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炳乾  陈哲  林申 《畜禽业》2006,(13):22-23
对湖北省部分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耐药性调查,重点监测了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分离鉴定了117株大肠杆菌,用12种常用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均表现出多重耐药性,并对四环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等常用药物呈普遍耐受。大部分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单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抗性率达到了64.1%和56.4%,对恩诺沙星抗性率为38.5%;沙拉沙星的抗性率相对较低,但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3.9%,环丙沙星的中介菌株的比例达到了29.1%。  相似文献   

2.
84株仔猪黄、白痢E.coli的体外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四川省不同规模化猪场临诊发生典型仔猪黄、白痢猪只的肛试粪样及死亡猪只的心血和肝脏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84株。用12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进行了体外药敏测定,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存在广泛的耐药性,以多重耐药性为主。庆大霉素、链霉素、痢特灵和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蒽诺沙星、诺氟沙星)等药物较为敏感。药敏试验结果为规模化猪场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昌吉地区鸡大肠杆菌部分菌株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新疆昌吉州地区10个发生疑似大肠杆菌病的商品肉鸡场,无菌采取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经过培养特性、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出2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7日龄雏鸡均具有致病性。从2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共鉴定出8种血清型,分别为O1、O3、O6、O36、O88和O103。其中O1、O2和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分离菌株的77.39%。采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四种药物敏感率在90%以上。但21个分离菌株均具有多重抗药性,至少可以抵抗6种以上抗攻药物的杀菌或抑菌作用,而且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其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敏感药物采用不同方案对5个发生大肠杆菌病的鸡场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治愈率达到94%以上。为建立该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本文从北京市两家虹鳟鱼养殖场的发病鱼体上共分离出25株疑致病性气单胞菌,其对磺胺类药物呈现较高的耐受性,耐药率均在84%以上。虹鳟鱼源气单胞菌对盐酸多西环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耐药率均低于10%;其中盐酸多西环素为最敏感的药物,敏感率为100%。氟苯尼考易使病原菌短时间产生较高的耐药性。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感受性不同,同种菌的不同菌株之间对抗菌药物的感受性也不同,需要针对具体样品及时检测,依据检测结果指导养殖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四川省规模化猪场沙门菌的流行和耐药情况。方法采集四川省12个地区20个规模化猪场的健康猪粪便及猪场环境共样本800份,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首先采用预增菌、选择性增菌和沙门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的方式,分离获得疑似沙门菌,随后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inv A基因PCR、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最后使用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对沙门菌株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共分离到53株沙门菌,其中49株来自猪粪便,4株来自猪场环境,总分离率为6.6%,12个地区分离率3.75%~11.25%;分离菌对不同类型抗菌药耐药率差别较大,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研究结果为四川省猪场合理使用药物控制沙门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养殖龟鳖源气单胞菌的耐药情况及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QRDR)与耐药表型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1996—2013年从广东地区患病龟鳖分离的67株气单胞菌对23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检测5种PMQR基因qnrA、qnrB、qnrS、qepA和aac(6')-Ib-cr,同时分析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上gyrA、parC基因QRDR的突变情况。结果显示,67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和磺胺复合物的耐药率分别高达100%、92.54%和83.58%,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中等耐药,耐药率介于19.40%~64.18%,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头孢噻肟敏感性较高,耐药率低于10%;79.10%(53/67)的菌株对3类或以上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19.40%(13/67)的菌株携带PMQR基因,其中,8.96%(6/67)携带qnrS1基因、5.97%(4/67)携带qnrS2基因、7.46%(5/67)携带aac(6')-Ib-cr基因[其中2株同时携带qnrS2和aac(6')-Ib-cr基因]。13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均分别携带1~4个质粒,大小介于0.8~15 kb;其中6株在gyrA基因及parC基因上均发生变异,3株仅在gyrA基因上发生变异,另外4株未发现QRDR的基因突变。研究表明,广东地区龟鳖源气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而且PMQR机制的存在预示着喹诺酮类耐药性很可能会在水产临床上更加快速而广泛地传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价格低廉、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人、畜、水生动物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但是,随着该药的广泛应用,很快形成了对该药的耐药性,且增长速度很快,该类药物半数以上无效,足见问题的严重性。本文将重点阐述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耐喹诺酮类药物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吉林省内12个水域采集和送检的66尾病鱼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共检出46株嗜水气单胞菌疑似株,通过生化试验和PCR扩增气溶素基因aer鉴定法,确定其中2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双倍稀释法测定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其中部分菌株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性,22株嗜水气单胞菌中有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并且为交叉耐药。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抑菌圈均小于19mm。嗜水气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检出率为18 2%。将病料中分离的8株嗜水气单胞菌在电镜下观察发现,2株耐药菌表面发现均匀分布的球形结构,而6株敏感菌表面未见此结构。  相似文献   

9.
邹玲 《畜禽业》2009,(6):74-74
用阿米卡星等23种药物对所分离的130株肉鸡大肠杆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庆大霉素抑菌作用最强,高敏菌株比例为72.3%,阿米卡星为69.2%,林可霉素、泰妙菌素、硫酸金霉素、泰乐菌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耐药率均为100%。多重耐药情况严重,最多达16种,最少为3种。  相似文献   

10.
对豫北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离鉴定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并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菌株进行毒力验证和药敏试验。采集4个养殖场病鱼标本及水样,每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利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嗜水气单胞菌的分布状况。结果显示,筛选出52株为嗜水气单胞菌,其中32株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20株为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且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主要分布在7—9月份,毒力验证试验表明,32株致病性菌株的毒力大小差异明显,筛选出强毒株XDMG(4),为后期试验的疫苗株做准备;药敏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对同一种药物的药敏结果不同,但大部分药物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70%以上的致病性菌株对头孢哌酮、氟本尼考、菌必治、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性,耐药率达100%,对氨基糖苷类(不包括阿米卡星)、磺胺类、四环素等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具有多重耐药性。本试验旨在丰富本地区的鱼类细菌性败血病的病原资料,并为该菌引起的人类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30种抗生素药物(包括12大类)研究32株鳗鲡致病性气单胞菌(包括嗜水、维氏、豚鼠和简达气单胞菌4种)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多数致病性气单胞菌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卡那霉素、洛美沙星、呋喃妥因、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壮观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氟哌酸、头孢曲松、强力霉素和头孢呋辛等16种药物敏感;而多数菌株对新生霉素、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利福平、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乙酰螺旋霉素、羧苄青霉素和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32株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和硝基呋喃等6类药物敏感,而对安沙霉素类、磺胺类和香豆素等3类药物耐药;除哌拉西林外,所有菌株对另外3种青霉素类药物耐药;致病菌株普遍对其中的1种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4种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药物敏感,而对其它大环内酯类和头孢类产生了耐药性.研究发现仅维氏气单胞菌对头孢克罗、头孢拉定、头孢噻吩和头孢唑林敏感,而其余3种菌均耐药.  相似文献   

12.
对18株分离自患病乌鳢的气单胞菌进行了6大类共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18株菌对磺胺类药物--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产生了高达100%的耐药性,对红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也有一定的耐药率(50%~90%),而对喹诺酮类3种药物--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则耐药率较低,并存在多重耐药的现象。通过对喹诺酮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等4大类抗生素15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发现ant、qnr S、cat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0.0%、44.4%、38.9%,而qnr B、cat B基因则未检出。同种细菌不同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生产用药时有必要针对病原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13.
(6)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这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品,具有抗菌谱广(尤其对革兰氏阴性菌)、杀菌力强的特点,对耐抗生素的细菌也有杀菌作用。细菌对这类药不容易产生耐药性。本类药物口服吸收快,半衰期较长。近年来在我国使用较多。国外使用最多的有以下几个品种:茶咬酸、供喷酸、此咯咯灾酸(或称吮咯酸)、氟嚷酸、氯甲喷、恩诺沙星(国外的商品名为百病消)、沙拉氟诺沙星等。它们之间有交叉耐药性,与土霉素之间也有交叉耐药性的可能。本类药物受水的硬度、pH以及二价阳离子影响较大,所以在海水中使用时需加大剂量。喷酸:为白色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21株海水养殖源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其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VC、qnrS、qnrA和qnrB)、外排泵耐药基因(oqxA、oqxB、acrR、marR和soxR)和整合子(Int1、SXT和ISCR1),同时研究4种外排泵抑制剂(甲基吡咯烷酮,NMP;利血平,RSP;羰基氰氯苯腙,CCCP;苯丙氨酸-精氨酸-β萘酰胺,PAβN)对弧菌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在121株弧菌中,恩诺沙星耐药菌株31株(25.6%),诺氟沙星耐药株21株(17.4%),环丙沙星耐药株22株(18.2%);4种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仅检测到qnrA(2株)和qnrVC(30株),5种喹诺酮类外排泵基因仅在溶藻弧菌352菌株中检测到oqxB;121株弧菌中检测到39株菌携带Int1、42株菌携带SXT、44株菌携带ISCR1;在NMP、RSP、CCCP和PAβN作用下,分别有22株、25株、31株和7株弧菌对恩诺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6株、5株、9株和4株弧菌对诺氟沙星的敏感性下降,分别有17株、13株、5株和14株弧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外排泵抑制剂对弧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具有显著影响,预示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存在着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养殖鱼源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体外诱导敏感嗜水气单胞菌耐药后,其敏感性变化与基因突变、外排作用的关系,实验选取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的养殖鱼源嗜水气单胞菌临床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含亚抑菌浓度恩诺沙星(EN)和诺氟沙星(NF)的培养基上逐步诱导培养,以获得高耐药菌株;对诱导菌株gry A和par C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测定诱导菌对诱导药物和16种非诱导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添加外排泵抑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后的MIC值变化;并对诱导菌交叉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诱导后菌株对EN和NF的MIC分别提高了409.6和4096倍,对非诱导氟喹诺酮类药物和其他类药物的MIC也有较大变化;药物诱导后各菌株gyr A基因和par C基因编码的氨基酸QRDRs区发生了典型的点突变:Gyr A发生Ser83→Ile变化,Par C发生Ser87→Ile/Arg变化;添加NMP后,所有诱导菌株对两种药物的MI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诱导后菌株交叉耐药情况与菌株密切相关,其中3和8号诱导菌株对16种非诱导药物均无交叉耐药反应,而EN诱导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基本未产生交叉耐药反应,NF诱导菌株对除庆大霉素以外的氨基糖苷类和利福霉素类药物基本未产生交叉耐药反应,所有诱导后菌株均对四环素类和氯霉素类药物产生较严重的交叉耐药。研究表明,嗜水气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存在靶基因位点突变及主动外排作用等多种耐药机制;且应慎重考虑在防治耐药菌株引发病害时,交叉耐药情况对选择治疗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7,(10):19-2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鸡蛋中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样品经过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水饱和正己烷去除蛋白质和脂类物质。目标化合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氟喹诺酮类残留药物能在15 min内得到有效分离,峰形对称。方法检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沙拉沙星为10μg/kg,达氟沙星为2μg/kg,回收率在83.2%~97.3%,相对标准偏差在3.6%~8.7%。  相似文献   

17.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从近江牡蛎、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文蛤、华贵类栉孔扇贝等鲜活样品和罗非鱼片、熟虾等冷冻样品中分离的52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进行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单环内酰胺类和磺胺类等19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分析,同时PCR扩增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PMQR)基因,以检测湛江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及ESBLs、PMQR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52株大肠埃希氏菌菌株均对1种以上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其中对红霉素(90.4%)、复方新诺明(55.8%)、四环素(53.8%)、头孢噻肟(51.9%)的耐药率较高;76.9%的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最多对9大类抗生素耐药;确证为产ESBLs菌株10株(19.2%),8株携带blaTEM基因,7株携带blaSHV基因,未检出blaCTX和blaOXA基因;检出PMQR菌株15株,检出率为28.8%,其中15株同时携带qnrA、aaac(6′)-Ib-c、qepA 3种耐药基因,9株携带qnrS基因,8株携带oqxB基因,1株携带qnrD基因,未检出qnrB、qnrC和oqxA耐药基因;2株大肠埃希氏菌同时携带ESBLs基因和PMQR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湛江地区水产品中大肠埃希氏菌普遍耐药,且耐药谱广。菌株同时携带ESBLs基因和PMQR基因,有增加细菌耐药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从广东省南澳县西山等养蛙场多次收集息黄杆菌病牛蛙,其症状是:歪头、狂游、双眼白内障和腹水等。从病蛙脑浆、眼底和腹水中分离到多株病原菌,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病原菌对健康牛蛙致病力强。取有代表性的981007—2等菌株进行系统的生理生化试验显示,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无芽孢的短杆菌;分离菌株内毒素检验阳性;病原菌显示了对青霉素类药物高度耐药、好氧型、利用葡萄糖等生理、生化特性。经VITEK—AMS—60自动化检测系统鉴定为黄杆菌IIb群(Flavobacterium group IIb)。选用47种抗菌药物,通过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耐药性研究结果,分离菌株对38种抗菌药物显示耐药(占80.85%)、对4种药物中等敏感(占8.51%),仅对利福平、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氟啶酸、麦迪霉紊等5种药物(占10.64%)敏感。应用试管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敏感药物的平均MIC分别是0.19、0.27、0.53、2.40和10.2ug/ml。  相似文献   

19.
杨安龙 《畜禽业》2013,(4):16-18
鸡白痢沙门氏菌能引发鸡白痢的一种常见病原菌,其耐药性对禽业生产形成较大的威胁。本研究旨在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情况。对疑似雏鸡白痢的131份病料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和PCR方法,鉴定出127株鸡白痢沙门氏菌。采用纸片法检测分离菌株对21种抗菌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主要对萘啶酸(73.23%)、链霉素(66.9%)、复方新诺明(53.5%)、羧苄青霉素(52%)、四环素(51.2%)、甲氧苄氨嘧啶(48.1%)、氟罗沙星(46.45%)、吡哌酸(46.45%)以及磺胺甲基异噁唑(35.4%)产生较高的耐药性;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而对头孢曲松、卡那霉素、加替沙星等没有耐药性菌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有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率高峰出现在耐4耐(15.7%),5耐(19.7%),7耐(18.1%)种抗生素,同时也有9耐(7.1%),甚至出现了耐13耐(0.78%)抗生素的菌株。鸡白痢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加强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监测,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疾病流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畜禽业》2020,(9)
目的为研究秦皇岛地区流行貉源肠炎沙门菌对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草药水煎剂敏感性。方法采用KB纸片法检测试验菌株对15种抗生素类药物的敏感性,采用牛津杯法检测11味中草药水煎剂对试验菌株的抑菌效果。结果试验菌株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表现为敏感,对头孢曲松表现为中介,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共12种抗生素药物表现耐药;试验菌株对石榴皮、乌梅、苏木等5种中药水煎剂表现为高敏,对五倍子和黄芩共2种中草药水煎剂表现为中敏,女贞子、连翘、金银花、黄连共4种中草药水煎剂对试验菌株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果,结论试验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部分中草药水煎剂对试验菌株具有抑菌效果,其中石榴皮水煎剂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