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耐药性调查,重点监测了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分离鉴定了117株大肠杆菌,用12种常用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并对四环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常用药物呈普遍耐受。大部分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单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抗性率达到了64.1%和56.4%.时恩诺沙星抗性率为38.5%;沙拉沙星的抗性率相对较低,但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3.9%,环丙沙星的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9.1%。  相似文献   

2.
乐山地区部分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从乐山地区部分规模化蛋鸡养殖场采集的粪便,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试验。在分离出的18株大肠杆菌中,采取纸片法分别用1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性检测,结果表明,除头孢曲松、痢特灵无耐药性以外,其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复方新诺明耐药性最高,其次是氟苯尼考、氟哌酸;此外,受试大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现象已比较严重,最少可耐6种药物,最多可耐14种,耐10、11种比例较高。结果说明,乐山地区部分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大肠杆菌耐药性较严重。  相似文献   

3.
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炳乾  陈哲  林申 《畜禽业》2006,(13):22-23
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耐药性调查,重点监测了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分离鉴定了117株大肠杆菌,用12种常用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并对四环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常用药物呈普遍耐受。大部分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单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抗性率达到了64.1%和56.4%,对恩诺沙星抗性率为38.5%;沙拉沙星的抗性率相对较低,但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3.9%,环丙沙星的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9.1%。  相似文献   

4.
保定市某猪场暴发疫病,经病理剖检、病原分离、生化试验、毒力试验等诊断方法获知此次疫情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猪水肿病。药敏实验表明.细菌分离物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极敏。感染猪选用氟苯尼考治疗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保定市某猪场暴发疫病,经病理剖检、病原分离、生化试验、毒力试验等诊断方法获知此次疫情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猪水肿病。药敏实验表明,细菌分离物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常用抗生素有耐药性,对氟苯尼考、卡那霉素、环丙沙星等药物极敏。感染猪选用氟苯尼考治疗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况洪  陶波 《畜禽业》2005,(8):46-47
随着川渝地区养猪业蓬勃发展,规模化养殖不断增加,猪只的流通日益频繁,威胁规模化猪场的疾病也越来越明显,养殖的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很多猪场为猪病困扰,养猪的门槛因此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正>冬末春初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忽冷忽热或天气骤变。在这种情况下最易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仔猪的腹泻问题是制约规模化猪场猪只成活率高低的关键问题,在腹泻问题中,以仔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白痢、黄痢、红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6,(7)
为探究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特点和耐药性,试验通过对疑似病鸡进行病理剖解、病料采集,病原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鉴定、生化鉴定、致病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等方法。从12份病料中分离得到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3株菌均具备与大肠杆菌相符的生化特性和不同程度的致病力。药敏试验发现,3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对29种药物的敏感性均不高,DGCP3只对6种药物高敏,DGCG1只对3种药物高敏,DZMG对9种药物高敏。可见,经过试验分离得到的3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南方规模化猪场外三元杂交初生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南方养猪生产实际来看.外源母猪较本地母猪的母性差,加之猪场饲养规模扩大,其饲养管理难度加大.在生产过程中初生仔猪的成活率低、仔猪增重缓慢的问题在饲养外三元猪的规模化猪场十分突出。掌握好规模化猪场外三元初生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是猪场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0.
韦峰  王玉霞 《畜禽业》2006,(3):47-49
规模化猪场的猪群由于生长环境密集,猪群周转频繁、猪只之间接触机会增多,以及引种等因素的影响,寄生虫病的危害十分严重,常常造成猪群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不良、生长缓慢。猪寄生虫病是潜伏性危害养猪业的疾病,给规模化猪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但这种潜在的损失往往为许多猪场所忽视。因此,做好猪群体内外寄生虫的驱虫工作是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选择通江本地黄牛25头,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5头,A组采用传统舍饲肥育方式,B、C、D、E组分别采用在传统舍饲基础上以不同方式补饲低精料的肥育方式;试验结束时,每组选2头牛进行屠宰测定。结果发现:B、C、D、E组日增重分别比A组(对照组)提高218.8%(P<0.01)、250.3%(P<0.01)、243.8%(P<0.01)、225%(P<0.01),肥育毛利润分别比A组多出8.4元/头、11.9元/头、14.4元/头、6.0元/头,屠宰性能与A组无显著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与A组相比,B、C、D、E组(特别是D组)能显著提高日增重,缩短肥育时间,增加收入,且对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是通江本地黄牛低精料肥育的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戴礼泽 《畜禽业》2007,(3):16-18
从平武某猪场发生仔猪黄痢病死猪的心血、肝脏、脾脏分离到一株细菌,染色镜检革兰氏阴性,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呈红色菌落。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对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不分解尿素,无硫化氢产生。小白鼠接种实验,小白鼠全部死亡,证实所分离菌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头孢噻吩、头孢曲松、先锋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高敏。将分离菌制成蜂胶灭活苗,在该猪场进行免疫,显示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两栖类动物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为探求其保存及运输时的最适温度,本文以黑眶蟾蜍为实验动物,观察在8~10℃、18~20℃、28~30℃三种温度下其存活状况及体重变化。结果表明,黑眶蟾蜍在18~20℃时存活时间最长,体重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从山西某地3家鸡场分离出6株鸡大肠杆菌。将分离菌株分别接种试验动物,对小白鼠致死率达83.33%。选择全部致死小白鼠的菌株制成每毫升含100亿个大肠杆菌的油乳剂灭活苗。经试验证明,本疫苗安全、有效。每只鸡免疫接种0.5mL,临床无不良反应,对地方性鸡大肠杆菌病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动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莉  胡佐忠 《畜禽业》2005,(5):20-23
转基因动物是现代生物技术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研究领域,目前已有转基因小鼠、猪、牛、鱼、鸡等多种转基因动物问世。文章论述了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原理、技术方法,以及转基因动物应用的领域,如生产药用蛋白、抗病育种,作为器官移植供体等,同时也指出了转基因动物存在的不足,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高继  李云  吴国涛 《畜禽业》2005,(4):62-63
对共和县某猪场腹泻仔猪和妊娠母猪进行了大肠杆菌的分离和鉴定,分离出15株猪大肠杆菌,其中3株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与此进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索、青霉素有明显的耐药性,而对丁胺卡那霉索、妥布霉索、头孢哌酮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微卫星之后,新发展起来的第3代分析标记。具有密度高、双等位基因、易实现自动化检测的特点。作为新的遗传标记,SNP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克隆和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文章对SNP的概念、检测方法及其在畜牧业研究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提出了SNP研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斑点叉尾暴发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饲用酶制剂对新西兰肉兔生长性能的影响,特进行本试验。选择60只30日龄断奶新西兰兔按窝配对分为3组,C组为对照组,T1组和T2组日粮中分别添加0.8%和0.15%饲用复合酶制剂,测定各组日增重、日耗料、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肉兔日粮中加入适量的酶制剂可以提高肉兔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酶制剂的剂量以0.15%效果较好,0.8%的酶制剂剂量似有些过量。  相似文献   

20.
张绮琼 《畜禽业》2001,(6):48-4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传播迅速、危害极大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在受IBDV污染严重的环境下,若消毒不严格,免疫预防不当,易造成鸡群发病。2000年秋季白云区某鸡场发生IBD,经实验室诊断后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本次发病的诊断与防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