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5,(11):11-11
革胡子鲶精养塘高产养殖试验革胡子鲶食性杂、耐低氧、疾病少、生长快、体色美、肉味鲜。发挥其优势、科学合理地养殖,能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1992年我镇引进革胡子鲶试养,由于饲料一直没解决好,产量效益一直不佳。1994年进行了投喂全价颗粒饲料试验,取得了每...  相似文献   

2.
<正> 革胡子鲶食性杂、耐低氧、疾病少、生长快、体色美、肉味鲜。1992年我镇进行革胡子鲶试养,由于饲料一直没解决好,产量效益不佳。1994年进行了投喂全价颗粒饲料养鲶的试验,取得了利润36000元/hm~2的效益,现结合盐城市郊区生产实践,介绍其养殖经验如下: 1 塘口条件 盐城义丰镇水产村精养鱼塘,具备进、排水和拦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虾青素对锦鲤体色、生长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量的虾青素对红白锦鲤幼鱼进行了饲喂试验。试验鱼的初始体质量为7.31±0.12 g,饲料中虾青素的添加量分别为0、100、400、700、1 000、1 300、1 600 mg·kg-1,表观饱食投喂60 d。结果表明:随着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锦鲤皮肤和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升高,700 mg·kg-1组的类胡萝卜素显著高于添加量为0的对照组,最高值出现在1 600 mg·kg-1组,但1 600 mg·kg-1组背鳍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1 000、1 300 mg·kg-1组间差异不显著;在促生长方面,100、700 mg·kg-1组的体质量增长率(BWG)、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虾青素添加量对锦鲤的肥满度(CF)、肝体指数(HSI)、脏体指数(VSI)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可有效改变锦鲤的体色。综合考虑经济效益,饲料中虾青素的适宜添加量为700 mg·kg-1。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我省每年6~7月份革胡子鲶的售价较高,主要原因是温室越冬成鱼已售完,室外池塘养殖尚未养成。为了提高革胡子鲶的养殖经济效益,我们近几年推广了利用大棚温室和室外池塘进行革胡子鲶育成的高效养殖新模式,即利用大棚温室培育革胡子鲶大规格鱼种,再将这些大规格鱼种投放到室外池塘中进行育成饲养,在革胡子鲶售价较高的季节养成并出售,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现将该模式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大棚温室培育革胡子鲶大规格鱼种技术1.大棚温室要求大棚温室应选择建在向阳背风,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而…  相似文献   

5.
全丝鲶快速养殖技术金丝鲶体色金黄,是胡子鲶科的一个优良养殖种类。具有肉质好、生长快、食性广、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金丝鲶当年鱼种可长到1.0—1.5公斤。在高产鱼池中养5个月左右,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人工养殖经济效益高,其快...  相似文献   

6.
革胡子鲶鱼种生长阶段饲料蛋白质适宜需要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革胡子鲶(Clarias leather),俗称埃及塘虱鱼。自引进我国以来,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技术等方面许多单位进行了研究,为了发展这一淡水养殖新品种,摸索其饲料配方,笔者应用正交试验法,就革胡子鲶饲料蛋白质适宜需要量及其他营养素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金丝鲶鱼快速养殖新技术金丝鲶鱼体色金黄,是胡子鲶科的一个优良鱼类养殖品种。具有肉质好、生长快、食性广、适应性强等优点。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金丝鲶当年鱼种可长到1—1.5公斤。在高产鱼池中养5个月左右,667m2可产达1500—2500公斤,人工养殖经...  相似文献   

8.
杜震宇 《水产学报》2002,26(3):259-264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 2 0 0mg·kg-1,40 0mg·kg-1的DL -肉碱和 2 0 0mg·kg-1的L -肉碱 ,饲养初始重为38.6 5± 0 .2 1g的罗非鱼 ,经过 34d的生长试验 ,观察不同添加量的DL -肉碱与L -肉碱对于罗非鱼生长情况、机体营养成分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两种构型肉碱对于罗非鱼并无促生长作用 ,也未明显改变全鱼和肌肉的营养成分组成 ,但是对于改变罗非鱼内脏相对重量、降低肝脂则有一定作用 ,这些作用和影响在相同添加量 (2 0 0mg·kg-1)的DL -肉碱与L -肉碱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9.
以平均体重45.25 g的1冬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4%的加丽素红、0.5%的金黄素、0.5%的金菊黄、6%的玉米蛋白粉作为色素源,以不含色素源的饲料为对照,在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养殖56 d,观察各试验组黄颡鱼的体色,分别测定其背部和腹部皮肤、血清中的酪氨酸酶活力、总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结果为金菊黄组黄颡鱼血清酪氨酸酶活力显著提高,而其他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对照组黄颡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背部皮肤下降11.2%、腹部皮肤下降57.5%,叶黄素含量变化与此类似;玉米蛋白粉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腹部皮肤降低了38.5%、背部皮肤无显著性变化,背部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含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加丽素红组黄颡鱼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腹部皮肤中降低了45%、背部皮肤无显著性变化,背部和腹部皮肤中叶黄素含量显著降低;金黄素组鱼体背部、腹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8倍和1.5倍,金菊黄组鱼体背部和腹部皮肤中总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升高了1倍和0.49倍;叶黄素含量也显著增加。试验结果表明,黄颡鱼能够选择性地沉积来源于饲料色素物质,饲料色素对黄颡鱼体色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是淡水养殖水产品种之一.在养殖条件下,中华鳖腹部皮肤色泽成为其外观质量评价内容之一,水产动物自身不能合成皮肤沉积所需要的色素,需要吸收饲料中色素.皮肤黄素体色需要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作为主要色素种类,饲料中可以通过玉米色素(玉米蛋白粉等)、来自万寿菊的叶黄素等作为色素来源.中华鳖饲料目前主要为粉状饲料,其使用方式一般为在养殖现场加水、加油脂,通过加工制粒设备加工为软颗粒饲料进行投喂.本试验为在生产性使用的中华鳖饲料中,加入6%的玉米蛋白粉作为蛋白质和色素来源,在池塘养殖3个月后测定其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试验的目的一是分析腹部不同部位皮肤色素含量的差异,二是分析饲料玉米蛋白粉中素色能否在中华鳖皮肤中有效沉积,探讨通过饲料控制养殖中华鳖体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池塘网箱养殖模式下,平均水温为30.6℃,以100 mg/kg鱼体重的剂量投饲斑点叉尾鲴(Ietalurus punetaus)苗种(95±20.9)g含呋喃唑酮的药饵,连续5d,每天2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ESI/MS/MS)法分析了呋喃唑酮主要代谢产物3-氨基-2-噁唑烷酮(3-amina...  相似文献   

12.
叶黄素对七彩神仙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叶黄素对七彩神仙鱼体色和生长的影响,在"牛心汉堡"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200、300和400 mg/kg叶黄素,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10.3±0.3)g的七彩神仙鱼8周。结果显示,添加叶黄素50~200 mg/kg,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影响,但添加量达200 mg/kg后,饲料系数显著增大,添加量达300 mg/kg后,增重率显著降低。在养殖4周、8周时,鱼体皮肤亮度(L*)无显著变化,皮肤黄度(b*)和叶黄素含量随叶黄素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升高;8周时,各叶黄素添加组的皮肤b*值和叶黄素含量显著高于4周时,当叶黄素添加量达300 mg/kg后,皮肤b*值(4周、8周)和全鱼叶黄素含量(8周)趋于稳定;4周时,各处理组间的皮肤红度(a*)无显著差异;8周时,当叶黄素添加量达100 mg/kg后,皮肤a*值显著降低;饲料中添加300 mg/kg叶黄素显著提高了七彩神仙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可有效改善七彩神仙鱼体表黄色,提高肝脏总抗氧化能力,但高添加量的叶黄素会降低鱼体生长性能,七彩神仙鱼饲料中的叶黄素添加量建议为200~300 mg/kg。  相似文献   

13.
诱导皱纹盘鲍浮游幼虫附着和变态的物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庆浩 《水产学报》2003,27(2):131-136
根据鲍育苗中常用的6种底栖硅藻氨基酸的组成分析结果,选择15种人工合成氨基酸作为诱导物质,进行鲍浮游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发现天冬氨酸组附着率最高,谷氨酸组次之,但均略低于底栖硅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变态率实验,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组结果基本一致,均略高于底栖硅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氨基酸浓度对附着、变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天冬氨酸还是谷氨酸,实验浓度为10-5mol·L-1组的附着率和变态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黑斑原肌肉营养成分,合理开发和保护利用黑斑原种质资源,分析采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昂仁县境内(N 29°27′58.72″,E 86°54′36.06″)体质量为(158.92±24.10) g的黑斑原肌肉脂肪酸和无机盐组成成分。试验结果显示,黑斑原肌肉(鲜样)中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总饱和脂肪酸8种,总量为1015.7 mg/kg,单不饱和脂肪酸2种,总量为494.4 mg/kg,多不饱和脂肪酸6种,总量为1148.3 mg/kg,必需脂肪酸含量为108.37 mg/kg,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为960.08 mg/kg。黑斑原肌肉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血栓形成指数分别为0.40和1.18。黑斑原肌肉中共检出无机盐元素19种,其中K含量最高,为4061.23 mg/kg,V含量最低,为0.01 mg/kg,其中Ca∶P为1∶164,Na∶K为0.33∶1。对黑斑原肌肉中部分无机盐元素进行了风险评估,Zn元素风险指数最大,最大风险指数为16.13%~39.53%,Se元素的风险指数最小,最大风险指数为0.02%~0.03%,所评估的几种无机盐元素风险指数均在安全范围之内。综上,黑斑原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无机盐元素含量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池塘和水库网箱两种养殖模式下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利用生化分析、物性分析方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分别对斑点叉尾鮰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系水力、质构特性及肌肉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池塘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含肉率都在65%以上;池塘组的贮存损失和失水率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而冷冻渗出率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水库网箱养殖组的粗蛋白、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两组中矿物元素含量都比较丰富,水库网箱养殖组肌肉中钾、磷、钙、镁、锌、铁六种元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池塘组肌肉的凝聚性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水库网箱养殖组,而肌肉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显著低于水库网箱养殖组。研究表明,池塘养殖的斑点叉尾鮰肌肉具有较好的系水力,而水库网箱养殖的斑点叉尾鮰肌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矿物元素更丰富、肉质硬度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盐度对九孔鲍摄食_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昌生 《水产学报》2000,24(1):41-45
九孔鲍摄食人工饲料的盐度范围为20 ̄38,其中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5 ̄35,在此盐度范围内,小规格鲍(平均壳长1.30cm,平均体重0.37g)的壳长日增长为91.5 ̄102.3μm,日增重为8.60 ̄12.55mg;大规格鲍(平均壳长2.7cm,平均体重2.3g)的壳长日增长为56.30 ̄81.80μm,日增重为12.68 ̄22.48mg,其最适生长的盐度为30 ̄35,存活率为97% ̄100%。  相似文献   

17.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0.33%、0.67%、1.33%和2.67%的二苯乙烯苷(THSG)制成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饲喂(15±0.5)g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42 d,研究THSG对其生长和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THSG对斑点叉尾鮰增重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仅在添加量为2.67%时,试验组的饵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然而,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鮰皮肤和血液酪氨酸酶活力、皮肤黑色素含量和黑色素分布量均有提高,其中0.33%和0.67%组皮肤中酪氨酸酶活力分别为10.4 U和10.7 U,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 U;黑色素分布量分别为8.16%和9.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1%(P<0.05)。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和玉米淀粉对草鱼生长和肠系膜脂肪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丽霞 《水产学报》2000,24(5):438-441
采用30%葡萄糖或玉米淀粉作为糖源的配制两种纯化饲料,饲养初始体重为(35.94±1.86)g的两组草鱼,经过为期9周的生长试验,观察葡萄糖和玉米淀粉对草鱼生长和肠系膜脂肪沉积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摄食葡萄糖饲料的草鱼其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而肠系膜脂肪占鱼体的百分比在葡萄糖饲料组和淀粉饲料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85%±0.46%和3.56%±0.45%.由此可见,葡萄糖比玉米淀粉对草鱼的生长具有更好的作用,而玉米淀粉比葡萄糖更容易引起草鱼肠系膜脂肪沉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赵文亚 《水产学报》2003,27(3):278-282
介绍了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法。样品中的氯霉素用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去脂肪,过Sep-C18柱进行净化,用BSTFA-TMCS衍生后进带有微电子俘获器的气相色谱仪检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0μg·L-1,相关系数r=0.999,最低检测限为0.1μg·kg-1,相对标准偏差为4.3%~11.0%,向样品中分别添加1μg·kg-1、10μg·kg-1和20μg·kg-13个浓度水平的氯霉素,回收率分别为62.0%、88.2%和96.4%。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可靠,适合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sutchi catfish, 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 in restricted feeding regimes and their effects on gut and liver indices and body composition. Four feeding regimes were evaluated: fed to satiation twice per day (treatment daily feeding); 1‐day food deprivation and 1‐day feeding (treatment 1D‐1F), 2‐day deprivation and 2‐day feeding (treatment 2D‐2F) and 5‐day deprivation and 5‐day feeding (treatment 5D‐5F). Fingerlings (mean weight 37 ± 3 g, mean total length 18 ± 2 cm) were stocked in replicated earthen ponds at a density of 25 000 ha?1 and cultured for 18 weeks during which commercial diet (33% crude protein) were delivered to apparent satiation on the feeding day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aily feeding and 1D‐1F treatments resulted in similar individual weight gain (515–536 g) and net fish production (10 954–11 387 kg ha?1) as compared with treatment 2D‐2F (weight gain 309 g; net production 6700 kg ha?1) or treatment 5D‐5F (weight gain 251 g; net production 5651 kg ha?1). While fish body protein levels were not affected by food deprivation, lipid contents were lowest in treatments 2D‐2F and 5D‐5F.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sutchi catfish could be cultured in alternate‐day feeding regime without any negative effects on production and meat quality of fish resulting in a net profit of USD 2750 ha?1 po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