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多年实地调查和对照现有资料,首次报道了苏州及邻近地区虾虎鱼科和鳗虾鱼科鱼类的重新定名和种名的重新整理。共确认有2个亚科、6个属、8个种,占全国128种的6.25%,其中纹缟虾虎鱼、矛尾虾虎鱼和阿匍虾虎鱼为本地区新记录的种,列出了虾虎鱼科和鳗虾虎鱼科鱼类的分类鉴定检索表。对其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国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鲷科(Sparidae)隶属于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目前已报道世界有34属133种,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温带至热带水域,在世界海洋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此类群系统学研究已有250多年历史,但是在亚科、属、种(亚种)等不同分类阶元上仍然存在颇多争议和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深人研究.本文总结了近百年来有关鲷科鱼类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研究的文献资料,厘定了中国鲷科鱼类的有效物种和种名,修订了过去文献中出现的主要同物异名和错误的命名种,初步确认中国鲷科鱼类现有7属18种(或亚种);在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地位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中国鲷科鱼类系统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深入研究M科鱼类以合理保护和利用其资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蛇鳗科和新鳗科的4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蛇鳗科(Opichthyidae)和新鳗科(Neenchelyidae)的4新种。经鉴定分别定名为:横带小齿蛇鳗(Microdonophis fasciatus)、斑纹丽鳗(Callechelys maculalus)、短尾蛇鳗(Ophichthys brevicaudatus)、微鳍新鳗(Neenchelys parivipectoralis)。  相似文献   

4.
中国鲷科鱼类骨骼系统比较及属种间分类地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咏霞  刘静  刘龙 《水产学报》2014,38(9):1360-1374
为进一步探讨鲷科鱼类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长期存在的争议问题,实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采自中国近海鲷科5属8种(亚种)鱼类的骨骼标本,并对头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尾舌骨腹缘是否分叉、前颌骨犬齿数目、中筛骨背面中央为纵嵴或为凹窝、蝶耳骨后侧缘是否与额骨相连、围眶骨形态、腭骨后支是否发达等特征,将中国鲷科鱼类分为2个类群:平鲷属和棘鲷属为一类;赤鲷属、犁齿鲷属和牙鲷属为另一类。犁齿鲷属和赤鲷属在前颌骨和齿骨的臼齿列数、第三围眶骨、后耳骨以及腭骨等骨骼特征差异较小。金赤鲷与真赤鲷之间、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之间骨骼特征差异较小,支持真赤鲷与金赤鲷、黑棘鲷与切氏黑棘鲷为同一物种的观点。研究表明,鲷科鱼类各属种间在尾舌骨、前颌骨、围眶骨、中筛骨、蝶耳骨、腭骨上表现出明显的形态差异,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属间、种间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科洋水产专用肥与无机化肥施肥养鱼的效果,本文以科洋大水面肥和B型肥为代表,进行了科洋大水面肥、科洋B型肥、“尿素 过磷酸钙”、“碳酸氢铵 过磷酸钙”4种不同肥料培育鲢、鳙鱼种的比较试验,为科洋水产专用肥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鲟科鱼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概述世界鲟科鱼类计4屑2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17种,铲鲟属2种,拟铲鲟底3种。我国有鲟科鱼类计2属7种,其中:鳇属1种,鲟属6种。原苏联是世界产鲟大国,一是鲟科鱼类种类多,计3属14种,其中:蜂属2种,鲟属9种,拟铲鲟属3种。二是产量大,原苏联田科鱼类捕捞量占全球的90%-95%。1985年原苏联鲟科鱼类产量计2.5万吨,占世界鲟科产量92%。现把我国和原苏联鲟科鱼类名录列于附表。二、我国鲟科鱼类简介1.鳇:又名黑龙江煌、达氏鳇。是产于我国的唯—一种煌底鱼类。据记载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是产于我国待科鱼类中最大的一…  相似文献   

7.
南极鱼类DNA条形码及分子系统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COI基因兼并引物对15种36个南极鱼类DNA进行扩增测序,并结合Gen Bank已有序列进行联配分析,对南极鱼2科22属43种共97条COI基因片段(539 bp)进行序列比较和系统发生关系研究,探索了DNA条形码技术在辅助鱼类物种鉴定和分类中的适应性与可行性。结果分析表明,43种南极鱼科和鳄冰鱼科的鱼类COI基因的平均碱基组成为T:31.9%、G:18.3%、A:22.2%和C:27.6%,具有明显的碱基偏倚性。南极鱼类的种间平均距离为0.157,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种间平均遗传距离是种内平均距离的79倍;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除南极小带腭鱼(Cryodraco antarcticus)和罗斯海小带腭鱼(Cryodraco atkinsoni)外,其余的鱼类皆能够形成独立的分支,且与形态学分支一致。由此可见,DNA条形码对南极鱼亚目鳄冰鱼科和南极鱼科鱼类能够进行有效的物种鉴定,基于COI基因所建的NJ(neighbor-joining)树对物种分类具有较为准确的辨识力。系统发生关系表明,DNA条形码可以对除南极小带腭鱼(Cryodraco antarcticus)和罗斯海小带腭鱼(Cryodraco atkinsoni)外的南极鱼物种进行鉴定,不仅可以作为形态学的辅助手段为南极鱼分类系统的必要补充和佐证,并且可以用于探讨南极鱼类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集了我国近海分布的 、细鳞 、尖吻 、叉牙 、四线列牙等5种科鱼类共25尾样品,利用PCR扩增技术对其线粒体基因COⅠ及核基因RAG2序列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得到5种科鱼类COⅠ基因序列651 bp及RAG2基因序列729 bp,两基因片段均不存在插入与缺失.利用M ega 5.0计算科鱼类两基因碱基组成情况,种内与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基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系统进化树上,三线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进化树的底部,其次是细鳞,也单独形成一支,独立于其他科鱼类聚类分支之外,同属于属的3个种类并没有形成单系,与格纹岛 、尖吻聚为一支;叉牙与四线列牙聚成一支,形成姐妹种,显示两者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石首鱼类是西非沿海国家传统渔业对象之一,也是我国西非捕捞船队的主要渔获对象。自1985年3月,我国首批远洋捕捞船队进入西非海区生产以来,目前已得到稳步发展,但有关鱼种识别,主要鱼种的生活习性、分布和资源利用等情况,尚欠了解。为此,本文依各鱼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对现存的16个种进行了分类检索。而有关的习性、分布以及西北非石首鱼渔业等。也尽可能地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文蛤牛首科吸虫寄生病的组织病理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任素莲 《水产学报》2002,26(5):459-464
报道了一种牛首科(Bucephalidae)吸虫幼虫在文蛤体内的寄生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结果表明,该吸虫幼虫主要侵占生殖腺,少部分进入附近的消化盲囊、鳃、外套膜和足等。消化道中未发现其存在。寄生虫不仅破坏已感染的组织,未感染部位的组织结构也呈现一定的病理学变化。严重感染时,生殖腺完全被吸虫幼虫侵占;消化盲囊、消化道和鳃等器官组织的上皮细胞脱落或溃散;肌肉紊乱或溶解等。严重者导致器官组织坏死,贝类死亡。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发展,对比了国内外有关该养殖模式发展方向的异同,简述了该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物质和空间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的原理以及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并汇总了我国沿海省份近年来开展该养殖模式选用的品种搭配及产量产值。指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还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世界重要经济鲍的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旭光 《齐鲁渔业》1998,15(4):20-22
对分布世界各地的22种鲍皱纹盘鲍,杂色鲍,盘鲍,大鲍,西氏鲍,耳鲍,黑唇鲍,绿唇鲍,罗氏鲍,黑足鲍,黄足鲍,白足鲍,红鲍,绿鲍,桃红鲍,白鲍,线鲍,黑鲍,平鲍,瘤鲍,米氏鲍,堪察加鲍的形态,生态,生理等生物学特征及其经济价值,引进情况作简明介绍,为养鲍业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虾人工受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探讨了中国对虾人工受精的方法。干法、湿法、半湿法和滴管法都可获得一定比例的受精卵,其中滴管法的受精效果最佳,最高受精率为77.8%。受精卵经过培养,能够进行正常的卵裂和胚胎发育。通过对这几种方法受精效果的分析和比较,认为,在精卵未丧失受精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使精卵充分混合,才能得到较高的受精率。还对这四种方法的人工受精和自然受精对受精率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网箱养殖的2、3龄鸭绿江斑鳜体长和体重进行了测量,并建立体长与体重的回归方程和体长、体重的生长速度方程及加速度方程.结果显示:(1)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254L2.9798(82=0.975);(2)网箱养殖斑鳜体长生长拐点为二龄11月份,体重生长拐点为三龄12月份,比体长拐点滞后一整年;(3)网箱养殖的斑鳜极限体重为850.55g,极限体长为33cm,明显小于碧流河水库野生斑鳜的渐近体长和体重.此外,实验结果显示2龄斑鳜网箱养殖的最佳放养密度为28ind/m3.  相似文献   

15.
稚鱼生物饵料的DHA营养强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利民 《齐鲁渔业》1996,13(5):36-38
综述了国内外海水稚鱼生物饵的DHA营养强化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状况,轮虫、卤虫的营养强化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影响河蟹早熟的5种因子,通过控制5种因子,使河蟹性早熟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探讨了影响河蟹性早熟的内、外因子。  相似文献   

17.
一种保存鱼类鳍条的便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鳍条是研究鱼类分子生物学常用的组织样本,长期保存的鳍条为实验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因组DNA。本研究介绍一种便捷保存鱼类鳍条用于DNA提取的方法---干燥法,并说明了用此方法保存鲤(Cyprinus carpio)、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和虹鳟(Onchorynchus mykiss)鳍条效果。采集新鲜鳍条,贴在滤纸等吸水性强的纸张上,覆盖另一张滤纸,防止受潮、霉变,自然干燥后在室温保存3个月。剪取部分鳍条样本,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基因组DNA,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方法检测基因组DNA的质量。结果显示:用干燥法保存的3种鱼类的鳍条样品,提取获得的基因组DNA的OD260/OD280值在1.82-1.89之间, OD260/OD230值在2.29-2.70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清晰明亮,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本研究证实用干燥法长期保存鱼类鳍条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基因组DNA,为珍贵样品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为远距离、大样品的采集和保存提供了便捷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列举了鲟鳇鱼及其产品的经济价值,阐明了其保护等级,对黑龙江省鲟鳇鱼的自然资源及人工养殖情况的历史阶段变化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当前的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明了在当前鲟鳇鱼开发利用及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年来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以中华绒螯蟹种质鉴定、系统发生、遗传多样性以及生物入侵等研究内容为重点,阐述了当前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资源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探讨了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山浦溪河光唇鱼的性腺发育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法,对黄山浦溪河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的性腺发育、产卵时间和产卵类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性腺的发育分为六6个时期,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5个时相。产卵时间始于四月,持续到八月。光唇鱼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每年成熟一次。在整个性腺发育过程中,雌性个体右侧性腺先于左侧性腺发育;雄性个体右侧性腺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