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卵形鲳鲹幼鱼的赖氨酸需求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设计6个不同赖氨酸水平的饲料组(赖氨酸的实际含量分别为2.28%、2.46%、2.63%、2.73%、2.95%、3.28%),旨在探讨卵形鲳鲹幼鱼对赖氨酸的需求量.每个网箱(1.0m×1.0m×1.5m)投放卵形鲳鲹幼鱼[平均初始体重为(14.78±0.41) g]20尾,每组饲料3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2次(0...  相似文献   
2.
不同规格南美白对虾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鱼粉、豆粕、花生麸为主要蛋白源,配制7个蛋白质水平梯度的饲料,对3种规格的南美白对虾(初始体重分别为:0.6 g、4g、10g)进行3期养殖试验(Ⅰ:0.6~4 g;Ⅱ:4~10 g;Ⅲ:10~18 g),研究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饲料对3种规格南美白对虾生长及体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0.6~4 g的对虾,摄食42....  相似文献   
3.
加热温度对牡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牡蛎挥发性风味与加工温度的关系,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不同温度加热牡蛎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灵敏地检测到牡蛎在加热过程中气味的变化,新鲜牡蛎在加热到1000C和1500C时气味发生明显变化。通过GC-MS从新鲜牡蛎、100℃加热牡蛎和150℃加热牡蛎中分别检出47、59和56种挥发性物质,己醛、反-2-,顺-6-壬二烯醛、庚醛、辛醛等醛类物质对新鲜牡蛎的风味影响较大,使其具有腥味、蘑菇及黄瓜的风味;经过100℃加热后,牡蛎的腥味减弱,肉香浓郁,醛类和杂环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150℃加热牡蛎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是烃类,杂环化合物对其烘烤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鱼粉、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为主要蛋白源,配置6个蛋白质水平梯度(36%、38%、40%、42%、44%、46%)的饲料,对斑节对虾幼虾(1.03±0.02 g)进行56 d养殖实验,研究饲料中不同蛋白含量对斑节对虾幼虾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摄食40%蛋白饲料的斑节对虾的增重率(417.35%)和特定生长率(2.93%·d-1)获得最大值并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在38%时的饲料系数(1.88)最低且与44%和46%蛋白饲料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虾体蛋白含量在44%饲料蛋白组最高,且显著高于36%、38%和42%组(P<0.05)。(3)斑节对虾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42%蛋白组最高,44%和46%蛋白饲料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36%~42%蛋白饲料组(P<0.05)。(4)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斑节对虾的蛋白酶活性呈现由高到低波动的趋势;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胃淀粉酶活性在38%~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36%蛋白饲料组(P<0.05),肠淀粉酶活性在42%蛋白饲料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通过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增重率的回归分析,斑节对虾幼虾饲料蛋白的适宜含量为39.7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7个蛋白质水平(32%、34%、36%、38%、40%、42%和44%)饲料对3个规格(Ⅰ:0.6-4.0 g;Ⅱ:4.0-10.0 g;Ⅲ:10.0-18.0 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肝胰脏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规格Ⅰ对虾投喂36%的饲料组具有最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85.61%),规格Ⅱ和规格Ⅲ均在40%饲料组达到最大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4.19%和84.67%)且显著高于其他组。规格Ⅰ40%饲料组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力(26.67 U·mg-1)且显著高于44%饲料组,32%饲料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38%-44%饲料组淀粉酶活性无显著性差异;规格Ⅱ36%饲料组具有最高的蛋白酶活力(25.84 U·mg-1),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32%-38%饲料组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40%-44%饲料组;规格Ⅲ44%饲料组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32%饲料组,42%、44%饲料组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32%饲料组。  相似文献   
6.
鲣鱼血合肉风味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酒酿发酵的方式去除鲣鱼血合肉的腥臭味。运用电子鼻(electronic nose)对经不同时间、温度和固液比发酵的血合肉及未经发酵的新鲜血合肉的挥发性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测定,对所得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进行了处理。而后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最佳发酵条件。最终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仪(HS-SPME-GC-MS)对发酵前后血合肉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电子鼻能检测到酒酿发酵前后鲣鱼血合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趋势。由GC-MS分析可知,经过酒酿发酵后,血合肉的腥味成分明显减少。通过感官评定结果可知,发酵时间为4d、温度30℃、固液比1∶2时,脱腥作用最好。由此说明,酒酿发酵能够较好的去除鲣鱼血合肉的腥臭味,改良其风味。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水产加工副产物的利用率和附加值,以鲣加工副产物为原料,采用胰蛋白酶结合超声处理制备蛋白胨,并分析了鲣加工副产物超声辅助酶解过程中蛋白酶活性、水解度、氮回收率、TCA-可溶性氮回收率、酶解产物分子量分布等指标的变化,探究了超声辅助酶解的作用时间、温度以及超声功率等因素对鲣加工副产物酶解产物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确定了蛋白胨制备的最佳酶解工艺条件。结果显示,超声处理造成胰蛋白酶酶活发生显著变化,在功率为120 W的超声场下,胰蛋白酶酶活在30 min内呈上升趋势,但在超声场处理30 min后,胰蛋白酶的酶活呈明显下降趋势,至4 h后酶活变化趋势趋于平缓。超声功率和酶解温度都会影响胰蛋白酶对鲣加工副产物的酶解效率,在超声功率240 W和酶解温度50°C条件下,氮回收率比无超声处理组提高了18.66%,水解度提高了30.43%,TCA-可溶性氮回收率提高了33.20%,且超声处理有效提高了酶解液中小分子肽的含量。超声辅助酶解鲣加工副产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5°C,超声功率240 W,酶解时间4 h,此时氮回收率为81.40%,TCA-可溶性氮回收率为40.7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