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探讨了L-茶氨酸对氧化应激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二因素设计,160头断奶仔猪(7.53kg±0.51kg)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1组(日粮中不添加L-茶氨酸,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2组(日粮中不添加L-茶氨酸,腹腔注射8 mg/kg体重敌快死);3组(日粮中添加1 000mg/kg L-茶氨酸,腹腔注射5mL生理盐水);4组(日粮中添加1 000mg/kg L-茶氨酸,腹腔注射8mg/kg体重敌快死)。预试期7d,正试期28d。结果显示:(1)与1组相比,2组仔猪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降低,而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与2组相比,4组仔猪ADG显著增加(P0.05)。(2)与1组相比,2组仔猪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而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3组仔猪血清MDA显著降低,而T-AOC显著增加(P0.05);与2组相比,4组仔猪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而T-AOC和GSH-Px活性显著上升(P0.05)。(3)与1组相比,2组仔猪血清IgA、IgG、IL-2、IL-4水平显著增加,C3和C4水平显著下降(P0.05),3组仔猪血清IgA、IgG和IL-4水平显著降低,而C3和C4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2组相比,4组仔猪血清IgA、IgG、IL-2、IL-4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C3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果表明,注射敌快死可引发仔猪氧化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体液免疫能力下降;日粮中添加1 000mg/kg L-茶氨酸可缓解仔猪氧化损伤,提高氧化应激仔猪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体液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
3.
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发生及营养调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围产期奶牛的生理状况及低血钙症的发生机理、危害、影响因素等,提出通过营养调控手段预防奶牛围产期疾病发生、改善奶牛健康状况的措施.通过合理的营养调控手段可以降低奶牛围产期低血钙症的发生几率,促进奶牛健康,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大白猪和长白猪为研究对象,以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基因作为产仔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方法来检测EPOR基因第4内含子C\T突变多态性,研究此位点多态性与猪繁殖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存在AA、AB和BB共3种基因型,在2个群体中处于中度多态。利用SAS 8.0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模型,将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和初生重(WB)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B、AA基因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显著高于AB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均表现为正效应。大白猪初产母猪BB基因型个体的TNB、NBA和WB都高于AA型和AB型个体,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产母猪AB基因型个体的WB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B等位基因对初产母猪TNB、NBA和WB都表现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5.
6.
以D-木糖为标准物质,地衣酚-盐酸为显色剂,建立了以双波长吸光度差值测定饲料原料中木聚糖含量的方法,当反应溶液中D-木糖浓度为0~100μg/mL时,其吸光度变化符合Lambert-Beer定律,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为y=0.0039x-0.0151(x为双波长吸光度差值),r=0.9972,结果表明,用此方法测定操作简便、回收率高、重现性好,且相对误差小;所测10种饲料原料的木聚糖含量在2.69%~16.78%之间。  相似文献   
7.
从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的过渡包括光照、温度和其它环境因素的变化。其中每一因素的变化都影响青年母猪的性成熟。以前的研究认为,季节和初情期之间存在相关,但对季节性环境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同一季节的不同月份,在气候因素方面存在差别,这导致了不同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昌吉地区鸡大肠杆菌部分菌株分离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疆昌吉州地区10个发生疑似大肠杆菌病的商品肉鸡场,无菌采取病鸡、死鸡的心血、肝、脾、肺、肾等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经过培养特性、形态、染色特性和生化试验,鉴定出21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7日龄雏鸡均具有致病性。从21株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共鉴定出8种血清型,分别为O1、O2、O6、O26、O36、O78、O88和O103。其中O1、O2和O78为优势血清型,占分离菌株的77.39%。采用13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四种药物敏感率在90%以上。但21个分离菌株均具有多重抗药性,至少可以抵抗6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杀菌或抑菌作用,而且同一血清型的菌株其药物的敏感性也不同。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选用敏感药物采用不同方案对5个发生大肠杆菌病的鸡场进行了临床治疗试验,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治愈率达到94%以上。为建立该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养猪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之前就开始了猪的驯化。在50年代之前形成的地方品种,大多是靠地理隔绝、在不同自然环境下自发选择形成的。到70年代初期,随着引入国外良种猪的增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在1972年全国猪育种协作组成立之后,有计划的猪育种工作才在全国各地真正地展开。选育的历程经历了从古代以相畜为代表、到近代注重猪的形态机能及到现代群体选育的过程。选育方法上多数借鉴了群体继代选育法。评定,我国古代称之为“相”。公元前一千多年,先人已能根据猪的外形特征进行选种。相传殷商时代的韦豕是我国最早的相猪专家,他能根据猪在家养条件下发生的变异,从外形特征上选择符合要求的后代供繁殖用。经过历代相传,猪的外形鉴定得以不断丰富。集中反映猪选种技术的是贾思勰所撰的《齐民要术》中的“:母猪取短喙无柔毛者良。喙长则牙多。一厢三牙以上则不烦畜,为难肥故;有柔毛者烟治难净也。”清代《豳风广义》中的“:母猪惟取身长、皮松、耳大、嘴短、无柔毛者良。”书中认为具有这种外形的种猪早熟易肥。猪选种技术方面的记载,也散见于元朝的《农桑辑要》(1273年),明朝徐光启撰的《农政全书》(1639年),清朝张宗绪撰的《三农纪》(1760年)中。许多农谚中也有不少养猪选种经验(如“头大脖子细,一看就生气”是指头大颈细者屠宰率低、产肉少)“,丝颈葫芦肚、崽子好又多”强调母猪要选颈细长、肚子大的,其产仔才多、母性才强。我国古代及当今民间流传的猪选种方法或经验是与数量遗传学中性状相关理论相符的。外貌评定在猪育种中仍是一项重要方法。外貌选种虽方便简单,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加以选择。与骨骼有关的性状有相当高的遗传力,所以身体伸展、肋部扩张、腿部大小、肢蹄强健性等性状可作为重点的表型选择。外貌选种,因为不能对所选性状作出精确量化,因而有其局限性。随着现在生物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对肉品质要求的提高,猪育种技术出现了一些比较成形的方向或模式,本期“专家论坛”收集了行业内专家对各自领域的介绍,希望带给我国养猪企业一些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模拟饲料标准及高温高湿贮存条件的方法,比较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含量的变化.将饲料在设定条件下存放8周,利用国标检测方法每周检测1次,结果表明,肥育猪用浓缩料在相对湿度<67%和温度(22±2)℃的标准贮存条件下,2个月内霉茵毒素含量变化较小,饲料在相对湿度为(80±2)%和温度为(30±2)℃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35 d,黄曲霉毒素BJ含量为20.8 μg/kg,超过浓缩料毒素限量标准20μg/kg;存放56 d,赭曲霉毒素A含量为52.1 μg/kg,未超过标准限量100 μg/kg,因为赭曲霉增长速度比黄曲霉增长速度快,所以只要有一种霉菌毒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标准,此饲料就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