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问题的新方法,其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按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的原则,计算了人工控制条件下津市西湖12个生态因子(透明度、水深、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氮磷比、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关联度;关联序结果为毛里湖:氮磷比>氨氮>硝酸氮>总氮>总磷>透明度>水深>酸碱度>浮游植物>水温>浮游动物>溶氧;西湖:氨氮>氮磷比>总氮>总磷>硝酸氮>水深>酸碱度>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温>溶氧>透明度。结果表明,氮磷比、氨氮、总氮、总磷和硝酸氮是水体的优势影响因子,溶氧、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水温则是相对次要的影响因子,大水面施肥使西湖水体的氮磷比调控到了较好的状态(毛里湖15.35±5.71;西湖9.92±1.97),符合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2.
人工控制条件下津市西湖生态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是一种研究少数据、贫信息不确定问题的新方法,其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一致,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 按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四条原则,计算了人工控制条件下津市西湖12个生态因子(透明度、水深、水温、溶解氧、酸碱度、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氮磷比、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关联度,关联序结果为毛里湖:氮磷比>氨氮>硝酸氮>总氮>总磷>透明度>水深>酸碱度>浮游植物>水温>浮游动物>溶氧;西湖:氨氮>氮磷比>总氮>总磷>硝酸氮>水深>酸碱度>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水温>溶氧>透明度;结果表明氮磷比、氨氮、总氮、总磷和硝酸氮是水体的优势影响因子,溶氧、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水温则是相对次要的影响因子,大水面施肥使西湖水体的氮磷比调控到了较好的状态(毛里湖15.35±5.71;西湖9.92±1.97),符合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3.
澧县王家厂水库生态因子的灰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依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和接近性原则,计算并分析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澧县王家厂水库13个生态因子(透明度、水深、水温、溶解氧、酸碱度、电导率、氨氮、硝酸盐氮、总磷、总氮、氮磷比、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关联度,南河关联序结果为:氮磷比>总氮>硝酸氮>氨氮>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溶解氧>酸碱度>总磷>水温>电导率>透明度>水深;北河:氮磷比>总氮>总磷>硝酸氮>浮游动物>水温>水深>酸碱度>溶氧>透明度>浮游植物>电导率>氨氮。分析表明,氮磷比、总氮和总磷是水库水体的优势影响因子。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除个别样点超出Ⅲ类水标准外,其余均在Ⅲ类范围内;说明王家厂水库在放养鱼类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人工能量投入,可以达到既增加水体生物的多样性,又提高水体生产力,实现水生态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邕江南宁段水域营养盐变动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每季度对邕江南宁段三津水厂到四桥水域进行水质监测,共监测8次,监测参数包括透明度、水温、pH、化学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活性磷酸盐、总氮、总磷和叶绿素α。结果表明,COD逐渐增加,氮磷营养盐随季节变化明显,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邕江南宁段正向富营养化转化。除叶绿素α外,各水质参数有显著的相关性。叶绿素与pH、COD、氨氮和无机氮磷比值显著相关,与无机氮磷比相关系数最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沿岸河口氯化物型的多盐水池塘普遍少氮多磷,氮、磷比(总氮/总磷)为3.785~6.733,表现不同程度的氮限制。施肥则使营养盐的限制性作用大为减弱,在施肥后期表现出不很明显的氮磷协同限制。探讨了施肥情况下多盐水水体营养盐限制作用的影响因素,认为施肥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种群密度等都产生了变化,从而导致营养盐限制性作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α法估算隆林网箱养殖区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按季度对天生桥水库隆林库区3个采样点进行了叶绿素监测和初级生产力的估算。并测定了各季节的氮磷比。结果表明,天生桥水库隆林库区初级生产力变动规律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眷夏两季磷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秋冬两季氮转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3种养殖模式中,投饵网箱和生态网箱混合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最高,其次为投饵养殖区。生态网箱养殖区初级生产力最低。  相似文献   

7.
光合细菌对三角帆蚌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信娣  陈瑛 《淡水渔业》2007,37(1):29-33
将红螺菌科的红假单胞菌应用于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养殖水体,测定水化学环境因子和微生态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稳定养殖水体pH,去除氨氮、亚硝基氮、总氮,降低COD,改变水体氮磷比;光合细菌能有效控制异养细菌、弧菌、气单胞菌数量,对真菌的增殖也有一定抑制作用,避免养殖水体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中蓝藻及其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浅水湖泊的调查,分析了蓝藻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中氮磷浓度的关系。研究显示蓝藻生物量生长季节比非生长季节高很多,生长季节最大值出现在三角湖(5.719 mg/L),最小值出现在天鹅洲(0.001 mg/L)。半通江湖泊蓝藻生物量高于其他类型湖泊;生长季节,蓝藻生物量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比例在半通江湖泊和城郊湖泊均大于40%,而在通江湖泊和城市湖泊均不到20%;半通江湖泊最大,之后依次为城郊湖泊、通江湖泊和城市湖泊。氮磷比无论生长季节还是非生长季节在大部分湖泊均低于40。对蓝藻优势类群与氮磷浓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生长季节仅集胞藻属(Synechocystis)与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非生长季节,集胞藻属与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硝酸盐氮显著相关(P0.05),蓝纤维藻属(Dactylococcopsis)与氨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热带地区凡纳滨对虾集约化养殖过程中排泄养殖废水的水质状况及其与养殖水体水质间的关系,对海南陵水和万宁地区对虾养殖水体和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分别为(1.88±0.87)、(0.70±0.42)、(0.15±0.04)、(7.00±1.70)、(0.42±0.14)、(4.11±0.69)和(4.32±0.08)mg/L。养殖废水中氨氮、亚硝酸氮、磷酸盐、总氮、总磷、BOD5和COD含量分别为(2.22±1.03)、(1.05±0.35)、(0.20±0.15)、(10.15±0.49)、(0.50±0.09)、(2.24±0.34)和(4.52±0.01)mg/L。氮磷营养盐含量养殖排泄废水高于养殖水体,差异不显著(P>0.05)。万宁地区亚硝酸盐含量养殖排泄废水显著高于养殖水体(P<0.05)。陵水地区磷酸盐和总氮含量养殖排泄废水显著高于养殖水体(P<0.05)。  相似文献   

10.
西津水库网箱养殖对水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津库区米埠坑水库网箱养殖区进行了秋季枯水期水质监测分析,米埠坑水库网篇养殖区溶氧偏低,总氮含量超标。氮磷比极高,磷缺乏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现有养殖容量已超过枯水期水体负荷力。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地区密养淡水鱼塘水质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池塘养殖是珠三角地区淡水渔业生产的主要形式。2012年5月~12月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乌鳢(Channa argus)等该地区几种主要密养淡水品种鱼塘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水体理化环境因子,并选取pH、溶解氧(DO)、非离子氨(NH3)、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亚硝酸盐氮(NO2^--N)、总氮(TN)、总磷(TP)、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透明度等10项因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负荷比对监测参数进行单项评价,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各池塘水质进行整体评价。结果表明4种密养淡水鱼塘营养盐负荷高问题突出,NH3、NO3^--N、NO2^--N、TN和TP为池塘中的主要污染因素;草鱼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和TN,其污染负荷合计为37.58%;云斑尖塘鳢池塘主要污染物为NH3、NO3^--N和TN,其污染负荷达59.37%;大口黑鲈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NH3、TN、NO3^--N和NO2^--N,其污染负荷高达66.80%;乌鳢池塘的主要污染物为TN、NO3^--N、TP和NH3,其污染负荷达59.43%;对CODMn的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池塘水体中还原性有机质含量高;由综合污染指数判定,所有池塘水体均为"重污染"等级,并超出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2.
精养虾池主要生态因子变化特点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至7月,对海南省儋州市排浦对虾养殖场3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精养池塘水体中的叶绿素a(Chl-a)、浮游动物、异养细菌、弧菌、活性磷(PO34--P)等16项环境因子进行全程定期测定,分析养殖过程中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养殖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H和透明度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悬浮物(TSS)、化学耗氧量(COD)、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浮游动物、异养细菌和弧菌则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ρ(Chl-a)的变化特征表现为养殖前期低,中后期逐渐升高;Chl-a与硝酸盐氮(NO3--N)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PO34--P呈负相关。桡足类密度与T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异养细菌、弧菌、轮虫密度呈显著正相关,与Chl-a、COD呈正相关,但不显著。异养细菌与COD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TSS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弧菌与TSS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COD呈显著的正相关,与pH、DO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浮莲对水产养殖排放水体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在可控条件下对水产养殖排放污水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水浮莲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总氮、总磷和COD均有一定的净化效果,各水质指标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2.4%、47.5%、23.2%、5.80%、51.5%和25.9%。  相似文献   

14.
以河蟹单品种养殖池塘为对照,通过河蟹、青虾和塘鳢混养模式,检测养殖水体水温(WT)、pH值、透明度(SD)、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和氨氮(NH4+-N)的变化,比较单养各混养模式的水体动态变化及产出效果。结果表明:混养池水温(WT)变化范围为19.1~31.5℃,pH值6.8~7.7,SD 35.0~60.0 cm,DO 5.1~7.6 mg/L,TN 1.53~1.79mg/L,TP 0.135~0.235 mg/L,CODMn7.86~8.59 mg/L,NH4+-N 0.35~0.48 mg/L,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和国家三类水指标(GB3838-200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水温和pH值外,混养模式与单养模式水质差异性显著。混养池平均纯收益为89 735元/hm2和91 860元/hm2,单养池平均纯收益为65 250元/hm2。混养比单养池多26 610元/hm2。  相似文献   

15.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NO3--N和NH4+-N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斜生栅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对NO3--N的吸收率,在180min的试验中,对15NH4+-N的吸收速率为0.62~1.15μmol/(g·min);对15NO3--N的吸收速率为0.08~0.15μmol/(g·min)。在NO3--N和NH4+-N2种形态氮源同时存在的混合组中  相似文献   

16.
温瑞塘河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1-7月对温瑞塘河后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10个采样点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24种;其中,轮虫15种、枝角类6种、桡足类3种;优势种包括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壶状臂尾轮虫(B.urceus)、镰状臂尾轮虫(B.falcaty)、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长足轮虫(Rataria neptunia)、指状许水蚤(Schmackeria inopinus)、广布中剑水蚤(Microcyclops leuckarti)和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优势种组成随季节变化略有不同;浮游动物的月均密度为13.39 ~310.8个/L,月均生物量为0.29 ~ 26.04 mg/L,两值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高;就空间分布状况看,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各样点间存在明显差异.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显示,温瑞塘河的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变化最主要的因素(P≤0.05);而高锰酸钾指数( CODMn)、总氮(TN)和氨氮(NH4+)对浮游动物密度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但总氮的变化趋势由NH4+的多少决定.建议在温瑞塘河水环境治理过程中,重点关注水体CODMn和NH4+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7.
蛋白分离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5个关键水质理化因子,研究蛋白分离器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水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使用蛋白分离器后,水体的pH值维持在8.0~8.3,养殖水体中氨氮最高达到0.917mg/L,亚硝酸盐最高达到0.324mg/L,DO含量在3.775~6.300mg/L,COD含量峰值为14.27mg/L。  相似文献   

18.
对虾海水高密度养殖后期水质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7月5~6日,对广东汕尾红海湾对虾养殖场养殖87~88d的海水高密度半封闭养殖虾池水质进行每4h监测分析,旨在了解养殖后期昼夜水质变化状况,为合理和即时调控养殖后期水质提供相关理论数据。结果显示,24h内水质指标除化学需氧量(COD)和无机氮(DIN)基本稳定外,其他因子均有较大波动。其中氨氮(NH4+-N)在3:00达到高峰,5:00落至低谷,9:00又达到高峰;亚硝酸盐氮(NO2--N)的变化却相反,在3:00落至低谷,5:00达到高峰,9:00又落至低谷;pH和溶解氧(DO)均在5:00降至最低,13:00上升到最高。结果表明,3:00~9:00是虾池水质变动的关键时期,应留意水质变化,适时采取合理增氧措施并投洒相应水质调节剂以提高ρ(DO),减少NH4+-N和NO2--N产生及降低其毒性。  相似文献   

19.
大渡河河口沙湾至乐山段,新建安谷水电站。为了解安谷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大渡河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于施工期2013年~2014年,运行期2015年~2016年每年春、秋两季对大渡河河口、左侧河网及支流浮游动物进行监测,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63种,轮虫中旋轮虫属为施工期、运行期共有优势种属。大渡河河口浮游动物密度平均658.55ind./L,生物量平均0.1102mg/L。施工期和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密度平均最高值出现在施工期2014年,运行期2015年生物量最高。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支流高于干流、左侧河网、岷江。施工期、运行期浮游动物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显示DO、V、SD呈负相关,与WT、NH4+-N、NO3--N、TN、H3PO4、TP、COD Mn环境因子呈正相关。RDA显示,NO3--N在施工期2014年、运行期2015年对浮游动物影响占主导作用,运行期2016年SD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的主要因子。本研究确认了大渡河河口安谷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期和运行期随时间推移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差异不大,可为丘陵地带水电站生态评价、水环境监测及水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