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杂交鲍(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杂交及其后代,以下同)是目前我国鲍养殖的主要种类.但由于多年来的自繁自育以及养殖生态环境恶化等原因,出现了养殖鲍病害频繁发生、生长缓慢、成活率低等现象.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改变以往的思路和方法,可以采取杂交鲍育苗和养成分别集中在不同海区,并采取种质优化,提供苗种培育的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等措施,即通过采用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亲鲍优化培育等方法改良和优化种质.通过采用温和催产、理想藻种预先培养、控制光照强度和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方法满足其生理生态条件要求,以期达到杂交鲍苗种健康培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皱纹盘鲍大连群体与盘鲍日本群体进行杂交育苗试验和鲍苗种生产。结果表明,皱纹盘鲍和盘鲍正、反交组合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低于两亲本自交组,而其苗种成活率高于两亲本自交组(提高达20%以上);皱纹盘鲍和盘鲍的正、反交组合鲍苗的生长情况是,其平均壳长明显高于两亲本自交组鲍苗的平均壳长,最长达2.01 cm ;皱纹盘鲍与盘鲍作为亲本进行鲍苗种生产,经160 d培育,共培育出鲍苗种2020.75万只(平均壳长2.01 cm ),鲍出苗量平均4345.7只/m2。通过鲍种内杂交的育种方法,可以达到改良和优化鲍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九孔鲍(H.diversicolor aquatilis)俗称鲍鱼、九孔螺,为优质食用贝类。我国养殖九孔鲍一直缺乏良种,遗传漂变及多代的近亲繁殖导致我国现有九孔鲍养殖群体的种质衰退,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南方鲍鱼养殖产业的发展。针对以上问题,课题组以生长速度与成活率为选育指标,进行九孔鲍的多性状复合育种,历时6年经过5代选育,培育出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经济性状遗  相似文献   

4.
九孔鲍是杂色鲍的一种 ,本地区自1993年从台湾引进九孔鲍至今 ,其苗种培育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池底四脚砖平面养殖法(在此称底养法)。为了充分利用水体 ,提高育苗池的利用率 ,1999年 ,我们采用立体高密度笼养模式培育九孔鲍苗 ,并与传统的底养法进行对比试验 ,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法及其配套设施试验池采用漳洲市海珍品发展研究中心良种场的原鲍苗培育池E5、E6号 ,规格720厘米×330厘米×120厘米(池深) ;培育鲍苗用的笼子采用规格为6目的聚乙烯塑料筛绢网加工做成的直径…  相似文献   

5.
杂色鲍与九孔鲍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天凤 《南方水产》2006,2(2):64-67
杂色鲍和九孔鲍是我国南方鲍养殖业的主要对象,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文章综述了我国杂色鲍和九孔鲍在形态学、染色体核型、生化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种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得出二者间差异属于种群差异,台湾的九孔鲍和大陆的杂色鲍的种质差异达不到亚种水平的结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合理引种及保护原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闽南黑鲍苗种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九孔鲍育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大量死亡,使南方鲍养殖生产出现了大滑坡。黑鲍(原系皱纹盘鲍和日本盘鲍的杂交后代)壳形略似皱纹盘鲍,但体螺层高低明显,壳孔4~5个与外面相通,是我国鲍中个体较大种类。黑鲍作为新引进的养殖品种,已逐渐在南方的一些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即将开创南方鲍养殖的新局面。本文报道了利用闽南九孔鲍育苗设施、海区渔排和浮筏,进行黑鲍生产性人工苗种培育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我国鲍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比较重要的经济种类有皱纹盘鲍、盘鲍、皱纹盘鲍与盘鲍杂交的杂交鲍、九孔鲍等[1].由于多年来对养殖鲍采取自繁、自育和自养以及雄亲鲍数量偏少的繁育体系,造成近亲繁育严重,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隐性有害基因纯合表达,鲍种质退化,表现在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下降,如性早熟,鲍个体偏小,抗逆性差,抗病力弱等[2].因此,应加快鲍健康育苗技术的研究步伐,进行健康苗种的大规模生产和人工养殖的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健 《福建水产》2006,(2):64-67
本研究将海水水源水处理技术应用于九孔鲍苗种培育生产中,连续三年每个年度育苗均获成功,累计培育出商品鲍苗116.18万粒。而仅使用常规砂滤海水培育鲍苗的对照组,相同的季节在不同场所用相同的管理办法,采苗后15~40天,鲍幼体全部死亡。因此,认为水源水处理的海水培育鲍苗是稳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自福建省南部海域至广东、海南岛沿海,陆续发生九孔鲍人工培育种苗大量死亡现象一“脱板症”,造成九孔鲍苗的严重短缺。经研究初步认为“脱板症”是一种疑似病毒性疾病。本文针对九孔鲍人工培育种苗疑似病毒性疾病,利用紫外线发生装置消毒海水培育九孔鲍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较药物处理海水培育九孔鲍苗提高出苗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九孔鲍苗脱板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九孔鲍育苗连续出现严重脱板和剥离后暴发性死亡等现象,致使九孔鲍苗育苗量大幅度减少,已严重制约我国南方地区鲍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笔者根据近年对海南省九孔鲍育苗病害调查及鲍苗病害防治试验结果,对九孔鲍苗“脱板病”的病因进行浅析,并提出几点病害防治的建议,以供科研与生产人员参考。一、应注重亲鲍的培育工作亲鲍培育是繁育优质鲍苗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没有培育出性腺成熟的亲鲍,就不能获得优质的受精卵,而劣质的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容易出现发育不良、大量死亡的现象。培育优质亲鲍可采取如下措施:1.…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ertexta)在北方自然繁殖季节育苗的条件、发育时间和生长速度。2004年8月1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产卵和人工授精的九孔鲍受精卵,经过60天培育,获6~12mm的幼鲍50万只。  相似文献   

12.
九孔鲍胚胎发育过程及工厂化育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九孔鲍(Haliotisdiversicolorsupertexta)是杂色鲍(H.diversicolor)的一个亚种,1993年从台湾“亚农中心”引入福建省,杂色鲍在福建省沿海有分布。目前我国人工养鲍北方主要是在大连、青岛一带以养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和日本黑鲍(Hdiscus)为主,东南沿海以养九孔鲍为主。本文介绍了一套行之有效、方法简便、生产上易于采用的九孔鲍工厂化育苗简易方法,以便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一、育苗基本东件鲍鱼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九孔鲍育苗养殖场地的选择要特别注意,九孔鲍属我国南方鲍种,对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冬季水温不应…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ertexta)在北方自然繁殖季节育苗的条件、发育时间和生长速度。2004年8月1日,用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产卵和人工授精的九孔鲍受精卵,经过60天培育,获6.12mm的幼鲍50万只。  相似文献   

14.
九孔鲍苗“脱板症”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研究近年来在九孔鲍人工育苗中出现的大量死亡现象“脱板症”的病原。采用了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九孔鲍苗组织细胞中发生内质网膨大现象、具纤毛结构细胞层下的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球形病毒存在。鉴于九孔鲍育苗生产现场已使用多种抗菌性药物治疗无明显的效果,初步认为九孔鲍幼苗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为一种球型病毒。本文还探讨了九孔鲍苗脱板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盐度对九孔鲍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九孔鲍胚胎发育的最低和最高临界盐度分别是20和38,适宜盐度范围为26~36,最适盐度范围为30~32.实验说明,在适宜盐度范围内,盐度对九孔鲍胚胎发育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采集不同性腺成熟阶段的九孔鲍,运用性腺外部形态观察,判断性腺发育的成熟度;通过性腺组织细胞切片的显微观察,发现九孔鲍性腺发育的不同步性,同一九孔鲍个体的性腺,靠近角状部的比较早成熟,后端的比较迟成熟;结合性腺外部形态和性腺组织细胞切片,分析外观形态与性腺细胞成熟之间的关系.本文并探讨了亲鲍性腺成熟度与催产、保证卵质和提高鲍的育苗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盘鲍引进养殖与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6年从日本长崎引进盘鲍,在平潭与连江黄岐半岛进行了生活,生长与育苗养殖试验,表明该种鲍适于福建沿海的水温特点,比本地的杂色鲍生长快;比北方引进的皱纹盘鲍与台湾的九孔具有更强的适温能力,当前已用自育的第二代做亲鲍,培育出大量苗种,并与皱纹盘鲍杂交所育的大量苗种为本省提供一优良的鲍的养殖新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群九孔鲍免疫防御机能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政强 《水产学报》2004,28(2):189-194
对不同类群的九孔鲍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九孔鲍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复壮鲍(养殖10个月,个体大小为51.8~59.2mm)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明显高于退化鲍(养殖20个月,个体大小为37.4~43.1mm)(P<0.01),与野生九孔鲍(个体大小为67.7~76.7mm)相比,复壮鲍细胞免疫机能略高于野生鲍,体液免疫机能则明显低于野生鲍。九孔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具有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功能与特点,活性氧的产生与九孔鲍自身生理、环境温度以及异物数量等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环境温度由25℃下降至18℃,九孔鲍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有明显的下降。退化鲍在25℃和18℃条件下血淋巴液的抗菌活力水平差异性不明显。酚氧化酶存在于九孔鲍血淋巴液中,但其活性水平不高,在各类九孔鲍之间的差异性也不明显,不能确认为九孔鲍的主要体液免疫因子。  相似文献   

19.
九孔鲍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  孙功辉 《水产科学》1999,18(2):15-17
报告了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电厂冷却海水进行九孔鲍人工育苗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九孔鲍在繁殖匀性及其育苗技术工艺条件等方面与我国以往的皱纹盘鲍常规育苗方法有较明显的差别,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技术手段。利用余热水在大连地区进行九孔鲍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河蟹养殖在我国发展很快,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人工繁殖取得突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养蟹技术日趋成熟。但近年来养殖生产中出现了性早熟、种质变异、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品质、产量和蟹农的经济效益,更影响了河蟹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稻田生态培育蟹种过程中,优选长江水系中华绒螫蟹种,优化育种技术,建立河蟹苗种安全生态育种体系,严格按照《无公害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规范育种用药,从河蟹产业源头杜绝药物残留。据跟踪调查,苗种在成活率、生产速度、抗病能力、种质等方面均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