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殖金乌贼卵子发生和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生殖生理特性,本研究采用解剖学方法及组织切片技术,观察和描述了金乌贼卵巢形态和卵子各个时相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卵子发生过程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卵子成熟之前滤泡细胞一直存在且伴随着其结构变化,滤泡细胞解体与卵黄物质出现同步发生,卵黄物质从无到有再到大量积累直至充满整个卵母细胞,细胞核则随着滤泡细胞内折逐渐发生偏移直至最后消失。研究还发现金乌贼卵巢内卵子发生不同步且形态差异显著,未成熟的卵子粘连在卵巢基质上,依次环布于卵巢基质周围,越靠近中心,卵母细胞发育程度越低;成熟后的卵子游离在卵巢腔中,经过输卵管排出体外。根据卵巢内卵子的大小和形态、滤泡细胞形态及卵黄形成情况,将金乌贼卵子发生分为增殖期(卵原细胞期)、小生长期(无滤泡期,单层滤泡期,双层滤泡期)、大生长期(滤泡内折期,卵黄形成早期,卵黄形成晚期)、成熟期、退化吸收期共5个时期9个时相。卵巢发育分期则是以卵子时相为基础,根据卵巢的外观形态、性腺系数以及切面上优势卵子的时相,把卵巢分为Ⅰ~Ⅵ共6个时期。金乌贼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的动态观察与描述,对丰富头足类繁殖生物学理论及提升人工繁殖技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曼氏无针乌贼的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卵子发生、卵巢发育周期进行组织学、细胞学观察。根据细胞大小、胞核形态及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划分为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成熟期和退化吸收期4个阶段,并阐述了各期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特征。曼氏无针乌贼卵子发生过程具有种的特异性,大约孵化出膜12 d的乌贼可见有卵原细胞,此后进入增殖期。卵母细胞属于典型的滤泡型,发育过程中同时存在同步性与异同步性;卵母细胞无初级卵膜,只有次级卵膜和三级卵膜,次级卵膜由滤泡细胞分泌,三级卵膜由输卵管腺、缠卵腺以及墨囊分泌物共同构成。通过对卵巢的外观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将曼氏无针乌贼卵巢发育划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3.
采用组织切片技术系统观察和描述了葛氏鲈塘鱧(Perccottus glenii Dybowski)卵巢各时相卵母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变化。卵巢切面显示:卵母细胞发育分为6个时相:第Ⅰ时相卵母细胞由处于原始分化阶段的卵原细胞构成;第Ⅱ时相卵母细胞进入滤泡细胞期,胞外形成滤泡细胞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由质膜向核膜逐渐积累皮质液泡: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主要形成卵黄颗粒: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为成熟的卵子,胞内含有丰富的卵黄;第Ⅵ时相卵母细胞是未排出的处于退化吸收阶段的卵细胞,卵膜破裂,卵黄被吸收。根据卵巢切片及性腺系数变化推测葛氏鲈塘鱧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镜技术研究了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雌性生殖器官组织结构和卵子发生的特点,以期为孔雀鱼的良种繁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孔雀鱼雌性生殖器官由卵巢、卵子输送管和泄殖孔构成。卵子发生过程经历了6个时相:第Ⅰ时相主要为卵原细胞;第Ⅱ时相是处于小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形成生长环、卵黄核和单层扁平滤泡细胞膜;第Ⅲ时相是进入大生长期的初级卵母细胞,卵黄开始积累,形成2层滤泡细胞膜和2层卵包膜;第Ⅳ时相为发育晚期的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发生了极化,卵包膜发育完善;第Ⅴ时相发育成熟,卵黄颗粒凝结呈块状,卵黄泡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内缘,滤泡细胞膜萎缩;第Ⅵ时相是闭锁卵泡,被滤泡细胞消化和吸收转变为卵巢内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本研究运用组织切片HE染色方法对其卵巢发育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卵子发生过程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四指马鲅卵巢为被膜型卵巢,紧贴中肾腹面,两支卵巢前端分离于后端融合,呈"Y"字形。卵子发生过程分可分为5个时相,在II时相中期卵母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滤泡细胞,II时相晚期形成单层滤泡细胞,直至III时相中期滤泡细胞层外形成鞘膜细胞层;卵黄核在II时相中期开始出现至III时相早期消失;卵黄泡在III时相早期的细胞核附近及胞质边缘出现;卵黄颗粒在III时相晚期开始出现于卵黄泡之间,并在IV时相早期填充卵黄泡,至IV时相晚期形成卵黄小板。卵巢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存在不同时相的卵母细胞;V期卵巢的卵径呈双峰分布,分别在50.00~100.00 μm和300.00~350.00 μm区间出现峰值。四指马鲅卵巢发育模式为非同步发育-分批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6.
广东鲂性腺发育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组织学方法,对珠江下游野生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性腺进行了显微观察和研究,描述了其卵巢、精巢的结构特征以及各类型生殖细胞形态。结果显示,广东鲂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卵巢发育类型为部分同步型。其卵巢为细线或条状,卵巢发育经历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细胞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卵细胞发生经历3个阶段: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卵巢初级卵母细胞中核仁外排现象出现在第2时相末期至第3时相早期;精巢呈线状或直棒状,精巢为叶状型结构。精细胞发生经历5个阶段: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及精子;繁殖季节精子充满于精小叶内,精小囊消失。  相似文献   

7.
细鳞鱼卵巢滤泡细胞的发育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的卵巢滤泡细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滤泡细胞起源于非生殖细胞,并且其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零散细胞期、单层扁平细胞期、多层扁平细胞期和颗粒细胞分泌期。滤泡细胞在初级卵母细胞早期并不具备任何功能,到卵母细胞卵黄积累初期,滤泡细胞上皮协同其合成部分卵膜;卵黄积累旺盛时期,滤泡细胞在此过程中起到信号介导、物质转运和储存的作用;在卵巢退化阶段,滤泡细胞与未发育的卵母细胞形成闭锁卵泡,对卵细胞残体和碎片还具有吞噬、消化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超微结构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 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 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粒和脂滴,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膜变为链珠状便于物质交换,卵母细胞的卵黄合成能力减少,转由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物质吸收和卵黄物质合成(21~36 d);(4)卵黄发生结束后,双层卵膜形成,卵黄体和脂肪滴均匀分布在卵母细胞胞质中。  相似文献   

9.
中华绒螯蟹卵黄发生期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 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 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粒和脂滴,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膜变为链珠状便于物质交换,卵母细胞的卵黄合成能力减少,转由卵泡细胞进行外源性物质吸收和卵黄物质合成(21~36 d);(4)卵黄发生结束后,双层卵膜形成,卵黄体和脂肪滴均匀分布在卵母细胞胞质中.  相似文献   

10.
锈斑蟳雌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锈斑蟳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生殖孔和受精囊组成.卵巢由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输卵管较短,由外膜、肌层和上皮构成;生殖孔位于输卵管末端与受精囊相连;受精囊由结缔组织、薄肌层和上皮组织构成.卵子的发生可根据卵细胞及核仁的大小、形态和卵黄积累分为: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母细胞期、卵黄合成初期卵母细胞、卵黄合成中期卵母细胞、卵黄合成后期卵母细胞、卵母细胞发育晚期、卵母细胞成熟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中华锯齿米虾卵子发生过程中滤泡细胞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卵子发生,滤泡细胞经历了发生、发育及退化的过程。在卵黄大量生成阶段,单层滤泡细胞紧贴卵母细胞,其内部蕴含着大量的内质网及线粒体。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泡和微绒毛进行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波纹龙虾卵巢呈H状,位于消化道的背面,随着卵巢的发育颜色依次为乳白色、淡橙色、橙色和橙红色.卵子发生分为4个时期(8个亚期):增殖期(卵原细胞期)、卵黄合成前期(束状期、染色质核仁期)、卵黄合成期(油球期、卵黄板形成前期、卵黄板形成期、成熟前期)和成熟期;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增殖期、发育期、成熟前期、成熟期、排卵期和恢复期.  相似文献   

13.
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系统研究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组织学特征,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及H.E染色方法对脊尾白虾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的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及排卵孔组成。卵子发生经历了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最后发育为成熟的卵母细胞。卵巢发育可分为增殖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成熟期及产后恢复期。脊尾白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及排精孔组成。精巢由生精小管构成,不同生精小管内精子发育可不同步。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发育为精子。输精管可分为前、中、后输精管及末端壶腹,精荚在输精管中形成。  相似文献   

14.
四川华鳊卵子发生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四川华鳊(Sinibrama taeniatus)卵子的发生规律,对其卵子发生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和描述。将卵子发生分为卵原细胞(Ⅰ时相)、单层滤泡时相(Ⅱ时相)、卵黄泡出现时相(Ⅲ时相)、卵黄充满时相(Ⅳ时相)和成熟卵子(Ⅴ时相) 5个时相。观察发现,四川华鳊卵原细胞存在2种形态,分别为早期卵原细胞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卵原细胞;同时将早期初级卵母细胞划入Ⅱ时相,此阶段细胞核膜边缘出现多个小核仁,将其作为小生长期开始的标志;Ⅲ时相卵黄泡出现,当卵黄泡积累至3~5层时,卵黄物质即开始积累,此时多以卵黄颗粒的形式存在;进入Ⅳ时相后,卵黄物质沉积形成卵黄小板,卵黄泡被挤压至卵周,形成皮层小泡,卵子成熟后,原皮层小泡所在区域呈块状或颗粒状,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呈橘红色。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孤雌溞卵子的发生过程。根据卵母细胞细胞核的形态、卵黄的合成、积累情况及核物质的形态变化等观察结果,将卵子发生分为3个时期:卵原细胞期、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卵母细胞期。卵原细胞核大,胞质层薄,有少量线粒体分布,核物质浓缩为一团;卵母细胞发育的早期和中期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质层增厚,线粒体迅速增多,细胞核变圆,核物质分散成多块;后期卵母细胞胞质中开始出现大量卵黄颗粒和少量脂滴,细胞核边缘波浪化,线粒体空泡化,其中卵黄合成初期,核物质重新聚集在细胞核中央,在卵黄合成中期又分散开来;成熟卵母细胞质中充满卵黄颗粒,呈强嗜酸性,细胞核的形态呈不规则状,核物质分散。多刺裸腹溞生殖腺的外部形态随着生殖周期的变化而不同。在孤雌溞的整个生活史中生殖腺内卵子的发育经历了“同步一不同步一局部同步”的发育模式。发现1龄幼溞生殖腺中不存在卵原细胞,成龄溞的生殖腺有多个发育时期的生殖细胞并存。同时在亚显微水平上发现卵黄主要由线粒体演变而来,也通过吞饮作用吸收成熟的卵黄颗粒,内源与外源性共同作用形成卵黄。[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47—554]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组织学观察,描述了黄海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卵母细胞发育特征及其退化过程。高眼鲽卵母细胞发育分为5个时相:第1时相为卵原细胞,细胞体积小,细胞质少,细胞核明显;第2时相卵母细胞细胞核附近出现卵黄核;第3时相由胞质外缘向内层逐渐产生液泡并生成卵黄颗粒,出现双层滤泡膜;第4时相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细胞核向动物极移动,放射膜增厚;第5时相细胞核溶解,卵母细胞从滤泡膜中释放出来并发生水合作用;产卵期过后,卵巢发生退化,卵黄颗粒逐渐被吞噬,放射膜溶解断裂。通过比较卵巢中各时相卵母细胞组成比例,表明卵母细胞发育具有非同步性。Ⅳ、Ⅴ、Ⅵ-Ⅳ'期卵巢内卵径(长径)呈单峰分布,优势粒径组分别为0.45~0.55 mm、0.60~0.65 mm和0.40~0.50 mm;Ⅴ'期卵巢,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分别为0.50~0.55 mm和0.90~0.95 mm,水合卵母细胞与卵径较小的小生长期卵母细胞比例增大,呈现出明显的双峰分批产卵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细鳞鱼的卵黄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发育生物学—卵黄发生角度,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卵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细鳞鱼的卵黄发生主要集中在初级卵母细胞阶段完成,可分为4个特征时期:初级生长期,皮质泡期,卵黄积累期,卵黄积累完成期。当卵母细胞进入初级生长早期,卵子发生特征物——类核周体出现;进入皮质泡期,其主要特征是皮质泡、卵黄外膜和巴尔比亚尼体结构;处于卵黄积累期,位于其外周细胞质附近会出现卵黄颗粒;进入卵黄积累完成期,卵黄颗粒不断融合增大,占据细胞绝大部分。以上结果为细鳞鱼的卵巢发育分期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深入探讨其发育的规律性、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指导细鳞鱼的人工繁殖、选育种工作及野生群体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8.
池养鲻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永强 《水产学报》2004,28(4):353-359
通过卵巢切片的组织学分析揭示,幼鲻在土池养殖3个月后可见线状卵巢,大约5个月后卵原细胞进入第一次成熟分裂前期的双线期转变为早期初级卵母细胞。接着卵母细胞生发泡(核)和胞质体积增加,核质比从3.5:1减少至2:1。此后卵巢中卵母细胞停滞发育持续至养殖的第3年。在第3年卵巢切片看出卵母细胞进入脂肪泡时相,在第3年秋季进入卵黄发生时相。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卵母细胞仅能发育到卵黄发生后期,即卵母细胞胞质充满卵黄颗粒,生发泡居中而不移位。这些结果对于用人工养殖鲻为亲鱼开展人工繁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并讨论了卵子发生6个时相的生物学特点及其重要的细胞器在卵黄发生中可能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翎电鳗是深受广大水族爱好者喜爱的观赏鱼类,研究其卵巢发育规律,可以为该鱼的人工繁育提供理论基础。翎电鳗成熟卵巢为囊状,泄殖孔位于体前端下颌后方。常规石蜡切片方法对其卵巢进行观察发现,翎电鳗的卵巢发育分为6个时期,卵子发育分为5个时相。4月龄雌鱼卵巢中有较多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少量卵原细胞,发育至第Ⅱ期;8月龄雌鱼卵巢中含有卵原细胞、第Ⅱ时相和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发育至第Ⅲ期;10月龄雌鱼卵巢中同时存在卵原细胞、第Ⅱ时相、第Ⅲ时相和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发育至第Ⅳ期,达性成熟;11月龄雌鱼卵巢中第Ⅴ时相卵母细胞占主要成分,为Ⅴ期。Ⅴ期卵巢中成熟卵径的大小分布在1.08~1.15 mm和1.78~1.84 mm。翎电鳗雌性亲鱼在理想环境下存在短时间内一批卵排出后新一批次的卵成熟并被释放的可能,产卵类型属分批同步型。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海南岛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的性腺发育过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海南糙海参的性腺发育可分为恢复期(Ⅰ期)、增长期(Ⅱ期)、成熟期(Ⅲ期)、部分排放期(Ⅳ期)、排空期(Ⅴ期)共5个时期。1)精巢发育特征:Ⅰ期,生殖上皮出现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生殖管壁最厚;Ⅱ期,生殖管上皮变薄,褶皱往管腔中延伸;Ⅲ期,成熟精子充满整个生殖管;Ⅳ期,生殖上皮恢复褶皱形态;Ⅴ期,生殖管中剩余少量残留精子。2)卵巢发育特征:Ⅰ期,在生殖上皮附近附着卵原细胞和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Ⅱ期,大量卵黄发生时期卵母细胞与卵原细胞及卵黄发生前期卵母细胞共存于生殖管中;Ⅲ期,卵黄发生时期卵母细胞充满生殖管;Ⅳ期,在生殖上皮附近重新出现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生殖管腔中出现营养性吞噬细胞;Ⅴ期,生殖管腔残留少数卵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