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鲳亚目的印度无齿鲳、银鲳、三刺低鳍鲳和刺鲳的骨骼系统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鱼类脑颅中的鼻骨、上筛骨、侧筛骨、眶下骨、蝶耳骨、翼耳骨、上耳骨和前耳骨等均有明显的差异;咽颅中的前颌骨、上颌骨、舌颌骨、尾舌骨、鳃盖骨、咽鳃骨和下咽骨等也有显著的区别;附肢骨骼中的肩带骨和腰带骨也各有不同。这些差异可作为种间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技术克隆了二长棘犁齿鲷(Parargyrops edita Tanaka)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该基因的全长为1140bp,并将该基因与GenBank中犁齿鲷、金头赤鲷、真赤鲷、四长棘鲷、黄牙鲷、平鲷、黑棘鲷和灰鳍棘鲷的Cytb序列进行了比较,共检测到407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占总序列的35.7%。同时结果也显示,二长棘犁齿鲷与犁齿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仅为1.5%,与传统分类一致,它们应同属于犁齿鲷属;与金头赤鲷和真赤鲷的遗传差异分别为8.3%和8.4%,也处于种间的分化水平,且以较高的置信度(100%)在分子系统发育树上聚为一支,是否应该将它们归为一个属还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产》2009,(2):67-68
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了“鲷科鱼类种质资源与利用”科技项目,并通过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组织的鉴定。该项目采用RAPD,AFLP、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了我国近海黄鳍棘鲷、二长棘犁齿鲷、黑棘鲷、黄牙鲷和真赤鲷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采用RAPD技术、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我国近海主要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和分子系统;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线粒体控制区全序列,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9种鲷科鱼类的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X对控制区结构进行了分析,识别了相应的保守序列,包括终止相关序列ETAS、中央保守区的CSB-F、CSB-E、CSB-E、CSB-C、CSB-B和CSB-A序列,以及保守序列区的CSBl、CSB2和CSB3序列。以副鲈(Paralabrax clathratus)和条斑星鲽(Verasper moseri)为外群,用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鲷科鱼类构成一个单系类群,二长棘犁齿鲷应该归入赤鲷属,建议有必要对犁齿鲷属和赤鲷属的分类地位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5.
长尾大眼鲷颅骨较长,背面下凹较深.无眶上骨,有眶下骨架.上筛骨宽大,伞形.犁骨具齿.额骨背视“儿”形.顶骨和上枕骨发达.有后颞窝.前颌骨和齿骨有小钩齿.腭骨无齿.鳃耙有小齿,第1咽鳃骨无齿,第2、3、4咽鳃骨有密集小齿.有上后颞骨,腰带骨基部愈合.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仿石鲈科鱼类目前存在的分类争议问题,测定了仿石鲈科(Haemulidae),金线鱼科(Nemipteridae),眶棘鲈属(Scolopsis)等相关科属共33种鱼类RAG2基因部分序列,利用最大简约法(MP法)和贝叶斯分析法(BI法),并以黄鹦嘴鱼作为外类群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33种鱼类共形成三大类群,其中仿石鲈科8个属聚成一类群,金线鱼属和眶棘鲈属的种类聚成另一类群,眶棘鲈属未能与仿石鲈科形成单系.同时,基于属间遗传距离比较,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的遗传距离比其与仿石鲈科各属的遗传距离要小得多,表明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有更近的亲缘关系,支持眶棘鲈属隶属于金线鱼科的观点.此外,传统分类资料中归类于仿石鲈科的髭鲷属(Hapalogenys)也没有与仿石鲈科聚成单系,而是独自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显示出髭鲷属与仿石鲈科关系较远,与近年来认为髭鲷属应该从仿石鲈科中划分出去的结果一致.在仿石鲈科内部,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中的少棘胡椒鲷与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的种类关系很近.在进化树上,少棘胡椒鲷位于胡椒鲷属的内部,花尾胡椒鲷最先分化出来,位于该分支基部,支持少棘胡椒鲷归为胡椒鲷属,名称沿用原来的学名胡椒鲷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为从分子水平澄清我国仿石鲈科(Haemulidae)鱼类分类争议, 研究测定分析了仿石鲈科及其相关科属共 66 种鱼类的线粒体 DNA 细胞色素 b (Cyt b)部分序列, 结合 AFLP 标记信息, 共同探讨仿石鲈科及相关争议科属系统分类关系。结果表明, 在 Cyt b 基因上, 66 种鱼类一致序列为 729 bp, 编码 243 个氨基酸; AFLP 图谱中, 6 对引物组合共得到 669 条清晰条带, 多态性条带 669 条, 多态性比率 100%。基于 Cyt b 基因利用最大似然法与 AFLP 标记基于 UPGMA 聚类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大致相同, 进化树上, (1)仿石鲈科鱼类主要形成石鲈亚科(Haemulinae)与胡椒鲷亚科(Plectorhynchinae)两大分支, 石鲈属(Pomadasys)、仿石鲈属(Haemulon)、异孔石鲈属(Anisotremus)等 7 个属聚为石鲈亚科分支, 胡椒鲷属(Plectorhinchus)、少棘胡椒鲷属(Diagramma)与矶鲈属(Parapristipoma) 3 个属聚为胡椒鲷亚科分支。(2)髭鲷属(Hapalogenys)与眶棘鲈属(Scolopsis)没有与仿石鲈科聚在一起, 髭鲷属独自形成一支, 眶棘鲈属与金线鱼科(Nemipteridae)聚为一支。(3)鯻科(Teraponidae)的种类也没有与仿石鲈科鱼类相聚, 鯻科与舵鱼科(Kyphosidae)、石鲷科(Oplegnathidae)存在更近的亲缘关系。对于仿石鲈科及相关科属的分类争议, 研究支持仿石鲈科分为石鲈亚科与胡椒鲷亚科两个亚科, 以及鯻科、眶棘鲈属、髭鲷属不应该归为仿石鲈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拟鮟鱇鱇属Lophiodes鱼类的主要特征;头、体平扁;关节骨具2棘。鳃孔伸达胸鳍基的前方。背鳍棘3—6,其中后头部1—3棘部分或全部埋于皮下,或无。背鳍条8。臀鳍条6。内蝶耳骨棘很发达,外蝶耳骨棘低而圆;前额骨隆起嵴光滑,无高起的瘤突或棘;方骨具1低棘;下鳃盖骨具1—2棘;肩棘发达,形状各异;复合的尾椎横切面圆形,无横突;椎骨19。 1981年4月1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南锋704》号在南海捕获1尾拟鮟鱇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高原鳅属鱼类系统分类和进化研究,2010~2011年对在塔里木河阿拉尔段采集的叶尔羌高原鳅鲜样,用常规解剖方法取下其脑颅骨骼,并鉴定分析。结果发现,叶尔羌高原鳅脑颅背视呈狭长的类似等边三角形,前端犁骨左右两端突出,中间前筛骨呈球状突出,左右侧筛骨突出并弯曲向前,后端尤为明显扩大,分为鼻区、眼区、耳区、枕区等4区。其中,鼻区4块,眼区7块,耳区12块,枕区2块,25块骨头组成。同时将其与其他鱼类相比较分析,叶尔羌高原鳅表现出与鲤形目鱼类相似,其脑颅骨骼中的翼耳骨发生了前移,基蝶骨未出现,无外枕骨,鳞骨退化,下颞窝1对,较小而浅,有其独特的进化特征和骨骼系统。  相似文献   

10.
从鲷科鱼类中黄猪鲷(Sparus latus)、黑鲷(S.macrocephalusM)、真鲷(Pagrosomus major)和平鲷(Rhabdosargus sarba)的线粒体DNA扩增出约430bp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经Clastal X同源排序后得408bp序列,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并结合GeneBank中黄鲷(Taius turnifrons)、灰鳍鲷(S.berda)、犁齿鲷(Evynnis japonica)和高背四长棘鲷(Argyrops spinifer)的该区段DNA序列比较,共发现126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30.7%),序列中的转换大于颠换,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的第3位点。黑鲷和灰鳍鲷亲缘关系最近,序列差异为3.8%;而黄鲷和平鲷的亲缘关系最远,序列差异为21.7%。用MEGA2.1软件中的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上述8种类分为4组,其中黄鲷属、平鲷属和鲷属分类的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一致;而传统分类上把犁齿鲷、真鲷和高背四长棘鲷归为3个不同属,在本研究分子系统树中,这3个属却聚成一支。本研究目的在于从分子水平上阐明鲷科鱼类的分类与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倪勇  伍汉霖  李生 《水产学报》1990,14(4):341-343
拟鮟鱇鱇属Lophiodes鱼类的主要特征;头、体平扁;关节骨具2棘。鳃孔伸达胸鳍基的前方。背鳍棘3—6,其中后头部1—3棘部分或全部埋于皮下,或无。背鳍条8。臀鳍条6。内蝶耳骨棘很发达,外蝶耳骨棘低而圆;前额骨隆起嵴光滑,无高起的瘤突或棘;方骨具1低棘;下鳃盖骨具1—2棘;肩棘发达,形状各异;复合的尾椎横切面圆形,无横突;椎骨19。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摄食习性和营养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8年11月—2009年9月期间对南海北部湾拖网渔获物中二长棘犁齿鲷采样所得的生物学资料以及胃含物分析相关数据,应用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食物组成、摄食习性、营养级等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二长棘犁齿鲷在北部湾海域广泛摄食,包括中上层鱼类、底栖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等,鉴定到种的饵料生物有23种,以鱼类为主要饵料生物,占79.74%,主要有麦氏犀鳕、康氏小公鱼、粗纹鲾等,其中麦氏犀鳕所占比例最大,每月均有出现,为58.38%;甲壳类和头足类分别占10.86%、6.97%;根据IRI%分析可知,体长在30~59 mm时主要以小型饵料生物浮游动物为食,而60 mm及以上个体则主要以大型饵料鱼类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有食性转换现象;饱满指数(RI)有显著的体长变化(P0.05),随性腺发育变化也较明显(P0.05);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的范围为12.009×10-3~16.007×10-3,营养级随体长和月份的变化均不显著,根据饵料质量百分比及δ15N估算得出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营养级平均值分别为3.1和3.7。  相似文献   

13.
黑鲷(Aeanthopagrus sehlegelii)隶属鲈形目、鲷科、棘鲷属,俗称黑加吉。黑鲷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均产之,以黄、渤海产量较多,多在岩礁和沙泥底质的清水环境中生活,不作长距离洄游,肉质鲜美,是重要的捕捞经济鱼类和增养殖对象。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青干金枪鱼(Thunnus tonggol)骨骼形态特征,文章采用X-ray透视成像系统及骨骼标本制作法开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青干金枪鱼骨骼包括附肢骨骼和中轴骨骼两部分,其中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和支鳍骨,中轴骨骼包括头骨、脊柱和尾骨。青干金枪鱼头部骨骼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脑颅主要包括嗅区、额眼区、蝶骨区和枕骨区,咽颅即包围在消化管前端的骨骼,包括颌弓、舌弓、鳃弓和鳃盖骨系。青干金枪鱼脊柱则由39枚脊椎骨前后衔接构成,其中第35至第38节椎体的髓棘和脉棘向后延伸变形成尾上骨和尾下骨,第39节椎体演变成尾杆骨。开展青干金枪鱼骨骼系统的研究不仅丰富了金枪鱼属鱼类的生物学基础,也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X光射线法结合生物生态消化法,对高体(Seriola dumerili)个体中轴骨骼进行了消化、拍照及描述性统计。研究发现高体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脊柱,头骨分为脑颅和咽颅两部分,脑颅分为筛区、眼区、耳区、枕区4区及围眶骨系,咽颅分为颌弓、舌弓、鳃弓3区及鳃盖骨系;高体躯干支撑结构为脊柱,脊柱由前后连接的椎骨组成,每节椎骨均由形态不同的椎体、髓棘、髓弓组成,部分椎骨分化出椎体横突、肋骨、脉弓和脉棘。结果表明,高体头部主要骨骼约为128块,其中脑颅(包括围眶骨系) 39块,咽颅(包括鳃盖骨系) 89块;包括尾杆骨在内,高体脊柱椎骨数目为24,脊柱共有髓棘、髓弓23枚,脉棘14枚、脉弓15枚,椎体横突10对,无背肋,腹肋9对。  相似文献   

16.
用RAPD技术探讨5种鲷科鱼类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慧荣 《水产学报》2006,30(4):469-474
用RAPD技术对鲷科鱼类的黑鲷、真鲷、二长棘鲷、平鲷和黄鳍鲷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在使用的60个随机引物中,有29个引物扩增出清晰稳定的片段,共计200条,大小在200~2500 bp之间。5种鲷均有其特异性扩增片段,可作为种类鉴别的依据。根据MEGA2.1软件的UPGMA和NJ程序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同属鲷属的黄鳍鲷和黑 鲷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二长棘鲷和真鲷,平鲷与二长棘鲷和真鲷的亲缘关系较近,与黄鳍鲷和黑鲷较远,黑鲷和二长棘鲷的亲缘关系最远。两种聚类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与借助形态学和生化特征进行的传统系统分析具有一致性。在40个个体之间遗传距离矩阵中,最大值达到0.8916。多数的遗传距离指数在0.50~0.85之间。通过分析,认为RAPD技术对分析属级间的亲缘关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牙齿     
在水体生态系统中,鱼类间及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以营养关系(食物链)最为重要,而牙齿是营养器官的门户,也是猎食的武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水域环境的特殊和不同的食性,使鱼类的牙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得结构复杂和形状多样。有生长在口腔部位的称口腔齿,有生在上下颌骨、犁骨、腭骨和舌上;有固植于喉间左右两块下咽骨上的,称之为咽喉齿。功能也各不相同,紧密配合着不同的口器,以巧妙地完成猎食、撕割、咀嚼、挤压、研磨,以及自卫等等。  相似文献   

18.
北部湾二长棘犁齿鲷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长棘犁齿鲷(Evynnis cardinalis)作为北部湾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长久以来受过度捕捞的影响,其资源量发生较大波动,将对渔业生产和种群结构有较大影响。文章根据2014年~2015年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生物量和个体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综合分析该鱼种资源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鱼种广泛分布于北部湾中国管辖海域内,四季的出现率均在86%以上。生物量和个体数CPUE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最高值在夏季(平均值分别为7.3 kg·h~(-1)和240.83尾·h~(-1)),而冬季最低(平均值分别为1.76 kg·h~(-1)和21.94尾·h~(-1))。从空间分布看,生物量和个体数CPUE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北部湾20°N以北海域,而低值区则处于海南岛西部海域。近年来在该海域实施的资源养护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二长棘犁齿鲷的资源量有所恢复。但二长棘犁齿鲷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体长200 mm或体质量80 g以上的群体比重总体偏低,种群低龄化和小型化问题仍较为严峻,需采取新的管理措施(增大最小网目和开捕体长),以降低捕捞强度,改善种群结构。  相似文献   

19.
金头鲷     
<正>金头鲷,亦称大西洋鲷,属鲈形目、鲈亚目、鲷科、鲷属,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享有"海中珍宝"的美誉,欧洲人称之为"皇家鲷鱼"。形态特征金头鲷体椭圆,侧扁,背稍高,体被圆鳞,头部钝圆,眼较大,口小齿发达,两眼间上方有明显金黄色色带,鳃盖后缘下方呈橘红色,颊部金黄色,背部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尾鳍边缘略呈黑色。生长特性金头鲷自然分布于大西洋东侧欧洲沿岸,喜栖息于有海草的沙质海底,是地中海沿岸国家  相似文献   

20.
黑鲷(Sparu macrocephalus Basilewsky)隶属于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鲷属。舟山人俗称黑铜盆,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的名贵海产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是目前增养殖的优良品种。近年来,我市也陆续开展了黑鲷的人工养殖,生产模式为海水网箱养殖和围塘鱼虾混养,取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