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九孔鲍苗“脱板症”病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本文研究近年来在九孔鲍人工育苗中出现的大量死亡现象“脱板症”的病原。采用了组织病理学研究方法,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九孔鲍苗组织细胞中发生内质网膨大现象、具纤毛结构细胞层下的细胞质中有大量的球形病毒存在。鉴于九孔鲍育苗生产现场已使用多种抗菌性药物治疗无明显的效果,初步认为九孔鲍幼苗大量死亡的病原体为一种球型病毒。本文还探讨了九孔鲍苗脱板症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黄健 《福建水产》2006,(2):64-67
本研究将海水水源水处理技术应用于九孔鲍苗种培育生产中,连续三年每个年度育苗均获成功,累计培育出商品鲍苗116.18万粒。而仅使用常规砂滤海水培育鲍苗的对照组,相同的季节在不同场所用相同的管理办法,采苗后15~40天,鲍幼体全部死亡。因此,认为水源水处理的海水培育鲍苗是稳定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九孔鲍苗脱板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九孔鲍育苗连续出现严重脱板和剥离后暴发性死亡等现象,致使九孔鲍苗育苗量大幅度减少,已严重制约我国南方地区鲍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笔者根据近年对海南省九孔鲍育苗病害调查及鲍苗病害防治试验结果,对九孔鲍苗“脱板病”的病因进行浅析,并提出几点病害防治的建议,以供科研与生产人员参考。一、应注重亲鲍的培育工作亲鲍培育是繁育优质鲍苗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没有培育出性腺成熟的亲鲍,就不能获得优质的受精卵,而劣质的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容易出现发育不良、大量死亡的现象。培育优质亲鲍可采取如下措施:1.…  相似文献   

4.
九孔鲍是杂色鲍的一种 ,本地区自1993年从台湾引进九孔鲍至今 ,其苗种培育方法一直沿用传统的池底四脚砖平面养殖法(在此称底养法)。为了充分利用水体 ,提高育苗池的利用率 ,1999年 ,我们采用立体高密度笼养模式培育九孔鲍苗 ,并与传统的底养法进行对比试验 ,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有关做法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法及其配套设施试验池采用漳洲市海珍品发展研究中心良种场的原鲍苗培育池E5、E6号 ,规格720厘米×330厘米×120厘米(池深) ;培育鲍苗用的笼子采用规格为6目的聚乙烯塑料筛绢网加工做成的直径…  相似文献   

5.
九孔鲍人工育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  孙功辉 《水产科学》1999,18(2):15-17
报告了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利用电厂冷却海水进行九孔鲍人工育苗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九孔鲍在繁殖匀性及其育苗技术工艺条件等方面与我国以往的皱纹盘鲍常规育苗方法有较明显的差别,必须采取与之相应的技术手段。利用余热水在大连地区进行九孔鲍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九孔鲍人工育苗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孔鲍属软体动物门,前鳃亚纲,鲍科,鲍属。九孔鲍已是我国南方海域、台湾省以及东南沿海鲍科中最重要的养殖种类。近几年随着南方地区的养殖规模和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九孔鲍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推进了人工育苗规模的不断拓展。但是由于受到海水水质及病害的影响,九孔鲍在南方育苗的成活率越来越低,而在北方育苗成活率却逐步提高,所以逐渐形成了一股南鲍北育的热潮。为此,我们于2004~2006年在北方进行了九孔鲍的生产开发和科技研究。现将九孔鲍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采用阴干加紫外线处理海水催产的方法,进行九孔鲍室内人工育苗研究,使用雌亲鲍1343粒,平均规格5.7cm,雄亲鲍117粒,平均规格5.8cm,共获得受精卵9500万粒,受精率91.5%,以塑料薄膜作为附着基质,共附着匍匐幼体607万粒。经过64~73d的附着期间的管理,剥离0.21~1.0cm稚鲍347万粒,成活率达57.2%,又经过98~102d的培育,获得规格1.0~2.5cm的鲍苗121.5万粒,平均成活率达35.0%。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水体,提高九孔鲍育苗池的利用率,进行了以立体高密度笼养模式培养九孔鲍苗的试验。池岸上架设竹架,竹架上悬挂圆形聚乙烯塑料筛绢育苗笼,笼内用筛绢分隔成4层,每层放置一块玻璃钢瓦。对照池采用传统的底养法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池子面积,换水量和充气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笼养法放苗量多,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还可节省水面,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九孔鲍属暖流性鲍类,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养殖成本低的特点,是一种适合在我国南方地区养殖的优良鲍品种。九孔鲍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低于20℃时随着水温的下降,生长明显趋缓,水温降至15~16℃时,基本停止生长。在福建省福州市沿海地区,九孔鲍生长适温期不足6个月,使用秋季培育的鲍苗,须经二次越冬跨3年度养殖才能长至壳长6厘米以上的商品鲍,养殖的成本与风险相当高。很明显,我市沿海地区发展九孔鲍养殖的出路在于变二次越冬跨3年养殖为一次越冬跨2年养殖,开展春季育苗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现将有关育苗技术予以介绍。由…  相似文献   

10.
九孔鲍苗种健康培育技术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九孔鲍苗种生产存在的问题,改变以往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九孔鲍育苗和养成分别集中在不同海区,并采取种质优化,提供苗种培育的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等措施,即通过采用选择育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亲鲍优化培育等方法改良和优化种质;通过采用温和催产、理想藻种预先培养、控制光照强度和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方法满足其生理生态条件要求,以期达到九孔鲍苗种健康培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对九孔鲍育苗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在九孔鲍育苗过程中投放光合细菌,菌数密度为6.66×109个/ml,使育苗池水里的光合细菌浓度分别为0、10×10-6、20×10-6、40×10-6,研究在不同光合细菌浓度下九孔鲍苗的生长发育及存活率情况.试验采用对各组九孔鲍苗壳长定期测量,试验完毕时对鲍苗数目进行全部计数,最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九孔鲍育苗过程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光合细菌,对鲍苗的生长和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光合细菌的最适使用浓度为20×10-6左右.  相似文献   

12.
引起九孔鲍大量死亡的一种球状病毒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宋振荣 《水产学报》2000,24(5):463-467
对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20面体、大小约为10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原体;由于肝脏细胞的大量病变和坏死引起九孢鲍的大量死亡。该病毒的种类和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光照强度对九孔鲍幼虫及幼鲍生长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正凛 《水产学报》2001,25(4):336-341
在自然光周期下,分别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的两个节季节,采用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进行对九孔鲍幼虫及幼鲍50d左右培育的小型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附着基上摄食微藻的幼虫及幼鲍生长和存活等有重要的影响。对幼虫及幼鲍最适宜的光照强度,在高温长光照下为700-1200lx,在低温短光照下为1300-2000lx。选用适宜的光照强度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下先后进行了3次经量育苗试验,获得了与小型试验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勃 《水产学报》2003,27(2):119-123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相似文献   

15.
三倍体九孔鲍的育种和养成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严正凛 《水产学报》2002,26(1):54-60
当 5 0 %九孔鲍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后 ,以 6 -DMAP为诱导剂 ,用不同的浓度和不同的持续时间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诱导三倍体 ;并进行了生产性苗种培育和养成试验。结果表明 ,6 -DMAP的诱导浓度为30 0μmol·dm-3 、诱导持续时间为 10min时 ,其胚胎的三倍体率为 90 %以上 ,并且胚胎的孵化率高达 85 % ,幼体的畸形率较低 ,为 5 0 %~ 5 5 % ;经过 7个月培育 ,试验组养成鲍的三倍体率为 6 5 %以上 ;试验组养成鲍的平均壳长比对照组增长 10 % ,平均体重比对照组增重 30 %。与二倍体鲍相比较 ,三倍体鲍在壳长增长和体重增重等方面 ,显示了显著的优势 [t>t0 .0 1( 58) ]。  相似文献   

16.
不同单胞藻饵料培养九孔鲍早期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大菱形藻。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宜的底栖硅藻种类对鲍早期稚贝阶段生长和存活的重要性。个体小或者胞外产物量大的藻类很可能对九孔鲍早期稚贝的培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九孔鲍性腺发育过程中消化酶活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学方法研究了性腺发育过程中九孔鲍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雌、雄九孔鲍各消化酶活力均随着性腺发育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性腺发育早期和晚期酶活力较低,在性腺发育中期酶活力显著升高,且均在成熟前期达到最高值。九孔鲍繁殖期各消化酶的活力分布存在器官特异性和性别差异,九孔鲍的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在各性腺发育期均表现为肝胰腺消化道,雌鲍雄鲍。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雌、雄九孔鲍繁殖期肝胰腺和消化道内各消化酶的最大活力均为: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18.
严正凛 《水产学报》2001,25(2):136-140
使用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不同浓度和时间对大小两种不同规格九孔鲍的生长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光合细菌促进养成鲍的生长效果,因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而异,浸渍浓度越大,浸渍时间越长,则其促进生长作用越明显;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150×10-6(V/V)和3h~4h或200×l0-6(V/V)和2h~3h的试验组鲍的平均壳长增长率都比对照组提高了5%以上,最高提高11.5%左右(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