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多种多样的鳗形目的代表中(它们起码有350种以上),其中有儿乎长达4米、重70-80公斤的巨鳗,另外还有一种纽小的鳗MOPИНTPya。这种小鳗与其说象鱼,毋宁说它们更象蠕形动物。它们是一些甚少考察的生物。有关这种鳗的某些生活方式的若干资料.只是近几年才有所收集。所谓的红海中亚喀巴湾的“庭园”里的“居民”就是属于这种鳗。  相似文献   
2.
福建沿海红树林区的动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言红树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边(多在隐蔽的港湾及河口)的乔木或灌木。泥滩潮间带特别适合于红树的生长。目前世界上的红树最北分布到35°N的日本九州,最南分布到40°S的新西兰北岛。我国的红树,同样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福建5省区),最北分布到福建的福鼎。红树在国民经济中有较广泛的用途。红树本身富含单宁,可供提取鞣素用于制食、染渔具和渔服。同时红树木材坚硬,  相似文献   
3.
福建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鉴定248种,绝大多数为暖水性种类。种类组成以瓣鳃类(120种)和腹足类(114种)占绝对优势。不同底质生态类型的软体动物的种数依次为岩相93种,泥沙滩83种,泥滩55种,沙滩36种,红树林区6种;生物量大小依序为岩相943.89g/m~2、泥沙滩 51.64g/m~2、泥滩 38.68g/m~2和沙滩 9.07g/m~2;栖息密度大小依序为岩相956.8个/m~2、泥滩 92.5个/m~2、泥沙滩 25.9个/m~2、沙滩 22.1个/m~2。种类分布的总体特点是:南部海岛多于北部海岛,外海海岛多于近岸内湾河口的海岛;生物数量分布的总体特点是:近岸内湾、河口的海岛大于外海的海岛。本文还对海岛潮间带软体动物资源的开发作了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5年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诏安湾及毗邻海域开展的30个站位大型底栖生物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丰富,夏、秋季共采获165种,其中多毛类(80种)、软体动物(32种)、甲壳动物(26种)是海区种类组成的优势类群。夏、秋季优势种均为多毛类,共有种包括奇异稚齿虫、角海蛹、梳鳃虫、寡鳃齿吻沙蚕和似蛰虫。夏、秋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8.22 g/m2和8.18 g/m2,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0个/m2和73个/m2。生物量组成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为主,栖息密度组成以多毛类为主。生物量和栖息密度总体分布均呈现由近岸往外逐渐减少趋势。秋季的多样性指数略高于夏季,但都处于中等水平。3个不同区块比较,湾外的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数、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都要比湾内和湾口高。与历史资料对比,本次调查平均总生物量和平均总栖息密度均有明显下降;生物量组成、栖息密度组成以及优势种都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单胞藻饵料培养九孔鲍早期稚贝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大菱形藻。研究结果揭示了适宜的底栖硅藻种类对鲍早期稚贝阶段生长和存活的重要性。个体小或者胞外产物量大的藻类很可能对九孔鲍早期稚贝的培养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