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虾夷扇贝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参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虾夷扇贝为实验生物,介绍了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模型5个关键基本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方法,分析了方法的利弊及注意事项,为贝类DEB模型参数的准确获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壳长与软体部湿重回归法计算虾夷扇贝的形状系数δm;采用静水法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虾夷扇贝的呼吸耗氧率,计算阿伦纽斯温度TA参数;采用饥饿法测定、计算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3个参数。室内饥饿实验持续60 d,直至呼吸耗氧率及软体部干重基本保持恒定。结果显示,壳长(SL)与软体部湿重(WW)的回归关系式为WW=0.0118SL3.4511(R2=0.9365),根据公式V=(δm L)3,对软体部湿重的立方根和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32);获得不同规格的虾夷扇贝耗氧率与水温(热力学温度,K)倒数的线性回归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阿伦纽斯温度TA,平均为(4160±767)K。饥饿实验结束时,软体部干重和呼吸耗氧率分别降低了56%和81%。虾夷扇贝的耗氧率稳定在0.17 mg/(ind·h),经计算获得[]=25.9 J/(cm~3·d);饥饿持续30天之后,虾夷扇贝软体部干重基本维持在(0.25±0.01)g,经计算获得[EG]=3160 J/cm~3,[EM]=2030 J/cm~3。动态DEB理论是基于能量代谢的物理、化学特性而建立的,体现了生物能量代谢的普遍性规律,能够反映摄食获取能量在不同发育生长阶段的能量分配情况。但是,DEB模型参数的测定及计算比较复杂。基本参数的准确获取将影响其他参数以及模型的准确性。本研究为虾夷扇贝DEB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评估文蛤生态容量,实验根据动态能量收支理论,基于R语言构建了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采用线性与非线性回归法估算模型参数,通过对比围塘环境下文蛤壳长、湿重、软体部湿重的实测值与模拟值验证模型,并应用于模拟黄海海域滩涂区文蛤的生长过程。结果显示,文蛤模型主要参数形状系数、阿伦纽斯温度系数和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能量分别为0.57、9 278 K和2 056 J/cm3;实测与模拟的文蛤壳长、湿重和软体部湿重相关系数R2平均为0.996,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3.58%;如东沿海区域6月实测文蛤软体部干重为0.48 g,壳长3.12 cm,模型模拟的软体部干重、湿重和壳长分别为0.476 g,6.6 g和3.2 cm。研究表明,实验构建的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的准确度较高,可真实地反映出文蛤在自然水域中的生长过程,为评估文蛤生态容纳量及构建文蛤相关的生态系统模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何田妹  晁敏 《海洋渔业》2020,42(2):225-232
采用壳长与软体部组织湿重回归、温度实验、饥饿实验以及摄食实验获得估算文蛤(Meretrix meretrix)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 DEB)生长模型构建所需的7个关键参数。壳长与软体部组织湿重回归得到文蛤形状系数δ_m,其值为0.374;温度实验获得阿仑尼乌斯温度T_A,测得的阿仑尼乌斯温度值为(5 849.31±328.11) K。进行45 d的饥饿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_G]以及单位体积的最大存储能量[E_M],其值分别为28.35 J·cm~(-3)·d~(-1)、5 682.84 J·cm~(-3)和2 549.32 J·cm~(-3);摄食实验测定25℃时文蛤的摄食参数,主要包括:单位体表面积的最大摄食率■和单位表面积的最大吸收率■,其值分别为120.84 J·cm~(-2)·d~(-1)和87.00 J·cm~(-2)·d~(-1)。研究获得的7个生物学参数是构建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必不可少的,可为今后构建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缢蛏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DEB)的数值模型,实验根据DEB理论,采用相应方法测定计算了建模必须的形状系数(δm)、阿伦纽斯温度(TA)、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p M]、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G]和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EM]等基本参数。以水温和叶绿素浓度作为强制函数,针对围塘水质因子与春秋两季放养的缢蛏生长数据,利用STELLA 10.0软件构建了缢蛏的DEB模型。结果显示,缢蛏δm值为0.345 8,TA平均值为(5 448±960) K,[p M]=17.68 J/(cm~3·d),[EG]=4 050 J/cm~3,[EM]=1 840 J/cm~3;构建的DEB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缢蛏软体部干重的生长,并且反映了不同时间的能量分配情况。春季放苗的缢蛏,在8月10日—9月20日,水温(29.8~32.2°C)为其主要生长限制因子;在9月30日—11月10日,食物为主要限制因子。秋季放苗的缢蛏,则在7月1日—9月20日表现出强烈的温度限制(30.5~32.2°C),而食物限制贯穿于整个模拟期间,在3月10日—5月20日限制最大。故秋季放苗的缢蛏更应在春季加大藻的培育,在夏季高温前达到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5.
为获取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个体生长模型所需的6个关键参数,设计了饥饿耗能、温度对耗氧的影响等相关生理实验,计算得到各项参数值。单位体积维持耗能率的值 、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值 、单位体积最大储存能量 和储备能量值 4个参数,通过连续测定皱纹盘鲍饥饿过程中呼吸耗氧率和软组织干重不断下降直至保持稳定时的能量值计算;温度函数中Arrhenius温度 的数值根据皱纹盘鲍在不同温度梯度下的单位干重耗氧率测定、计算;形状系数δm值通过统计测量的壳长、软组织湿重等生物学参数拟合回归得到。结果显示,皱纹盘鲍在饥饿后,呼吸耗氧率和软组织干重分别降低了26.3%和70.0%,呼吸耗氧率由2.69 mg/(ind.?h)逐渐降低并稳定在0.8 mg/(ind.?h),软组织干重由(5.21±0.89) g降低至(3.84±0.22) g;根据公式计算得 和 的值分别为20.18 J/(cm3?d)和8120 J/cm;皱纹盘鲍饥饿前后有机物含量分别为80%和58%,经过换算, 和 的值分别为2726 J/cm3和32583 J/g。不同规格的皱纹盘鲍在水温为5℃~20℃范围内,温度与单位干重耗氧率呈正比;当水温超过20℃之后,温度与单位干重耗氧率呈反比。在转折点20℃之前,单位干重耗氧率的ln值与温度(热力学温度,K)的倒数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斜率的绝对值为Arrhenius温度 值( =7196 K)。生物学统计分析鲍壳长(L)与体积(V)呈三次函数关系:V=0.0639 L3.1621(R²=0.9852),根据公式对软组织湿重的立方根与壳长进行线性回归,所得的斜率即为形状系数δm值(δm=0.43)。本研究对建立以DEB理论为指导的皱纹盘鲍个体生长模型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不同温度与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静水系统中测定了实验条件下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摄食率、吸收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等生理指标;研究了软体部干重、温度和饵料浓度对菲律宾蛤仔最小碳需求量(WMCR)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建立了不同温度及饵料浓度下菲律宾蛤仔的能量收支方程。结果表明:最小碳需求量随个体软体部干重的增加而增加,温度越高其增加速率越快;软体部干重对生长效率没有显著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耗氧率而显著影响单位软体部干重的最小碳需求量。在9—22℃范围内,菲律宾蛤仔的生长余力(SFG)随温度和饵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较低温度和饵料浓度下蛤仔的SFG均出现负值。在能量收支方程中摄食能随温度变化显著,而呼吸耗能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6.4±0.79)℃、盐度11、14.5、18、21.5、25和28.5下,将壳长27~28mm泥蚶饲养在流水系统中24h,每一盐度梯度设置3个平行和3个空白对照,以研究盐度对泥蚶摄食、代谢、碳收支及能量代谢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盐度的升高,泥蚶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率和O∶N均先升后降,而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降后升,在盐度18~21.5时显著达到极值(P0.05),但盐度对泥蚶的耗氧率、排氨率和O∶N影响不显著(P0.05)。泥蚶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盐度18~21.5为泥蚶的适宜盐度范围,此时的能量代谢方程分别为:100C=26.12F+30.75R+5.78U+37.35P;100C=25.06F+32.03R+5.15U+37.76P。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掌握胶州湾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动态生长情况,本研究基于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 DEB)理论,利用python软件构建了菲律宾蛤仔的个体生长模型,以2018年4月24日~2019年1月9日观测的胶州湾海域叶绿素a和水温为强制函数,通过现场实验和已有文献报道获取模型参数,模拟了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质量和壳长的生长情况,并根据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生长的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构建的个体生长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胶州湾海域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生长,软体组织干重和壳长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呈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R2分别为0.9374和0.9168。敏感度指数最高的是阿伦纽斯温度TA和参考温度T1,如果TA和T1分别改变10%,菲律宾蛤仔软体组织干重增加高达8.86%。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基于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养殖容量动态评估提供了基础模块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生理能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实验条件和现场模拟条件下对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泄率、摄食率、同化率和能量收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均与温度成正比 ,与体重成幂函数关系 ,体重与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的关系均可用幂函数关系式Y=aWb表示。在 8~ 2 8℃温度范围内栉孔扇贝的耗氧率、排氨率和摄食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 3℃时耗氧率和摄食率达到最高值 ,2 8℃时下降 ,而排氨率则呈持续升高的趋势 ,其变化幅度分别为 0 4 8~ 9 0 9mg/ g·h、0 0 5~ 1 0 1mg/ g·h和 1 0 7~ 11 6 6mg/ g·h。栉孔扇贝的摄食率随藻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符合关系式 :IR =4 78C0 36 6 (R2 =0 97,P <0 0 5 )。栉孔扇贝的同化率与饵料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而与饵料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其相关关系分别为 :AE =4 7 6 5C- 0 30 9(R2 =0 96 )和AE =5 1 6 8lnX - 112 38(R2 =0 97)。栉孔扇贝的个体大小是影响能量收支各组分比例的主要因素 ,随个体增大呼吸能增大 ,生长能减小。在能量收支方程中 ,呼吸能占总摄食能的 4 4 2 %~5 1 7% ,排粪能为 31 4 %~ 36 8% ,生长能为 12 7%~ 2 1 7% ,排泄能小于 2 %。  相似文献   

10.
在0.00、1.00、2.00、3.00、4.00、5.00不同盐度条件下,分析和测定了饥饿6 d的河川沙塘鳢稚鱼的生化组成、NH3-N排泄率,并对能量流转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河川沙塘鳢饥饿稚鱼的生化组成、NH3-N排泄率均有显著影响。盐度2.00,饥饿稚鱼的失重最少,蛋白质、脂肪等能源物质的消耗最少;NH3-N排泄率随着盐度的升高逐渐增高,但在盐度5.00时又稍有下降。盐度对河川沙塘鳢稚鱼在饥饿期间能量收支的各组分有显著影响,其最佳盐度为2.00,在此盐度条件下,河川沙塘鳢饥饿稚鱼损失的生长能最少,为-13.295 J,代谢耗能最低,为11.94 J。  相似文献   

11.
凸壳肌蛤(Arcuatula senhousei)是虾蟹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生物,也是极具养殖潜力的贝类品种。为了深入了解其生理代谢,利用室内静水法对不同温度(7℃、15℃、23℃、31℃)凸壳肌蛤的摄食率、排粪率、耗氧率、排氨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能量收支方程。结果显示,23℃时的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同化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梯度(P0.05),分别达到了1.09 L/(g·h)、24.46 mg/(g·h)、3.50 mg/(g·h)和62.93%;7℃时的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排粪率、排氨率均低于其他温度梯度,分别为0.24 L/(g·h)、6.04 mg/(g·h)、1.02 mg/(g·h)、4.20 mg/(g·h)、2.33μmol/(g·h)。且滤水率、摄食率、耗氧率、同化效率随着温度升高都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23℃时均达到最高值。不同温度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C=58.12F+46.74R+2.54U–7.40P(7℃);100C=44.28F+29.14R+1.85U+24.73P(15℃);100C=17.18F+41.81R+6.64U+34.37P(23℃);100C=53.35F+28.26R+14.66U+3.73P(31℃)。能量收支研究表明,生长能(P)、呼吸能(R)、排泄能(U)和粪便能(F)占摄食能(C)的比例分别为–7.4%~34.37%、28.26%~46.74%、1.85%~14.66%、17.18%~58.12%,23℃时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梯度(P0.05),达到了34.37%;7℃时最低,为–7.40%。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凸壳肌蛤的生理能量学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不同摄食水平对牙鲆幼鱼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0.0±0.5)℃,摄食水平分别为体质量的1.0%、1.5%及饱食条件下,进行牙鲆幼鱼[体质量为(35.08±0.05)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鱼体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湿质量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线性上升,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对数增加;饲料湿质量转化效率不受摄食水平的影响,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先升后降。粪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先升后降,代谢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变化与生长能占摄食能的比例变化相反。各个摄食水平下能量收支式为:1.0%:100.00C=28.99G+2.34F+6.03U+62.64R;1.5%:100.00C=37.19G+1.94F+5.27U+55.60R;饱食:100.00C=30.73G+1.36F+5.16U+62.75R。  相似文献   

13.
摄食代谢及能量收支是反映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速生经济性状的重要选育指标。本文研究了温度(20、25、30和35 ℃)对凡纳滨对虾3个家系(N310004、N310010和N310011)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为40 d,每隔10 d测定一次摄食率、耗氧率、排氨率和排粪率等生理指标,并分析了不同时期[S1 (0~10 d)、S2 (11~20 d)、S3 (21~30 d)和S4 (31~40 d)]凡纳滨对虾家系的个体能量收支情况。结果显示,30 ℃时,家系N310004生长最快,总特定生长率为(9.79±0.22)%/d,S1和S4时期的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P<0.05)。温度和规格对家系的摄食和代谢有显著的影响。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各家系的摄食率和代谢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同一温度下,除S1时期外,家系N310004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在S1和S2时期,N310011家系的耗氧率较大,在S3和S4时期,N310010家系的耗氧率显著高于N310011和N310004家系。在S1、S2和S3时期,N310004家系的排氨率显著低于其他家系;在S1、S2、S3和S4四个时期,N310010家系的排粪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凡纳滨对虾摄入能量主要用于呼吸代谢,代谢能占比在(64.89±0.52)%~(77.81±0.78)%之间。3个家系的生长能均与温度呈倒钟形,峰值出现在30 ℃。N310004家系在20~35 ℃条件下的生长能及生长能占比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家系,主要是源于其较高的能量摄入,呼吸能和代谢能较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14.
崔畅  杨祖晶  窦峥  陆维  邢强  黄晓婷  胡景杰  包振民 《水产学报》2023,47(5):059606-059606
为了比较3种扇贝血液中的K+、Na+、Ca2+和Cl-浓度,血氧(pO2)和血二氧化碳(pCO2)气体分压及血液酸碱度(pH)的差异情况,实验利用血气分析仪对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的血液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扇贝的血液生理指标呈现显著的物种差异,其中栉孔扇贝血液的K+浓度[(15.74±1.47) mmol/L]、Na+浓度[(388.07±11.38)mmol/L]、Cl-浓度[(462.43±6.88) mmol/L]和p O2[(140.13±15.35) mmHg]最高。此外,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Ca2+浓度和pCO2含量较高,而海湾扇贝的pH最高。对相同月龄不同大小栉孔扇贝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栉孔扇贝的血液pH值与其壳高呈正相关(r=0.611),而生理指标与壳高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栉孔扇贝血液的Ca2+浓度显著增加,而pO2显著下降,K<...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菊黄东方鲀与脊尾白虾混养模式下鱼虾的生长、饲料系数、能量收支和利用效率等,进行了混养试验,并与菊黄东方鲀单养模式进行比较。试验设置3个处理组,分别为菊黄东方鲀单养组(C组),菊黄东方鲀与脊尾白虾混养组(A、B组),其中A、B组分别混养4、8 kg脊尾白虾,养殖试验进行139 d。试验结果:A、B、C组菊黄东方鲀的产量和成活率分别为4 623.3、4 325.0、4 722.8 kg/hm2和93.6%、98.0%、100%;脊尾白虾产量分别为352.9、882.4、0 kg/hm2;饲料系数分别为1.85、1.78、2.04。试验期间各系统接受的总太阳辐射能为1604.2 MJ/m2;单养组(C)的光能利用率、光合能转化效率、饲料能转化效率、总能转化效率、底泥沉积率、单位净产量耗饲料能、单位净产量耗总能分别为0.56%、0.46%、68.6%、30.3%、98.6%、38.9 MJ/kg、55.3 MJ/kg;混养A组的对应指标分别为1.01%、0.48%、75.7%、24.7%、62.2%、34.4 MJ/kg、49.7 MJ/kg;混养B组的对应指标分别为0.57%、0.49%、73.6%、32.3%、64.3%、33.6 MJ/kg、48.0 MJ/kg。研究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与脊尾白虾混养可提高生物总产量和饲料利用率,降低沉积能,改善池塘底质。  相似文献   

16.
探究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的年龄、生长及种群动态,可为其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7年在金沙江中下游干流攀枝花、巧家及其支流雅砻江、黑水河下游江段采集细鳞裂腹鱼170尾,逐尾测量全长、体长、体重,取臀鳞与微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细鳞裂腹鱼的年龄结构、生长特征与种群动态。结果表明,金沙江中下游细鳞裂腹鱼以低龄个体(1~3龄)为主,臀鳞及耳石均能够作为其低龄个体的年龄鉴定材料;细鳞裂腹鱼体重(W)和体长(L)关系式为W=7.00×10-6L3.1885(R2=0.9867,n=170),雌雄个体间体长-体重关系无显著性差异(P>0.05);渐进体长(L)为774.74 mm,生长系数(k)为0.13,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 0)为-0.13龄;渐进体重(W∞)为11407.01 g,体长生长方程为Lt=774.74[1-e-0.13(t+0.13)],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407.01[1-e-0.13(t+0.13)]3.1885,拐点年龄为8.79龄;种群总死亡系数(Z)为0.82,自然死亡系数(M)为0.26,当前开发率(E)为0.68,高于理论最大开发率(Emax)0.388;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和生物量的结果也表现为过度捕捞特征,种群已处于过度利用状况。针对细鳞裂腹鱼的生态习性特征及其资源现状,建议采取生态调度、支流栖息地恢复及控制非法电捕等措施以保护其资源。  相似文献   

17.
黄国强 《水产学报》2006,30(1):56-62
采用能量收支推算方法,计算了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量消耗,并计算了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饵料后其生长的呼吸能消耗。不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的呼吸能与增重的关系都可以用线性方程Re=r×G k很好地描述,所有规格对虾的呼吸能(Re)与增重(G)和体重(W)的复合关系可用方程Re=r×G b×Wc很好地拟合。不同大小中国明对虾摄食配合饲料时每增长1g湿重、1g干重、1g蛋白质、1kJ能量的呼吸能消耗相应范围分别为12.660~17.785kJ、21.600~31.292kJ、31.572~45.537kJ、1.089~1.453kJ。但中国明对虾摄食不同饵料后,单位体重增长的能耗在不同饵料投喂的对虾间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发现这些数值都明显比鱼类高。本文对表观特殊动力作用与生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认为生长不是导致表观特殊动力作用出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伟杰  万荣  孔祥洪 《水产学报》2023,47(12):129715-129715
为提高水下集鱼灯光场分布计算精度,本实验采用集鱼灯光谱数据、光度分布数据和海水固有光学参数,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构建了新的光场传输数值模拟方法,将光束能量离散成大量光子,通过追踪光子路径计算水下集鱼灯形成的光场强度,并开展水槽实验对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同时,提出了新的集鱼灯光场分布评价指标Ids和Ads。利用模型分析了海水的叶绿素a质量浓度、散射作用类型和散射相位函数HG (Henyey Greenstein)中非对称参量g的取值对水下光场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叶绿素a质量浓度从1mg/m3增加到5 mg/m3,LED集鱼灯A5m减少了72.73%,MH集鱼灯A5m减少了72.17%;LED集鱼灯I5m减少了66.69%,MH集鱼灯I5m减少了53.29%。②当海水介质引起的散射类型分别为米氏散射和瑞利散射时,MH集鱼灯I5m分别为1 058.48和1 020.5 lx,LED集鱼灯I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配合饲料条件下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中养殖密度对松江鲈生长的影响,选取体长为(2.97±0.12)cm、体质量为(0.26±0.03)g的松江鲈,分别按40尾/m2(A组)、80尾/m2(B组)和120尾/m2(C组)共3个养殖密度,在RAS中进行了为期240 d的养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A组鱼的终末体质量、终末体长、体质量日增长量、存活率等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A组鱼的体长日增长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不同密度组间鱼体肥满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单位面积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2.83 kg/m2)、B组(2.51 kg/m2)、A组(1.72 kg/m2)。试验组鱼体质量与体长均呈幂函数相关(m=aLb,a=0.007 6~0.008 9,b=3.123 6~3.209 4),体长、体质量生长均以三次函数拟合较好。各组间的鱼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B组最小...  相似文献   

20.
张硕  陈岱  刘家林  孙文  张俊波 《水产学报》2023,47(4):049105-049105
为探究环境因子对海蜇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和排氨率(ammonia excretion rate,AER)的影响,实验通过室内培养,测定了不同pH值、盐度和温度条件下,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海蜇伞径与干重可用W=0.002 2e0.1248D表示,R2=0.972 4。海蜇幼蜇和成蜇的OCR和AER受pH值、盐度和温度影响显著。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pH值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幼蜇和成蜇的2种代谢率分别在pH值为7.0和7.5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收缩次数最多。海蜇幼蜇和成蜇的AER和OCR随盐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分别在盐度为25和20时达到峰值;盐度为20时收缩力最强。不同规格海蜇的OCR随温度升高而增加;AER则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5°C达到峰值。海蜇在21°C时运动和进食最快,温度低于3°C或高于35°C海蜇则停止运动。幼蜇的AER Q10值为0.767~4.362,OCR Q10值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