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35篇
水产渔业   106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为探究无乳链球菌LrrG(Leucine-rich repeat protein from GBS)和表面免疫原性蛋白Sip(surface immunogenic protein)串联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的免疫原性,该研究将原核表达的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分别以0.5μg·g~(-1)(R1组)、1.0μg·g~(-1)(R2组)和1.5μg·g-1(R3组)每尾200μL腹腔注射免疫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同时以Sip蛋白(S组)、LrrG蛋白(L组)以及PBS(P组)作为对照。2周后对所有免疫鱼体进行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人工攻毒,攻毒剂量为其半致死浓度(LD_(50):4.0×108CFU·mL~(-1))。结果显示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R1组对尼罗罗非鱼的相对免疫保护率最高,达89.14%;且免疫后第14和第28天,该组鱼体血清抗体OD_(450nm)值分别达0.63和0.64,均显著高于单一蛋白对照组(S和L组)和PBS组(P0.05);R1组鱼体血清过氧化物酶(P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在上述2个时间点也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但溶菌酶(LZM)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其他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表明LrrG-Sip重组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其免疫原性明显优于单个蛋白,且能有效减少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腹腔注射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WC1535菌株)后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水温下无乳链球菌在尼罗罗非鱼体内的动态分布及消除规律。首先,分析25℃、29℃和33℃3个实验组罗非鱼的感染累积死亡率;其次,对3个实验组罗非鱼进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计数;然后,分析感染后不同实验组罗非鱼脑、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无乳链球菌的浓度。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罗非鱼的累积死亡率也随之升高,25℃、29℃和33℃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6.67%、25.56%和78.90%。菌落统计结果显示,随着水温的升高,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体内的增殖速度加快,同时,单位质量组织(脑、肝脏、脾脏和肾脏)中无乳链球菌的最大载菌量也随之升高。本研究还发现,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脾脏中的浓度最高,在肾脏中的存活时间最长。综上可知,尼罗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后,体内各组织中链球菌的增殖、消除速度均与水温密切相关。本研究为研究无乳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也为通过合理调控水温及施药等措施防治尼罗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创伤弧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春季广东、海南的养殖罗非鱼苗种出现较大范围的死亡现象,在广东珠海某罗非鱼养殖场的发病罗非鱼体上分离到一株病原菌ZH1。人工感染试验显示该分离菌株具有较强毒力,该病原菌经ATB 32E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克洛、氧氟沙星和壮观霉素等19种试验药物敏感。本研究病原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为罗非鱼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糖脂比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本实验设计了5种不同糖脂比(1.5、2.3、3.9、7.0、16.5)的等氮等能饲料,以吉富罗非鱼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了为期8周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随饲料中糖脂比升高,吉富罗非鱼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效率(PER)先升高后降低,糖脂比为3.9和7.0时,WGR、SGR和PER最高。饵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在糖脂比为3.9和7.0组显著低于其他组。随着饲料糖脂比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全鱼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在糖脂比为16.5时达到最低水平,但仅与1.5组存在显著差异。血浆甘油三酯在糖脂比最高组也出现显著降低,血浆胆固醇同样在糖脂比最高组显著低于3.9组。然而血糖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糖脂比为16.5时显著高于其他组。随着糖脂比的升高,吉富罗非鱼幼鱼肝脏中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及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活性及mRNA表达水平则逐渐下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得出,在等氮等能的饲料条件下,吉富罗非鱼幼鱼最适宜的糖水平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9.69%和9.53%,其对应的糖脂比为8.4。  相似文献   
5.
罗非鱼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过去的2011年。我国的罗非鱼产业仍然是问题缠身,病害、出口、价格等新旧难题困扰着业界。为此,我们组织罗非鱼体系的岗位专家和试验站站长对2011年的产业状况进行总结,对2012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供产业各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无乳链球菌的cfb基因和海豚链球菌16SrRNA基因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优化扩增条件,建立了快速鉴别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双重PCR方法.用该方法扩增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可分别获得474、296bp的特异性片段,扩增嗜水气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他常见鱼病原菌无特异性片段.该方法可实现对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快速鉴别,具较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基因组含量分别为3.2×10-3ng/μL的无乳链球菌和3.0×10-2ng/μL的海豚链球菌.对采集自广东与海南两省养殖罗非鱼病鱼的11份病原样品进行检测,均可获得474bp片段,测序与BLAST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到的序列均为无乳链球菌cfb基因序列,可从分子水平上确定这些样品为无乳链球菌,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美洲鳗对几种药物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养鳗生产中 ,人们经常使用各种药物进行水体消毒和防治鳗鱼病害。由于缺乏美洲鳗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的资料 ,生产上进行水体消毒和防治鳗鱼病害时 ,因使用药物剂量不当造成鳗鱼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此 ,本试验测定了美洲鳗对某些常用药物的敏感性 ,求得各种药物的使用安全浓度 ,为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及其剂量防治美洲鳗病害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鱼美洲鳗 (Anguillarostrata) ,规格为 8 5±0 3cm ,1 1± 0 0 7g。试验前 ,试验鱼在室内水簇箱中驯养 5~ 7天 ,以适应实验室的试验环境。1 2 试验用水…  相似文献   
8.
主要养殖鲟鱼的生物学及其养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前鱼鳖混养的模式一般都是以四大家鱼与鳖进行混养为主。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池塘养鳗业发展迅速,但在饲养鳗鱼过程中约有5%左右的“僵鳗”(老头苗)出现,既影响了商品率,又影响了经济效益。鉴于此,我们从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在广东省顺德市三洪奇鳗...  相似文献   
10.
养鳗池塘的水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鱼池塘水化学组成是评价水体营养状态、初级生产力和鱼产潜力的重要指标,鱼池水化学环境与鱼类的病害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养鱼池塘的水化学都给予了重视[王鸿泰和胡德高1989,卢迈新等1992,刘玲仪和金有坤1994,刘海金和张世义1978年中译本,姚宏禄1988,姚宏禄等1996,雷衍之等1983]。土池塘中(earthernpond)养鳗(Anguillajaponica),八十年代末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兴起,由于其成本低,效益大,在全国许多省市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促进了我国养鳗业的迅速发展。我们从1996~1997年对养鳗池塘的水化学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