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相似文献   

2.
用 4 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 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 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 :(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 ,其中Z2扩增的 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 ,而 70 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 ,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 ;(2 )Opp17扩增的 94 7bp片段的出现频率 ,在长江、黄河和辽河群体显著地从南到北递减 ,长江蟹 87.50 %、黄河蟹4 1.66%、辽河蟹 10 .83%。这一遗传渐变的度量可作为区别这三个水系的中华绒螯蟹种群的判据 ;(3) 6水系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依次为 :辽河蟹 0 .90 8>南流江蟹 0 .897>瓯江蟹和珠江蟹 0 .895>黄河蟹 0 .890 >长江蟹 0 .850 ;6群体间遗传距离及其UPGMA、NJ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流江蟹、珠江蟹同长江蟹、辽河蟹及黄河蟹在基因组之间存在明显的歧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是我国海洋渔业重要的经济虾种之一。本研究以相应引物对野生群体和人工培育第1代、第4代、第5代、第6代群体(CP1、CP4、CP5、CP6)的各2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测得的16SrRNA基因片段长为520bp,10个中国对虾个体间无碱基差异,其A、T、G、C含量分别为171bp(32.88%)、176bp(33.85%)、104bp(20.00%)、69bp(13.27%),AT含量明显高于GC含量。利用其中长度为413bp的同源序列,以环斑鼓虾(Alpheus armillatus)为外群探讨了对虾科(Penaeidae)中的对虾属、美对虾属、明对虾属、囊对虾属和滨对虾属5个属(Penaeus,Farfantepenaeus,Fenneropenaeus,Marsupenaeus,Litopenaeus)12种对虾间的系统关系。以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可将以上12种虾类分为两个大群:中国对虾和斑节对虾先聚到一起后与日本对虾聚成一大群;美对虾属、滨对虾属个体各聚成1支后聚成一大群,最后与中国对虾等聚到一起。同时可见,小褐美对虾(F.subtilis)与保罗美对虾(F.paulensis)、南方滨对虾(L.schmitti)与白滨对虾(L.setiferus)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4.
陈合格 《水产学报》2005,29(3):318-322
对中华鳖和砂鳖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进行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序列测定和PCR-RbLP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鳖、砂鳖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均为562bp,其A、T、C、G含量相似,分别为209个(37.2%)、121个(21.5%)、145个(25.8%)、87个(15.5%)和207个(36.8%)、120个(21.4%)、145个(25.8%)、90个(16%)。两序列间共有13处碱基不同,序列差异率为2.3l%,中华鳖与砂鳖各自个体间的平均核苷酸序列差异率分别为0.53%和0.36%,种间差异显著;用内切酶MspⅠ酶切两种鳖的12S rRNA基因片段,在砂鳖中可得到大小为519bp和43bp两个片段,而中华鳖无此酶切位点,这可作为准确鉴别中华鳖和砂鳖的分子鉴定标记。从两种鳖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片段碱基的显著差异和MspⅠ酶切位点的变化,可以进一步证明砂鳖是不同于中华鳖的鳖属一新种。  相似文献   

5.
李思发  邹曙明 《水产学报》1999,23(4):325-330
用48个具有丰富多态性的10碱基随机引物对辽河、黄河、长江、瓯江、珠江和南流江的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的6个群体进行RAPD分析。结果发现:(1)两个引物具有群体特异性带,其中Z2扩增的880bp片段为珠江蟹和南流江蟹群体中所特有,而700bp片段为长江蟹、辽河蟹、黄河蟹和瓯江蟹所特有,可作为区别日本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的分子遗传标记;(2)Opp17扩增的947bp片段的出现频率,在长江、黄河和辽  相似文献   

6.
利用线粒体COI序列分析4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遗传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长江、辽河、瓯江水系野生中华绒螫蟹(Eriiocheir sinensis)及其莱芮河水系F1共4个群体71个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比对长度包括628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112个,简约信息位点3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71个个体共含17种单...  相似文献   

7.
用RAPD技术检测了中华绒螯蟹(E.sinensis)长江、辽河、瓯江三个群体各1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的多态性。经20个随机引物扩增得到每一个体的多态片段,通过对群体内及群体间共享片段的分析,得到三群体间的相似率数据,为中华绒螯蟹的种群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黄海蓝点马鲛mtDNA D-loop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山东半岛南岸水域的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群体(n=20)的mtDNA D—1oop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50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得到了410bp的核苷酸片段(除去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用Genedoc软件进行排序比较,在这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54个变异位点,包括2个碱基缺失、1个碱基插入、43个转换位点、7个颠换位点及2个转换与颠换同时存在的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S)为54、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分别为0.0271和11.047。研究结果表明,蓝点马鲛的mtDNA D—1oop基因个体变异程度较大,适合于群体内及群体间不同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长江、瓯江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和瓯江的中华绒螯蟹豆蟹培育为扣蟹,长江蟹群体增重22.08倍,回捕率为47.18%;瓯江蟹群体增重6.19倍,回捕率为17.10%。  相似文献   

10.
云南倒刺(鱼巴)mt DNA D-loop区序列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PCR-测序技术对采自抚仙湖的云南倒刺Ba5个个体进行了mtDNA D-loop区始自3‘端共450bp碱基的序列测定。共检出2种单倍型。2个单倍型的差异是在第187碱基位置处发生一个T/C颠换。种内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35%。与鲫、银鲴等淡水鱼相比,云南倒刺Ba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比较丰富。在抚仙湖云南倒刺Ba的保护上,努力恢复其种群数量是首要且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12SrRNA序列的比较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高天翔 《水产学报》2000,24(5):412-416
参考果蝇和蚤状Zao的线粒体DNA 12S rRNA序列进行了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两种的碱基序列长度相同,为457bp,其A、T、G、C含量相似,分别为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15.32%)和159bp(34.79%)、178bp(38.95%)50bp(10.94%)、70bp(15.32%)。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间有5处碱基序列差异,在98bp、151bp、317bp和417bp碱基处为碱基转移,在294bp碱基处为碱基颠换。  相似文献   

12.
首次进行了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线粒体 DNA 12SrRNA的序列分析。参考果蝇、蚤状溞序列对中华绒螯蟹线粒体DNA 12SrRNA基因片段做了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结果得到 457 bp的碱基序列,其A、T、G、C含量分别为 159bp(34.79%)、177bp(38.73%)、51bp(11.16%)、70bp( 15. 32%),与果蝇、蚤状溞的相同基因片段的序列含量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3.
基于12SrRNA序列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龟鳖类的系统进化关系,以期为龟鳖类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测定了15种龟类线粒体12S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比对后获得一致序列长为433 bp,有191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43.2%,其中简约信息位点108个。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46%、34.42%、25.85%和18.27%。A+T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2%)。在433个核苷酸位点中,有插入/缺失35个,转换为34,颠换为21,转换/颠换比率为1.67。与NCBI上其它一些龟鳖的序列进行比对后,得到414 bp的一致序列,其中236个为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57.00%;简约信息位点181个。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5.7%、22.2%、18.1%、24.0%。A+T含量(57.9%)高于G+C含量(42.1%)。在414个核苷酸位点中,转换为30,颠换为14,转换/颠换比率为2.12。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分析龟鳖类种间、属间、科间遗传距离,并用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7种闭壳龟种间差异在0~0.043,平均为0.022;淡水龟科属间遗传距离为0.007~0.140,平均为0.074;曲颈龟亚目9个科间(不包括平胸龟)遗传距离为0.055~0.197,平均为0.139。由此认为,淡水龟科与陆龟科亲缘关系比龟科更近;不支持将闭壳龟属拆分为闭壳龟属和盒龟属;支持将平胸龟属归为鳄龟科的一个属。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罗氏沼虾线粒体16SrRNA基因的部分片段,通过序列测定和用限制性内切酶MboI、AluI和TaqI分别对上述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RFLP),分析了取自缅甸引进种子代、广西养殖群体及江苏养殖群体3个不同群体罗氏沼虾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3个群体间序列同源性对比无变异,PCR-RFLP未发现有片段多态性,3个群体间不存在遗传结构差异。可能表明这3个群体的罗氏沼虾起源同一个种群,且分化较低。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三门湾日本蟳群体线粒体16Sr RNA基因序列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浙江三门野生日本蟳20个个体的mtDNA 16SrRNA基因进行扩增,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测序,得到495 bp的核苷酸序列片段。测序结果经比对校正后,获得三群体16SrRNA基因一致序列,片断长为495 bp,其中变异位点15个,简约位点11个,总变异为3.03%。在测得的495 bp目的DNA片段中,碱基T、C、A、G平均组成分别为35.2%、17.9%、35.3%和11.6%,其A+T含量(70.5%)远高于G+C含量(29.5%)。在2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42,核苷酸多样性为0.448%。根据Kimura遗传距离的计算结果,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2%~2.68%。16SrRNA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表明,梭子蟹属的远洋梭子蟹和青蟹属的拟穴青蟹亲缘关系较近,与蟳属的日本蟳亲缘关系较远,与形态和RAPD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从分子水平研究巨[鱼丕](Bagarius yarrelli Sykes)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关系,本实验对采集于怒江、澜沧江、元江3河流5种群中的60个个体进行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的PCR扩增,同时与红河河口群体12个个体的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采用Mega5.02软件对碱基组成、Kimura-2 parameter遗传距离、可变位点等进行分析。应用DnaSP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参数的计算。结果显示:12S rRNA和ND3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954 bp和346 bp(349 bp),分别定义了51个单倍型和42个单倍型,12S rRNA和ND3序列中的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T为20.8%、C为25.7%、A为32.1%、G为21.4%和T为29.5%、C为28.2%、A为28.1%、G为14.1%,表现出明显的A+T偏倚性;6个群体的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284(12S rRNA),0.009~0.059(ND3)和0.004~1.062(12S rRNA),0.008~0.143(ND3);12S rRNA基因的51个单倍型和ND3基因的42个单倍型序列总的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及核苷酸平均差异数(K)分别为0.972和0.937、0.035和0.079、31.414和27.176,均显示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12S rRNA和ND3基因同源序列的[鱼丕]科9属10种鱼类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巨[鱼丕]独自汇聚成一大单系群,怒江潞江坝群体、怒江三江口群体及澜沧江临沧群体间关系较近,澜沧江景洪群体可单独构成一个单系种群,红河河口群体、红河曼耗群体与其它巨[鱼丕]构成一单系种群后再同澜沧江景洪群体汇聚成一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PCR技术扩增了6个野生群体大泷六线鱼线粒体12S r RNA基因的部分序列。在获得的582bp碱基序列中,共检测到314个变异位点,占总位点数的53.95%。34尾个体共定义了16种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40~1.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71~0.10441。中性检验Fu's Fs值为1.19782(P0.01)。分子变异分析表明:Fst=0.88326(P0.01),群体间和群体内变异分别为88.33%和11.67%。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构建的NJ和MP系统树表明,东港和旅顺群体亲缘关系较近,构成一个分支,其他群体构成另一分支。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技术对广西钦洲湾水域的养殖牡蛎(传统上被认为是近江牡蛎Crassotea ariakensis Fujita)群体26个个体的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约500bp的扩增产物。PCR产物经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同源排序,得到415bp可供分析的核苷酸片段。2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8个变异位点,包括1个碱基插入/缺失、11个转换位点及6个颠换位点。共有6种单倍型,这6种单倍型又分为2大类单倍型。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26个个体聚成明显的2支,一支有19个个体,占73.08%;另一支有7个个体,占26.92%;2支间序列差异为3.54%。据此得出结论:钦洲湾养殖牡蛎应存在两大种群或是2个亚种,其差异是否到了种间的分界限,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中华沙鳅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测定了采自3个地理位置(宜宾、江津、思南)共45尾中华沙鳅(Botia superciliaris)的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所有个体913 bp序列中检测到22个变异位点,45尾个体中发现26种单倍型。中华沙鳅的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较低(0.00365),而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较高(0.986)。中性检验Fu′sFs值为-9.49536(P<0.05)。3个群体内的Kimura 2-paramter遗传距离为0.00329~0.00417,群体间为0.00340~0.00379,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距离处于同一水平。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291(P<0.01),2.9%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7.1%的变异来自群体内;在NJ聚类树中,3个群体的个体并没有按相应的地理位置进行聚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