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华绒螯蟹的养殖过程中,药物残留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而将中草药用于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方面,不仅可以解决机体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的问题,而且还符合发展绿色水产养殖业的养殖理念,为提高中华绒螯蟹养殖效益提供了一条全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主要的淡水水产品种之一,各种疾病随着养殖规模化不断出现。综合分析了中华绒螯蟹常见疾病的流行症状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问题较多,作者围绕着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我国三大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在繁育养殖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我国中华绒螯蟹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政策和措施等专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重要的增养殖对象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由细菌、病毒和类立克次体等引起的各种疾病日趋严重,给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1-3].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擅抖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水产品 ,在有些地区中华绒螯蟹养殖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的支柱产业。1995年开始 ,皖、江、浙、沪地区发现了不明病因的中华绒螯蟹擅抖病。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已蔓延到上海、福建、江西、辽宁等省市 ,几乎覆盖了我国的河蟹主要养殖区 ,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尽管总体上国外对蟹类病害的研究比国内要领先得多 ,但河蟹的养殖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国内进行 ,有关中华绒螯蟹的病害研究国外没有涉及。因此由于国内大规模养殖而产生的河蟹病害促进了国内学者对河蟹病害包括“颤抖病”(又称抖抖病、抖脚病等)在内的研…  相似文献   

6.
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产品质量安全,设计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通过分析中华绒鳌蟹养殖过程中的危害,结合无公害中华绒螯蟹养殖HACCP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了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的5个关键监控点和监控措施;依据EAN/UCC标识系统,设计出可追溯二维码标签,并应用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了客户端标签打印功能;采用B/S模式结构体系,建立了基于Web的中华绒螯蟹养殖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系统,为中华绒螯蟹实现"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提供良好的管理操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中华绒螯蟹也称为河蟹,属于我国比较名贵的淡水蟹,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具有发病比较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会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出现的常见细菌性疾病的症状及流行特点进行了归纳,同时提出了防治方法。从而有效加强疾病预防和防治。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在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研究上获得新突破。该中心承担的江苏省应用基础计划项目“中华绒螯蟹病害防治技术研究”,目前通过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随着特种水产品养殖的迅猛发展,仅江苏省中华绒螯蟹养殖面积已超过200万亩,产量59万吨,但中华绒螯蟹的病害一直困扰着广大养蟹户。特别是死亡率高、危害大的暴发流行“颤抖病”。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在苏州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和无锡轻工大学等有关单位协作下,经过三年努力,研究了危害成蟹养殖阶段的主要细菌性疾病———黑鳃和甲壳溃疡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养殖病害问题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的主要因素,病害造成的损失逐年增长,损失也越来越严重。1996年以来,江苏、浙江、安徽等地相继发生养殖中华绒螯蟹患颤抖病成批死亡的病例,养殖单位采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明显效果。病蟹...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正方兴未艾,但面临的问题较多,作者围绕我国河蟹养殖生产发展迅猛,我国三大水系的中华绒赘蟹在繁育养殖生产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我国中华绒螫蟹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政策和措施等专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产的快速发展,养蟹业出现了小规格蟹种性早熟和池塘养蟹商品规格小的问题。池塘高密度、集约化的养蟹方式,养成的商品规格更小;大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入,导致池塘水质恶化,病害频发,药物的滥用造成河蟹品质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弱,经济效益下滑。2005年和2006年以人工集约化池塘饲养作为对比研究,利用湖泊开展生态、优质、高效河蟹养殖,提高成蟹的规格、质量和养殖效益。研究结果显示,湖泊生态养殖对蟹前期生长及后期增重较为有利。2005年和2006年养殖结果统计,湖泊养殖商品蟹的平均规格比池塘人工饲养的平均规格大17%和43%,湖泊的投入产出比是池塘的1.9和3.0倍,且湖泊生态养殖蟹的品质较优,对比试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腹水病”及“抖抖病”并发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于1998~1999年对中华绒螯蟹主要细菌性疾病“腹水病”、“抖抖病”并发病病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细菌学鉴定6株病原菌,其中5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1株为拟态弧菌(Vibrio mimicus),用细菌人工感染蟹,其LD  相似文献   

13.
河蟹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河蟹的杂食性和对水葫芦新根、新茎的喜食性,进行河蟹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蟹对水葫芦的叶面增宽减少近39.1%,叶柄变矮达75%,植株分蘖控制率达25%。河蟹对控制水葫芦的疯长、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绒螯蟹养殖期间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4年对安徽省巢湖市6个乡镇的池塘、稻田养殖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细菌性疾病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生与流行存在着季节性,其发病率年平均依次为47.3%、59.6%、51.9%、46.7%、60.0%、29.9%,逐月比较发病率最大峰值出现在每年的8月份;感染率年平均分别为66.6%、75.8%、57.8%、52.0%、86.0%、39.3%,死亡率年平均依次为38.3%、44.6%、36.3%、29.6%、43.5%、21.6%;中华绒螯蟹细菌性疾病发病率与出现的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以及气温、水温持续偏高呈正相关(r=0.7657、r=0.7385、r=0.7237,P<0.01)。  相似文献   

15.
切除单侧眼柄对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室内条件下,采用烫灼挤压法切除中华绒螯蟹的单侧眼柄,结果表明,对青春期蜕壳前的蟹,切除任意一侧眼柄,都能有效地促进蜕壳、生长及性腺的早期发育,但无助于诱导卵巢的成熟、产卵.试验还表明,切除单侧眼柄不会导致高死亡率,且对蟹的交配、怀卵、幼体的孵化培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铬对河蟹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性影响;有机铬组(烟酸铬和蛋氨酸铬)较无机铬组(三氯化铬)显著降低了河蟹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力和皮质醇含量(P<0.05),铬添加组(5 mg/kg,0.5 mg/kg)较未添加组(0 mg/kg)显著降低了河蟹血清中肌酸激酶活力和皮质醇含量(P<0.05)。结论: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铬能够提高河蟹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用鼠红细胞膜纯化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建立鼠红细胞膜吸附法纯化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清凝集素的方法,并与硫酸铵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等其他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血清经鼠红细胞膜吸附后,再由EDTA把结合的凝集素从膜上解离,可以获得纯化的高活性凝集素。该纯化物在PAGE中出现2个清晰的区带,一个是大分子的b带,另一个则是由3种大小相近的小分子组成的c区带;在SDS-PAGE中,则显示出3个分子量接近、约为100 000的条带。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或用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层析法可浓缩但不能纯化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经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法可获得2个蛋白峰,其中只有1个峰有凝集活性,在PAGE中表现为a蛋白带。凝集活性较高、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带。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应用鼠红细胞膜法可纯化中华绒螯蟹血清凝集素。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河蟹套养不同品种养殖效益,构建河蟹+鳜鱼、河蟹+青虾+鳜鱼以及河蟹+小龙虾+鳜鱼三种河蟹套养模式,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收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河蟹套养模式净利润分别为33552、32856和33369元/hm^2,模式间净利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河蟹池套养鳜鱼能显著提高养殖效益,鳜鱼利润贡献达到4374~5622元/hm^2;河蟹价格波动显著影响三种河蟹套养模式净利润,河蟹池套养青虾、小龙虾能较好地分担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太湖和荷兰的中华绒螯蟹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中华绒螯蟹两个群体(荷兰盐城湖和中国太湖)进行了检测,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4个对两群体进行扩增分析。结果为:14个引物共检测到100条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条带,分子量在200~2000bp之间,太湖和盐城湖两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Shannon多样性指数、Ne i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46%和44%、0.2195和0.1976、0.1446和0.1270,两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13。据此结果推断,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多样性不高,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其遗传资源亟待保护,同时验证了荷兰的中华绒螯蟹是从中国引进繁衍的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华绒螯蟹眼柄视神经节发育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组织切片技术于光镜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不同阶段的眼柄神经节的发育特征及其神经分泌细胞.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以及细胞质染色的深浅,将眼柄神经分泌细胞分为4 种类型;并讨论了这4种细胞在河蟹不同阶段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