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质含量对美洲鲥幼鱼生长的影响,设置了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5%、40%和45%的3组实验,经过41d的试验得出:蛋白质含量为40%的饲料组,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最高(P<0.05);蛋白质含量为40%组和45%组的蛋白质效率和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35%组(P<0.05)。  相似文献   

2.
暗纹东方魨幼鱼对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州 《水产学报》2003,27(5):450-455
以白鱼粉为蛋白源设计了6个不同蛋白质水平(35%,40%,45%,50%,55%,60%)的等能饲料,采用室内水泥池养殖,在水温为24~26℃条件下对暗纹东方鲀幼鱼进行了12周的生长实验以确定其最适蛋白质需要量.增重率和饲料效率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上升,50%试验组的鱼体增重显著高于35%、40%和45%试验组(P<0.05),蛋白质含量高于50%以后增重不再有显著变化(P>0.05).蛋白质效率总体上随着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趋于降低,但在35%、40%和50%试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折线模型测算出暗纹东方鲀幼鱼获得最大增长和对饲料利用最佳时的蛋白质水平分别大约是49%和46%,据此估算出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最适蛋白质含量为46%~49%,这一结果同红鳍东方鲀的最适蛋白质需要量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用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8%、30%、36%的3种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投喂短须裂腹鱼2龄鱼40 d观察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28%、30%、36%饲料的蛋白质效率分别为99.04%、104.10%、120.22%,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2.44%、14.06%、19.32%,饵料系数分别为3.60、3.20、2.31。饲料中蛋白质含量28-36%范围内,对短须裂腹鱼增重率、蛋白质效率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增加逐渐提高,饵料系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4.
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蛋白质含量为19 80%~40 50%的6种精饲料,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饱食投喂和(27±1)℃水温条件下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进行8周的饲养实验,比较其在淡水和海水中的生长及蛋白质需求。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在淡水和海水中生长良好,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7%~100%;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增加,实验鱼的平均终重、增重率和日增重率呈线性增加,饲料系数呈线性下降,蛋白质效率也呈下降趋势。在相同的饲料蛋白水平下,上述指标在淡水鱼和海水鱼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蛋白质适宜需要量为28%~32%。  相似文献   

5.
采用3×3因子试验法,设计了3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6%、29%、32%)及能最蛋白比水平(36、40、44 kl/g)的9种试验饲料,对体重(2.39±0.37)g的克氏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其蛋白能最比进行了研究,生长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克氏螫虾幼虾配合饲料中适宜蛋白质含量为29.49%~32.24%,饲料的适宜能量蛋白比范嗣为34.67~37.46 kJ/g;当试验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1.86%,能量蛋白比为35.85 kJ/g时,试验虾获得最大增重率、最低的饲料系数、最高的蛋白质效率及最大的特定生长率.  相似文献   

6.
配制6种不同蛋白质水平(21%,25%,29%,32%,36%,40%)的饲料,在水温为(26±0.5)℃的条件下对(2.37±0.10)g的蓝曼龙幼鱼进行了50d的喂养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蛋白质水平对蓝曼龙的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转化率(FCE)和蛋白质效率(PER)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1%~29%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在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9%~36%时,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含量增加呈下降趋势。通过折线模型可知,在该实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为指标蓝曼龙饲料的最适蛋白质含量约为28.76%。  相似文献   

7.
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与能量需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四清 《水产学报》2004,28(4):425-430
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适宜的能蛋比,既有利于能量的利用,又有利于蛋白质的利用,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设计4个蛋白质含量梯度和4个能量梯度的16组饲料,试验证明,蛋白质含量大于42%、能蛋比小于115,鱼体日增重率明显增大,饲料系数明显降低,表现出较高的饲料效率,本研究认为大菱鲆幼鱼配合饲料适宜的蛋白质含量为42%~45%、适宜的能蛋比为92.7~102.5。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七彩神仙鱼幼鱼生长和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水温29.0±1.0℃下,将140日龄、体质量8~10g的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a)幼鱼放入室内54cm×40cm×28era的水箱中,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粗蛋白45.0%)、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的5种脂肪水平(10.21%、12.02%、17.17%、21.0%,和22.14%)的饲料.90d的饲养表明,七彩神仙幼鱼的成活率变化在96.67%~100.0%之间,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鱼的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增重率均先增加而后降低;摄食含12.02%脂肪饲料的鱼SGR、PER和增重率极显著地高于摄食含10.22%和22.14%脂肪饲料的鱼(P<0.001),而当鱼摄食含17.17%和21.05%脂肪的饲料时,SGR、PER和增重率与摄食含12.02%脂肪饲料的鱼差异不显著(P>0.05).当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2.02%时,鱼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最高;摄食含脂肪为10.22%、12.02%和17.17%的饲料时,对饲料蛋白的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表明,七彩神仙鱼幼鱼饲料中适宜脂肪含量在12.02%~17.17%之间.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 g)进行56 d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40%蛋白饲料的斑节对虾的增重率(417.35%)和特定生长率(2.93%·d-1)获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在38%时的饲料系数(1.88)最低且与44%和46%蛋白饲料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虾体蛋白含量在44%饲料蛋白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6%、38%和42%组(P<0.05)。(3)斑节对虾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42%蛋白组最高,44%和46%蛋白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36%~42%蛋白饲料组(P<0.05)。(4)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斑节对虾的蛋白酶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波动的趋势;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胃淀粉酶活性在38%~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增重率的回归分析,斑节对虾幼虾饲料蛋白的适宜含量为39.70%。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蛋白质含量为28% (第Ⅰ组),32% (第Ⅱ组),42% (第Ⅲ组),水蚯蚓(第Ⅳ组)4种不同饲料对花鲭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时间为42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花鱼骨鱼苗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效率都相应提高.第Ⅲ组显著高于第Ⅰ、Ⅱ组,而第Ⅰ组和第Ⅱ组变化不明显.投喂水蚯蚓的第Ⅳ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本文还对花鱼骨鱼苗饲料的适宜蛋白质含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方正银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银鲫(方正银鲫♀×方正银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方正银鲫♀×荷包红鲤♂,FH)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孵出的仔鱼在网箱中饲养,测定和统计各组子代的存活率、绝对增重率和性比等。结果表明:FF子代的成活率(91.15±1.78%)极显著地高于FM(87.50±2.13%)和FH(85.00±1.04%)(P〈0.01),FM和F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M(20.17±4.33 g)、FH(23.13±3.58 g)子代的出池体质量显著高于FF(18.90±3.82 g)(P〈0.05),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子代,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组内、性别间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FM(99%)、FF(73%)和FH(99%)子代的雌性百分比明显偏向雌性(P〈0.01),且组间差异极显著,异源精子受精后子代中雌鱼比例明显增高(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银鲫生长性状中存在"异精效应",异源精子对子代的存活率和性别比例有显著影响,对生产中积极利用异源精子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分别投喂野生鲫鱼和人工饲料对哲罗鲑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比较。每组养殖实验鱼50尾,每个实验组设3个重复,试验水温10.8~16.5℃,pH值7.2~7.5,溶氧〉6.0mg/L,试验共进行56d。试验结果:野生鲫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水分均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野生鲫组粗脂肪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试验组鱼体粗蛋白、粗灰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鲫组与人工饲料组相比,野生鲫组哲罗鲑生长性能较好,鱼体成分发生改变,而肌肉氨基酸营养价值未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4~29℃下,将675尾规格整齐、健康、体质量为(35.59士0.4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随机分为9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放养于水泥池中的网箱(100cm×50cm×100cm)内,投喂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油作为脂肪源配制的3个蛋白水平(24%、28%、32%),每一蛋白水平设3个脂肪水平(4%、6%、8%),共计9种饲料。饲料蛋能比(P/E)在15.81-22.46 mg·kJ-1之间。92d的饲养表明:D4组(蛋白质含量为28.02%,脂肪为4.30%)草鱼的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含量的增加,草鱼全肠中蛋白酶的活力逐渐升高,之后又降低,以D4组饲料的蛋白酶活性最高,显著高于D1、D8和D9(P〈0.05)。本实验表明,该生长阶段的草鱼所需最适蛋白水平为28.02%,能量为14307kJ.kg-1,P/E约为19.58mg·kJ-1。  相似文献   

14.
实验测定了黄金鲫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 -Bil)、直接胆红素(D-Bil)。结果显示:黄金鲫血清中丙二醛含量为(4.68±1.20)nmol/mL ,血清碱性磷酸酶(24.54±0.485)nmol/L ,血清酸性磷酸酶(1.40±0.138)U/L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36±1.51)U/L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5.39±29.29)U/L ,血清总胆红素(7.19±3.54)n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3.23±1.90) nmol/L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82.57±1.69)U/L ,血清过氧化氢酶(10.28±3.62)U/mL。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蛋白质含量为28%(第I组),32%(第Ⅱ组),42%(第Ⅲ组),水蚯蚓(第Ⅳ组)4种不同饲料对花鲭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时间为42d。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花鲭鱼苗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效率都相应提高。第Ⅲ组显著高于第I、Ⅱ组,而第1组和第Ⅱ组变化不明显。投喂水蚯蚓的第Ⅳ组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本文还对花婿鱼苗饲料的适宜蛋白质含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7个蛋白质水平(32%、34%、36%、38%、40%、42%和44%)饲料对3个规格(Ⅰ:0.6-4.0 g;Ⅱ:4.0-10.0 g;Ⅲ:10.0-18.0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规格Ⅰ对虾投喂36%的饲料组具有最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85.61%),规格Ⅱ和规格Ⅲ均在40%饲料组达到最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4.19%和84.67%)且显著高于其他组。规格Ⅰ40%饲料组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力(26.67 U·mg-1)且显著高于44%饲料组,32%饲料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38%-44%饲料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规格Ⅱ36%饲料组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力(25.84 U·mg-1),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32%-38%饲料组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40%-44%饲料组;规格Ⅲ44%饲料组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32%饲料组,42%、44%饲料组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32%饲料组。  相似文献   

17.
用IGF—ⅠmRNA表达量评价鲮饲料配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秘鲁鱼粉为饲料蛋白源,研究4种蛋白水平(21.5%、32.2%、42.5%和51.6%)的饲料对鲮(Cirrhinus molitorella)生长、消化酶活性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Ⅰ)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经过8周的养殖试验,不同饲料蛋白水平下,蛋白酶活性与特定生长率(SGR)成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鲮肝组织中IGF—ⅠmRNA的表达量与特定生长率成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鲮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量与蛋白酶活性也成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果表明,用鲮肝组织IGF—ⅠmRNA的表达量可以快速鉴定饲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为河南省的传统优质特色水产品种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鲫地方品种。本研究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从85尾淇河鲫样品中共鉴定出21个克隆系,在其中6个克隆系中检测到18尾雄性个体。结果表明:淇河鲫是两性型雌核发育三倍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多元统计分析显示:体高、体宽、背鳍基长等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这一结果与体高背厚的淇河鲫种质较优异的生产经验一致。本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借鉴两性型雌核发育方正银鲫育种成功经验来开展淇河鲫品种的选育,在选育过程中应关注淇河鲫体高背厚的形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大蒜素、枸杞多糖对草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草鱼幼鱼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大蒜素(0、0.4%、0.8%)、枸杞多糖(0、0.066%、0.132%),未添加组为对照组,探讨大蒜素、枸杞多糖对草鱼幼鱼血清溶菌酶(LSZ)、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补体C3含量和白细胞吞噬率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第28 d...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人工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含量分别是18.58%,24.30%,30.08%,36.44%,42.64%和48.86%的配合饲料进行了试验。试验水温(28.5±1.5)℃,海水盐度1.0178±0.0008,pH值7.9±0.5,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配合饲料各组中,当蛋白水平高于36.44%(IV组)时,方斑东风螺稚螺壳高和壳宽增长率以及增重率均显著高于18.58%~30.08%组;各组间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中不同蛋白水平对方斑东风螺肉中水分、灰分和磷的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肉中蛋白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配合饲料中蛋白水平与增重率的变化关系,通过折线回归方程y1=5.573X-1.84(R2=0.922);y2=2.367X+135.33(R2=0.823)。可见,0.34~1.18 g方斑东风螺稚螺配合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添加水平为42.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