿蚌的协同搭配能够加强水体中氮磷营养的循环,起到耦合强化净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人工养殖的淡水珍珠,如何提高质量,已成为当前淡水育珠的重要课题。我们从几年来的淡水养殖珍珠的生产实践认识到,人工育珠的质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育珠蚌的种类,暂养蚌的饲养管理,制片与插片技术,育珠蚌的饲养管理好环等都影响人工淡水珍珠的质量。现就以上几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育珠蚌的种类淡水育珠蚌的种类,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圆背角无齿蚌,珍珠蚌,背瘤丽蚌等。一般来说,以三角帆蚌、褶纹冠蚌育成珠的质量比其他蚌的质量好,尤其是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15.
背角无齿蚌血清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种细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血清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性弧菌、类志贺邻单胞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12种细菌的生长具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大肠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灵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8种细菌无生长抑制作用。背角无齿蚌血清对嗜水气单胞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弱具有个体差异,抑制强度与血清的加入量直接相关,而偏高的温度会使血清的抗菌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6.
圆背角无齿蚌在河蟹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河蟹成蟹养殖后期使用人工繁殖培育的圆背角无齿蚌进行对比投喂试验, 探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的新模式。试验设计了两种养殖方式, 一种为圆背角无齿蚌与成蟹的配合饲料混合投喂 (1#池 ), 另一种为专投成蟹配合饲料 ( 2#池 )。结果表明: 1#池出池平均规格 ( 171. 8±34. 9 ) g, 2#池出池平均规格(145 .8±31 .4) g, 规格上差异显著 (P<0 .05); 1#池的H2S呈下降趋势而 2#池的H2S含量却显著升高, 1#池的氨氮也有所降低; 1#池亩效益 3020元, 2#池亩效益仅 1670元。圆背角无齿蚌是河蟹健康养殖的优良天然饵料, 用圆背角无齿蚌取代螺蛳、苹果螺、冰冻鱼、鲜血、大豆、小麦等饲料原料, 减少专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这样既可降低生产成本, 增大河蟹规格, 增加经济效益, 又可改善养殖池塘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河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石安静 《水产学报》1983,7(2):153-158
本文报道了褶纹冠蚌和背角无齿蚌外套膜的组织培养结果。试验表明,河蚌外套膜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在试验中还能观察到所培养的组织块上皮细胞,能分泌出茶褐色的有机珍珠质,使组织块逐渐变成茶褐色。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淡水贝类观察”研究体系专用指示生物“标准化”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幼蚌的心率对镉(Cd)暴露胁迫的响应及预警评估,在“非致死/非损伤”条件下,研究从心跳清晰可见至贝壳不再透明的典型生长阶段的早期幼蚌:EJ1[25日龄,壳长为(1.5±0.1)mm]、EJ2[55日龄,壳长为(10.5±0.6)mm]、EJ3[70日龄,壳长为(20.4±0.9)mm]和EJ4[85日龄,壳长为(30.0±2.0)mm]的心率规律,进而探索EJ4心率对不同浓度Cd2+(0.0025、0.005、0.025、0.1和0.5 mg/L)的毒性响应特征。结果显示,早期幼蚌心率总体无显著日变化(P>0.05);心率与日龄和壳长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心率和暴露时间仅在0.0025和0.5 mg/L的Cd^2+暴露组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所有暴露组的心率和暴露浓度之间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本研究表明,利用“标准化”背角无齿蚌幼蚌的心率对Cd^2+浓度的响应特征,有潜力开发出基于心率为指示的新型水质Cd^2+污染预警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圆背角无齿蚌繁养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圆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 pacifica)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俗称河蚌或菜蚌。现将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简介】河蚌,属蚌科动物,常见种类有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三角帆蚌等。产于我国各地河沟、小湖中。清明节前,蚌肉特别肥壮,寄生虫较少,正是食蚌的好时节;清明节后,一般人就不喜欢食用河蚌了。【性味】性寒,味甘、咸。【营养成分】每100g蚌肉含有蛋白质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