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文鸽  张芝芬 《海洋渔业》2000,22(4):159-161
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紫贻贝磷脂含量及其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在30℃、4℃、-10℃、-20℃分别贮藏贻贝,随着温度的上升,磷脂含量的下降速度加快。对贮藏3d后的贻贝磷脂进行组分分析,磷脂各组分的相对百分比都发生了变化,并且随温度的升高PC的降解速度大大加快,所占的百分比快速下降,而LPC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冰温结合复合配方保鲜剂贮藏技术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鲜度和质构特征参数变化的影响,同时与单一冰温贮藏样品的相应变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冰温结合保鲜剂贮藏方法能够显著延缓牙鲆鱼肉样品细菌总数、K值、TVB-N和pH值等的增加速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样品组织结构、破断强度和感官指标等的变化均呈现减缓趋势;与单一冰温贮藏条件的样品相比,冰温结合保鲜剂样品的货架期能有效延长10 d左右,达到最佳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温度贮藏条件下罗非鱼片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随时问的变化规律及其动力学特性,建立了TVB-N和菌落总数与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的动力学模型,以预测和控制罗非鱼片在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货架期。贮藏过程中罗非鱼片的TVB-N和菌落总数增加,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鱼片品质劣化速度加快。TVB-N和菌落总数均符合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并且与Arrhenius方程有很高的拟合度。罗非鱼片的贮藏期可通过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食品的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在我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运用气调保鲜技术对水果、蔬菜、粮食、禽蛋、肉类、水产品和焙烤食品等进行保藏,效果良好,与一般的冷藏相比,可大大延长食品的贮藏期,提高贮藏质量,是一项很有前途的食品贮藏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5.
冰藏中凡纳滨对虾的质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质构仪的质地剖面(TPA)模式,对冰藏条件下的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全虾和虾仁的硬度、弹性指数、咀嚼性和凝聚性等质构参数进行测定,同时对其品质进行了感官评定。测定周期为7d。结果显示,全虾和虾仁的总体评分、硬度、弹性指数、咀嚼性和凝聚性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表明其日感品质在贮藏中持续下降,显示感官评定与质构测量结果具有一致性;贮藏中虾仁的总体评分、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指数的下降速率低于全虾,因此以虾仁的形式贮藏能更好地保存虾肉的质构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活品扇贝营养及品质的影响,将无水低温保活运输后的鲜活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置于海水贮藏和干露冰藏贮藏条件下分别贮藏96 h,测定贮藏过程中虾夷扇贝的营养成分、糖原、乳酸等含量变化,并对感官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两组虾夷扇贝的水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略微下降;糖原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贮藏96 h后干露冰藏组的糖原含量较海水贮藏组的高;干露冰藏贮藏组的乳酸含量呈上升趋势,海水贮藏组呈先升后降趋势,96 h后海水贮藏组较干露冰藏组的低;挥发性盐基氮(TVB-N)呈上升趋势,贮藏96 h后两组的TVB-N含量均未超过海产贝类TVB-N可接受限;贮藏48 h内干露冰藏组的感官品质较好,48 h后低于海水贮藏组。结合扇贝品质指标分析及感官评价,贮藏时间在48 h内,(0±2)℃干露冰藏贮藏下虾夷扇贝营养和风味损失较小;贮藏时间超过48 h,采用海水温度(10±1)℃、溶氧(8±0.5)mg/L的海水贮藏能更好保持虾夷扇贝的品质和风味,且存活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将丁香油添加到蟹黄鲜虾酱中,25℃恒温贮藏180 d,通过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中丙二醛含量、总巯基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呈味物质含量进行定期检测,并结合滋味物质的味道强度值和味道当量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探索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贮藏过程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丁香油能抑制丙二醛的生成、总巯基的降低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解,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呈味核苷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味精当量值显著高于不添加丁香油的蟹黄鲜虾酱。研究表明,在贮藏过程中,丁香油对蟹黄鲜虾酱不仅具有抗脂肪和蛋白质氧化的作用,还能够提高其贮藏稳定性和风味。  相似文献   

8.
蟹糊贮藏中的品质变化及变质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蟹糊贮藏中的品质和细菌相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水分活度0.901产品的货架期为水分活度0.861产品的81%,产品10℃贮藏的货架期为5℃贮藏的42%,表明栅栏因子强度对产品的质量和贮藏性十分重要。蟹糊产品初始菌相较单一,主要是棒状杆菌、玫瑰色库克菌、葡萄球菌和马红球菌。贮藏中菌相组成更趋单一,至感官拒绝时,葡萄球菌比例均超过50%;特别是水分活度高的产品,无论是5℃还是10℃贮藏,至感官拒绝时,葡萄球菌比例均超过三分之二,因此可以认定葡萄球菌是蟹糊产品的优势变质菌。虽然没有检出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蟹糊中的潜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大菱鲆腐败菌生长动力学研究和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0、3、7、10℃贮藏大菱鲆中希瓦氏菌生长数据,建立了大菱鲆0~10℃贮藏中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模型和剩余货架期预测模型。感官、化学和微生物生长动态分析表明,希瓦氏菌为大菱鲆0~10℃贮藏中的特定腐败菌。Gompertz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希瓦氏菌的生长。采用Belehradek方程描述的温度对希瓦氏菌最大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的影响均呈较好线性关系。以5℃贮藏大菱鲆中希瓦氏菌生长数据,对所建立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和剩余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得到最大比生长速率、延滞时间、货架期的预测值相比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36%、5.61%和6.74%,表明建立的模型可以快速准确的预测大菱鲆0~10℃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剩余货架期。  相似文献   

10.
低温流通牡蛎肉贮藏期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低温牡蛎肉的货架期寿命,以及10℃条件下,低温流通牡蛎肉品质随贮藏时间的变化及其货架期寿命,对贮藏期内,低温牡蛎肉的感官品质、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 TVBN)和pH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以菌落总数为指标的货架期模型。结果表明,在10℃贮藏条件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低温牡蛎肉的品质逐渐劣变,感官品质和菌落总数均在第7天达到不可食用状态,而TVBN和pH的变化则因酸化而相对滞后。以菌落总数为指标所建立的货架期模型,其误差在10%以内,能够对0~10℃范围内低温牡蛎肉的货架寿命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鲐鱼在贮藏期间组胺的形成,并探索了不同鱼种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组胺形成的规律。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前处理,以偶氮试剂为显色剂进行比色测定。该方法具有前处理效果好回收率高,操作简便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会加快组胺的形成速度,鲐鱼在0℃条件下贮藏可大大降低组胺的形成。鲜度好的则其组胺形成较慢。根据贮藏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可推算出其组胺的含量,这对于判断鱼品质量和防止组胺中毒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冰温下包装方式对大黄鱼的保鲜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冰温(-1.0±0.3) ℃贮藏条件下,研究了真空包装对大黄鱼的保鲜效果.通过对贮藏过程中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测定,评价了不同包装方式对大黄鱼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冰温真空包装法能够抑制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TBA值和盐基氮的增加,与空气包装相比,保鲜时间延长6~7 d.应用冰温真空包装法延长了大黄鱼的保鲜时间,且保持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3.
太平洋牡蛎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和细菌茵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为研究对象,对其在-3℃微冻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细菌总数和细菌菌相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牡蛎在微冻贮藏过程中,感官评分呈下降的趋势,至第30天时已接近感官拒绝点。细菌总数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第60天贮藏期末时为4.1lg cfu·g^-1。牡蛎生鲜样品的初始菌相比较复杂,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属于14个属(科),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p.)和弧菌(Vibrionaceae)为优势菌,比例分别为22%和20%。微冻贮藏过程中,各个菌属的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假单胞菌比例不断增加,成为牡蛎微冻贮藏过程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臭氧减菌化处理罗非鱼片冰温贮藏过程中蛋白质生化特性变化规律,本研究对冰温贮藏过程中经臭氧处理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ATPase活性、表面疏水性、巯基及羰基含量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冰温贮藏过程中,臭氧处理组和对照组罗非鱼片蛋白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性,表现为: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 -ATPase活性及巯基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则呈上升趋势;冰温贮藏20 d后,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 -ATPase活性和巯基含量分别下降了76.57%、89.76%和66.72%,而对照组则分别下降了69.05%、86.45%和62.29%;另一方面,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分别上升了111.75%和76.46%,对照组则分别上升了104.77%和58.23%。在同一贮藏时间臭氧处理组罗非鱼片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Ca2 -ATPase活性及巯基含量较对照组低,而肌动球蛋白表面疏水性和羰基含量较对照组高。研究表明:臭氧水的氧化性及处理过程中产生的ROS加速了冰温贮藏过程中罗非鱼肌肉蛋白质的变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长丰鲢( Changfeng silver carp )鱼片在冷藏(4℃)和微冻(-3℃)条件下的感官品质、菌落总数( TAC)、汁液流失率、 pH、电导率( EC)、挥发性盐基氮( TVB-N)以及K值等指标的变化,评价两种贮藏条件对长丰鲢鱼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丰鲢鱼片分别在4℃贮藏至第8天和-3℃贮藏至第25天时失去感官食用价值。4℃贮藏第6天菌落总数为6.75 lg cfu/g,-3℃贮藏第20天为5.89 lg cfu/g。 TVB-N值在4℃贮藏至第8天为29.1 mg/100 g,-3℃贮藏至第25天为21.1 mg/100 g。与冷藏相比,微冻贮藏下长丰鲢有较高的汁液流失率。综合各项指标变化,冷藏和微冻贮藏条件下长丰鲢鱼片的货架期分别为6 d和20 d,微冻贮藏较冷藏长丰鲢鱼片贮藏期延长了2.3倍。  相似文献   

16.
利用PEN3型电子鼻对不同冷冻贮藏时间的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鱼肉进行分析,考察了冷冻贮藏时间对罗非鱼肉挥发性物质的影响,并对所获得试验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和线形判别分析(LDA方法)。结果显示,电子鼻传感器可以用于区别不同冷冻时间的罗非鱼肉,PCA方法和LDA方法均能较好地辨别出不同贮藏时间的冷冻罗非鱼肉。PCA方法中第一主成分区与第二主成分区的贡献率之和为91.69%,2个主成分已经基本代表了冷冻罗非鱼肉的主要特征信息;LDA方法则呈现出较好的集中性和单向趋向性,两判别式的总贡献率为92.39%。采用LOADINGS分析方法得出传感器W5S、W1S、W2S和W1W在该试验的检测过程中贡献率大,可以根据具体的试验条件对电子鼻传感器的阵列组合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品质特性与货架期的关系,将大菱鲆贮藏在-3℃、0℃、4℃、10℃和15℃温度下,测定其感官品质、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菌落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值(TBA)、电导率的变化,并且观测肌肉的微观结构;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F-NMR)分析鱼肉中水分迁移状况,并且建立了TVB-N及菌落总数与贮藏时间和温度的动力学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5种不同贮藏温度下鱼肉中不易流动水均减少,货架期终点各贮藏温度下的样品相对于新鲜鱼肉,其肌纤维结构均由紧密变得疏松;TVB-N和菌落总数变化预测模型中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79.50、75.07 kJ/mol和1.3×10~(14)、7.62×10~(12)。选用10℃进行验证性试验,结果显示实测值与预测值相对误差在10%以内。因此,可根据TVB-N值及菌落总数对大菱鲆贮藏在-3℃~15℃的货架期进行实时预测。  相似文献   

18.
淡腌黄鱼在不同温度下贮藏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淡腌黄鱼在5、10、15、25℃下贮藏的微生物及品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检测贮藏期间微生物生长情况、过氧化值(POV)及挥发性盐基氮(VBN)的变化,并结合感官质量的变化,确定了在不同温度下贮藏产品的货架期,对产品货架期腐败终点的指标值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结果表明在初期腐败时,微生物生长最大值约为8~9log10CFU·g-1,VBN约为30~40mg·100g-1,POV值在保藏期间均出现峰值,其变化情况与细菌总数、感官评分及VBN的变化保持一致。而5、10、15、25℃的货架期分别是20、14、8、4.5d。真空包装的淡腌黄鱼在4种温度条件下贮藏,产品的货架期较短,且产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腐败,化学腐败不是其主要腐败原因,但与挥发性盐基氮一样与腐败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南极大磷虾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感官、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和TMA-N为指标,探讨了南极大磷虾在0、5和20℃贮藏中的品质变化,结合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和细菌菌相的变化对南极大磷虾腐败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品质下降很快,0℃和5℃温度下15 h后品质不可接受,20℃温度下8 h后品质不可接受。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细菌总数、嗜冷菌数、TVB-N、TMA-N都有增加,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变化明显,细菌菌相变化不大,表明0、5和20℃贮藏中南极大磷虾自溶迅速,酶对其腐败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鲳鱼货架期预测模型的电子鼻评价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佟懿  谢晶  肖红  杨胜平 《水产学报》2010,34(3):367-374
利用电子鼻对鲳在不同贮藏温度与贮藏时间下的挥发性气味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子鼻测定获得的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与判别因子分析(DFA)。将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鲳的气味变化突变点作为气味变化的切分点与理化品质指标值(菌落总数)相结合,建立了鲳在273~283K下的Q10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能很好地将贮藏于273、283与293K下的鲳随着贮藏时间变化的气味进行区分。贮藏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鲳的TVBN与菌落总数值回归拟合方程均符合一级化学动力学模型(R2>0.95)。基于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283K与293K下的气味变化切分点与相同温度下理化品质指标变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采用Arrhenius动力学模型推导公式求得鲳在273~283K与283~293K温度段内菌落总数的Q10值,并结合283K与293K温度下电子鼻PCA与DFA分析获得的气味变化货架期切分点,从而得到鲳在273~283K与283~293K温度段内的Q10货架期预测模型为:SL(275~283K)=3×3.008 (283-T)/(10)与SL(283~293K)=1.5×3.423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