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研究在室内大型玻璃钢水槽中进行 ,在流水条件下 ,以卤虫幼体为饵料 ,应用Eggers模型研究了黄、东海主要小型经济鱼类玉筋鱼(Ammodytespersonatus)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表明 ,玉筋鱼体重与空消化道重量的关系可用指数函数W =0 .2 71e79.984·ESW加以定量描述 ,通过这一定量关系 ,可推导出其瞬时全消化道内含物量计算公式为St=1 0 0× [SW -(LnW +1 .30 5) / 79.984] /W ;全消化道内含物随时间变化的拟合曲线为St=1 .784e 0 .2 1 4t,公式两边取负对数可求得瞬时排空率为 0 .2 1 4g/ 1 0 0 g·h (W .W .) ;按Eggers模型可求得日摄食量为 2 2 .53g/ 1 0 0g·d (W .W .)或 60 .1 4kJ/ 1 0 0 g·d ;从玉筋鱼的平均日生长量实测值为 3.45g/ 1 0 0 g·d (W .W .)或 2 2 .94kJ/ 1 0 0 g·d,可求得其生态转换效率为 1 5.34 % (W .W .)或 38 1 4 %kJ。  相似文献   

2.
池养大海马的摄食_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军仪 《水产学报》2002,26(1):61-66
对大海马 (平均体长 92 .82± 2 .0 5 2 6mm ,平均体重 6 .6 9± 0 .4 5 70g)在养殖条件下 (放养密度为 2 0 0ind·m-3 ,溶解氧保持在 5 .5mg·L-1以上 ,生物耗氧量低于 3mg·L-1,pH值 7.5~ 8.2 ,透明度 5 0~ 85cm ,盐度 15 .2~ 2 6 .5 )的摄食、生长和食物生态转换效率进行了定量研究。通过系统取样 ,测量海马的全长、体重和消化道内食物重量 ,计算其增长速度、摄食率、消化道排空率、生态转换效率等数值 ,发现大海马的摄食每天有两个摄食高峰 ,即 12 :0 0和 18:0 0 ,晚上不摄食或很少摄食。大海马的日摄食量为 16 .6 342± 0 .782 0g·(10 0g) -1,日摄食率为 1177.2 5cal·ind-1,排空率 0 .14 4 4g·(10 0g) -1·h-1,食物转换效率 2 0 .0 4 % ,能量转换效率 31.4 2 %。体长日平均增长速度和日均增长率分别为 1.176 6mm和 1.2 7% ;体重日平均增重速度和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 .182 0g和 2 .2 7%。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摄食率与体重及温度的相关关系 ,得出下列关系式 :C =6 .75 4 4+0 .30 14T +0 .2 190W (F =83.5 96 3,F0 .0 1=18.0 0 ,F >F0 .0 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将Eggers现场胃含物法移入实验室大型玻璃钢水槽中,以卤虫幼体为生物饵料,测定了渤海优势鱼种斑鰶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参数。结果表明,(1)斑鰶体重与空消化道重量的定量关系可用指数函数W=4.176 2 e0.765 2ESW加以定量描述,而其瞬时全消化道内含物量可用公式St =100×[SW-(lnW-1.429 4)/0.765 2]/W 计算得到;(2)全消化道内含物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St= 3.524 3 e-0.142 3 t,瞬时排空率Rt = 0.142 3 gw.w./100g·h;(3)按Eggers公式可求得日摄食量Cd=10.796 9±3.802 5 gw.w./100 g·d=28.815 7±10.148 5 kJ/100g·d;(4)从斑鰶的平均日生长量实测值Gd = 0.949 5 gw.w./100g·d=3.113 5kJ/100g·d,可求得其生态转换效率Eg=8.79%(w.w.)=12.81%(kJ)。  相似文献   

4.
将Eggers模型移入实验室大型玻璃钢水槽中,采用3种室内可能得到的实验饵料:冷冻细脚长(Themistogra cilipes)、天然成体卤虫(Artemissalina)和小黄鱼糜(Fishsilage),在流水条件下,比较黄渤海主要中上层小型鱼类玉筋鱼(Ammodytepersonatus)对上述3种饵料的摄食、生长和生态转换效率等生态能量学特征。结果显示,3种饵料中,虽然玉筋鱼对细脚长的能量生态转换效率较高,但是其湿重摄食量[g/(100g·d)FW]和能量摄食量[kJ/(100g·d)]都比较低,生长情况较差;卤虫的食物生态转换效率较高,湿重摄食量较多、生长情况较好;鱼糜的能量摄食量较多,生长情况介于两者之间,但其生态转换效率均较低。与自然生长的玉筋鱼相比,摄食卤虫的玉筋鱼较接近于自然生长。研究结论认为,室内玉筋鱼的模拟实验,在不能获得自然活体饵料的情况下,卤虫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大菱鲆正常代谢水平及节律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工厂化养殖的不同规格大菱鲆(Scophamus maximus Linnaeus)的日常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规格的大菱鲆表现出相同的代谢规律性,摄食对大菱鲆的代谢有明显的影响,摄食后代谢率呈迅速上升的趋势。在摄食后3~9 h内代谢率出现第1高峰值,在凌晨3:00~6:00(摄食后21-24 h)出现第2高峰值,代谢率昼、夜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对大菱鲆的代谢有着显著的影响,4种规格9.69±3.35g、33.34±8.34g、130.18±26.75g和264.11±35.79g的大菱鲆日平均耗氧率分别为0.2702±0.0225、0.1880±0.0189、0.1592±0.0436、0.1033±0.0184mgO2/g·h,日平均氨氮排泄率分别是0.6496±0.0303、0.4560±0.0669、0.3744±0.0320、0.2831±0.0662mgN/100g·h,随着体重的增加,单位体重的代谢率呈下降的趋势(P<0.05)。  相似文献   

6.
人工养殖条件下岩原鲤幼鱼排空率与摄食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微流水养殖条件下,以水蚯蚓(Limnodrilus sp.)为饵料,应用现场胃含物法,研究岩原鲤[Procypris rabaudi(Tchang)]幼鱼的排空率和日摄食量。结果表明:岩原鲤幼鱼摄食强度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呈现较典型的单峰分布特征,其摄食强度高峰时间在0:30到6:30;在实验水温18.6℃时,用湿重表示胃含物质量,线性、指数和平方根3种常用模型均可较好拟合岩原鲤幼鱼[体质量(3.30±0.94)g]的排空率实验数据(df=18,P<0.001),综合评价结果进一步表明,其中指数模型拟合度最好,所得模型为St=0.139e-0.169t(r2=0.952,P<0.001);同时得到岩原鲤幼鱼的排空率(以湿重计)为0.169 g/(100g.h)。实验得到养殖岩原鲤幼鱼的日摄食量(湿重)为24.91 g/(100g.d);应用Elliott-Persson模型评估得到自然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日摄食量(以湿重计)Cd=14.309 g/(100g.d)。研究建立的岩原鲤幼鱼空消化道重(EDW)-体长(BL)-体质量(BW)经验关系式为EDW=0.24(BW/BL)1.547-0.139(n=83,r2=0.89)。研究表明,指数模型最适于描述岩原鲤幼鱼胃排空特征,Flliott-Persson模型在野外环境中岩原鲤幼鱼摄食评估上具有较大适用性。这些结果可为岩原鲤幼鱼摄食生态的定量研究及环境容纳量评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南美白对虾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凯 《水产学报》2003,27(5):456-461
采用高生物价的酪蛋白、明胶为蛋白源的蛋白饲料(PD)和无蛋白饲料(FPD)饲养南美白对虾幼虾(0.2627~0.2715g),根据虾体必需氨基酸(EAA)生长及维持量代谢,研究南美白对虾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结果表明,要满足幼虾正常生长,各种EAA需求量[g·(100g虾体重)-1·d-1]为苏氨酸(Thr)0.046,缬氨酸(Val)0.054,蛋氨酸(Met)0.029,异亮氨酸(Ile)0.069,亮氨酸(Leu)0.087,苯丙氨酸(Phe)0.051,赖氨酸(Lys)0.086,组氨酸(His)0.025,精氨酸(Arg)0.097。如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蛋白质利用率50%,虾摄食率为20%,推算得出饲料中EAA需求量(g·kg-1):苏氨酸(Thr)11.5,缬氨酸(Val)13.5,蛋氨酸(Met)7.3,异亮氨酸(Ile)17.3,亮氨酸(Leu)21.8,苯丙氨酸(Phe)12.8,赖氨酸(Lys)21.5,组氨酸(His)6.3,精氨酸(Arg)24.3。  相似文献   

8.
黄喉拟水龟稚龟冬季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然气温为5~20℃时,稚龟仍能缓慢生长,经76 d,平均增重1.37 g,日增重0.018 g,生长率为0.66 mg·g-1·d-1,过冬成活率为100%;当室内气温为19~28℃时,稚龟生长加快,经过81 d,平均增重3.84g,日增重0.047 g,平均背甲长度增长0.29 cm,生长率为2.70 mg·g-1·d-1,成活率为97.5%.  相似文献   

9.
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波 《水产学报》2003,27(4):358-363
对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13.52g·d-1,平均为6.84g·d-1,养殖250d以上其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1周年达1000g,2周年达3000g。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314SL3.0972,全长和体长的关系为TL=1.1839SL+0.5012,体高与全长的关系为BD=0.8512TL-1.0358。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是Lt=49.2294(1-e-0.7106(t+0.2211)),Wt=6186.2350(1-e-0.7106(t+0.2211))3.1609,体重生长拐点年龄1.3984,参照生物学指标,大菱鲆应该在拐点后上市,它符合经济原则及人们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0.
南沙群岛中北部重要岛礁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永振 《水产学报》2003,27(4):315-321
1998年4月和1999年5月,采用手钓、延绳钓和流刺网作业在南沙群岛的渚碧、南薰、东门、美济、赤瓜、永署和华阳等7座珊瑚礁水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鱼类资源调查。累计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分别为手钓357钩·时、延绳钓4220钩、流刺网19750m,单次作业努力量手钓6~18钩·时、延绳钓40~480钩、流刺网40~2400m。捕获鱼类180种,渔获量1860尾1540.4kg,其中手钓102种1225尾196.8kg,延绳钓36种82尾1234.7kg,流刺网70种553尾108.9kg。按岛礁平均,渔获率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手钓为351.1尾·(100钩·时)-1、51.9kg(100钩·时)-1,延绳钓为2.6尾·(100钩)-1、39.0kg·(100钩)-1,流刺网为51.4尾·(1000m)-1、7.5kg·(1000m)-1。礁坪区流刺网的渔获率和CPUE为170.3尾·(1000m)-1、23.1kg·(1000m)-1,均高于礁缘浅水区和礁缘深海区。捕获的主要经济种类有鲨鱼、裸胸鳝、石斑鱼、笛鲷、裸颊鲷、鹦嘴鱼和隆头鱼科鱼类等。华阳和永暑礁鱼类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东门、美济和南薰礁次之,也有一定的生产价值;赤瓜和渚碧礁基本没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赤鼻棱鳀的摄食与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学武 《水产学报》2000,24(5):422-427
1998年9月利用对虾养殖土池中的赤鼻LengLi进行了摄食与生态转换率的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赤鼻LengLi是典型的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偏食大型桡足类和介形类,无明显摄食节律性;消化道日均食物含量1.2196g(100g)^-1.d^-1,排空率0.3141g(100g)^-1.h^-2,日摄食量10.8135g.(100g)^-1.d^-1;食物转换效率35.08%,能量转换效率39.30%。渤海赤鼻LengLi的年饵料需求量约为87000t。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生态转换效率保证了赤鼻LengLi较高的生长率,因此较低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可支持这一鱼种较高的生产力,这被认为是渤浮游动物生物量大幅下降的同时赤鼻LengLi资源量却迅速增加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02,26(6):542-550
在人工配合饲料中加入3种脂肪源(鱼油、鱼油+玉米油1.34∶1、鱼油+豆油1.34∶1)和两种降脂因子(胆碱10g·kg-1、肉碱350mg·kg-1)饲喂鲈,并用冰鲜杂鱼饵料作为配合饲料的对照。经过8周的饲养,对鲈的生长情况、体营养成分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鲈对脂肪肝的耐受性较差,长期大量投喂冰鲜杂鱼易诱发病变,肝脏对病变的敏感性高于肌肉;在满足必需脂肪酸需要量的情况下,不同脂肪源对鲈生长差异影响不大,但对体脂沉积有一定影响;胆碱和肉碱具有一定的降体脂作用。  相似文献   

13.
Juvenile Florida pompano (6.3 ± 0.50 g) were fed 1 of 12 diets formulated with an array of crude protein (340, 380, 420, 480, or 500 g/kg diet) and crude lipid (60, 100, 120, 160, or 180 g/kg diet) levels and estimated digestible protein to digestible energy (DP/DE) of 18.9–26.8 mg/kJ. In a second trial, apparent protein and energy digestibilities were empirically determined and coefficients used to calculate actual digestibilities. Digestible energy (DE) intake was 4.2–13.0 kJ/fish/d, and digestible protein (DP) intake was 0.13–0.32 g/fish/d. Average daily gain increased as a function of both DP and energy. Growth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P in all diets containing 24.0 mg/kJ DP/DE or greater until a plateau at 366 g DP/kg. Nitrogen gain was also a function of both DP and DE. Increasing energy at constant protein improved protein utilization. DP to maximize growth and nitrogen gain was between 356 and 366 g/kg. DE to attain maximum growth in juvenile Florida pompano is at least 15.4 MJ/kg with a DP/DE between 23.8 and 25.1 mg/kJ.  相似文献   

14.
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力和能量转换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迈新 《水产学报》2000,24(1):37-40
报道了养鳗池塘初级生产力的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养鳗池塘的初级生产量为 3.5 1~ 7.90gO2 /m2 ·day ,高峰通常出现在 7~ 8月。 1米以上水层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占水柱总产量的 90 %以上。平均补偿深度为 6 5~ 74cm。池水氧气的消耗 ,池鱼占 2 7.4% ,“水呼吸”占 70 .0 % ,底泥占 3.6 %。浮游植物光合产氧占池塘氧气来源的 6 6 .0 % ,余下的 43.0 %靠空气和加水补给。毛初级生产力对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为 0 .38%~ 0 .85 % ;鳙产量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为 1 .0 5 %~ 2 .32 % ;太阳能转移为鱼产量的生态学效率为 0 .0 0 9%~ 0 .0 1 0 %。  相似文献   

15.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03,27(1):38-42
进行了3个试验以考察饲料添加叶黄素对本地胡子鲶体色的影响。试验A比较了野生、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胡子鲶体色的差异,其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8.01、4.64和1.6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分别为2.06、1.83、0.96mg·kg-1鲜组织;试验B采用平均体重为52g的本地胡子鲶成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成鱼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07、5.88、7.02、7.8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64、1.35、1.81、1.86mg·kg-1鲜组织;试验C采用平均体重为3.2g的本地胡子鲶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鱼种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3.2、8.73、11.49、12.5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87、1.71、1.97、2.03mg·kg-1鲜组织。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胡子鲶体色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叶黄素含量的不同,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产品可有效改善养殖胡子鲶体色,叶黄素适宜添加量建议为100mg·kg-1饲料(成鱼)或50mg·kg-1饲料(鱼种)。  相似文献   

16.
饥饿和补偿生长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高露姣 《水产学报》2004,28(3):279-284
报道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史氏鲟幼鱼摄食、生长以及生化组成的影响.22±2℃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鱼白肌的RNA/DNA比值不断减小,体重逐渐下降,后者与同期对照组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饥饿7d,鱼的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在饥饿14d和21d时下降幅度最大,提示史氏鲟幼鱼动用储存物质的顺序依次是糖原、脂肪和蛋白质.而饥饿过程中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则有所上升.恢复投食后,饥饿幼鱼的摄食强度增大,生长加快,其中7d、14d饥饿组幼鱼的RNA/DNA比值达到或接近正常投喂组水平,但21d饥饿组的比值仍明显低于正常投喂组(P<0.05).恢复投食30d后,7d和14d饥饿组幼鱼体重接近对照组(P>0.05),21d饥饿组的终体重未能赶上对照组(P<0.05),这表明史氏鲟幼鱼的补偿生长随饥饿时间不同而异.试验结束时,各处理组鱼体生化组成与正常投喂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