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养殖池塘规范化改造建设技术(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土壤适宜不同的土壤和土质对养殖场的建设成本和养殖效果影响很大,所以在规划建设养殖场时要充分调查了解当地的土壤、土质状况。土壤要求保水力强,最好选择粘质土或壤土、砂壤土的场地建设池塘,这些土壤建塘不易透水渗漏,筑基后也不易坍塌。表1为土壤简易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池塘混养是我国池塘、小型水库及湖泊养殖的主要特色,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多品种混养能更加合理地利用水体和饲料,发挥各品种之间的互利作用,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探索出了两种较成熟的生态高效混养模式,均已在白洋淀地区获得成功。1池塘1.1基本条件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周边无污染。池塘面积2~6.7hm~2,壤土或沙壤土池底,配备完善的底  相似文献   

3.
对水稻-扣蟹综合种养模式和扣蟹传统池塘养殖两种模式进行水质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各采样水体pH值、DO值等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水体中总氮、总磷等指标数据也达到了《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和《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等相关国家、地方标准的要求。底质营养盐的含量远高于水体。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阐述了沙壤土的组成成分和5种防渗工程技术,有土料防渗、水泥土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和膜料防渗,每种防渗工程技术都是从设计和施工这两个方面来介绍的。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粘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壤土的粘土含量为10%~30%,;砂土是指粘土小于3%左右的土壤;砂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砂土之间的土壤,粘土含量为3%~10%。当池塘地基及边坡土由砂壤土构成时,由于砂壤土颗粒间有较大空隙,且具有透水性能,蓄水后在水压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群落是养殖池塘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在不同月份采集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池塘水体样品,分析水样中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总氮和总磷等理化指标,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技术分析水体中微生物对各类碳源代谢的平均颜色变化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水体中的菌群结构,以期了解养殖鱼种类和季节对养殖池塘环境及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淡水养殖池塘水质和菌群结构不同于其他季节,养殖鱼类种类对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和水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不大。不同采样时间的池塘水体理化指标差异显著,同一采样时间不同养殖鱼类池塘水体理化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其中,1月尼罗罗非鱼养殖池塘水样中的NH4-N含量高于其他月份,显著高于4月和7月的水样(P<0.05);1月TP含量显著高于1月、4月和7月(P<0.05)。1月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样中的TP和NO3-N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三个月份(P<0.05)。Biolog-ECO微平板技术检测到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样中的微生物群落对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利用能力较强,对酚胺类化合物的利用能力较弱,4月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体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率高于尼罗罗非鱼养殖池塘。高通量测序结果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尼罗罗非鱼和斑点叉尾鮰养殖池塘水体中的绝对优势菌门。hgcI clade、CL500-29 marine group和C39等参与氮磷循环的菌属为淡水池塘养殖水体中的主要菌属。本研究结果为了解淡水养殖环境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变化规律、更有针对性的构建淡水养殖池塘尾水生态化处理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3种仿刺参养殖池塘底质的特点,于2014年4—6月检测了砂质底、泥沙质底和泥质底仿刺参养殖池塘底泥的粒度组成、7项理化指标及8类细菌数量特点。试验结果显示,3种池塘底质分别属于含砾泥质砂质底、粉砂质砂质底和砂质粉砂质底;底泥pH值波动均不大;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36.83~-233.83mV、-340.77~-310.30mV和-380.66~-369.77mV;硫化物含量分别为29.64~386.83μg/g、47.6~507.50μg/g和160.16~991.04μg/g;砂质底池塘总氮、总磷、有机碳含量较少,泥沙质底总氮含量超标严重,泥质底总磷含量超标,且有机碳含量远高于其他两种底质池塘。3种底质池塘底泥中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均远高于亚硝化细菌的数量,还原性物质大量积累;泥沙质底池塘弧菌和硫还原细菌数量较多。结果表明,3种底质池塘底泥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底泥氧化还原电位偏低,硫化物含量较高;其差异性体现在砂质底池塘各指标波动较大,泥沙质底池塘总氮含量超标,有害细菌滋生,泥质底池塘底泥总磷含量超标,有机碳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该文采用生态学试验方法,对鳜池塘和大棚养殖模式的水质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采用不同微生态制剂商品(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对鳜养殖水体水质调节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鳜养殖周期(苗种至商品鱼),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温度、溶氧、pH值与池塘养殖模式无明显区别;大棚养殖模式三氮(铵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变化规律与池塘养殖模式大致相同,但大部分时间前者水体含量较高;大棚养殖模式水体总磷含量高于池塘养殖模式,且总磷最高值出现时间较池塘养殖模式推迟了近1个月。光合细菌对鳜养殖水体氨氮、亚硝态氮以及总氮整体调控效果最佳;枯草芽孢杆菌对降低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有良好的效果;乳酸菌对养殖后期降低水体pH值有一定的作用。结论:相对于鳜池塘养殖模式,大棚养殖模式氮磷物质循环转化效率较低,合理搭配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效果更佳,同时需注意不良天气对微生态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氮、磷分布现状,选取上海市典型的淡水养殖场进行引水和池塘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上海市淡水养殖水体中总氮、总磷年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53 mg/L和0.294mg/L;引水和池塘水体中总氮平均质量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水中总磷平均质量浓度为0.370mg/L,显著高于引水;不同养殖品种池塘中氮、磷年均质量浓度有所差异,淡水鱼塘中总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凡纳滨对虾塘次之,中华绒螯蟹塘最低;养殖生产使池塘水体中有机态氮、磷在总氮和总磷中的占比以及氨氮在无机氮中的占比较引水均有所增加;引水中总氮在春、冬季含量相对较高,总磷在夏、冬季含量较高。养殖过程中淡水鱼塘中氮、磷含量因有机质的累积在秋季养殖后期较高;凡纳滨对虾塘中氮、磷含量在5月养殖初期相对较高;中华绒螯蟹塘内氮含量因水草的净化作用随养殖进程逐渐降低;70%以上的引水样品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高于1.0,淡水养殖的引水质量不容乐观。整体上,淡水鱼的养殖显著增加了水体的综合污染程度(P0.05),凡纳滨对虾和中华绒螯蟹的养殖对水体综合污染程度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该文旨在探讨在罗氏沼虾养殖后期放养白鲢对池塘水质及浮游植物种类与数量的影响。试验选取规格为80尾/kg白鲢鱼种,按放养数量分别为0(1号塘)、1 000尾/667 m~2(2号塘)、1 500尾/667 m~2(3号塘)、2 000尾/667 m~2(4号塘),投放到4个养殖条件相近的罗氏沼虾池塘中,每隔10 d检测池塘水质指标和浮游藻类,共5次。结果显示,池塘pH值呈先下降后稳定的趋势;各组溶氧均有显著的提升;2号和4号池塘透明度提升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氨氮、亚硝含量变化不明显。各组化学需氧量(COD_(Cr))、总氮、总磷、修正营养状态指数(TSI_M)均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其中4号池塘下降最为明显。试验组池塘蓝藻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投放鲢鱼数量的增大,蓝藻占水体浮游植物的百分比越小。结果表明,在罗氏沼虾养殖后期放养白鲢,能够改善养殖水体环境,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池塘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底质为砂壤土或砂土的池塘为宜,池底坡度为1:2.5。池塘要修整、曝晒,放养前10天用漂白粉20kg/667m2全池消毒,池堤四周用5m高的塑料薄膜圈围,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施经腐熟的有机肥或经发酵的粪肥以及适量尿素,增强水体有益菌的繁殖,提高生物饵料的繁殖能力,保持水体透明度达到30cm左右。  相似文献   

11.
对虾工厂化养殖与池塘养殖系统结构与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水质因子4个方面对工厂化对虾养殖和池塘对虾养殖生态系统的差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工厂化对虾养殖系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生物的丰度均低于池塘对虾养殖系统(分别为22815个/ml<31590个/ml,490.5个/L<650.0个/L,4.5个/10cm2<267.5个/10cm2),而溶解氧(DO)含量、氨态氮(NH4-N)和无机磷(PO4-P)浓度均高于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对虾的生长量、生长速度及存活率均低于池塘养殖,但其养殖密度高,能很好的弥补生长速度之不足,更好的利用水体获得更高的单位生产量。  相似文献   

12.
自2013年12月8日起至2014年5月5日,以养殖池塘污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种青、暴晒、投放生石灰等方法修复淡水养殖池塘沉积物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池塘沉积物修复期,种青组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烧失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石灰组沉积物中烧失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覆水处理后,种青组水体中正磷酸盐、叶绿素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种青组水体总磷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暴晒组水体中正磷酸盐、总磷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生石灰组水体中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种青、暴晒、投放生石灰降低了养殖池塘底泥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其中种青组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降低显著,覆水后水体中总磷的含量也有明显降低,以种青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刘志刚  卢迈新  可小丽  王淼  张德锋 《水产学报》2018,42(10):1635-1647
为研究尼罗罗非鱼肠道和池塘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变化与链球菌病暴发的相关性,实验采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比分析发病和健康池塘水体、底泥和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底泥中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水体和肠道中微生物多样性次之;肠道菌群与水体中菌群的相似性较高,而与底泥中菌群相似性较低;发病组的尼罗罗非鱼肠道和池塘底泥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均低于健康组,而发病组池塘水体中微生物多样性高于健康组。OTU聚类分析发现,发病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差异极显著,大部分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微生物样品单独聚为一支。菌群结构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发病组和健康组水体或底泥中优势菌群结构组成的差异较小,但在非优势菌群中存在一定差异,发病组水体中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组水体,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水体;发病组池塘底泥中厌氧粘细菌属、甲烷丝菌属和枝芽孢菌属等具有降解有机质和生态修复功能,菌群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组底泥,而具有致病能力的曼氏杆菌属丰度却显著高于健康组底泥。发病组尼罗罗非鱼肠道菌群中链球菌属、分枝杆菌属和曼氏杆菌属等致病菌群的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尼罗罗非鱼肠道,而乳球菌属、鲸杆菌属和红球菌属等益生菌的丰度显著低于健康尼罗罗非鱼肠道。无乳链球菌普遍存在于发病和健康养殖环境,以及尼罗罗非鱼肠道中,无乳链球菌的丰度在发病和健康养殖环境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其在发病尼罗罗非鱼肠道中的丰度要显著高于健康组。研究表明,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发病池塘水体和底泥中有益菌丰度降低和致病菌丰度的升高反映其养殖环境出现恶化,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与肠道微生态平衡破坏后无乳链球菌丰度增加密切相关,但肠道中无乳链球菌丰度的剧增与养殖水体和底泥中该病原菌的丰度水平之间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盐碱地洗盐压碱过程中盐碱水水资源浪费、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针对盐碱地洗盐压碱工艺的特点,设计了一套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系统由抬田、排水渠、蓄水池、养殖池塘组成,面积比为10∶1∶2∶4。系统中抬田底部铺设打孔暗管,暗管与蓄水池相通,蓄水池为养殖池塘提供养殖补充水体。在灌水量3 000 m~3/hm~2的情况下,系统中土质、水质检测结果显示:蓄水池水体中盐度、氯化物质量浓度和电导率远高于养殖池塘和排水渠;蓄水池和养殖池塘的p H显著高于排水渠;蓄水池能有效收集洗盐压碱过程中的盐碱水;抬田土壤中p H、盐度保持平稳,没有出现返盐、返碱现象;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中养殖水体总氮4 mg/L,总磷1.3 mg/L,高锰酸盐指数逐渐下降,符合养殖需求。研究表明:与传统洗盐压碱工艺相比,盐碱池塘生态工程化种养系统可提高循环利用灌溉用水2.2~3倍,减少氮、磷排放,有明显的节水、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构建"潜流湿地+生态池"的湿地生态系统,并以纯生态池净化系统作为对照区,对实验区与对照区内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评价该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工程正式运行后,体系中的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种类数由多到少的顺序为养殖池塘(对照区)养殖池塘(实验区)外河。养殖池塘的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外河。经过3级净化后水体浮游植物种类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外河净化系统(对照区)净化系统(实验区),密度与生物量迅速下降。生物多样性指数也低于外河,但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其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增加。同时,实验区浮游植物多样性均小于对照区,水体营养盐去除更彻底,水质净化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2018年8月,在全年不投喂饲料及益生菌且面积约0.1 km~2的泥质底质的辽宁长海、营口,河北乐亭和山东乳山典型岸基半开放仿刺参养殖池塘中,设置4个采样点,采集距水面和离池底各30 cm处水样,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构建4个地区典型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16S rRNA基因测序文库,解析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地域性差异和共性,并查明影响水体细菌群落构成的主导环境因子。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地区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二者相对丰度占比68.64%~89.34%。变形菌门均为第一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占比51.10%~71.98%。在属水平上,不同地区水体优势菌属主要为玫瑰变色菌属、远洋杆菌属、Kiloniella和棕囊藻杆菌属。其中,长海、乐亭和乳山水体第一优势菌属均为玫瑰变色菌属,相对丰度占比分别为18.68%、24.65%和24.46%;营口地区水体第一优势菌属为Kiloniella,相对丰度占比23.07%。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菌群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异(P0.05)。其中,乐亭与乳山水体菌群结构相似度最高首先聚为一类,其次与长海聚为一类,营口地区则单独聚为一类。营口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差异菌群主要为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细菌。尽管不同地区水体细菌组分比例不同,但共有菌属甚多。环境因子中,影响水体菌群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化学需氧量和总有机碳,其次为磷酸盐、总磷和温度。本试验结果将为仿刺参养殖池塘水体微生态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盐碱池塘水体为研究对象,比较叶轮+底增的复合增氧方式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下盐碱池塘水体pH的变化趋势,以探讨复合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的影响。试验包括室内和野外试验两部分,室内试验为通气量和叶绿素a浓度交互作用下对室内普通水体pH的影响,野外试验为复合增氧和传统叶轮单一增氧方式对盐碱池塘水体pH、溶解氧和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室内试验结果显示,通气可以显著降低水体pH值(P0.05),且降低值(ΔpH)随通气量增大而增大。野外试验结果显示,开机时,不同天气条件下复合增氧池塘pH均显著低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复合增氧池塘DO和CO_2浓度均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不开机时阴天和雨天条件下两者差异亦显著(P0.05)。整个养殖期复合增氧池塘DO显著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而pH值下降及CO_2浓度上升较明显,且均在第45天后低于和高于单一叶轮池塘(P0.05)。经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发现,复合增氧与单一叶轮增氧方式下叶绿素a浓度与水体pH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13和0.738。以上结果表明,复合增氧方式能够增加水-气接触面积,有效提高盐碱池塘水体DO和CO_2浓度,降低池塘水体pH值。  相似文献   

18.
池塘培育大规格优质鱼种,是发展淡水水产养殖的基础条件。特别是近年来,池塘成鱼养殖鱼种、饲料等生产成本高,养殖效益偏低。利用池塘培育大规格优质鱼种,可有效降低成鱼养殖成本,搭配混养南美白对虾,可合理利用水体,提高水体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9.
池塘青虾立体养殖是在池塘双季青虾养殖的基础上紧紧抓住各项技术措施并增设池中网片,充分利用池塘水体及空间,降低浅水区域相对密度,从而提高养殖产量。通过春秋双季养殖,实现亩产青虾100公斤,鱼种10公斤。一、池塘条件1-面积:成虾池5~10亩为好,虾苗培育池5~8亩,要求长方形,长宽比1∶2-5,塘埂宽度3~5米。2-土质:以壤土为好,有利塘埂的坚固、水质的肥沃,池塘不漏水。3-水深:水深在1-5米,不宜过深,有利水草生长、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青虾的栖息吃食生长。4-水质: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  相似文献   

20.
池塘是一个封闭的养殖水体,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败。养鱼、养虾先要养水。优化池塘的养殖环境,必须从培水期做起,对水质进行综合调控,定向培育天然饵料,活化水体底质,提高水体的载氧量,充分利用池塘的条件,使水体不间断流动运转,消除溶解氧、温度分层,均匀混合水体,为鱼虾苗早期生长营造一个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