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解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6—2013年从广东地区患病龟鳖分离的67株气单胞菌对2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5种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同时分析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上gyrA、parC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6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磺胺复合物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2.54%和83.58%,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中等耐药,耐药率介于19.40%~64.18%,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低于10%;79.10%(53/67)的菌株对3类或以上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19.40%(13/67)的菌株携带PMQR基因,其中,8.96%(6/67)携带qnrS1基因、5.97%(4/67)携带qnrS2基因、7.46%(5/67)携带aac(6')-Ib-cr基因[其中2株同时携带qnrS2和aac(6')-Ib-cr基因]。13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均分别携带1~4个质粒,大小介于0.8~15 kb;其中6株在gyrA基因及parC基因上均发生变异,3株仅在gyrA基因上发生变异,另外4株未发现QRDR的基因突变。研究表明,广东地区龟鳖源气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而且PMQR机制的存在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性很可能会在水产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从养殖患病对虾中分离的36株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对16种药物的耐药性,并用PCR法检测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和qnrVC,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at、optrA、floR和cfr,四环霉素类耐药基因tetA、tetB和tetM,磺胺类耐药基因sul1、sul2和sul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trA、strB、aadA和aacA,利福霉素类耐药基因arr,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 CARB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的携带状况,分析其耐药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6株副溶血弧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88.9%),其次为磺胺类药物磺胺甲噁唑(66.7%),硫酸新霉素、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和美罗培南呈现100%敏感。多重耐药副溶血弧菌比例高达61.1%(22/36),其中1株对6类抗菌药耐药。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检出率最高达72.2%(26/36);其次为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srtB,检出率58.3%(21/36);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类耐药基因均未检测到。耐药基因检出率与耐药表型没有表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提示副溶血弧菌耐药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21株海水养殖源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S、qnrA和qnrB)、外排泵耐药基因(oqxA、oqxB、acrR、marR和soxR)和整合子(Int1、SXT和ISCR1),同时研究4种外排泵抑制剂(甲基吡咯烷酮,NMP;利血平,RSP;羰基氰氯苯腙,CCCP;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N)对弧菌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在121株弧菌中,恩诺沙星耐药菌株31株(25.6%),诺氟沙星耐药株21株(17.4%),环丙沙星耐药株22株(18.2%);4种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仅检测到qnrA(2株)和qnrVC(30株),5种喹诺酮类外排泵基因仅在溶藻弧菌352菌株中检测到oqxB;121株弧菌中检测到39株菌携带Int1、42株菌携带SXT、44株菌携带ISCR1;在NMP、RSP、CCCP和PAβN作用下,分别有22株、25株、31株和7株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6株、5株、9株和4株弧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17株、13株、5株和14株弧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影响,预示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存在着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病原菌耐药性变化规律,合理指导养殖生产精准用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生产成本,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北京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015年通过非定点和定点两种方式对北京市养殖鱼类开展了精准用药监测工作。全年非定点监测40余个渔场,对55个样品进行了分析;分离病原菌以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为主;采用K-B法检测的病原菌药物敏感性显示:病原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奥复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敏感率较高,普遍在90.74%以上;酰胺醇类(氟苯尼考)次之,为85.19%;四环素类(四环素、强力霉素)分别为75.93%和72.22%;两种磺胺类药物(磺胺异恶唑和甲氧苄啶)较低,分别为14.81%和24.07%。全年定点监测冷水鱼(虹鳟)和观赏鱼(金鱼)各2个渔场,分离60株气单胞菌;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市虹鳟鱼源和金鱼源的气单胞菌对磺胺类药物耐药最为严重,耐药率均在90%以上,耐药浓度在512μmg/mL以上,其次是氟苯尼考和甲砜霉素,耐药率约为30%,而乳酸诺氟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和盐酸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3.3%、1.7%和1.7%。  相似文献   

5.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从近江牡蛎、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文蛤、华贵类栉孔扇贝等鲜活样品和罗非鱼片、熟虾等冷冻样品中分离的52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进行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单环内酰胺类和磺胺类等1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分析,同时PCR扩增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以检测湛江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及ESBLs、PMQ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52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均对1种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90.4%)、复方新诺明(55.8%)、四环素(53.8%)、头孢噻肟(51.9%)的耐药率较高;76.9%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最多对9大类抗生素耐药;确证为产ESBLs菌株10株(19.2%),8株携带blaTEM基因,7株携带blaSHV基因,未检出blaCTX和blaOXA基因;检出PMQR菌株15株,检出率为28.8%,其中15株同时携带qnrA、aaac(6′)-Ib-c、qepA 3种耐药基因,9株携带qnrS基因,8株携带oqxB基因,1株携带qnrD基因,未检出qnrB、qnrC和oqxA耐药基因;2株大肠埃希氏菌同时携带ESBLs基因和PMQR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地区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普遍耐药,且耐药谱广。菌株同时携带ESBLs基因和PMQR基因,有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对一株分离自大黄鱼的致病性溶藻弧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分别用纸片扩散法、倍比稀释法检测了该菌对磺胺甲噁唑、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红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土霉素、恩诺沙星、硫酸新霉素、氨苄西林钠共9种药物的耐药性,同时用PCR法检测了该菌β-内酰胺酶基因bla CTX-M,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VC5),四环素耐药基因(tetS、tetM)等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对氨苄西林钠等药物耐药。对氟苯尼考、磺胺甲噁唑高度敏感。同时该菌携带bla CTX-M,qnrVC 2种耐药基因。本研究的结果为溶藻弧菌病的精准用药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18株分离自患病乌鳢的气单胞菌进行了6大类共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18株菌对磺胺类药物--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产生了高达100%的耐药性,对红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也有一定的耐药率(50%~90%),而对喹诺酮类3种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则耐药率较低,并存在多重耐药的现象。通过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等4大类抗生素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发现ant、qnr S、cat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0.0%、44.4%、38.9%,而qnr B、cat B基因则未检出。同种细菌不同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生产用药时有必要针对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七彩神仙鱼(Symphysodon aequifasciatus)肠炎的致病菌并筛选敏感药物,利用传统培养法,从该鱼的肠道组织中分离出优势菌,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测序比对确定菌种信息,并使用药敏纸片法筛选致病菌的敏感药物。试验结果表明:优势菌株QC3为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是七彩神仙鱼肠炎的致病菌株,此菌对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链霉素中度敏感,对土霉素、红霉素、青霉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表现出耐药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使用氟苯尼考、诺氟沙星、强力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对七彩神仙鱼肠炎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从北京市两家虹鳟鱼养殖场的发病鱼体上共分离出25株疑致病性气单胞菌,其对磺胺类药物呈现较高的耐受性,耐药率均在84%以上。虹鳟鱼源气单胞菌对盐酸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0%;其中盐酸多西环素为最敏感的药物,敏感率为100%。氟苯尼考易使病原菌短时间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感受性不同,同种菌的不同菌株之间对抗菌药物的感受性也不同,需要针对具体样品及时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指导养殖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怀头鲇体表溃烂症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黑龙江流域怀头鲇体表溃烂症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从患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部位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并对菌株的基本形态、理化特性、分子特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耐药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得到3株病原菌,分别命名为NY-8、NY-9和NY-12;人工感染试验发现,NY-8和NY-9株对试验鱼有较强的致病力,NY-12株毒力较弱;3株细菌混合感染后,鱼体发病症状与临床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试验鱼死亡率高达到100%。综合理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NY-8、NY-9和NY-12株分别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5种毒力基因在3株气单胞菌中的分布表现为两种基因型,h l y+/a e r+/a c t+/a l t+/G C A T+和h l y+/a e r-/act+/alt+/GCAT+,同时携带5种毒力基因的NY-8和NY-9分离株致病性显著高于NY-12株。3株细菌在耐药谱上有一定差异性,NY-8和NY-9株均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呋喃类等药物耐药;NY-12株仅对左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等2种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从广东省珠海市养殖花鲈(基因鉴定出87株杀鱼爱德华菌()。耐药谱分析显示,杀鱼爱德华菌对利福平(98.85%)、麦迪霉素(96.55%)、红霉素(95.40%)、青霉素(68.96%)、磺胺异恶唑(58.62%)、复方新诺明(28.73%)、阿莫西林(21.83%)、庆大霉素(13.79%)、新霉素(10.34%)、呋喃唑酮(3.45%)、诺氟沙星(2.29%)、氯霉素(2.29%)、多西环素(2.29%)、土霉素(1.15%)、氟苯尼考(1.14%)、恩诺沙星(0%)耐药。杀鱼爱德华菌共有32种耐药谱型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指数为0.423。斑马鱼致死率结果发现,杀鱼爱德华菌是一株中高毒力菌株;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揭示,杀鱼爱德华菌毒力与庆大霉素抗性呈正相关(<0.01)呈负相关。综上所述,花鲈源杀鱼爱德华菌为高毒、多重耐药的菌种,其毒力与耐药性多呈现负相关,推测是由于细菌因获得外源DNA而产生额外的生物成本所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 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分离自福建省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中的284株异养细菌(其中消化道菌131株,水体菌153株)进行药物敏感测试,以期了解其耐药性概况。结果显示,皱纹盘鲍消化道与养殖水体异养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不明显,大部分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产生耐药性,耐药率最高达83.95%,而对诺氟沙星、恩诺沙星、氯霉素耐药率较低,受试的水体异养菌对诺氟沙星耐药率为0;不同来源菌株的多重耐药(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MAR)现象普遍,消化道及其养殖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均值分别为59.15%和51.31%。该研究同时发现相同分离源的菌株对青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呈现一定的季节波动规律,消化道异养菌于9月耐药率最低,而水体异养菌耐药率在6月最低。结果表明,皱纹盘鲍消化道及水体异养菌的多重耐药率较高,耐药状况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84株仔猪黄、白痢E.coli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不同规模化猪场临诊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只的肛试粪样及死亡猪只的心血和肝脏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84株。用12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了体外药敏测定,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性为主。庆大霉素、链霉素、痢特灵和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蒽诺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较为敏感。药敏试验结果为规模化猪场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吴江市八坼镇区域养殖场加州鲈鱼病鱼的细菌性病原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离纯化,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检索,对该病原菌进行初步判断。同时进行药敏实验,了解该病原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敏感程度。研究结果:分离纯化得到2株纯菌株L2F和L2P2,革兰染色均呈红色,阴性杆状菌。16S rDNA序列分析,L2F和L2P2菌株与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的同源性达99%。初步判断该菌为迟缓爱德华氏菌。药敏实验结果,该菌对磺胺异恶唑、链霉素和利福平等药物不敏感或耐药,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哌酮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16.
康明健 《畜禽业》2010,(6):58-61
以干海乡一生态鸡鸡苗场中分离得到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原菌为试验对象,采用细菌形态学观察以及生化试验、动物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等方法,表明所分离到的5个菌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磷霉素、新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氟苯尼考、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阿莫西林等12种药物对5个不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比较。结果表明:5个菌株均对新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和磷霉素高度敏感。对庆大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等抗菌药物耐药性极强。  相似文献   

17.
以30种抗生素药物(包括12大类)研究32株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包括嗜水、维氏、豚鼠和简达气单胞菌4种)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洛美沙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壮观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头孢曲松、强力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6种药物敏感;而多数菌株对新生霉素、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乙酰螺旋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32株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硝基呋喃等6类药物敏感,而对安沙霉素类、磺胺类和香豆素等3类药物耐药;除哌拉西林外,所有菌株对另外3种青霉素类药物耐药;致病菌株普遍对其中的1种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4种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药物敏感,而对其它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产生了耐药性.研究发现仅维氏气单胞菌对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和头孢唑林敏感,而其余3种菌均耐药.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无乳链球菌敏感药物,对9种常用渔药抗生素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测定,通过加入阿尔玛蓝指示剂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得出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依次为:恩诺沙星0.3μg/mL,氟苯尼考0.3μg/mL,阿莫西林5.2μg/mL,诺氟沙星0.9μg/mL,强力霉素0.9μg/mL,庆大霉素13.0μg/mL,林可霉素17.6μg/mL,新霉素22.0μg/mL,磺胺嘧啶133.3μg/mL。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最敏感,杀菌力最强;在试验过程中,阿尔玛蓝指示剂有助于抑菌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引起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腹水病的病原多样性及其耐药性情况,针对2002-2010年由不同地区病样分离的27株细菌性病原进行了16S rDNA鉴定,并采用K-B法测定了27株细菌对2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了病原菌的耐药谱及耐药率变化.结果显示,大菱鲆腹水病病原菌主要有大菱鲆弧菌(Vibrio scophthalmi)、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山东青岛地区以大菱鲆弧菌为主,威海地区以迟钝爱德华氏菌为主,烟台地区菌株种类分布平均.5类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于50%.只有1株迟钝爱德华氏菌对氟苯尼考产生了耐药,其余菌株对其均没有耐药性,且在长期使用中不易产生耐药性,证实氟苯尼考为当前防治腹水病的一种良好抗菌药物.27株病原菌的耐药谱数量为27个,每个菌株具备自己独特的耐药谱,74.1%的菌株对10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均有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美洲鳗鲡及其养殖水体分离耐药菌的多样性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小梅  林茂  鄢庆枇  江兴龙  张娴 《水产学报》2015,39(7):1043-1053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防控水产动物细菌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本实验对美洲鳗鲡及其养殖水体耐药细菌的种属特征及耐药情况开展了相关研究。首先采集美洲鳗鲡不同部位(表皮、鳃、肠道)及其养殖水体的样品,经5种抗菌药物平板筛选耐药菌株,然后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同时测定耐药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而分析耐药菌的种属分布和多重耐药性。结果显示,经耐药平板筛选分离纯化得到108株细菌,分别属于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等20个属;其中,93.5%的菌株对3种(含)以上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86.1%的菌株对3类(含)以上的药物具有抗性。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0.7%,对四环素、利福平以及磺胺类和酰胺醇类药物类的耐药率为60%~80%,对头孢噻肟、新霉素以及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弱(低于20%)。美洲鳗鲡肠道(0.40)、表皮(0.41)、鳃部(0.42)及水样(0.47)菌群的多重耐药指数显示各生态样品耐药程度较为严重,尤以水样为最。各菌属中,柠檬酸杆菌属(0.58)和克雷伯菌属(0.61)的多重耐药指数最高,而不动杆菌属(0.21)则相对较低。美洲鳗鲡及养殖水体普遍存在多重耐药菌株,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水产动物及养殖环境耐药细菌对某些水产用药如诺氟沙星、新霉素等耐药率低,可将其做为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