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5年5月下旬在四个相同面积(均为1亩)的池塘中,投放规格为0.8—1厘米淡化罗氏沼虾虾苗共12万尾,放养量分别为1^#、2^#塘3.5万尾,3^#、4^#塘2.5万尾,另放白鲢夏花每池2000尾,经过4个多月精心喂养,最高亩产罗氏沼虾189公斤,平均规格20克,折合每公顷产值达195050元,纯收入120300元,投入产出比1:2.4。  相似文献   

2.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水产养殖研究中心,进行安氏罗非鱼和罗氏沼虾混养研究。试验在四个O.1公顷池塘中进行,其中两个池塘施无机肥料,施肥量为50~100公斤/公顷,5月29日在两个试验塘里(1号和4号),各放养安氏罗非鱼2,000尾,每尾平均重1.82克,5月31日各放养罗氏沼虾稚虾1,100尾,每尾重O.29克,所有池塘投喂同样类型的等量饵料(Ralston Purina M-25)。  相似文献   

3.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水产养殖研究中心,用安氏罗非鱼和罗氏沼虾进行混养研究。混养试验在四只0.1公顷池塘中进行,其中二只池塘施无机肥料,施肥量为50~100公斤/公顷。二只试验塘(1号和4号),5月29日放养安氏罗非鱼2,000尾,每尾平均重1.82克,5月31日放养罗氏沼虾稚虾1,100尾,每尾重0.29克。  相似文献   

4.
将罗氏沼虾、尼罗罗非鱼单养与混养进行了生长比较,每种养殖方式设3个重要。单养罗氏沼尾虾放养密度为7只/m^2,单养尼罗罗非鱼放养密度1尾/m^2。混养密度为罗氏沼虾7只/m^2和罗非鱼1尾/m^2。罗氏沼虾放养规格为1~1.3g/尾,尼罗罗非鱼放养规格7~8g/尾,养殖5个月捕获。结果表明:罗非鱼单养和混养产量与平均个体重无显著性差异,总产量分别为2952kg/hm^2和2779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350g/尾和334g/尾。罗氏沼虾单养与混养产量分别为1377kg/hm^2和961kg/hm^2,平均个体重分别为56g/只和32g/只。鱼虾混养总产量为3730kg/hm^2,比单养鱼或虾增产。  相似文献   

5.
4.成虾养殖(1)养殖模式的选择。在养殖模式上采用主养和混养的模式。主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温棚养殖罗氏沼虾,面积2.5亩;另一种采用池塘养殖罗氏沼虾,面积100亩(表2)。混养模式分为两种,一种采用主养南美白对虾混养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投放密度除呈祥水产养殖合作社4.1万尾/亩外,其余为2万尾/亩,面积1 375亩;另一种采用主养黄颡鱼混养罗氏沼虾,黄颡鱼投放密度为1.1万尾/亩,面积22亩(表3)。  相似文献   

6.
为调整水产养殖结构,合理配置渔业资源,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宁洱县渔业发展中心在太达村开展罗氏沼虾池塘养殖试验10亩,投放3~4 cm虾苗种42660尾,投放鲢、鳙及草鱼夏花20000尾.经过7个月的饲养,罗氏沼虾成活率达56%,平均个体重28 g,共计起捕商品虾23920尾,起捕大规格鱼种(草鱼、花鲢、白鲢)16000尾,共计销售成品虾罗氏沼虾670 kg.总收入8.94万元,扣除成本4.94万元,纯收入达4万元,亩均纯收入0.4万元.饲料系数1:2.48,投入产出比1:1.8,取得了较好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塘田联作对池塘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节能减排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开展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水稻塘田联作试验。以罗氏沼虾-水稻联作试验塘和罗氏沼虾单养对照塘各1口为研究对象,监测池塘的主要水环境因子动态及罗氏沼虾生长指标,分析塘田联作模式对池塘水质及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试验塘被改造为养殖区与稻田两部分以模拟塘田联作,每部分面积各占50%。水稻于2018年4月22日机栽完毕,5月12日放养虾苗,6月28日起进行水质和生长监测。结果显示:1)试验期间试验塘平均水温比对照塘低0.82℃;2)试验塘水体无机氮(NH4+-N、NO2--N、NO3--N)、活性磷酸盐-磷(PO43--P)、总悬浮颗粒物(TPM)、颗粒有机物(POM)、颗粒无机物(PIM)浓度、化学需氧量(COD)和变异系数(CV)在整个养殖期间均低于对照塘,且NH4+-N、COD与对照塘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塘对应水质指标在养殖后期均出现大幅升高;3)试验塘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分别为3.07%·d-1和459.40%,而对照塘分别为2.86%·d-1和397.44%。结果表明,塘田联作能降低夏季高温期池塘水温及水体氮(N)、磷(P)浓度与COD,并保持水质稳定,促进罗氏沼虾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9月17日,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鳌头镇塘边村委一家养殖场发生虱目鱼死亡事件,茂名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抵达现场,了解情况,并采集水样、鱼样检测。一、池塘条件发病池塘约14亩,水深1.5米,2018年养殖前进行塘基整改,该塘属于老塘,没有抽除淤泥处理,池塘淤泥较多,池塘配备5台增氧机。该池塘放养虱目鱼约有6.5万尾,同时放养20万尾罗氏沼虾,由于罗氏沼虾成活率低,具体数量难以估量,虱目鱼的规格175~250克/尾,正常情况下每天投喂量达到300千克。  相似文献   

9.
<正>南美白对虾是余姚市的主导养殖品种,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万多亩。近年来,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病害多发,养殖效益不景气,养殖企业开始寻求新的养殖模式,以增加养殖效益、减少养殖损失,南美白对虾套养罗氏沼虾土池大棚养殖模式应运而生。以余姚市海深特种水产养殖场2018年9#土池大棚塘为例,该池塘土壤属于海涂盐碱地,面积6亩,3月28日放养南美白对虾苗80万尾进行标粗,1个月后将48万尾翻到隔壁外塘放养,剩余的在土池大棚塘中留养,土池大棚中再放养规格2~3厘米的罗氏沼虾苗12万尾。南美白对虾在10月15日捕完,产量3118.5千克(不包括翻出部分),销售收入122050元;罗氏沼虾在10月30日清塘捕完,产量1000千克,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0.
高邮市是罗氏沼虾养殖大市,全市养殖近10 000 hm2,平均每667 m2产量约300 kg,通常采用虾苗分批放养、幼虾分级培育、成虾轮捕上市的养殖方式,这种方式放苗量大(近两年罗氏沼虾苗供不应求,价格较高),投饲量大,池水富营养化严重,蓝藻水华频发,严重制约了罗氏沼虾养殖的发展.为此我们进行了罗氏沼虾与河蟹混养模式探索,以降低养殖池塘的虾苗放养量,通过实施种草养殖,降低饲料投喂量,改善了养殖环境,取得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1989年斗门县池塘混养罗氏沼虾面积达450.5亩,收获成虾33922公斤。1990年3~5月新环虾苗繁殖场育出罗氏沼虾种苗710万尾,供应本县养殖面积达510亩。目前长势良好,8月上旬可陆续上市。罗氏沼虾在池塘里养殖4~6个月后,成虾亩产一般可达100~130公斤,高产可达180公斤。1989年斗门县农民利用池塘20.24亩养殖罗氏沼虾投放苗种24.2万尾,经157天饲养,  相似文献   

12.
俞小先  姜增华 《河北渔业》2014,(1):30-31,34
<正>2012年我们在一口2.2hm2,净水面1.87hm2的池塘单养罗氏沼虾。2月27日购罗氏沼虾苗220万尾,4月9日又购苗100万尾。由于在温棚培育罗氏沼虾幼虾过程中操作失误,致使罗氏沼虾苗培育成活率不高,至5月10日拆棚放养时,早期苗的培育成活率约为30%,比正常降低了10%左右,后期苗成活率约为70%。在池塘养殖过程中,又发现部分罗氏沼虾体长达到4~5  相似文献   

13.
河蟹生态养殖不同放养模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塘生态养殖的方法,研究了河蟹不同放养模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放养扣蟹350只~750只,规格200~300只/kg,均可达到上市规格150g/只,回捕率60%以上,其中放养350只/667m^2,平均上市规格最大,而单产、效果最低;放养750只/667m^2,回捕率下降,单产优势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河蟹生态养殖适宜放养模式是:河蟹500~750只/667m^2,规格200~300只/kg,套放青虾5~6kg/667m^2,规格1200~2000尾/kg;花白鲢15~20尾/667m^2,规格5~6尾/kg;鳜鱼8~12尾/667m^2,规格7~8cm。  相似文献   

14.
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林兰  董学兴  赵卫红  欧江涛  何枫 《水产学报》2018,42(10):1589-1595
通过围隔实验比较罗氏沼虾不同养殖模式对水体浮游生物的影响。实验设置6种养殖模式:罗氏沼虾单养(MP)、罗氏沼虾+浮萍(水面覆盖率5%)(PP)、罗氏沼虾+鲢(P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鲢(PMF)、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PMP)、罗氏沼虾+背角无齿蚌+浮萍+鲢(PMPF)。养殖64 d后,测定不同模式中浮游植物和三大类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及桡足类)的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上述6种模式中浮游植物共同优势种有4种,但优势度指数最大的浮游植物不同,MP组是锥囊藻属,有浮萍的PP和PMP组均为细小平裂藻,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均为针杆藻。不同养殖模式无共同的浮游动物优势种。养殖模式对浮游生物密度具有显著影响,PF组浮游植物密度最高,MP组浮游植物密度最低,PF组浮游植物密度比MP、PP和PMP组分别高78%、53%和61%。相反,浮游动物密度MP组最高,PF组最低。混养鲢的PF、PMF和PMPF组浮游动物密度显著低于其他3组。研究表明,罗氏沼虾养殖中混养鲢可增加浮游植物密度而降低浮游动物密度,浮萍和鲢影响池塘优势种。  相似文献   

15.
罗氏沼虾是目前我国淡水养殖的名优品种,生长快,周期短,效益好,在我国养殖的历史已有20多年,养殖水域从华南地区推广到华东、华中等地区,养殖的方式主要是池塘单一品种精养。笔者从1999年5月开始进行以80∶20模式养殖罗氏沼虾试验,并在2000年推广该养殖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条件与方法1.1池塘条件用于试验的4口池塘,均是上一年养殖罗氏沼虾并经冬季曝晒翻新改造的,塘深1.8m。其中试验塘2口,总水面积0.73h評;对比塘2口,总水面积为0.71h評。每口池塘均配备1.2kW的水车式增氧机2台。1.2放养方法1.2.1放苗前的池塘消毒和水体培育进水1…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我们在罗氏沼虾主产区江苏省高邮市开展了罗氏沼虾与河蟹混养的养殖试验(省水产三新工程项目),结果表明,采用罗氏沼虾与河蟹混养的生态养殖模式,在基本不影响罗氏沼虾产量的前提下,收获了一定产量的河蟹,同时改善了养殖环境,提高了养殖池塘的经济效益。一、养殖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在高邮市三垛镇渔业科技示范户秦红朋的塘口进行实施,塘口面积26.5亩。2.试验方法(1)苗种放养:试验池塘3月19日放养扣蟹1.4  相似文献   

17.
吴少华 《内陆水产》2000,25(12):27-27
罗氏沼虾,又名淡水臂虾,原产于东南亚各国,主要分布在淡水或半咸水水域。罗氏沼虾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并易于养殖,近年来在各地迅速推广。为了改变福建柘荣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丰富市场供给,作者 1998年在海拔 680 m高寒地区进行了罗氏沼虾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苗种来源和放养 1998年 5月 30日从厦门海沧购进体长 0.7 cm仔虾 9万尾,投放于 3口面积为 4 000 m2的池塘养殖。 1.2隐蔽和防逃、防害设置 在池塘深处放置毛竹、树枝和网片等杂物,作为虾的栖息、摄饵、蜕壳场所。同时在进水池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索罗氏沼虾在中原地区的生长状况,做了池塘养殖罗氏沼虾对比试验。池塘三个,共9.4亩,其中1^#和2^#塘5月下旬放养,在生长旺季,月平均增长为1.9cm和2.05cm,亩产最高达139.6g,亩利润4575.1元;3^#塘6月上旬放养,生长旺季月平均增长1.7cm,亩产为111.9kg,亩利润2803.3元。研究表明生长旺季,虾越大,生长越快。提早放养,有利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9.
提高池塘养殖罗氏沼虾产量和效益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国 《水产养殖》2009,30(8):26-27
江苏省高邮市是全国罗氏沼虾生产的重要产区,罗氏沼虾产加销一体化已经形成独特的区域性产业特色。据统计,2008年,高邮的罗氏沼虾养殖面积14.06万亩,总产量4.54万吨,养殖产值10.3亿元,产业链产值20亿元,虾农来自养殖的纯收入3.3亿元,扣除物化成本和池塘租金,667m^2平均纯收入2347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高邮市是水产养殖大市,也是全国罗氏沼虾的重要产区,罗氏沼虾产加销一体化已经形成独特的区域性产业特色。2012年全市实现水产养殖面积45.92万亩,水产品总量16.03万吨,水产品总产值31.97亿元。其中罗氏沼虾的养殖面积就达到13.38万亩,总产量3.68万吨,养殖产值12.7亿元,产业链产值超过30亿元。2013年养殖面积为13.59万亩,比2012年增加2 100×667 m2,全市放养罗氏沼虾苗种121亿尾,平均每667 m2放养8.9万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