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田妹  晁敏 《海洋渔业》2020,42(2):225-232
采用壳长与软体部组织湿重回归、温度实验、饥饿实验以及摄食实验获得估算文蛤(Meretrix meretrix)动态能量收支(dynamic energy budget, DEB)生长模型构建所需的7个关键参数。壳长与软体部组织湿重回归得到文蛤形状系数δ_m,其值为0.374;温度实验获得阿仑尼乌斯温度T_A,测得的阿仑尼乌斯温度值为(5 849.31±328.11) K。进行45 d的饥饿实验,测定单位时间单位体积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形成单位体积结构物质所需的能量[E_G]以及单位体积的最大存储能量[E_M],其值分别为28.35 J·cm~(-3)·d~(-1)、5 682.84 J·cm~(-3)和2 549.32 J·cm~(-3);摄食实验测定25℃时文蛤的摄食参数,主要包括:单位体表面积的最大摄食率■和单位表面积的最大吸收率■,其值分别为120.84 J·cm~(-2)·d~(-1)和87.00 J·cm~(-2)·d~(-1)。研究获得的7个生物学参数是构建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必不可少的,可为今后构建文蛤动态能量收支模型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李聪  沈新强  晁敏  平仙隐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84-10587
[目的]探索底栖生物的生物学变化与海水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两者之间的联系。[方法]于2008年1月、5月和7月共3次对象山港河纯网箱养殖区海底沉积物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采样分析,同时使用Fick第一定律对沉积物-海水界面氮、磷营养盐的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非养殖区总的生物丰度为666.0个/m2,明显多于养殖区(151.8个/m2)。硝酸盐扩散通量的变化对水体营养盐的整体变化具有指示作用,硝酸盐数值同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0.762;在养殖淡季的1月和5月,磷酸盐数据与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14和-0.857。[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底栖生物对氮、磷营养盐通量变化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反硝化技术对模拟养殖池塘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 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模拟池塘中,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其中在1 mg·L-1的浓度组中,3 d内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分别达到了95.8%和90.2%;在25 mg·L-1的浓度组中,第6 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8%;在50 mg·L-1的浓度组中,第6 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7%和78.7%.此外,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亚硝酸盐氮,而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越低,对其去除效果越好,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在模拟池塘中,菌种的生长情况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呈负相关,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硝化菌的生长情况越差.对反硝化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其反硝化最适宜的pH值为6~7,温度为25~35℃;而且在同一pH值和温度条件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越低,反硝化菌对其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技术,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研究了火电厂余氯排放对牡蛎养殖区牡蛎基因组DNA多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现场火电厂附近牡蛎与对照组牡蛎的生物学特性(平均壳长、平均壳宽、平均重量等)差异显著(P<0.05),室内模拟试验中随着余氯污染浓度的增加,牡蛎死亡现象更加严重;随着余氯处理浓度的增加,牡蛎的RAPD谱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谱带的消失以及谱带荧光强度的减弱,即牡蛎的基因组模板稳定性(GTS)随着余氯处理浓度的增加而更加明显,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剂量一效应关系,其相关性较好(y=105.16x+102.98,R2=0.978 8),GTS与牡蛎的死亡率相关性也较好,呈现出负相关(y=-0.742 2x+96.526,R2=0.973).另外,火电厂附近牡蛎与余氯模拟曝露试验牡蛎的GTS及特征带谱比较发现,其GTS和死亡率正好介于0.2~0.5 mg·L-1余氯处理组之间,牡蛎长期受到的余氯的影响程度相当于室内余氯短期模拟试验中0.35 mg·L-1左右的余氯处理.研究结果也表明DNA多态性(RAPD)技术可用于相关的水生生态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5.
<专刊>= <栏目>=研究论文 <图片>= <表格>= <连载>= <来源>= <中图分类号>=X171.5 <主题分类>= <行业分类>= <本刊专题>= <本刊编号>=1005-8737-(2007)07-084-05 <基金项目>=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3J021). <注释>= <参考文  相似文献   
6.
浙江奉化市池塘的底泥经过反复培养、驯化,从中筛选、分离出反硝化细菌,在模拟实验条件下,研究其对不同浓度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情况,讨论反硝化菌种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为1、25、50mg·L^-1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模拟池塘中,随着实验的进行,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逐渐提高。其中在1mg·L^-1的浓度组中,3d内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去除率就分别达到了95.8%和90.2%;在25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3.8%和87.8%;在50mg·L^-1的浓度组中,第6d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89.7%和78.7%。此外,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略优于亚硝酸盐氮,而且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越低,对其去除效果越好,达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短。在模拟池塘中,菌种的生长情况与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呈负相关,即污染物的浓度越高反硝化菌的生长情况越差。对反硝化菌的生态影响因子研究表明,其反硝化最适宜的pH值为6~7,温度为25~35℃;而且在同一pH值和温度条件下,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越低,反硝化菌对其去除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用根据扫海面积计算的栖息密度研究了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5–6月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0年5–6月共记录鱼类40种。种类数目较多的科分别是鳀科和虾虎鱼科(均为5种),其次为石首鱼科(4种)及舌鳎科(3种);鱼类栖息密度以当年卵化幼鱼为主,矛尾虾虎鱼、棘头梅童鱼、凤鲚和刀鲚为栖息密度最大的4种鱼类,占调查区域鱼类栖息密度的94.11%。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发现,春季鱼类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9个环境因子中,水深、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对河口内部鱼类丰度和栖息密度影响最大,而底层pH值、表层盐度和底层温度则对河口外部鱼类群落影响最大。与历史资料相比,目前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40种)少于1985年5月或6月(69种,62种),而栖息密度(5.20×104ind/km2)高于1985年5月或6月(1.72×104 ind/km2,2.29×104 ind/km2)。本研究表明虽然长江口仍为棘头梅童鱼、刀鲚、...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及邻近渔业水域生态系统重建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通过对长江口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现状及所面临的胁迫压力的分析 ,对长江口及邻近水域的生态系统保护、重建和管理对策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 ,应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贯穿于关键种群的保护及恢复、重要生境的保护及修复和污染物控制等修复行动计划 ;在长江口建立长期、动态的环境监测体系、政府管理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及相关生物修复技术在重点水域的推广是目前有效、可行的生态系统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9.
夏、秋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解生境变动条件下长江口鱼类群落的特征,为其鱼类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2010年5月中旬至9月在长江口进行了张网鱼类资源调查(除8月外,采样频率为1周1次)。结果显示,调查期间总共出现6种生态类群、39种鱼类,海洋洄游鱼类和河口定居性鱼类的种类数目分居1、2位,包含种类数目最多的科是鳀科(6种),其次鰕虎鱼科和石首鱼科(4种),5-9月间种类和生态类群种类数目更替均无显著性差异;5-9月间各生态类群尾数/重量均以海洋洄游鱼类占首位,5-8月间各月平均每网尾数/重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9月除了与7月尾数无显著性差异外,尾数和重量均较各月高,生态类群尾数/重量的排序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对棘头梅童鱼、刀鲚、凤鲚、银鲳、灰鲳、龙头鱼等6种主要经济鱼类的幼鱼数量比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的变动有差异,如棘头梅童鱼、刀鲚、龙头鱼幼鱼基本呈下降趋势,而凤鲚则为上升趋势。此外,相同属的鱼类生态位有一定的分化,银鲳和灰鲳在时间上交替出现、而刀鲚和凤鲚在不同水域产卵,这是一种减少对食物、空间竞争的策略;按鱼类群落优势种综合丰盛度法,各月优势种比例均在95%以上,而各月间优势种更替无显著性差异;Braycurtis尾数/重量相似性系数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在60%的水平上将群落分为组Ⅰ(5月-8月前半月)和组Ⅱ(8月后半月-9月)。此外,长江口虽仍是棘头梅童鱼、银鲳、灰鲳等重要经济鱼类的育幼场,但群落结构已有了变化,特别是中华鲟、鲥等珍稀鱼类的消失,反映了因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等引起了长江口鱼类资源的衰退。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变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长江口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值(平均分类差异指数△+与分类变异差异指数∧+)的长期变动,根据1985~1986年、2004年及2010~2011年3个时期共12个航次长江口鱼类调查资料,分别计算了反映鱼类群落不同物种亲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均匀性∧+值。结果显示,2004年4个航次及2010~2011年3个航次鱼类△+均位于长江口鱼类群落总名录△+95%置信区间以下,与1985~1986年相比,2004年及2010~2011年各航次平均△+均较低;∧+的分布格局则与△+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2个航次的∧+均在95%置信区间内。长江口鱼类群落△+的降低跟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境破坏等有关,其下降也反映出群落种类组成在形态亲缘关系上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